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16:06
点评
满足居民健身需求须多部门“给力”
多年以来,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全民健身的一大难题。为此,政府部门想了种种办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要求公立学校开放体育场馆供周边居民健身锻炼,但因面临社会管理的诸多现实障碍和成本问题而困难重重。市本级推行直属体育场馆定期免费开放4年多,在满足一部分居民健身需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他人群的健身需求,其效果差强人意。
体育设施建设,如何在加大增量供给的同时盘活现有土地存量?利用好城市规划边角地带、“三改一拆”空地、废弃厂房仓库、立交高架桥下等这些存量土地,就是一个“见缝插针”“化腐朽为神奇”的新招。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财税、工商、国土、规划、建设、城管(园林)、体育等多个政府部门联动,将一系列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认真倾听民意,搞好摸底调研,让社会资本进入体育行业时不再遇到“旋转门”“玻璃门”,才能使体育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具备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变为老百姓的身边福利。
相关链接
推行“公园+体育”模式 实现资源最大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部分城市尝试城市绿色空间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出现了具有鲜明运动主题特色的“公园+体育”模式的体育公园,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景观的塑造、绿地系统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宁波如何推行这种模式?一份市政协提案初稿中提出,首先,城区绿地公园配建体育设施。提升宁波中心城区品质,实现水网、绿网、慢行网“三网融合”,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两心一轴、三江六岸”核心景观系统建设,尽量让市民享受高品质慢生活。
其次,社区公园配建改建体育设施。建设中可采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自上而下、符合需求”规划建设机制,主要将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结合具体建设项目要求,将其纳入地方考核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在确保公益属性及政府有效监管前提下,探索多方参与建设模式;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与建设可行性,统筹规划布局与设施安排;注重细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监管,接受监督。
数说
编辑: 孙研
- 四川一初中生在学校附近被刺伤 嫌疑人在逃
- 全世界今年都要涨工资? 专家:不现实
- 李东生受贿案一审宣判 有期徒刑15年
- 女教授配资炒股亏掉4套房 透支8张卡
- 警方调查斗鱼TV直播"造人"等违规视频
- 高校篮球架倒塌 初三男生头部被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