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江北慈城百年老校华丽蜕变为绿色课堂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09 09:14:15 报料热线:81850000

百年老校华丽蜕变绿色课堂

改造中的学校内景

百年老校华丽蜕变绿色课堂

小学门外的孙衡甫像

百年老校华丽蜕变绿色课堂

开发前的半浦小学

自慈城往南,见到青砖灰瓦白墙古色古香的宅第民居连成一片,这便是以“渡口古村”闻名的半浦村所在地。村子不大,一千多人,在这样一个村落里,竟然隐匿着一座规模不小、历史悠久的民国学校。

一个淅淅沥沥的小雨天,沿着青石板走近它。长满青苔的门楣上,赫然写着典雅秀逸的“半檏园”三字,金色的字体熠熠生辉。是了,就是它,曾经的半浦小学,而今的半檏园。

跨进大门,一幅崭新的彩墨画映于白墙正中,一个放牛娃一手牵着回家的牛儿,一手捧书阅读,“诚信”、“德孝”四个黑色似乎是对求知如渴农村孩童的品性写照。往里走,正中央是一幢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就是当年的主教学楼,空旷的院子里,红色的牡丹迎春怒放,苍翠的松树迎风招展。

沉寂多年的小学,听说有人正在唤醒它。

党建引领“美丽资源”焕发新活力

去年3月,作为一名受邀客商,宁波康辉旅游总经理竺彩君参加了在慈城镇毛岙村举行的“书记·向前冲”活动发布会暨“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推进会。“书记·向前冲”和“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是江北区和慈城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服务基层发展的创新举措,通过“培育红色带头人”、“念好绿色致富经”、“打好特色服务牌”等实实在在的实施路径,整合社会资源力量,为“美丽资源”寻找资本,以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体验农业等具体项目,真正把青山绿水转化成地方的经济效益。当天的推进会上,慈城镇推出了许多领衔项目,这些项目由客商现场认领,政府在项目建设上给予支持。

在众多领衔项目中,半浦小学就是其中一个。半浦小学始建于1921年,由当年四明银行当家人孙衡甫捐资建造。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半浦小学的出现,无疑为众多子弟提供了一个学习栖身之所,多年后,这些年幼的学子长大成人又走上救国强国道路。转眼近百年,历经风风雨雨,这幢中西合璧、面积达28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依然完好地伫立着。只是,曾经辉煌的它,现已成为文保建筑,沉寂多年。

对于半浦小学的去留,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在《文汇报》刊发的《半浦记》中就表达过这样的思考:现在半浦小学的建筑还在,一幢灰砖黛瓦、素雅又宽敞、带木廊子的两层楼房,带着民国时期的风情,叫人想起柔石《二月》电影里那座教学楼。但如今历史过去了,人去楼空,还没派上用场。中国的村庄很少文字史,百年以上事物只要没有人再去念叨,往往就会失忆。失忆了就没用了———干脆扔了吗?

因为负责学生春游项目,竺彩君工作十几年,与教育也打了十几年交道。她深刻认识到,疲于应付考试,对传统文化、对大自然缺乏接触和感知,是当代孩子的悲哀。看到历经沧桑的半浦小学,她突然很触动,仿佛看到了一座“教育圣地”。在“书记·向前冲”活动发布会暨“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推进会上,竺彩君毫不犹豫地承接了半浦小学项目。

慈孝文化在这里流淌

如何把半浦小学重新办好?承接半浦小学项目后,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竺彩君都用在了规划和思考上。“我原本想到了做老本行,组织学生们来半浦小学旅游,但旅游实际上就是消费者花钱买服务,如果只是抱着旅游的心态,他们并不会真正去感受这里的文化意义,而且这里也不具备发展旅游的配套硬件,所以单纯发展旅游这个路子走不通。”

有一天,她忽然茅塞顿开,既然这里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什么不把半浦小学作为一个学习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教育基地?要知道,半浦村本身就是一本历史书。

“数百年前,世居半浦村的郑氏望族捐资兴造渡船,对两岸百姓实行义渡。古时,半浦古渡占据交通要冲,姚江上游的货物和客商都要在此上岸经营和转运,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集市,其繁华程度远超现在,而它最传奇的故事还在于运来了一批黄宗羲先生的书籍。当时黄宗羲在余姚的老宅走了火,诸多藏书危在旦夕,半浦的郑姓弟子得知后星夜赶去,运来的书籍整整有三万多册,这些书籍后来被装进了古渡旁的‘二老阁’……”虽然与半浦村结缘不长,竺彩君对半浦的历史文化却了然于心。

“可以说,半浦就是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文化的缩影,这里有着慈孝文化的深厚根基,也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基因,借助半浦村和半浦小学,把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这就是我的初心,我的出发点。”很快,竺彩君就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思路———教育+旅游+文化,通过开展教育和旅游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一代孩子的心灵。

沉寂数年半浦小学载梦再起航

明确了发展方向,去年底,竺彩君在慈城镇注册成立了宁波德造教育有限公司,布局她的“教育帝国”。“‘德造’,取自《诗经》中的‘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旨在培养有德行、造就的学生。”

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竺彩君有自己的计划。首要课程是国学礼仪,开启对孩子们的蒙学教育。竺彩君说,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包含了仁义、慈孝、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可以照亮人的心灵,这也是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方式。目前,自己已经组建了一支由十多人组成的专业国学教师队伍,届时,老师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国学教育。

“我还邀请了许多民间艺人到半浦小学来,给孩子们教授传统手艺。竹编、植物印染、十字绣、剪纸……这些都是民间的智慧结晶,倾注着匠人的匠心。让孩子们学习传统工艺,一方面希望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传承下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在浮躁社会里静下心来,用心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好。”结合宁波特色,竺彩君还别出心裁,将聘请“老宁波”,教孩子们腌冬瓜,腌螃蟹,腌鳗鱼,做腊肠等,传承“舌尖上的宁波”。

对于竺彩君而言,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国学,学习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如今,“诚信吧”、“民俗体验馆”等特色教室已经装修完毕,师资队伍也已经组建好。“其实最想说的还是感谢,感谢政府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让我可以唱戏;更感谢他们选择了教育,而不是选择民宿、农业或其他经济发展方式,并大力支持我,让我能自由地去实践自己的教育梦想。”3月11日,半浦小学就将迎来第一批春游学生,首批预计有2万名。想到这一天越来越近,竺彩君显得期待不已。记者 徐欣

通讯员  王瑜 黄利军

编辑: 郭静

江北慈城百年老校华丽蜕变为绿色课堂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09 09:14:15

百年老校华丽蜕变绿色课堂

改造中的学校内景

百年老校华丽蜕变绿色课堂

小学门外的孙衡甫像

百年老校华丽蜕变绿色课堂

开发前的半浦小学

自慈城往南,见到青砖灰瓦白墙古色古香的宅第民居连成一片,这便是以“渡口古村”闻名的半浦村所在地。村子不大,一千多人,在这样一个村落里,竟然隐匿着一座规模不小、历史悠久的民国学校。

一个淅淅沥沥的小雨天,沿着青石板走近它。长满青苔的门楣上,赫然写着典雅秀逸的“半檏园”三字,金色的字体熠熠生辉。是了,就是它,曾经的半浦小学,而今的半檏园。

跨进大门,一幅崭新的彩墨画映于白墙正中,一个放牛娃一手牵着回家的牛儿,一手捧书阅读,“诚信”、“德孝”四个黑色似乎是对求知如渴农村孩童的品性写照。往里走,正中央是一幢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就是当年的主教学楼,空旷的院子里,红色的牡丹迎春怒放,苍翠的松树迎风招展。

沉寂多年的小学,听说有人正在唤醒它。

党建引领“美丽资源”焕发新活力

去年3月,作为一名受邀客商,宁波康辉旅游总经理竺彩君参加了在慈城镇毛岙村举行的“书记·向前冲”活动发布会暨“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推进会。“书记·向前冲”和“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是江北区和慈城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服务基层发展的创新举措,通过“培育红色带头人”、“念好绿色致富经”、“打好特色服务牌”等实实在在的实施路径,整合社会资源力量,为“美丽资源”寻找资本,以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体验农业等具体项目,真正把青山绿水转化成地方的经济效益。当天的推进会上,慈城镇推出了许多领衔项目,这些项目由客商现场认领,政府在项目建设上给予支持。

在众多领衔项目中,半浦小学就是其中一个。半浦小学始建于1921年,由当年四明银行当家人孙衡甫捐资建造。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半浦小学的出现,无疑为众多子弟提供了一个学习栖身之所,多年后,这些年幼的学子长大成人又走上救国强国道路。转眼近百年,历经风风雨雨,这幢中西合璧、面积达28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依然完好地伫立着。只是,曾经辉煌的它,现已成为文保建筑,沉寂多年。

对于半浦小学的去留,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在《文汇报》刊发的《半浦记》中就表达过这样的思考:现在半浦小学的建筑还在,一幢灰砖黛瓦、素雅又宽敞、带木廊子的两层楼房,带着民国时期的风情,叫人想起柔石《二月》电影里那座教学楼。但如今历史过去了,人去楼空,还没派上用场。中国的村庄很少文字史,百年以上事物只要没有人再去念叨,往往就会失忆。失忆了就没用了———干脆扔了吗?

因为负责学生春游项目,竺彩君工作十几年,与教育也打了十几年交道。她深刻认识到,疲于应付考试,对传统文化、对大自然缺乏接触和感知,是当代孩子的悲哀。看到历经沧桑的半浦小学,她突然很触动,仿佛看到了一座“教育圣地”。在“书记·向前冲”活动发布会暨“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推进会上,竺彩君毫不犹豫地承接了半浦小学项目。

慈孝文化在这里流淌

如何把半浦小学重新办好?承接半浦小学项目后,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竺彩君都用在了规划和思考上。“我原本想到了做老本行,组织学生们来半浦小学旅游,但旅游实际上就是消费者花钱买服务,如果只是抱着旅游的心态,他们并不会真正去感受这里的文化意义,而且这里也不具备发展旅游的配套硬件,所以单纯发展旅游这个路子走不通。”

有一天,她忽然茅塞顿开,既然这里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什么不把半浦小学作为一个学习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教育基地?要知道,半浦村本身就是一本历史书。

“数百年前,世居半浦村的郑氏望族捐资兴造渡船,对两岸百姓实行义渡。古时,半浦古渡占据交通要冲,姚江上游的货物和客商都要在此上岸经营和转运,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集市,其繁华程度远超现在,而它最传奇的故事还在于运来了一批黄宗羲先生的书籍。当时黄宗羲在余姚的老宅走了火,诸多藏书危在旦夕,半浦的郑姓弟子得知后星夜赶去,运来的书籍整整有三万多册,这些书籍后来被装进了古渡旁的‘二老阁’……”虽然与半浦村结缘不长,竺彩君对半浦的历史文化却了然于心。

“可以说,半浦就是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文化的缩影,这里有着慈孝文化的深厚根基,也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基因,借助半浦村和半浦小学,把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这就是我的初心,我的出发点。”很快,竺彩君就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思路———教育+旅游+文化,通过开展教育和旅游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下一代孩子的心灵。

沉寂数年半浦小学载梦再起航

明确了发展方向,去年底,竺彩君在慈城镇注册成立了宁波德造教育有限公司,布局她的“教育帝国”。“‘德造’,取自《诗经》中的‘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旨在培养有德行、造就的学生。”

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竺彩君有自己的计划。首要课程是国学礼仪,开启对孩子们的蒙学教育。竺彩君说,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包含了仁义、慈孝、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可以照亮人的心灵,这也是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方式。目前,自己已经组建了一支由十多人组成的专业国学教师队伍,届时,老师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国学教育。

“我还邀请了许多民间艺人到半浦小学来,给孩子们教授传统手艺。竹编、植物印染、十字绣、剪纸……这些都是民间的智慧结晶,倾注着匠人的匠心。让孩子们学习传统工艺,一方面希望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传承下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在浮躁社会里静下心来,用心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好。”结合宁波特色,竺彩君还别出心裁,将聘请“老宁波”,教孩子们腌冬瓜,腌螃蟹,腌鳗鱼,做腊肠等,传承“舌尖上的宁波”。

对于竺彩君而言,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国学,学习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如今,“诚信吧”、“民俗体验馆”等特色教室已经装修完毕,师资队伍也已经组建好。“其实最想说的还是感谢,感谢政府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让我可以唱戏;更感谢他们选择了教育,而不是选择民宿、农业或其他经济发展方式,并大力支持我,让我能自由地去实践自己的教育梦想。”3月11日,半浦小学就将迎来第一批春游学生,首批预计有2万名。想到这一天越来越近,竺彩君显得期待不已。记者 徐欣

通讯员  王瑜 黄利军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