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16-03-20 15:04:21 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主讲人 黄定福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日本永平寺按天童寺格局建造。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日本东大寺的石狮子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日本般若寺十三重石塔,为宋代明州工匠建造。

黄定福,现为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文物博物副研究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博学会会员,宁波市文化研究会会员和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宁波建筑史研究。代表作《宁波天宁寺塔唐代特征初探》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古建园林技术》。专著有《宁波近代建筑研究》、《奇构巧筑—宁波建筑文化》等。近日,黄定福受邀在甬上枫林晚书店为书友带来一堂主题讲座。他从宁波古建筑中提取了一系列与东亚相关“密码”,提示宁波建筑风格历史上在东亚产生的影响。无论是当年明州建筑风格在日本显现,还是日本僧人在宁波修禅建寺,这一切都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实现的。

“僧与寺”:宁波建筑文化对日本影响

①鉴真

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期间,明州(宁波)多次成为他的“跳板”。阿育王寺、奉化白杜、宁海白水寺等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宁波的建筑文化给他留有深刻印象,这块内容也成为鉴真“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

鉴真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鉴真的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

②重源

南宋时,东瀛的高僧不但留学学禅,而且专攻建筑,如重源、荣西和道远大师,对移植宋式建筑、推动日本建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重源自南宋乾道四年(1168)始,先后三次来中国,开始学习佛学和中国的书法,后来专门学习中国营造“天竺式”建筑技术,在驻锡阿育王寺期间,曾从日本运来大批木材帮助阿育王寺建造舍利殿,重源经过这一系列的建筑学习与实践后,掌握了大宋“天竺式”建筑施工工艺,回国时,运去大批漆、丹彩、石料等建筑材料,并邀请明州著名建筑师陈和卿等大批工匠去日本。

日本东大寺初建于奈良时代,平安时代末期毁于战火。此后在东大寺重建过程中,由于日本工匠无力修复,1181年,总负责人重源委任陈和卿为总技师,担当重建东大寺重任。陈和卿指挥两国匠人以《营造法式》有关的形制和制作工艺,采用当时中国先进技术复兴东大寺。东大寺南大门木柱为陈和卿与重源大师亲自到山口县德地山中挑选的木材。陈和卿把明州的石雕技术和建筑样式源源不断地引入日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东大寺南大门的“大佛样式”建筑,其建筑风格同宁波保国寺大殿基本一致。

镰仓时代的日本,尽管佛像雕刻已出现新流派雕刻师,但在修筑因兵灾而损毁的东大寺大佛时,仍须依靠陈和卿的技术指导。1185年,东大寺大佛修复。东大寺钟楼为荣西于1206年按照天童寺格式建造,钟楼总体上为天竺样式,细部采用禅宗样式,是日本天竺样式向禅宗样式的过渡形式。与陈和卿一起赴日的另一名著名建筑师伊行末不但参与东大寺南大门、大佛殿重建工作,定居日本博多津后,从事石作,般若寺十三重石塔为其所建。伊派石作集团成为南宋明州赴日匠师中影响最大的一支队伍。遗留至今的东大寺的石狮子就是最好的例证。石狮子,分东、西方雌雄两座。它们矗立于南大门北侧,面北背南,入口处各一尊。其中,东方像高1.80米,西方像高1.60米,分别被安置在高约1.40米的华丽底座上。两具座狮(蹲狮),胸佩腰带和流苏。底座四周雕有含苞欲放的牡丹、开花莲、飞天及双狮戏球等图案,技艺精湛。并且,其上下配有莲瓣,下端刻有隅撑的脚台,底座基台雕有复杂的云纹图样。另据《东大寺造立供养记》记载:“若日本国石难造,遣价值于大唐所买来也,运赁杂用等凡三千石也。”这说明,日本本土石材很难雕刻,因此特意从明州鄞县梅园买来石料建造雕像。《东大寺造立供养记》还记载:“建久七年,中门石狮、堂内石胁士、同四天像,宋人字六郎等四人造之。”据此可知,1196年,来自宋朝的六郎等四人,建造了东大寺南大门两侧的石狮、佛堂内的石造胁侍菩萨和四天王像。此处的“六郎”,是排行的称呼,并非真名。这四人中,能够证实其真实姓名的只有“伊行末”,“六郎”即是“伊行末”。上述建筑、石刻现均为日本国宝,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③荣西与道元

南宋以后,中国禅宗流行临济宗和曹洞宗。而日本的临济宗和曹洞宗,是荣西与道元两位高僧在天童寺得法后回国创立的。

荣西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随天童寺虚庵深造,由于学禅卓有成效,宋孝宗曾赠以“千光法师”称号。荣西在留学期间,在天台山万年寺亲自营造了山门的两廊及智者大师的塔院,荣西在天童寺学禅时曾帮助建造天童寺千佛阁,千佛阁在荣西的支持下,修造三年而成,而他本人从中边学习边实践,同时学得了宋式禅院的建筑技艺,学到了丰富的建筑营造技术经验,他回国后模仿了宋代的禅刹,在日本京都、镰仓等地建造了一批明州风格的著名寺院,在博多修建了圣福寺,在镰仓修建了寿福寺,在京都修建了建仁寺,日本出现了兴建宋式禅寺的热潮,并仿南宋的“五山十刹”,先后修建起镰仓和京都的“五山十刹”,这些寺院遂成为日本汉文化的中心。

日本曹洞宗的创始人道元为荣西的再传弟子。1223年,他入宋求法。道元拜在天童寺方丈长翁如净的座下学法。如净,字长翁,是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师,重打坐,主张以心传心,见心成佛。道元见他之后第二年,即被定为嫡子,学习曹洞宗禅法。道元归国后成为日本曹洞宗的始祖,他于天福元年(1233)在山城修建起兴圣寺,僧堂完全按照宋式风格,移植并仿造了“明州式”建筑。宽元二年(1244),道元遵照如净遗嘱于福井越前创建“吉祥山大佛寺”,四年改名为“永平寺”,寺院平面布局按宋时明州天童寺格局建造,呈禅宗寺院布局,故又有“小天童”之称,“明州式”禅寺成为日本建筑中的又一种新的布局与样式。

④长崎“唐人屋敷”

17世纪,许多中国商人去日本贸易,大多泊宿于长崎,“唐人屋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唐人屋敷”也称唐馆,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居住在这里的宁波人为传播宁波建筑文化作出了贡献。被日本学术界奉为一代宗师,号称“日本孔夫子”的著名学者朱舜水抗清失败后,流亡日本时随带了有关江南园林建造手法方面的书籍、资料,并设计建造了东京的后乐园,园名取自《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

清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式在宁波设立浙海关。此后,长崎港与宁波港对口贸易发展迅猛。长崎港是日本锁国时惟一的通商口岸。《唐船方日记并配铜帐》还详细记载了宁波商船活动的详细情况。大批商人、工匠赴日,把宁波的建筑技术也全盘移植到长崎。如长崎的崇福寺,系专门供奉妈祖的寺庙,是承唐宋之传统,把建筑成套地输出的典型实例。寺内大殿、护法堂、钟楼、鼓楼都是明末清初的“宁波式”典型建筑。其中崇福寺“第一峰”山门为宁波建筑师在宁波完成构件全套制作后,于清康熙三十六年运至崇福寺并组装完成。现存的“第一峰”山门为日本国宝。

高丽古建筑

深受明州建筑影响

与日本高僧异曲同工的是高丽的僧人。

926年,高丽僧人义通上天台山学佛,归国途经明州时,州官挽留他在明州弘法,于是他就在城内传教院任住持。听到这一消息,宋太宗十分高兴,他赐义通所居的“宝云禅院”为天下讲宗十刹之一,尊义通为“宝云大师”。宝云寺在今天的宁波县学街口保留了它的遗址,以纪念义通在明州弘扬天台教义的不平凡的20年。

义天,高丽王朝文宗的第四个儿子,1085年,他入宋求法,在天竺寺僧慈辨的门下学习天台宗教义。回国时专程到明州,参谒育王广利寺禅师大觉怀琏,学业更上层楼。回国后创高丽天台宗,建造了一批具有宁波地区风格的寺院建筑。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有被列为国宝49号的修德寺大雄殿,位于忠清南道礼山郡德崇山,建于高丽忠烈王三十四年(1308年),是半岛上最早的古建筑之一。

高丽时代的建筑遗构中,修德寺大雄殿和《营造法式》最为接近。殿梁头的加工则比较严格,从其卷杀的曲线、卷杀的部位和梁头等都可以看出与《营造法式》所述的月梁加工手法的高度一致性。特别是大梁的仰视方向,与《营造法式》的月梁做法几乎相同。梁头融入了中国南方的地方性手法,修德寺大雄殿中常见的梁很明显模仿了江浙一带的曲梁做法。

位于韩国的修德寺大殿和宁波保国寺大殿的建筑体系也非常相似,构架、比例接近保国寺,考虑到明州在北宋熙宁七年(1074)之后是宋廷规定的与高丽官方往来的唯一合法港口,保国寺等明州建筑对高丽古建筑产生影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本版图文记者顾家懿整理

编辑: 陈晓怡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16-03-20 15:04:21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主讲人 黄定福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日本永平寺按天童寺格局建造。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日本东大寺的石狮子

宁波古建筑中的“海丝密码”

日本般若寺十三重石塔,为宋代明州工匠建造。

黄定福,现为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文物博物副研究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博学会会员,宁波市文化研究会会员和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宁波建筑史研究。代表作《宁波天宁寺塔唐代特征初探》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古建园林技术》。专著有《宁波近代建筑研究》、《奇构巧筑—宁波建筑文化》等。近日,黄定福受邀在甬上枫林晚书店为书友带来一堂主题讲座。他从宁波古建筑中提取了一系列与东亚相关“密码”,提示宁波建筑风格历史上在东亚产生的影响。无论是当年明州建筑风格在日本显现,还是日本僧人在宁波修禅建寺,这一切都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实现的。

“僧与寺”:宁波建筑文化对日本影响

①鉴真

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期间,明州(宁波)多次成为他的“跳板”。阿育王寺、奉化白杜、宁海白水寺等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宁波的建筑文化给他留有深刻印象,这块内容也成为鉴真“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

鉴真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鉴真的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

②重源

南宋时,东瀛的高僧不但留学学禅,而且专攻建筑,如重源、荣西和道远大师,对移植宋式建筑、推动日本建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重源自南宋乾道四年(1168)始,先后三次来中国,开始学习佛学和中国的书法,后来专门学习中国营造“天竺式”建筑技术,在驻锡阿育王寺期间,曾从日本运来大批木材帮助阿育王寺建造舍利殿,重源经过这一系列的建筑学习与实践后,掌握了大宋“天竺式”建筑施工工艺,回国时,运去大批漆、丹彩、石料等建筑材料,并邀请明州著名建筑师陈和卿等大批工匠去日本。

日本东大寺初建于奈良时代,平安时代末期毁于战火。此后在东大寺重建过程中,由于日本工匠无力修复,1181年,总负责人重源委任陈和卿为总技师,担当重建东大寺重任。陈和卿指挥两国匠人以《营造法式》有关的形制和制作工艺,采用当时中国先进技术复兴东大寺。东大寺南大门木柱为陈和卿与重源大师亲自到山口县德地山中挑选的木材。陈和卿把明州的石雕技术和建筑样式源源不断地引入日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东大寺南大门的“大佛样式”建筑,其建筑风格同宁波保国寺大殿基本一致。

镰仓时代的日本,尽管佛像雕刻已出现新流派雕刻师,但在修筑因兵灾而损毁的东大寺大佛时,仍须依靠陈和卿的技术指导。1185年,东大寺大佛修复。东大寺钟楼为荣西于1206年按照天童寺格式建造,钟楼总体上为天竺样式,细部采用禅宗样式,是日本天竺样式向禅宗样式的过渡形式。与陈和卿一起赴日的另一名著名建筑师伊行末不但参与东大寺南大门、大佛殿重建工作,定居日本博多津后,从事石作,般若寺十三重石塔为其所建。伊派石作集团成为南宋明州赴日匠师中影响最大的一支队伍。遗留至今的东大寺的石狮子就是最好的例证。石狮子,分东、西方雌雄两座。它们矗立于南大门北侧,面北背南,入口处各一尊。其中,东方像高1.80米,西方像高1.60米,分别被安置在高约1.40米的华丽底座上。两具座狮(蹲狮),胸佩腰带和流苏。底座四周雕有含苞欲放的牡丹、开花莲、飞天及双狮戏球等图案,技艺精湛。并且,其上下配有莲瓣,下端刻有隅撑的脚台,底座基台雕有复杂的云纹图样。另据《东大寺造立供养记》记载:“若日本国石难造,遣价值于大唐所买来也,运赁杂用等凡三千石也。”这说明,日本本土石材很难雕刻,因此特意从明州鄞县梅园买来石料建造雕像。《东大寺造立供养记》还记载:“建久七年,中门石狮、堂内石胁士、同四天像,宋人字六郎等四人造之。”据此可知,1196年,来自宋朝的六郎等四人,建造了东大寺南大门两侧的石狮、佛堂内的石造胁侍菩萨和四天王像。此处的“六郎”,是排行的称呼,并非真名。这四人中,能够证实其真实姓名的只有“伊行末”,“六郎”即是“伊行末”。上述建筑、石刻现均为日本国宝,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③荣西与道元

南宋以后,中国禅宗流行临济宗和曹洞宗。而日本的临济宗和曹洞宗,是荣西与道元两位高僧在天童寺得法后回国创立的。

荣西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随天童寺虚庵深造,由于学禅卓有成效,宋孝宗曾赠以“千光法师”称号。荣西在留学期间,在天台山万年寺亲自营造了山门的两廊及智者大师的塔院,荣西在天童寺学禅时曾帮助建造天童寺千佛阁,千佛阁在荣西的支持下,修造三年而成,而他本人从中边学习边实践,同时学得了宋式禅院的建筑技艺,学到了丰富的建筑营造技术经验,他回国后模仿了宋代的禅刹,在日本京都、镰仓等地建造了一批明州风格的著名寺院,在博多修建了圣福寺,在镰仓修建了寿福寺,在京都修建了建仁寺,日本出现了兴建宋式禅寺的热潮,并仿南宋的“五山十刹”,先后修建起镰仓和京都的“五山十刹”,这些寺院遂成为日本汉文化的中心。

日本曹洞宗的创始人道元为荣西的再传弟子。1223年,他入宋求法。道元拜在天童寺方丈长翁如净的座下学法。如净,字长翁,是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师,重打坐,主张以心传心,见心成佛。道元见他之后第二年,即被定为嫡子,学习曹洞宗禅法。道元归国后成为日本曹洞宗的始祖,他于天福元年(1233)在山城修建起兴圣寺,僧堂完全按照宋式风格,移植并仿造了“明州式”建筑。宽元二年(1244),道元遵照如净遗嘱于福井越前创建“吉祥山大佛寺”,四年改名为“永平寺”,寺院平面布局按宋时明州天童寺格局建造,呈禅宗寺院布局,故又有“小天童”之称,“明州式”禅寺成为日本建筑中的又一种新的布局与样式。

④长崎“唐人屋敷”

17世纪,许多中国商人去日本贸易,大多泊宿于长崎,“唐人屋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唐人屋敷”也称唐馆,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居住在这里的宁波人为传播宁波建筑文化作出了贡献。被日本学术界奉为一代宗师,号称“日本孔夫子”的著名学者朱舜水抗清失败后,流亡日本时随带了有关江南园林建造手法方面的书籍、资料,并设计建造了东京的后乐园,园名取自《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

清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式在宁波设立浙海关。此后,长崎港与宁波港对口贸易发展迅猛。长崎港是日本锁国时惟一的通商口岸。《唐船方日记并配铜帐》还详细记载了宁波商船活动的详细情况。大批商人、工匠赴日,把宁波的建筑技术也全盘移植到长崎。如长崎的崇福寺,系专门供奉妈祖的寺庙,是承唐宋之传统,把建筑成套地输出的典型实例。寺内大殿、护法堂、钟楼、鼓楼都是明末清初的“宁波式”典型建筑。其中崇福寺“第一峰”山门为宁波建筑师在宁波完成构件全套制作后,于清康熙三十六年运至崇福寺并组装完成。现存的“第一峰”山门为日本国宝。

高丽古建筑

深受明州建筑影响

与日本高僧异曲同工的是高丽的僧人。

926年,高丽僧人义通上天台山学佛,归国途经明州时,州官挽留他在明州弘法,于是他就在城内传教院任住持。听到这一消息,宋太宗十分高兴,他赐义通所居的“宝云禅院”为天下讲宗十刹之一,尊义通为“宝云大师”。宝云寺在今天的宁波县学街口保留了它的遗址,以纪念义通在明州弘扬天台教义的不平凡的20年。

义天,高丽王朝文宗的第四个儿子,1085年,他入宋求法,在天竺寺僧慈辨的门下学习天台宗教义。回国时专程到明州,参谒育王广利寺禅师大觉怀琏,学业更上层楼。回国后创高丽天台宗,建造了一批具有宁波地区风格的寺院建筑。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有被列为国宝49号的修德寺大雄殿,位于忠清南道礼山郡德崇山,建于高丽忠烈王三十四年(1308年),是半岛上最早的古建筑之一。

高丽时代的建筑遗构中,修德寺大雄殿和《营造法式》最为接近。殿梁头的加工则比较严格,从其卷杀的曲线、卷杀的部位和梁头等都可以看出与《营造法式》所述的月梁加工手法的高度一致性。特别是大梁的仰视方向,与《营造法式》的月梁做法几乎相同。梁头融入了中国南方的地方性手法,修德寺大雄殿中常见的梁很明显模仿了江浙一带的曲梁做法。

位于韩国的修德寺大殿和宁波保国寺大殿的建筑体系也非常相似,构架、比例接近保国寺,考虑到明州在北宋熙宁七年(1074)之后是宋廷规定的与高丽官方往来的唯一合法港口,保国寺等明州建筑对高丽古建筑产生影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本版图文记者顾家懿整理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