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雏鸟的天空》首映 讲述奉化竺梅先夫妇的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3-05 08:21:57 报料热线:81850000

  昨天,由奉化市广播电视中心、奉化明名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奉化大堰镇人民政府等联合摄制的电影《雏鸟的天空》在宁波影都首映。该片以一位89岁的抗战老兵的回忆为视角,讲述1938年至1943年中国抗战期间,在奉化爱国实业家竺梅先夫妇创办的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里,一个烈士遗孤舒笛和他的两位妈妈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位妈妈的原型就是教养院副院长徐锦华女士。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大批孤儿流浪街头。奉化爱国实业家竺梅先目睹此景,焦急不安。为了收容和养育这些难童,竺梅先和妻子徐锦华于1938年在奉化莼湖镇岙口村泰清寺创办了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救助来自上海等地的孤儿600多名,免费供应食宿,开设小学和初中教育。为了办好教养院,他们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绝大部分的财产。1942年春,竺梅先由于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徐锦华维持教养院一年多,直到最后一批灾童毕业。

  这部《雏鸟的天空》就是为了纪念竺梅先夫妇的抗日救灾的爱国情怀和救助灾童的感人事迹而拍的。影片场景分两大块,其中主要场景再现了1941年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的原貌,在奉化市大堰镇、溪口镇,以及莼湖镇的部分乡村取景拍摄;另一部分场景是反映旧上海红色革命斗争的谍战部分。导演占俊科介绍说,增加谍战的情节是为了让影片更好看,增加商业的元素,毕竟该片不是记录片。如今《雏鸟的天空》已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后还会去参加更多的电影节。

  片中的舒笛是一位烈士遗孤,亲生父母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由于叛徒的变节,身为地下党的养母舒兰芝将11岁的舒笛送到奉化外婆家,但外婆横遭日机轰炸身亡,地下党于是把舒笛安排到了国际灾童教养院读书。在那里,舒笛得到了徐锦华母爱般的关照。舒笛是影片中众多灾童中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他犹如一只雏鸟在生命最为黑暗的岁月里,得到了教养院的那一缕温暖的阳光,他是中华民族那段悲壮历史的见证者和成长者。

  影片中少年舒笛的扮演者邱禹程是慈溪人,现就读于慈溪阳光实验小学四年级。记者昨天了解到,他之前没有演过电影,去年暑假,他从报纸上看到招募小演员的消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报了名,没想到被录用了。在导演的指导下,没有一点表演经验的邱禹程很有天赋地完成了他的角色。

  宁波晚报记者陈晓旻

编辑: 杜寅

《雏鸟的天空》首映 讲述奉化竺梅先夫妇的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3-05 08:21:57

  昨天,由奉化市广播电视中心、奉化明名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奉化大堰镇人民政府等联合摄制的电影《雏鸟的天空》在宁波影都首映。该片以一位89岁的抗战老兵的回忆为视角,讲述1938年至1943年中国抗战期间,在奉化爱国实业家竺梅先夫妇创办的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里,一个烈士遗孤舒笛和他的两位妈妈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位妈妈的原型就是教养院副院长徐锦华女士。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大批孤儿流浪街头。奉化爱国实业家竺梅先目睹此景,焦急不安。为了收容和养育这些难童,竺梅先和妻子徐锦华于1938年在奉化莼湖镇岙口村泰清寺创办了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救助来自上海等地的孤儿600多名,免费供应食宿,开设小学和初中教育。为了办好教养院,他们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绝大部分的财产。1942年春,竺梅先由于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徐锦华维持教养院一年多,直到最后一批灾童毕业。

  这部《雏鸟的天空》就是为了纪念竺梅先夫妇的抗日救灾的爱国情怀和救助灾童的感人事迹而拍的。影片场景分两大块,其中主要场景再现了1941年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的原貌,在奉化市大堰镇、溪口镇,以及莼湖镇的部分乡村取景拍摄;另一部分场景是反映旧上海红色革命斗争的谍战部分。导演占俊科介绍说,增加谍战的情节是为了让影片更好看,增加商业的元素,毕竟该片不是记录片。如今《雏鸟的天空》已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后还会去参加更多的电影节。

  片中的舒笛是一位烈士遗孤,亲生父母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由于叛徒的变节,身为地下党的养母舒兰芝将11岁的舒笛送到奉化外婆家,但外婆横遭日机轰炸身亡,地下党于是把舒笛安排到了国际灾童教养院读书。在那里,舒笛得到了徐锦华母爱般的关照。舒笛是影片中众多灾童中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他犹如一只雏鸟在生命最为黑暗的岁月里,得到了教养院的那一缕温暖的阳光,他是中华民族那段悲壮历史的见证者和成长者。

  影片中少年舒笛的扮演者邱禹程是慈溪人,现就读于慈溪阳光实验小学四年级。记者昨天了解到,他之前没有演过电影,去年暑假,他从报纸上看到招募小演员的消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报了名,没想到被录用了。在导演的指导下,没有一点表演经验的邱禹程很有天赋地完成了他的角色。

  宁波晚报记者陈晓旻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