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正文
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 追忆百岁国医泰斗钟一棠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28 09:17:59 报料热线:81850000

  2月23日零点8分,国家级名老中医钟一棠驾鹤西去,享年102岁。次日刊登《102岁钟一棠先生昨仙逝》一文,追忆钟老“大医精诚”的一生。

  文章刊登后,很多市民和医生致电致信,回忆他们心目中的钟老。其中,钟老的三位高徒、宁波市中医院的三位名医周建扬、钟顺儿和徐立民合写的追忆文章,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特刊登全文,与读者共享。

  我们敬重的恩师钟一棠先生于2016年2月23日凌晨仙逝,我们深感悲痛。老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余音绕耳,可他却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起老师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鼓励、期望、嘱托,我们感到责任颇重。在他逝世的前几天,钟老仍心念中医药学术发展,叮嘱我们后辈不要心有旁骛,要勇于承担中医理论、临床研究的重任,要自信、自立、自强。

  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国家中医管理局及省卫生厅启动了全国、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工作,钟老被命名为老中医学术传承老师,我们先后有幸成为钟老学术经验传承人。钟老不辞辛苦,行医带徒,诲人不倦,不以后生之愚而见弃,每逢我们询问都从不居高自傲,不以长辈自居,而是平易近人,相待真诚,无私教授,殷切期望之情常溢于言表。记得钟老在带教我们时,如老慢支、哮喘、慢性肝炎、胃炎、长期腹泻等病种,都一一把他常用的药味配伍方法、加减剂量秘诀、自己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并反复要求我们多读书,我们能有现在的成就,同老师的无私传授密不可分,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幸荣。难得可贵的是,钟老在他的晚年,还把他的病人介绍给我们弟子,如糖尿病人,介绍给周建扬;消化系统的病人,介绍给徐立民;肝硬化、肿瘤等病人介绍给钟顺儿,这是非宏大的胸怀之人所做不到的。

  与老师相伴的十几年,是我们学术视角得以极大提升的宝贵时段。十几年来,有幸得到钟老的耳提面命、鞭策与激励,使自己对中医学术本质、乃至中医发展模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认识,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这是我们学术生涯中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

  钟老一生把名誉、地位、金钱看得很轻,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大师”,相信熟悉钟老的人都会有同感。他常教导我们,做人“志向要高远”,“钱物要看淡”。钟老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以前,医院里发的一些奖金、工资多是学生领取交给他的,他看都没看就放进口袋。给病人出诊,不管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达人,他都一视同仁,从不计较报酬;对待贫穷患者,他慷慨解囊;而遇到评先进、荣誉称号,他都说,“不要去争嘛”。试想,有几人能像钟老这样,将如此的荣誉与利益拱手让人呢?由此也可看出钟老的“不凡”。

  钟老的“大家”“大师”作风随时随处都有反映。钟老在与我们学生的交谈时,无不围绕学术,从未有八卦、闲谈。他在谈话中即便涉及某个人,也是从学术提升的角度,善意地提出建议。多年来,从钟老那里学到一个谈话“技巧”:就是开口先怀善念,闲谈忌论他非,这将令我们受用不尽。

  钟老虽然作为一名老中医,但是他非常注重中西医融会贯通,这与他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近几十年的工作有关。他为医院创建了中医病房,扩大了中医在综合医院中的临床领域,推动了医院临床各科更广泛的中西医合作。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他用独参汤加减来抢救肺结核大咯血;采葛根芩连汤治疗伤寒高热;处通下法来治疗肝硬化腹水症等等,取得了比单用西药显著的疗效。在带教我们中,也要求我们在学好中医理论的同时,多看现代医学的书籍,他坚持以中医思维方式进行诊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与西医医生建立了良好的、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

  初入医门的我们因着各种原因极其自苦:苦于自身知识的匮乏、医技的粗陋,更苦于对行业的迷惘、对自身职业的不自信。在跟随钟老后,恰如暗夜海上矗立的灯塔,给我们温暖和依靠。钟老门诊时对每一位患者都耐心地讲解、开导,尽最大可能帮他们减轻思想负担,我们常因时间很晚了,如上午门诊已经延续到下午一点多,他还在认真地望闻问切,也因为心疼他,不得不予以打断,而这却受到他的严肃批评,认为是打断了他的诊病思路。他经常告诫我们,越是最后几个病人,越要仔细,千万不能漏诊误诊。所以有很多病人进入诊室第一句话就是“见到您,病就好了一大半了”,我想这是对医生的最高评价。钟老如一味“宽心丸”,给患者以生的希望和信心,使他们觉得这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人。钟老的宽容、包容,从容和精益求精的医德医术给我们学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至此,我们也建立了对中医的信心,对整个行业的信心,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尊重和自豪感。并且我们知道,这份坚定从此不再动摇。

  钟老一生热爱中医事业,关心中医药后继问题。记得1983年一起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的十几名分配到宁波的大学生,在当时任宁波市中医院院长的钟老提议下,全部招入宁波市中医院,现在这些同志大都已成了宁波中医界的骨干。可见,钟老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有多么深远的眼光呀!!

  2013年初,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钟一棠传承工作室隆重启动,年已九十八岁高龄的钟老又带徒十名。工作室成立后,根据要求,完善了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实行跟师临床实践,定期进行学术研讨,进一步总结钟老学术经验并书写论文发表。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已整理、总结、继承、发扬和创新了钟老的学术经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中医人才,促进了宁波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钟老虽从此医魂不在人间,但其贡献必定百世流芳。我们学生一定要牢记老师的谆谆教导,继续刻苦钻研医学理论,发掘祖国医学这一伟大宝库,把继承和发扬老师的学术经验作为我们今后永恒的任务,从而为广大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贡献我们的力量,以此来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和厚爱。

  老师,您安息吧!

  学生:周建扬 徐立民 钟顺儿

  (东南商报 记者鲍云洁整理)

  

编辑: 郭静

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 追忆百岁国医泰斗钟一棠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28 09:17:59

  2月23日零点8分,国家级名老中医钟一棠驾鹤西去,享年102岁。次日刊登《102岁钟一棠先生昨仙逝》一文,追忆钟老“大医精诚”的一生。

  文章刊登后,很多市民和医生致电致信,回忆他们心目中的钟老。其中,钟老的三位高徒、宁波市中医院的三位名医周建扬、钟顺儿和徐立民合写的追忆文章,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特刊登全文,与读者共享。

  我们敬重的恩师钟一棠先生于2016年2月23日凌晨仙逝,我们深感悲痛。老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余音绕耳,可他却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起老师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鼓励、期望、嘱托,我们感到责任颇重。在他逝世的前几天,钟老仍心念中医药学术发展,叮嘱我们后辈不要心有旁骛,要勇于承担中医理论、临床研究的重任,要自信、自立、自强。

  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国家中医管理局及省卫生厅启动了全国、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工作,钟老被命名为老中医学术传承老师,我们先后有幸成为钟老学术经验传承人。钟老不辞辛苦,行医带徒,诲人不倦,不以后生之愚而见弃,每逢我们询问都从不居高自傲,不以长辈自居,而是平易近人,相待真诚,无私教授,殷切期望之情常溢于言表。记得钟老在带教我们时,如老慢支、哮喘、慢性肝炎、胃炎、长期腹泻等病种,都一一把他常用的药味配伍方法、加减剂量秘诀、自己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并反复要求我们多读书,我们能有现在的成就,同老师的无私传授密不可分,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幸荣。难得可贵的是,钟老在他的晚年,还把他的病人介绍给我们弟子,如糖尿病人,介绍给周建扬;消化系统的病人,介绍给徐立民;肝硬化、肿瘤等病人介绍给钟顺儿,这是非宏大的胸怀之人所做不到的。

  与老师相伴的十几年,是我们学术视角得以极大提升的宝贵时段。十几年来,有幸得到钟老的耳提面命、鞭策与激励,使自己对中医学术本质、乃至中医发展模式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认识,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这是我们学术生涯中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

  钟老一生把名誉、地位、金钱看得很轻,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大师”,相信熟悉钟老的人都会有同感。他常教导我们,做人“志向要高远”,“钱物要看淡”。钟老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以前,医院里发的一些奖金、工资多是学生领取交给他的,他看都没看就放进口袋。给病人出诊,不管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达人,他都一视同仁,从不计较报酬;对待贫穷患者,他慷慨解囊;而遇到评先进、荣誉称号,他都说,“不要去争嘛”。试想,有几人能像钟老这样,将如此的荣誉与利益拱手让人呢?由此也可看出钟老的“不凡”。

  钟老的“大家”“大师”作风随时随处都有反映。钟老在与我们学生的交谈时,无不围绕学术,从未有八卦、闲谈。他在谈话中即便涉及某个人,也是从学术提升的角度,善意地提出建议。多年来,从钟老那里学到一个谈话“技巧”:就是开口先怀善念,闲谈忌论他非,这将令我们受用不尽。

  钟老虽然作为一名老中医,但是他非常注重中西医融会贯通,这与他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近几十年的工作有关。他为医院创建了中医病房,扩大了中医在综合医院中的临床领域,推动了医院临床各科更广泛的中西医合作。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他用独参汤加减来抢救肺结核大咯血;采葛根芩连汤治疗伤寒高热;处通下法来治疗肝硬化腹水症等等,取得了比单用西药显著的疗效。在带教我们中,也要求我们在学好中医理论的同时,多看现代医学的书籍,他坚持以中医思维方式进行诊治,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与西医医生建立了良好的、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

  初入医门的我们因着各种原因极其自苦:苦于自身知识的匮乏、医技的粗陋,更苦于对行业的迷惘、对自身职业的不自信。在跟随钟老后,恰如暗夜海上矗立的灯塔,给我们温暖和依靠。钟老门诊时对每一位患者都耐心地讲解、开导,尽最大可能帮他们减轻思想负担,我们常因时间很晚了,如上午门诊已经延续到下午一点多,他还在认真地望闻问切,也因为心疼他,不得不予以打断,而这却受到他的严肃批评,认为是打断了他的诊病思路。他经常告诫我们,越是最后几个病人,越要仔细,千万不能漏诊误诊。所以有很多病人进入诊室第一句话就是“见到您,病就好了一大半了”,我想这是对医生的最高评价。钟老如一味“宽心丸”,给患者以生的希望和信心,使他们觉得这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人。钟老的宽容、包容,从容和精益求精的医德医术给我们学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至此,我们也建立了对中医的信心,对整个行业的信心,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尊重和自豪感。并且我们知道,这份坚定从此不再动摇。

  钟老一生热爱中医事业,关心中医药后继问题。记得1983年一起从浙江中医学院毕业的十几名分配到宁波的大学生,在当时任宁波市中医院院长的钟老提议下,全部招入宁波市中医院,现在这些同志大都已成了宁波中医界的骨干。可见,钟老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有多么深远的眼光呀!!

  2013年初,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钟一棠传承工作室隆重启动,年已九十八岁高龄的钟老又带徒十名。工作室成立后,根据要求,完善了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实行跟师临床实践,定期进行学术研讨,进一步总结钟老学术经验并书写论文发表。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已整理、总结、继承、发扬和创新了钟老的学术经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中医人才,促进了宁波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钟老虽从此医魂不在人间,但其贡献必定百世流芳。我们学生一定要牢记老师的谆谆教导,继续刻苦钻研医学理论,发掘祖国医学这一伟大宝库,把继承和发扬老师的学术经验作为我们今后永恒的任务,从而为广大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贡献我们的力量,以此来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和厚爱。

  老师,您安息吧!

  学生:周建扬 徐立民 钟顺儿

  (东南商报 记者鲍云洁整理)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