2015-12-26 12:54
中国宁波网官方微信
很多作家,在找到写作这条通道前,从事的职业都与文字无关。比如,余华曾是个牙医,严歌苓是个文艺兵,刘慈欣是发电厂的工程师。
宁波作家赵柏田也是如此,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体育老师。用他的话说,操场曾是他的血与沙之地。作为当下中国少有的具有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的作家之一,他觉得冥冥之中自己与历史及文学有一种缘分,“我买的第一本书是《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说不清为什么,可能在骨子里,对文学对历史有一种天然的好奇。”
同行眼中的赵柏田
他的小说比历史更接近真相
这位从余姚走出来的作家,是如何做到用想象创造另一种历史的“真实”的?他对历史和文学的看法是怎样的?虚构和非虚构之间有边界吗?对于眼下盛行的网络文学、穿越小说,他又有什么看法?带着一份好奇,记者近日采访了赵柏田。
赵柏田,1969年出生,现为宁波市文联创研室主任,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十余年,著有长篇小说《赫德的情人》《让良知自由:王阳明自画像》,短篇小说集《万镜楼》《站在屋顶上吹风》,散文集《历史碎影》《岩中花树》《帝国的迷津》等十余部作品。
今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买办的女儿》,是赵柏田又一部以现代性转型为主题的长篇小说。12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该书研讨会上,《十月》副主编赵兰振感慨,用小说手法写历史,赵柏田的最大优势在于“赋予历史以温度”。《收获》主编程永新说,《买办的女儿》把目光投注到太平天国后期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海城市的变迁和特殊人群买办身上,体现了作者的史识、学养和宽广的文学视野。太平天国史研究者谭伯牛认为,赵柏田把一个虚构的人放在真实的背景里,他的小说甚至比历史更接近真相一点。
2015年是赵柏田的丰收年,他的《南华录》入选“中国好书榜”“新浪好书榜”、腾讯“十大华文好书”等各大榜单,业内有着良好声誉的“罗辑思维”和磨铁公司重版他的《岩中花树》《帝国的迷津》等三部早期作品。
自己眼中的赵柏田
曾经的文青,失败的诗人
赵柏田在微博里曾将自己的标签设置为“历史控”“细节癖”,以及“职业读者”。记者问他平日里有什么爱好?他微微一笑,“喜欢看字帖,读画,一个人旅行,我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不过,这个自称没有故事的人,在上世纪80年代却是个狂热的文艺青年,写诗、练武、跳霹雳舞、成立诗社。他自嘲:“我曾是个失败的诗人,变换着二十几个笔名,给国内知名的刊物投稿,回回石沉大海。”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赵柏田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体育老师,他在一段自述中写道:“白天带着学生顶着大太阳奔跑,练单杠、跳马,各种滚翻,一到傍晚,就到了练拳时间,站桩劈砖,练习铲蹬勾提各种腿法。”在他的回忆里,那年他的旋风腿可是打得又高又飘的。这样挥洒热汗的生活,让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9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他偶然看了巴勃罗·聂鲁达的《诗歌总集》,当时被震惊了,“世界上竟有另一种语言可以如此准确、深情地说出人的情感,说出内心的愤怒和梦想。”仿佛心里的种子被唤醒一般,他开始疯狂地写诗。在简陋的住所里,墙上用图钉钉满了自己写的诗。他拼命投稿,即便石沉大海依然乐此不疲。
小说里的菜单都有历史出处
自认有现代性转型情结
上世纪90年代,赵柏田的世界全被西方文学经典占满了。他总是跑到图书馆抄书,本子上抄满了新出版在外国文学期刊上的诗文。1993年他到余姚文化馆工作。他的第一本书《我们居住的年代》就是在美洲诗人的启迪下写出来的。他还写过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的中短篇小说。
2001年,赵柏田调到宁波工作,带着他的“珍宝”———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七卷本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那时候住在月湖边,每天读,可以说这本书最早培养了我对另外一种文明的想象。”
2000年之后,他开始用历史构筑他的文学世界。十几年来,他的涉足方向有明清江南文化、近代口岸城市、日常视野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研究。记者问他,是怎么从先锋小说家成为了历史小说家?赵柏田略微沉思了一下,“对我来说写小说到进行历史叙事,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不过,细究起来,从写散文集《历史碎影》的2001年到2004年,赵柏田已经试着寻找新的叙事生长点。
写历史小说之前,赵柏田像个侦探一样,在日记、书信、函电、奏稿中到处寻找精确的细节。举个例子,他在2011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赫德的情人》,写作用了一年,前期的案头工作却花了三年。他细致到什么程度呢?航船上某次午餐的一份菜单,都有来处。
他否认自己有明清情结,“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有现代性转型情结。”在《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出版以后,他分析过自己的创作过程,“在写作题材上,以1800年作为界限,我的作品很明显的可以分成两块,1800年之后,我关注的是中国的现代性转型,像《帝国的迷津》《赫德的情人》,和今年出版的《买办的女儿》。转型前的中国古雅静好,那是一个尚未跟西方世界碰撞的中国。”
《买办的女儿》里有宁波元素
钱庄伙计爱上买办之女
在他的新作《买办的女儿》中,处处流动着宁波这座城市的气韵。
他这样描述宁波的街头巷尾,“以前,本城这样的旧巷很多,巷名也好听,什么布政巷拗花巷柳庄巷,樟树、梧桐树叶几乎把天光遮没了,阳光透过枝叶落在青石路面上投下一个个光斑,风一吹就晃动不止,让你行在地上就如同行在水底。”他写月湖,“大半个月亮在湖的上空,亮得有些耀眼,湖上的桥、亭这些建筑,也都笼着温柔的灯影。”还提到,“司巷被拆除后,原先废墟上新出现的是一个叫月湖盛园的大型饮食商贸区。”他把史料与想象融合在一起,让人真假难辨。
《买办的女儿》听起来像人物传记,其实是一部传记式的历史故事。小说里,上海滩最大的洋行买办把女儿嫁给了声名赫赫的洋枪队头领华尔,却因此惹怒了一直暗恋着她的伙计陈小羊。陈小羊愤而投奔苏州的太平军,并随之赴上海与洋枪队作战。于是,一个以1860年至1862年战事为背景的故事在小伙计写给钱庄大小姐的七封长信中展开。之所以会写《买办的女儿》,源于赵柏田的一段阅读经历。“杨坊是宁波第一买办,在写《赫德的情人》时我发现了他的身影,参阅外文资料后,发现他还有个女儿。上海文人的笔下还记录了那场盛大的婚礼。”赵柏田特意为杨坊之女取名杨樟梅,“这是三种植物的名称,放在一起很有南方的意味。”
关于地方元素在小说中的呈现,赵柏田说这并非刻意,“杨坊确有其人,故事背景部分发生在宁波并不奇怪。”宁波元素只是作为一个外在的符号存在,如果宁波的读者看着特别亲切,他表示会很开心。
对历史要抱敬畏之心
历史小说比历史课本更真实
“如果只是选取历史的大框架去戏说,那我写的和穿越小说又有什么区别?”当下国内的历史小说,充斥着戏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残缺或被妖魔化,这是赵柏田看不惯的。“我们对待历史要心存敬畏,写作者要有清醒的历史意识。”
如何去把握想象力在历史叙事中的尺度?虚构和非虚构之间有边界吗?赵柏田反问说,“哪有不虚构的写作呢?”他在《买办的女儿》中写到的三次上海之战的交火,都可以在史料中找到记载。具体到双方人数、火力、战法、行军路线,以及每次小战役的胜负。在史景迁的《太平天国》里,他还找到了一张当时的战场形势图。“史实以外的东西,现代人是找不到的,只能用想象力去感受。”在他看来,虚构和非虚构是可以水乳交融的。他举例说,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女作家亚历克塞耶维奇,她的写作方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用一种非虚构的方式来进入文学核心。“写作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文学本质的东西,那是对人的关怀对人性的挖掘。”
在赵柏田的作品中,细致入微的人物表情和景色描绘往往让人如临其境。对于这些现场感颇强的历史叙事,赵柏田认为自己是在用想象力填补历史空白,“这要求小说家有‘重返现场’的文字表述能力,呈现出来的画面感,仿佛能让人看到那个人物,嗅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所以,他说,历史的尽头是小说,小说要比历史来得更真实。“历史是干巴巴的,历史小说给了大历史一个‘温度’。”
新作定名为《中国往事》
将落墨于思想史上的巨子
眼下,赵柏田把目光投向了第三个时期———民初,即1912年~1930年,从走出帝制到北伐成功稍后的这二十年。“这是一个苏醒的年代,几千年的王朝循环结束了,中国成为了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人的意识的苏醒,当是这个时代的最大功绩。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至此已达一个多世纪,社会、政治、经济于沉潜而缓慢的变化之后,终有挣脱黑暗的一跃。”
他把新作定名为《中国往事》,他透露2016年将在《江南》杂志先开“民初气象”专栏。在开篇词中,他引用陈独秀《敬告青年》里的一句话,“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发于硎,人生之最宝贵时期也”,并把民初比喻为新中国的青年,他说,“民初是民国的宝贵时期,我会延续多年以来关注的视点,即知识人与他们时代的关系书写,写他们如何适世、用世、甚至叛世。”
考虑到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赵柏田将侧重于描写思想史上的那些巨子。东南商报记者庞锦燕
编辑: 杜寅
- 上海外滩电子屏幕现4字"最贵道歉":爸对不起
- 妻子生3胞胎丈夫"喜当爹":仅1个亲生
- 男子与女友聊太嗨忘吃饭 饿昏险送命
- 市民选到81888吉祥车牌号被要求退回
- 小伙叫"特殊服务"却拨通110招来警察
- IS土耳其裔成员证实:土耳其购买IS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