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 09:07
一聊到工作,沈幸丹(左)和郑立发就打开了话匣子。 记者许天长摄
今天是第10个国际社工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社会工作人才3万人左右。活跃在社区基层一线的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戴着红袖章的“大叔大妈”,而是一个个年轻有活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昨日,记者走近了两位在社区干得热火朝天的90后社工们,听他们聊了聊背后那些故事。
沈幸丹:刚入职就遇台风“洗礼”
沈幸丹是1990年出生的宁波女孩,白皙乖巧。社区老人们都说,最喜欢看她眯眯笑的样子。本科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她,在一家货代企业工作两年后,去年9月份,在海曙区牡丹社区入了职,当上了一名分管文体、信息、计生等工作的社工。
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接不完的热线电话,偶尔还得出马主持诸如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的社区活动,稍微空点还要去拜访自己包片联户的300户居民。小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看起来很忙,但真要好好想想做了些什么大事,倒也不太能说出,因为工作有点细碎。”
刚入职不久,小沈就遇上了去年国庆期间的那场台风,跟着社区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在前线“抗台”了好几天。“有的地方水实在太深了,已经淹没了膝盖,一般的防水靴根本派不上用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真人穿着挖藕那种打鱼服在一线工作的场景。”小沈说起这段“抗台”,仍是兴奋。
一天几次的巡逻、到受灾家庭中去转移群众、搬着石块搭便民桥、给在集中安置点的群众送饭送菜……这些工作,不过是一名社工在“抗台”期间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刚入职的新兵,小沈还是和牡丹社区的其他8名社工一起参与了“战斗”。
当了社工,再和同学们聚会,难免会被起哄笑侃是“居委会大妈”。这一点没给小沈什么压力,“我工作得很开心啊,怕什么?”未婚未育的她自从分管了计生工作,一下成了同学间的生育咨询专家,这让她始料不及,“大概看我更懂政策一些吧”。
去年那场社工招聘考试,是出自小沈妈妈的建议。“她觉得,女孩子做社工挺好的,工作安稳,比社会上要单纯一些。”谈起这个职业,小沈至今还是非常满足。正在备考6月份助理社工师考试的她再三对记者说,“我懂得不够多,还不专业,还要跟老师们多多学习。”
郑立发:跟想象中的社工很不一样
身高1.81米,笑起来爽朗阳光的郑立发也是一名90后,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他大学毕业后到部队当了两年兵,回来在一家培训机构做了2个月的销售顾问,去年5月,在海曙区孝闻社区入职当了社工。
“以前想象中的社工,是港片里那种专门服务特殊人群,忙碌又紧张。”小郑直率健谈,他对记者说,工作后发现,他这样一名新晋社工,在社区里接触到的,主要是老人、儿童,接到的热线电话也时常让他感叹尽是家长里短。比如,谁家狗叫扰民了,谁家水管漏水了,谁家夫妻又吵架了叫社区去调解……
编辑: 郭静
- 小学生拄拐赶考国奥初赛
- 14岁少女失联数天 尸体河中被发现
- 楼盘预售10年仍烂尾 有业主还在还房贷
- 朋友圈发红包救癌症患者 网友抢走捐款
- 嫌犯走路姿势不对露馅 团伙被"一锅端"
- 美航母抵韩参加联合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