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7 08:05
2 小时候想要的房子不见了
胡云国经常出差,在他的记忆里,每个城市都有着相似的面孔,高楼大厦、商业广场、霓虹闪烁、车水马龙……
每个城市都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国际化,一切都很方便快捷。他终于过上了小时候梦想的“有钱”的生活,可是,又好像有点不一样。
小时候,他家没房子,一家九口租住在别人家七十平方米的破旧房子,拥挤不堪,兄弟们都是两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那时候他好羡慕那些有大院子的人家,朱红剥落的大门看上去庄重威严,门口一只石鼓,磨得溜光水滑,放学后每个孩子都要上去坐一坐;老房子屋檐下精美的木刻以及祠堂大门两侧一壁华丽的石雕曾经让他深深着迷,因为他知道,那代表的是一种“讲究”的生活。
他天真的想过,以后有钱了,一定要买一个这样的院子。可是,真到了创业成功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只能在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小区里购置一个“格子”,那憧憬了多年的院子,早已经在城市的变迁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宁波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大量的旧村古城被重新规划。胡云国曾多次亲眼看到,一幢幢古建筑,在挖掘机的隆隆声中轰然倒塌。每次见到此情此景,他都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胡云国开始关注古房子拆掉后的那些石狮、石柱、门廊甚至瓦片等建筑材料的去向,结果让他深感震惊:很多精美的古建筑材料都被来自江苏、上海、安徽、广东等外地的商人低价买走了。
有朋友告诉当时已经身家过亿的胡云国,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宁波拆迁力度更大,古材料更多,更重要的是,宁波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跟他们有关的古建筑材料更值钱。胡云国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在城市中消失,曾经的文化,昔日的美丽,也许只有在回忆中去追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宁波历史名城遗留下来的很多文化遗产将会变成空白。
“这可是宁波祖先留下的东西,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流出去。”胡云国说,他没有多少文化,可是知道心疼好东西。
2014年,他做了个全家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卖掉企业,搞古建筑材料的收藏、保护和开发。
不但家人,所有的亲朋好友,甚至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也曾出面劝他,穷其一生的打拼来做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前景未卜。很多人在背后议论,扔那么多钱去收藏那些被人扔掉的破石头,他这是在玩火。
但胡云国主意已定。30多年闯荡商海,练就了他敏感的嗅觉。他坚信,收集保护这些满载着宁波历史文化的古建筑材料,虽然投入很大,但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古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运转的部分资金还是能够解决的。这种保护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公益事业,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2014年,胡云国将包括兴发油品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全部转让,筹措资金1亿多元,开始了他的抢救古建筑之路。
3 用最笨的办法留住一点念想
短短一年多时间,胡云国就用行动证明了他当初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
原本3000多平方米的废弃厂区里,立起了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一侧的厂房里,堆放着他收集来的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石构件,除了不计其数的石门、门楣、磉子外,还有数十块名人大家题写的石刻、碑、匾作品真迹,包括朱茼(道光年暑工部侍郎)的《善居室》,《状元茼契》真迹;于右任《金荣堂先生墓表》真迹,沙孟海的老师钱罕《镇海资政大夫陈公墓表》真迹等等。
人们惊讶于他的效率,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藏品背后他所付出的心血。
第一次收购古建筑是在2014年4月,胡云国听说镇海骆驼盛家列入拆迁规划时,这批古建筑材料已被人抢先,是他花大价钱从别人手中转手买过来的,99间房子的石材花了100多万元。他知道,盛氏家族曾是宁波的名门望族、书香之家。盛家的名人盛炳纬曾是著名乡绅,辞官回乡后提倡教育,培育人才,先后参与创办储才学堂(现宁波中学)和镇海县中学堂(现镇海中学)。盛家先后出了两位进士,这在镇海还是很少见的。盛氏家族的古建筑材料就这样保存下来。
起初,胡云国也不谙其中之道,屡屡遭遇陷阱。谈好的价格,等他开着车子前去装车时,先前看好的一些雕刻精致的门廊石柱都不见了。卖家说也不知道啥时候丢的,还说帮忙看管已经是分外之事。虽然后来有人透露,那些东西其实是卖家又偷偷卖给了别人,但因为缺少证据,也没办法。
此类事情经历多了,胡云国也摸出了一些门道,但还是常常防不胜防。一次,他看中了村里一座几已荒废的石头小桥,交了5万元订金。可等他开车到村里准备拆桥时,遭到了村民的阻拦。村民坚称,这桥虽然废弃不用了,但祖先留下的东西,不能就这么卖了。好说歹说,村民最后提出了一个极其离谱的价格,胡云国只好放弃,5万元订金也就打了水漂。
每次碰到此类事件,胡云国都以吃一堑长一智聊以自慰,并立下规矩:没有信誉的客户不再生意来往。他没有精力在一件事上纠缠,他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每隔几天,就有一卡车的古建筑石材运到厂区,胡云国亲自上阵,分类挑拣,即使是夏天,冒着酷热的太阳,要连续干几天才能完工。
他说,他不是专家,使不出什么巧劲。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下最大的力气,来留住一点念想。
4 和书法大师的一线缘分
靠着这份吃苦耐劳,胡云国收集的古建筑材料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
去年11月,镇海区收藏家协会20多人到胡云国公司参观,感到非常震撼,评价他有实力、眼力、魄力、毅力和能力。交流中,胡云国产生了找位书法家为艺石庄园题字的想法,协会老师当即推荐了蒋思豫老先生的儿子蒋可煌,称其定可牵线完成这一心愿。
第二天,蒋可煌来到艺石庄园,看到于右任的一幅石碑上的真迹,他欣喜不已。
于右任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蒋可煌的父亲蒋思豫年轻时曾拜其为师,研习书法。
出生世家的蒋思豫也是传奇人物,作为战地记者亲历并对外报道了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晚年,他回到了夫人的祖籍地宁波镇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勉励自己以老师于右任为目标,研习书法,终有大成。
蒋可煌感慨不已,没想到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竟收藏有父亲也曾痴迷过的真迹。
此时的蒋思豫已经102岁高龄,卧病在床,听到胡云国的故事,感慨不已,封笔多年的老先生欣然提笔,在他生命的倒计时为胡云国留下了他的墨宝。
如今的胡云国,只有一个心愿,如果能有一块土地,那些堆放在荒野里的各类旧石材也不会再遭受风吹日晒。在他心里,他又有了更长远的计划,如果政府能解决建设用地,并在经济上给予适当补助,他将能够把小港李家、宁波天一阁的部分房子按图纸原样在布阵岭重建。这个规划一旦得以实施,艺石庄园将成为宁波古建筑文化的一张名片。东南商报 记者程鑫 樊卓婧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