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他家的藏书与众不同 张爱玲首版签名本弥足珍贵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3-14 07:29:33 报料热线:81850000

▲王小龙的这本张爱玲签名本得到陈子善教授的首肯。

  从小学三年级买到第一本《故事大王》起,王小龙就没有停止过买书。如今他才过而立之年,却已是坐拥万卷的藏书人。家中桌上、柜中、床头、橱里,凡所能眼见处无不是书。而且,他的藏书与众不同,他会迷某个作家的书,会把该作家每个版本的书都买来。他藏有一本张爱玲小说集《传奇》,是初版本,书上有张爱玲的英文签名,甚为罕见和珍贵。

  张爱玲签名本存世不多

  从漫画、侦探科幻、历史军事,到政法经济、哲学美学、中外文学;从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丛书名,到版次、印数、装帧、版本、购入年月,王小龙给自己的藏书制作了书目表,表中分门别类记录详细。

  除了大类,也有“偏科”,如他为张爱玲特设的“张迷世界”。王小龙永远记得高二读到《金锁记》时的惊艳。“读完之后整个人‘立’了起来,就像张爱玲读到《红楼梦》脂砚斋批语一样,‘云垂海立、石破天惊,永远都不能忘记’(出自《红楼梦魇》)”。张爱玲的小说一般都是苍凉的,《金锁记》却有种悲壮。“读张爱玲的意义在于让我确定了衡量文学的标杆,看到一个作家的文字、深度,自觉不自觉地会与张爱玲做对比。”

  自此王小龙爱张成痴。上大学后,他开始疯狂搜集张爱玲的作品,基本集齐了她在大陆的出版物。后转而收集张爱玲在港台,尤其是在皇冠出版社的所有出版物。

  在王小龙收集的所有张爱玲书籍中,有一册极其珍贵的《传奇》初版签名本,那是他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来的。1944年8月15日,上海杂志社出版了张爱玲的第一本著作,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集《传奇》。初版《传奇》由张爱玲亲自设计封面,并在一部分书籍上签了她的英文名,以促销售。目前,《传奇》初版本已寥若晨星,签名本更是非常罕见。王小龙购得此书后视若珍宝。“不同于其他民国文人,张爱玲性格孤僻,极少参与社交活动,签名本十分稀少。”

  购得这本《传奇》不久,适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导,长年致力于张爱玲研究的陈子善教授来甬开讲座,王小龙专门带书请陈老鉴赏,得到了陈老认可。“《传奇》初版签名本如今能见得到的仅三四本,陈老手中有一本,我也有一本,实属不易。”偶尔抚书,王小龙还会难捺激动,“毕竟是张爱玲曾经摸过的书页啊!”捧在手上,就好像同作者有了某种神秘的联结。

  “最后,迷的是装帧”

  另一位让王小龙醉心收集的人物是董桥。在他的书柜中,有一层专给了董桥的“牛津版”。喜欢董桥、购买董桥书的读者很多,但把董桥“牛津版”每本书各个印次、印本都收全的就不多了。

  王小龙早年也很喜欢董桥的文字,看过陈子善老师编的《董桥文录》,“那是为董桥打开市场的一本书”,以及《你一定要看董桥》、《董桥散文精选》、《旧时月色》、《今朝风日好》等多本文集。他个人比较喜欢董桥在上世纪80年代的小品文,风格“清丽、纯粹,带有英伦风格”;董桥在2005年以后的写作,王小龙认为“英伦风渐失,回归中国古典味道”;中间一段时间,董桥多时评,“文字稍欠”。

  作为一个深受中西方文化影响的收藏家,董桥自己也有很多藏书,英国皮面精装古籍、名家手绘本、摩洛哥羊皮本等,与国内古籍不同。所以在出版自己的作品时,董桥特别注重装帧,以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设计最符合他的口味。

  2005年以前,董桥“牛津版”图书由著名装帧设计师陆智昌设计;2005年后,从《记忆的脚注》开始,由总编辑林道群亲自设计。“这本书封面采用麂皮设计,开本为异形的长方形,从材质到排版方式都属于特立独行的一本书。在读书人眼中,把装帧设计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王小龙是在陈子善先生的文章里看到对这本书的介绍的,“拿到书果然非常惊艳,原来书可以做到这样精美”。从此,王小龙对牛津版董桥“一发不可收拾”。林道群每印一次,几乎都会改变一下装帧,王小龙近乎偏执地把每一次稍有不同的印本都收入了囊中。

  王小龙说:“‘牛津版’独特、强烈的装帧风格,令人远远一看就知道是牛津出的。广西师大出版社、海豚出版社某种程度上在学牛津的做法”。这批董桥作品十分“素净”,封面仅以颜色、材质加以区分,毛的、光面的、拉丝的、仿皮的,花纹也有来历的,印染工艺非常复杂。“董桥在《今朝风日好》里有篇文章标题叫‘最后,迷的是装帧’,我有时怀疑我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情结在”。

  王小龙不太愿意别人用“藏书家”来称呼他。“在我看来,‘藏’有种秘而不宣的味道,令人怀疑是不是爱书本身超过了爱书中内容。这是我引以为戒的一点”。他更愿意别人叫他“看书人”或“读书人”,“我是‘积书’、‘集书’,这些书只是暂时集合在我这儿。书比人长寿。我想到一定年纪,书必须要到更需要它、爱护它、珍惜它的人手里,可以不是我的子孙”。虽然年方而立,王小龙却说这“已经是拥有这样体量的书的人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宁波晚报 记者顾嘉懿文/摄  

编辑: 郭静

他家的藏书与众不同 张爱玲首版签名本弥足珍贵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3-14 07:29:33

▲王小龙的这本张爱玲签名本得到陈子善教授的首肯。

  从小学三年级买到第一本《故事大王》起,王小龙就没有停止过买书。如今他才过而立之年,却已是坐拥万卷的藏书人。家中桌上、柜中、床头、橱里,凡所能眼见处无不是书。而且,他的藏书与众不同,他会迷某个作家的书,会把该作家每个版本的书都买来。他藏有一本张爱玲小说集《传奇》,是初版本,书上有张爱玲的英文签名,甚为罕见和珍贵。

  张爱玲签名本存世不多

  从漫画、侦探科幻、历史军事,到政法经济、哲学美学、中外文学;从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丛书名,到版次、印数、装帧、版本、购入年月,王小龙给自己的藏书制作了书目表,表中分门别类记录详细。

  除了大类,也有“偏科”,如他为张爱玲特设的“张迷世界”。王小龙永远记得高二读到《金锁记》时的惊艳。“读完之后整个人‘立’了起来,就像张爱玲读到《红楼梦》脂砚斋批语一样,‘云垂海立、石破天惊,永远都不能忘记’(出自《红楼梦魇》)”。张爱玲的小说一般都是苍凉的,《金锁记》却有种悲壮。“读张爱玲的意义在于让我确定了衡量文学的标杆,看到一个作家的文字、深度,自觉不自觉地会与张爱玲做对比。”

  自此王小龙爱张成痴。上大学后,他开始疯狂搜集张爱玲的作品,基本集齐了她在大陆的出版物。后转而收集张爱玲在港台,尤其是在皇冠出版社的所有出版物。

  在王小龙收集的所有张爱玲书籍中,有一册极其珍贵的《传奇》初版签名本,那是他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来的。1944年8月15日,上海杂志社出版了张爱玲的第一本著作,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集《传奇》。初版《传奇》由张爱玲亲自设计封面,并在一部分书籍上签了她的英文名,以促销售。目前,《传奇》初版本已寥若晨星,签名本更是非常罕见。王小龙购得此书后视若珍宝。“不同于其他民国文人,张爱玲性格孤僻,极少参与社交活动,签名本十分稀少。”

  购得这本《传奇》不久,适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导,长年致力于张爱玲研究的陈子善教授来甬开讲座,王小龙专门带书请陈老鉴赏,得到了陈老认可。“《传奇》初版签名本如今能见得到的仅三四本,陈老手中有一本,我也有一本,实属不易。”偶尔抚书,王小龙还会难捺激动,“毕竟是张爱玲曾经摸过的书页啊!”捧在手上,就好像同作者有了某种神秘的联结。

  “最后,迷的是装帧”

  另一位让王小龙醉心收集的人物是董桥。在他的书柜中,有一层专给了董桥的“牛津版”。喜欢董桥、购买董桥书的读者很多,但把董桥“牛津版”每本书各个印次、印本都收全的就不多了。

  王小龙早年也很喜欢董桥的文字,看过陈子善老师编的《董桥文录》,“那是为董桥打开市场的一本书”,以及《你一定要看董桥》、《董桥散文精选》、《旧时月色》、《今朝风日好》等多本文集。他个人比较喜欢董桥在上世纪80年代的小品文,风格“清丽、纯粹,带有英伦风格”;董桥在2005年以后的写作,王小龙认为“英伦风渐失,回归中国古典味道”;中间一段时间,董桥多时评,“文字稍欠”。

  作为一个深受中西方文化影响的收藏家,董桥自己也有很多藏书,英国皮面精装古籍、名家手绘本、摩洛哥羊皮本等,与国内古籍不同。所以在出版自己的作品时,董桥特别注重装帧,以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设计最符合他的口味。

  2005年以前,董桥“牛津版”图书由著名装帧设计师陆智昌设计;2005年后,从《记忆的脚注》开始,由总编辑林道群亲自设计。“这本书封面采用麂皮设计,开本为异形的长方形,从材质到排版方式都属于特立独行的一本书。在读书人眼中,把装帧设计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王小龙是在陈子善先生的文章里看到对这本书的介绍的,“拿到书果然非常惊艳,原来书可以做到这样精美”。从此,王小龙对牛津版董桥“一发不可收拾”。林道群每印一次,几乎都会改变一下装帧,王小龙近乎偏执地把每一次稍有不同的印本都收入了囊中。

  王小龙说:“‘牛津版’独特、强烈的装帧风格,令人远远一看就知道是牛津出的。广西师大出版社、海豚出版社某种程度上在学牛津的做法”。这批董桥作品十分“素净”,封面仅以颜色、材质加以区分,毛的、光面的、拉丝的、仿皮的,花纹也有来历的,印染工艺非常复杂。“董桥在《今朝风日好》里有篇文章标题叫‘最后,迷的是装帧’,我有时怀疑我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情结在”。

  王小龙不太愿意别人用“藏书家”来称呼他。“在我看来,‘藏’有种秘而不宣的味道,令人怀疑是不是爱书本身超过了爱书中内容。这是我引以为戒的一点”。他更愿意别人叫他“看书人”或“读书人”,“我是‘积书’、‘集书’,这些书只是暂时集合在我这儿。书比人长寿。我想到一定年纪,书必须要到更需要它、爱护它、珍惜它的人手里,可以不是我的子孙”。虽然年方而立,王小龙却说这“已经是拥有这样体量的书的人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宁波晚报 记者顾嘉懿文/摄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