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3 10:10
“我们高山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70名,大多空守家门,无人照料。”高山村党支部书记褚吉云说,一个月收费300元,2个老人住一间房,老人在这里住,吃饭规律了,又有了伴,身体普遍好了很多。然而,目前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村里老人的需要,他们打算扩建托老所,但资金压力很大。“这个事情,真的是大好事,但资金上的投入非常大,远不是村集体可以承受的,除了当地政府支持外,我们也是到处去化缘,找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家。”褚吉云说,这个问题,真的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现状已经非常严重。
农村居家养老面临资金短板,而偏远地区农村老人散居、公共服务缺失让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更加凸显。
去年下半年,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对整个浙江省的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做了一个调查,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表现出这样一组数据:生活照料服务,现在的供给率是24.9%,但需求率是69%;医疗保健服务,目前能提供的是30.8%,相反需求的是61%;家政维修服务,供给率和需求率分别是27.2%、51%;紧急救助服务的数据差距更明显,供给的是11.8%,而需求却是60.3%;康复健身服务,则为16.4%和38.6%;精神慰藉服务,供给的为10.4%,需求的达到了32%。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介绍说,目前政府和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离老人的需求还有很大空间,居家养老一定要加大力度,尤其是农村地区。
专家观点
对于空巢村现象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内多名专家。专家是如何看待空巢村现状以及老龄化问题呢,他们又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汪居扬 宁波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博士、讲师
空巢村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 政府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空巢村”的出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城市位于经济发展高地,有强大的吸纳能力,使得好的资源,好的劳动力都流向了城市,而偏远的农村没有稳定的收入与工作环境,吸引不了年轻人。所以,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上,“空巢村”是暂时性的过渡现象,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迁往城市,只是这个“暂时”可能会持续几年,甚至二三十年。
不仅是农村,其实城市也存在“空巢”家庭。只是因为城市人口集中,加上社会公共服务发达,使得问题看上去没那么尖锐。反观农村,分散的居住让老龄化的一些问题更加凸显。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子女要“反刍”老人,城市“反刍”乡村,政府“反刍”民众。政府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可以设置流动医务室、流动的民政服务,积极发动民间组织的配合。除此之外,“空巢村”老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也是需要关注的一块内容。
王永太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加大投入建立农村养老服务站等 让老人“空巢”不“空心”
其实,空巢村现象在贵州、四川、云南等一些偏远山区更为严重。王永太认为,造成这一现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向城市转移,必然会留下数量庞大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政策虽好,但很多在外打拼的农民工收入微薄,各种因素导致农民工进城购买的潜力并不大,很难举家迁到城里生活。201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常回家看看”首次被写入法律。
如何护佑空巢老人的孤寂心灵,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常回家看看”的层面,更应该对社会的综合养老等一系列配套机制进行反思,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拧成合力,才有可能舒缓他们的空巢之痛。目前,在一些城市逐步兴起的互助式集中养老模式,在农村完全复制难度很大,但仍可以在部分农民集中居住的社区推动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老年津贴、大病医保等方面养老公共投入,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些短板,通过政策使农村空巢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记者 郑振国 叶萌茗 朱 琳 吴依滢 摄影记者 高远
编辑: 郭静
- 村民称家中母鸡已活27年相当于人300岁
- 国务院叫停洋地名:居民区不能叫曼哈顿
- 女子低价卖房反悔:我在美国不了解行情
- 网民吐槽天书病历:以为是代码保护隐私
- 女孩好心扶老人被误解 获“委屈奖”
- 奥巴马访古巴 与卡斯特罗现“尴尬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