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09:11

投入低、购买简便是优势有网友称“不为理赔为尝鲜”
“花几元钱立马就能买,挺方便的,就是索赔有点麻烦。不过尝试一下也挺有趣的,实在不赔也无所谓。”市民王女士在研究了相关互联网保险的条款后,虽然觉得买化妆品过敏险索赔麻烦,还是尝试着买了,因为觉得很新鲜。记者发现,互联网保险投入低、理念新且购买简便,是其吸引网友购买的主要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业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保险协会近期发布的《2015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去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达2223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相关的问题也开始增多。去年3月和4月,中国保监会连续发出了关于“跌停险”和“贴条险”的风险提示。此外,一些奇葩的“贴条险”“股票跌停险”“好人险”“高温险”“雾霾险”“春晚收视率险”等因为具有博彩性质,先后被监管部门叫停。
买互联网保险的人多了,消费者的投诉也随之攀升,“买得快、退得慢、投诉难”成为互联网保险饱受诟病的问题。中国保监会发布的《2015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显示,去年涉及互联网销售保险的投诉1441件,占总投诉量的4.79%,同比增长了46.51%。
根据通报,消费者投诉较多的互联网保险险种为“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旅行意外险”“车险”“新型寿险”等。反映比较突出问题有理赔流程长、理赔手续繁琐、拒赔认定不合理、退保申请处理不及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未经同意自动续保等。
各种奇葩保险主要是博眼球符合需求的创新保险值得鼓励
“我就是觉得挺好玩,反正也不贵。”市民孙女士去年6月花3元钱买了为期一年的“扶老人险”,至于投保的条款以及怎么获得赔付并没有细究。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投保者不少,“看到股票跌停险的时候我就想买,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当我要买的时候,已经下架了。”新股民小陈遗憾地说。
这些名字奇葩的保险的“里子”究竟是什么?真的能以保险之名行保障之实吗?
“这些‘奇葩险’的本质大多就是一份意外险,大多由一些小型保险公司推出,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得关注。”中国平安人寿宁波分公司资深客户经理宣伟全说,保险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而且大部分已经被大型保险公司占据,分不到蛋糕的小型保险公司只能剑走偏锋,推出一些其他的保险公司没有的产品去抢夺细分市场。
“这些新奇保险,创新的出发点是好的。”中国人寿宁波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有部分保险公司是以保障之名,将普通意外险实际包装成为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一个对赌工具,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多卖保障,更多的是“博眼球”。
“通过保险产品的创新满足潜在的需求,或者对大众的需求进行主动引导,这些都是好的。”宁波市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孙伍琴说,比如“退货运费险”,网购市民越来越多,它能为消费者提供一重保障;比如“账户安全险”“跑步无忧险”等,这些险种以前虽然闻所未闻,但它的确是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了一种保障。
“但保险的创新不应该脱离客户的实际感知和需求,更不能与保险的本质背道而驰,或者引人误入歧途。”孙伍琴说,“前几天我的一个学生说,现在有一种叫‘考试过关险’的保险,问我要不要投保。我就想,难道学生投了这个保险就不用学习了,就不用考试了?这显然背离了保险的保障本质。”
编辑: 郭静
- “陶瓷男孩”骨头玻璃般脆弱 20年骨折100余次
- “撞翻变道车”车主接3000骚扰电话
- 女子假招聘赚体检费回扣 涉诈骗获刑
- 男子因爱吃生肉体内取出5米长寄生虫
- 男子创恋爱评估表找女友:速回短信3分
- 金正恩再次指导军队试射新型大口径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