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两度春秋72道工序 换一张棠云纸四百年生命
稿源: 钱江晚报   2015-12-29 07:30:56 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官方微信

工人在抄纸槽工作。

晾晒的纸张。

  现在社会,造一张纸,有多简单?看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纸制品就知道。

  因为来得简单,所以也不会太过珍惜。纸,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早已是一件消耗品。

  但你可知道,宁波奉化大山里,有一个手工作坊,仍然用最虔诚的态度,对待这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

  他们使用最传统的工艺,最自然的原材料:毛竹、猕猴桃、梧桐,溪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两年寒暑,才能得到一张能保存几百年的纸。

  用这样精致的方法造出来的纸,叫棠云纸。

  从明朝传承的古法造纸

  如今只有一户人家还在支撑

  到达奉化棠云古村的时候,正下着蒙蒙细雨,整个小山村笼罩在一片云雾中。

  满山的竹枝沙沙作响,脚边清澈的溪水哗哗流过。一起前来的天一阁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一座古桥说:“这座廊桥从明朝就建在这里了,看到这座桥,就说明袁氏作坊到了。”

  她口中的“袁氏作坊”,就是奉化棠云村最后一家古法造纸的手工作坊,主人姓袁,今年已经80岁了。

  据说,从明代开始,奉化棠云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从事造纸的工作。

  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手工古法造纸逐渐被现代化的机械造纸所淘汰。如今,整个棠云村,除了老袁一家,已经没有人在干造纸这个行业了。

  “做这个不赚钱了,如今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年纪大的人,看我们忙不过来时,会来帮帮我们。”老袁就顶着一把蓝色的雨伞,穿着老式的套鞋站在村口等待我们到来。

  “我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从小看惯的,也都会造纸。但现在就只有女儿和女婿愿意过来帮忙,其余都要出去打工。”老袁边走边说,声音里透出一丝遗憾。他说,古法造纸,又苦又累、收入又少,也难怪年轻人不愿意做啊。

  其实,据《奉化市志》记载,棠溪(今棠云)竹纸最早记于史书的时间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距今已近500年。穿村而过的溪水和两边绵绵不尽的竹山,为造纸业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优质原料。

  而在1946年重印的《棠溪江氏宗谱》上记载,棠云造纸业最兴旺时,当地共有1000多人从事这一行业,光抄纸槽就有300多个,生产的竹纸远近闻名。解放后,当时的《浙江日报》、《宁波大众》,都是用棠溪竹纸。

  而如今,远近闻名的棠溪竹纸只剩下老袁一家还在辛苦地坚持着。

 [1] [2] 下一页

编辑: 郭静

两度春秋72道工序 换一张棠云纸四百年生命

稿源: 钱江晚报 2015-12-29 07:30:56

工人在抄纸槽工作。

晾晒的纸张。

  现在社会,造一张纸,有多简单?看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纸制品就知道。

  因为来得简单,所以也不会太过珍惜。纸,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早已是一件消耗品。

  但你可知道,宁波奉化大山里,有一个手工作坊,仍然用最虔诚的态度,对待这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

  他们使用最传统的工艺,最自然的原材料:毛竹、猕猴桃、梧桐,溪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两年寒暑,才能得到一张能保存几百年的纸。

  用这样精致的方法造出来的纸,叫棠云纸。

  从明朝传承的古法造纸

  如今只有一户人家还在支撑

  到达奉化棠云古村的时候,正下着蒙蒙细雨,整个小山村笼罩在一片云雾中。

  满山的竹枝沙沙作响,脚边清澈的溪水哗哗流过。一起前来的天一阁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一座古桥说:“这座廊桥从明朝就建在这里了,看到这座桥,就说明袁氏作坊到了。”

  她口中的“袁氏作坊”,就是奉化棠云村最后一家古法造纸的手工作坊,主人姓袁,今年已经80岁了。

  据说,从明代开始,奉化棠云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从事造纸的工作。

  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手工古法造纸逐渐被现代化的机械造纸所淘汰。如今,整个棠云村,除了老袁一家,已经没有人在干造纸这个行业了。

  “做这个不赚钱了,如今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年纪大的人,看我们忙不过来时,会来帮帮我们。”老袁就顶着一把蓝色的雨伞,穿着老式的套鞋站在村口等待我们到来。

  “我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从小看惯的,也都会造纸。但现在就只有女儿和女婿愿意过来帮忙,其余都要出去打工。”老袁边走边说,声音里透出一丝遗憾。他说,古法造纸,又苦又累、收入又少,也难怪年轻人不愿意做啊。

  其实,据《奉化市志》记载,棠溪(今棠云)竹纸最早记于史书的时间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距今已近500年。穿村而过的溪水和两边绵绵不尽的竹山,为造纸业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优质原料。

  而在1946年重印的《棠溪江氏宗谱》上记载,棠云造纸业最兴旺时,当地共有1000多人从事这一行业,光抄纸槽就有300多个,生产的竹纸远近闻名。解放后,当时的《浙江日报》、《宁波大众》,都是用棠溪竹纸。

  而如今,远近闻名的棠溪竹纸只剩下老袁一家还在辛苦地坚持着。

 [1] [2]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