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姜山中学与贵州下司民族中学结对十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20 11:21:46 报料热线:81850000

  结束在鄞州姜山中学两年半的学习生活,这个寒假,来自贵州下司民族中学的学生陈英豪回到老家,凭借在宁波的求学经历,新学期她将转到贵州最好高中之一的凯里一中,进行高三的最后冲刺。

  和陈英豪一样,2007年开始,先后有20多位贵州下司民族中学的优秀学子来到姜山中学,感受全新的教育环境,免费享受该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他们之中不少人回去后受贵州重点高中青睐,最终金榜题名考上清华、浙大等重点高校。

  “贵州娃”宁波求学有苦有甜

  2013年9月,优秀的陈英豪和3位贵州学生在姜山中学的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千里迢迢从贵州来到宁波,开始了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

  全新的学习环境、紧凑的课时安排、高效的课堂教学、较大的课堂容量……刚开始,姜山中学的教学模式让这几个贵州来的学生有点“措手不及”。

  “在第一次大型的模拟考试中,孩子‘挂末’(倒数)了。”陈豪英的父亲陈凯回忆说,“当时有点意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孩子还在适应阶段,老师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除了学习上的不适应,生活习惯上的差距也是每一个来到姜山中学的贵州学生需要克服的难题。一学期下来,在姜山中学师生的帮助下,贵州学生慢慢跟上了这里的学习节奏,习惯了当地的饮食口味,适应了学校的住宿生活。

  “来到这里的贵州学生都是经过选拔比较优秀的,每个人都很认真用功,和当地学生不同,他们双休日依然在校,经常看到他们在教室里自习。”姜山中学本届高三段长沈瑾老师说,“其中有个叫王兴珍的学生特别优秀,在班级里排前几名,其他贵州学生后来也都在中等水平,回到贵州后他们一般都是当地的‘尖子生’。”

  此外,贵州学生在宁波求学期间,姜山中学安排了不少家长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听姜山中学的老师上课,在贵州我只参加过家长会,听老师上课是从来没有的。”陈凯说。

  两年多以来,对于这几个特别的学生,姜山中学的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教导和照顾。有一年,受台风影响,姜山中学地势低校园进水,学校老师把贵州学生接到家里住了好几天,姜山中学就是这些贵州学子的第二个母校。

  返回贵州前,家长陈凯向所有老师发了一条感谢短信:“对于孩子来说,姜山中学学习生活结束了,但这将是她走向梦想的起点,是终身难忘的地方。无论高考后的结果怎么样,无论她走到哪儿,姜山中学的学习经历,每一个片段,将会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铬印,受益终身。”

  结对十年学子“金榜题名”多

  今年是姜山中学和下司民族中学结对的第10个年头。2007年,经鄞州与麻江两地政府与教育局同意,姜山中学每年为贵州麻江县代培高中学生,其中就包括了下司民族中学学生,两校还单独签订了结对协议。

  根据协议,下司民族中学选派优秀初三毕业生到姜山中学就读高中,选拔考试命题、监考、阅卷、录取等由姜山中学负责;推荐、组考等工作由下司民族中学负责。

  结对以来,先后有20多位贵州下司民族中学的优秀学子来到姜山中学。“这些贵州学生在姜山中学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全免,他们后来有不少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下司民族中学在内的这些学生中目前有1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3名学生考上浙江大学,2名学生考上武汉大学,还有其他重点高校的。”姜山中学副校长余佩霞介绍说,“每一届回去的贵州学生很多都成为当地重点高中‘争抢’的‘香饽饽’。”

  “虽然两地学生的义务教育有差异,但高中教学是相对独立的,贵州学生在这里学到的更多的是先进的学习方式,培养新的学习习惯,这些在哪里都是受用的。”沈瑾老师说,“除了代培学生,两校之间还进行教师结对,开展集中性的送教、平时分散式的网络交流、实地考察等活动。”

  据悉,每届代培学生的选择考试安排在暑期,与选择考试一起开展的,还有两校的夏令营活动。每年,双方互派20-30名高一学生,在暑假开展体验式的结对助学夏令营活动,两地学生分别在结对学生的家里体验生活,尤其对于姜山中学的学子来说,在黔东南州麻江县下司镇的村村落落,他们体验了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放牛、第一次下河抓鱼、第一次采蘑菇、第一次烧柴火饭、第一次用溪水洗衣、第一次赶集做小贩……深刻感悟到生活的艰辛。  东南商报李宁 吴贤平

编辑: 杜寅

姜山中学与贵州下司民族中学结对十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20 11:21:46

  结束在鄞州姜山中学两年半的学习生活,这个寒假,来自贵州下司民族中学的学生陈英豪回到老家,凭借在宁波的求学经历,新学期她将转到贵州最好高中之一的凯里一中,进行高三的最后冲刺。

  和陈英豪一样,2007年开始,先后有20多位贵州下司民族中学的优秀学子来到姜山中学,感受全新的教育环境,免费享受该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他们之中不少人回去后受贵州重点高中青睐,最终金榜题名考上清华、浙大等重点高校。

  “贵州娃”宁波求学有苦有甜

  2013年9月,优秀的陈英豪和3位贵州学生在姜山中学的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千里迢迢从贵州来到宁波,开始了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

  全新的学习环境、紧凑的课时安排、高效的课堂教学、较大的课堂容量……刚开始,姜山中学的教学模式让这几个贵州来的学生有点“措手不及”。

  “在第一次大型的模拟考试中,孩子‘挂末’(倒数)了。”陈豪英的父亲陈凯回忆说,“当时有点意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孩子还在适应阶段,老师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除了学习上的不适应,生活习惯上的差距也是每一个来到姜山中学的贵州学生需要克服的难题。一学期下来,在姜山中学师生的帮助下,贵州学生慢慢跟上了这里的学习节奏,习惯了当地的饮食口味,适应了学校的住宿生活。

  “来到这里的贵州学生都是经过选拔比较优秀的,每个人都很认真用功,和当地学生不同,他们双休日依然在校,经常看到他们在教室里自习。”姜山中学本届高三段长沈瑾老师说,“其中有个叫王兴珍的学生特别优秀,在班级里排前几名,其他贵州学生后来也都在中等水平,回到贵州后他们一般都是当地的‘尖子生’。”

  此外,贵州学生在宁波求学期间,姜山中学安排了不少家长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听姜山中学的老师上课,在贵州我只参加过家长会,听老师上课是从来没有的。”陈凯说。

  两年多以来,对于这几个特别的学生,姜山中学的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教导和照顾。有一年,受台风影响,姜山中学地势低校园进水,学校老师把贵州学生接到家里住了好几天,姜山中学就是这些贵州学子的第二个母校。

  返回贵州前,家长陈凯向所有老师发了一条感谢短信:“对于孩子来说,姜山中学学习生活结束了,但这将是她走向梦想的起点,是终身难忘的地方。无论高考后的结果怎么样,无论她走到哪儿,姜山中学的学习经历,每一个片段,将会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铬印,受益终身。”

  结对十年学子“金榜题名”多

  今年是姜山中学和下司民族中学结对的第10个年头。2007年,经鄞州与麻江两地政府与教育局同意,姜山中学每年为贵州麻江县代培高中学生,其中就包括了下司民族中学学生,两校还单独签订了结对协议。

  根据协议,下司民族中学选派优秀初三毕业生到姜山中学就读高中,选拔考试命题、监考、阅卷、录取等由姜山中学负责;推荐、组考等工作由下司民族中学负责。

  结对以来,先后有20多位贵州下司民族中学的优秀学子来到姜山中学。“这些贵州学生在姜山中学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全免,他们后来有不少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下司民族中学在内的这些学生中目前有1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3名学生考上浙江大学,2名学生考上武汉大学,还有其他重点高校的。”姜山中学副校长余佩霞介绍说,“每一届回去的贵州学生很多都成为当地重点高中‘争抢’的‘香饽饽’。”

  “虽然两地学生的义务教育有差异,但高中教学是相对独立的,贵州学生在这里学到的更多的是先进的学习方式,培养新的学习习惯,这些在哪里都是受用的。”沈瑾老师说,“除了代培学生,两校之间还进行教师结对,开展集中性的送教、平时分散式的网络交流、实地考察等活动。”

  据悉,每届代培学生的选择考试安排在暑期,与选择考试一起开展的,还有两校的夏令营活动。每年,双方互派20-30名高一学生,在暑假开展体验式的结对助学夏令营活动,两地学生分别在结对学生的家里体验生活,尤其对于姜山中学的学子来说,在黔东南州麻江县下司镇的村村落落,他们体验了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放牛、第一次下河抓鱼、第一次采蘑菇、第一次烧柴火饭、第一次用溪水洗衣、第一次赶集做小贩……深刻感悟到生活的艰辛。  东南商报李宁 吴贤平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