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3 09:06
漫画 章丽珍
前天,商报刊登《新媒体时代还需要传统家访吗》报道后,引起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关注,在探讨是否需要家访的同时,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家访时触及家庭隐私怎么办?这些敏感话题也浮出水面。
记者在多个家长和教师QQ群中进一步采访,聆听了广大老师和家长的心声,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家访这一良好教育传统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真诚而温暖、有效的家访。东南商报记者李臻
关于送礼
家长:是否送礼很纠结
老师要上门家访了,不少家长心中开始纠结,该怎么向老师表达心意。有人说:“老师来家访了,至少得请吃一顿吧,边吃边聊气氛更轻松些。”
“我会送一些礼,表示认可老师的付出,更重要的是希望老师能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张女士说,但她同时表示,送了礼之后绝不会对老师有过多的要求。
在群里,陈女士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她女儿小学时,班主任来家访,大家聊得很融洽,和学校里的交流不同,在家里她感觉气氛更好,和老师聊天感觉更像和朋友交流。在老师快离开时,她特意支开女儿,给老师递上事先准备的一张购物卡,但老师不肯收,就在互相推让间,女儿出来了。当时气氛就马上变得很尴尬,老师脸上也有点不悦的表情。
陈女士说:“其实我那时就开始懊恼了,本来好好的家访,被我自己搞砸了,我可能辜负了老师的一片心意。”
教师:如何拒绝很苦恼
“家长为要不要准备礼物纠结,我们老师却想着怎样拒绝礼物更合适。”这是已有20余年教龄的谢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感受说的话。
她说,其实绝大多数老师都希望通过家访,和家长能进一步真诚地交流,而不要夹杂其他变味的因素。她说:“哪怕学生家境很好,收了也不安心。这不,前几天我跟闺蜜一起动足了脑筋,才拒绝一位家长礼物,真是很累,也很苦恼的。”
也有老师告诉记者,如果平时和这位家长非常熟悉,也知道家长的性格为人,在实在推不过的情况下,他们会暂时先收下礼物,“如果礼物比较贵重,我就会找机会退回去。如果是小礼物,我也会在不久后送回礼给家长,或给学生买相应价值的学习用品、衣物等送回去。”
大多数老师还是希望与家长是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谢老师说:“我们进行家访,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教育,家长不要因为觉得没有送礼,我们就会怠慢孩子,不一视同仁了,家长完全没必要这么想。我们也希望和家长做朋友,但表达方式上不是送不送礼。”
关于隐私
家长:担心老师有偏见
“我觉得还是别家访了,有问题电话、微信联系还是方便的,万一老师来,我们还要想着怎么招待。儿子班级去年有家访,他每天提心吊胆,怕被抽到。我也纠结着,老师来家访的话家里茶几破了,是否要重新买一个,家里要打扫得干干净净……除了准备点小礼物外,总想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幸好最终没抽到。”这位妈妈向记者诉说了老师来访前的微妙心理。
的确,老师上门家访,不免展现出更多更具体的学生家庭情况,甚至涉及家庭隐私。“我和老公的关系很不好,是为了孩子勉强在一起的,平时各有各的房间。但上次老师来家访,我们还是演了一回戏,尽量表现出家庭很幸福,真别扭。”张女士说。
“其实老师只要进门一看,就可以判断出你家的经济状况,也会在家访中了解到家庭关系状况。我最担心个别老师势利,对孩子不利,这样不如不家访。”还有家长担忧地表示。
不过,很多家长认为:“至于家境好不好,好与不好就摆在这里,老师要看不起我也没办法。不过,现在大多数老师这些素养是有的,应该不会有偏见。”
教师:小心呵护孩子心灵
在涉及家庭隐私这个问题,老师们的看法很一致:要严格保密,必须呵护孩子的敏感内心。
市区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普及家访,我倒不是太赞同,但对于学困生以及心理脆弱型、家庭特殊型的孩子是有必要进行家访的,而且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通常和家庭有关系,这不免会触及到学生家庭的隐私。”
适度地了解到部分隐私,对帮助教育学生是有一定作用的。有位姓金的班主任向记者提到了一个学生:“我以前班里有个男生,在学校表现不尽如人意,作业质量差,早自修多次迟到,上课也老打瞌睡。我多次找他谈话,但内向的他不愿多说。到他家看过后,我就不难理解孩子上课为什么会打瞌睡了。”金老师说,“踏进他的家门,我震惊了。”
这名学生一家五口,他和爸爸妈妈、姐姐弟弟挤在20平方米左右的出租房内,吃饭、睡觉、会客都在一个房间内。孩子睡的是上下铺,姐姐上夜班,他经常被吵醒。“我跟他父母提出,让他在我办公室做完作业再回家。一段时间后,他的学习成绩进步了很多。”金老师说,“期末的时候,孩子偷偷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他爸爸妈妈决定为了他的学习去另外租个房子,他将有一间独立的卧室。”
关于家校联系
家长:沟通方式可更灵活
其实,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和老师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但以怎样的方式,还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多样。
符女士说了她的感受:“我儿子小学时的班主任很热心,我们很喜欢她来家访,大家像朋友一样聊天交流,儿子有什么问题都会和老师说。到初中了,班主任是个男老师,书生一样木木的,平时QQ群里都很少出现,我连家长会都懒得参加,儿子人也大了,不大愿意和老师沟通了。”
“其实我也不喜欢老师来家访,女儿学校推出校访倒是挺好的,在固定时间学生家长去学校跟各课老师沟通,这样沟通面也广一些,家访只有一个或两个老师来。”鲍女士说。
徐女士表示:“我觉得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微信、QQ、电话都可以和老师沟通。平时,也会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老师在学校聊几句,当然老师很忙,我尽量先短信约好时间再去。”
教师:真诚家访不流于形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师们最希望的是真诚而有效的家访,最怕变味的家访。
“我希望和学生家长真诚地沟通,不要因为有家访任务而流于形式。我听说有学校有家访指标,还规定家访时必须在学生家中和他们合影,以证明家访过了,这个很令人反感。”崔老师说。
朱老师也说起了自己的家访经历:“我觉得家访是很好的家校沟通。刚毕业那几年,我是骑着车去学生家里的。印象很深的是去一户爸爸患了鼻咽癌、孩子又很内向的家里。我去之前稍微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在他家聊了很长时间,也顺便带去学校的问候,事后发现孩子的内心还是起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个学生毕业后,还一直在联系,是最暖心的学生。我觉得家访时双方都很真诚,家访效果就很好。”
编辑: 孙研
- 丽水一辆载有9人中巴车落入水库 5人失联
- 中国彩票史最大弃奖 2565万无人领取
- 湖北拟增加30天产假 男性10天护理假
- 白领7.6万元寻“枪手”替考研被公诉
- 官员包养女大学生 分手花千万送出国
- 新疆阿勒泰积雪融化成“冰瀑” 场面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