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真情捐助VS违法募捐 募捐善款使用如何监管?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28 07:59:11 报料热线:81850000

  “8岁小孩患病无钱医治,孩子对妈妈爸爸说他想活下去。”“3岁小孩不小心掉进一大盆开水中,家里一贫如洗,大家都来帮帮他。”“她看着刚满5岁的孩子和年迈的双亲,潸然泪下,心想自己要是死了,孩子和双亲怎么办?她得活下去,她想到向社会求助。”……每隔一段时间,一些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就会被这样的求助信息刷屏,信息结尾一般留有求助者的银行账号。在互联网时代,只要动一动手指,就可以转账完成捐助。富有爱心的宁波市民频频向网络求助者伸出援手,捐款速度和数量也一次次被刷新。

  每当大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不禁感叹道:朋友圈太有爱了。然而市民政局福利慈善处的工作人员看到这样的情景时,却颇感无奈:又一起违反《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的募捐事件发生了。

  从2011年10月1日起,我市便开始实施《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在过去近5年内,我市频频发生违反该条例的募捐事件,其中,由市民政局会同我市相关部门查处和规范的数额较大的非法募捐事件共有15起。在查处和规范这类非法募捐事件时,民政执法人员也经受着情与法的考验:一面是求助者陷入困境后的无奈,一面是求助者违法募捐面临处罚的境地;一面是捐赠者充满爱心的善举,一面是捐赠者善款直接进入个人账户而导致用途难以约束的尴尬。

  民政执法人员处于情与法交锋的漩涡之中,他们在依法办事时,常被指责为“冷漠、刁难”。

  为戳中泪点虚构事实

  开展募捐活动不得以虚构或者夸大事实的方式骗取募捐,不得以募捐名义从事营利活动。———《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第三章第二十条

  2014年1月上旬,有网友向市民政局反映:微信朋友圈和公益QQ群里流传着一则“岁末爱心大接力”的信息,信息中可能有虚构成分。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发现该信息内容写着:宁波市孤儿院有三十个不到一周岁的婴儿,现因政府资金发放短缺及社会救助不足……请诸位朋友,相互转告,随喜参与。信息后面留有银行账号,用于募捐“购买奶粉资金”。

  市民政执法支队立即对此展开调查,发现该信息有多处不实。首先,“宁波市孤儿院”并不存在,我市只有一家专门收养弃婴、孤残儿童的福利机构———宁波市恩美儿童福利院;其次,“因政府资金发放短缺及社会救助不足”纯属虚构,我市有规范的孤儿福利保障制度,由政府财政对孤儿生活实行全额保障。经与宁波市恩美儿童福利院对信息所述情况进行核实后,确定该信息所述情况是人为编造的。

  市民政局随即在宁波民政网上发布澄清消息,提醒社会各界人士谨慎对待网络信息,防止上当受骗。事后,该信息发布者称,自己仅想做一些好事,为了能打动人,戳中泪点,吸引大家捐款,便虚构了孤儿院孩子无奶粉吃的信息。

  最后,市民政局对该起违法募捐进行了规范,责令信息发布者将募捐到的“奶粉钱”退还给捐赠者,找不到捐赠者的,交由慈善机构管理,用于儿童相关救助。

  募捐善款未用完引风波

  各慈善机构以及其他募捐组织募捐款物实行专账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其增值部分按募捐方案确定的使用计划使用。其他募捐组织在募捐活动方案执行完毕后,所募款物仍有剩余的,应当移交给当地慈善组织,用于发展慈善事业。———《关于进一步规范慈善募捐行为的意见》

  2015年8月,我市发生了一起募捐风波:有人在网上为自己患病的孩子募捐到了巨额善款,结果孩子抢救无效离世,剩下的捐款何去何从引起了热议。

  2015年8月6日,家住慈溪市匡堰镇的女孩小王掉进了家旁边的石灰池中,伤势严重,所需医疗费数额巨大。小王家人以家庭贫困无力支付200万元治疗费为由在网上发布了请求帮助的信息。一些媒体对小王的伤势也进行了报道,并号召爱心人士向小王伸出援助之手。

  很多爱心人士看到小王的处境后,纷纷通过网络转账等方式将爱心款打入小王家人的账户。但由于伤势过重,小王未能救治成功,于当年9月10日离世。小王离世后,有网友反映,小王家人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40余万元,但直至小王离世,仅花费了80余万元医药费,捐款还剩60余万元。

 [1] [2] [3] 下一页

编辑: 郭静

真情捐助VS违法募捐 募捐善款使用如何监管?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28 07:59:11

  “8岁小孩患病无钱医治,孩子对妈妈爸爸说他想活下去。”“3岁小孩不小心掉进一大盆开水中,家里一贫如洗,大家都来帮帮他。”“她看着刚满5岁的孩子和年迈的双亲,潸然泪下,心想自己要是死了,孩子和双亲怎么办?她得活下去,她想到向社会求助。”……每隔一段时间,一些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就会被这样的求助信息刷屏,信息结尾一般留有求助者的银行账号。在互联网时代,只要动一动手指,就可以转账完成捐助。富有爱心的宁波市民频频向网络求助者伸出援手,捐款速度和数量也一次次被刷新。

  每当大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不禁感叹道:朋友圈太有爱了。然而市民政局福利慈善处的工作人员看到这样的情景时,却颇感无奈:又一起违反《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的募捐事件发生了。

  从2011年10月1日起,我市便开始实施《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在过去近5年内,我市频频发生违反该条例的募捐事件,其中,由市民政局会同我市相关部门查处和规范的数额较大的非法募捐事件共有15起。在查处和规范这类非法募捐事件时,民政执法人员也经受着情与法的考验:一面是求助者陷入困境后的无奈,一面是求助者违法募捐面临处罚的境地;一面是捐赠者充满爱心的善举,一面是捐赠者善款直接进入个人账户而导致用途难以约束的尴尬。

  民政执法人员处于情与法交锋的漩涡之中,他们在依法办事时,常被指责为“冷漠、刁难”。

  为戳中泪点虚构事实

  开展募捐活动不得以虚构或者夸大事实的方式骗取募捐,不得以募捐名义从事营利活动。———《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第三章第二十条

  2014年1月上旬,有网友向市民政局反映:微信朋友圈和公益QQ群里流传着一则“岁末爱心大接力”的信息,信息中可能有虚构成分。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发现该信息内容写着:宁波市孤儿院有三十个不到一周岁的婴儿,现因政府资金发放短缺及社会救助不足……请诸位朋友,相互转告,随喜参与。信息后面留有银行账号,用于募捐“购买奶粉资金”。

  市民政执法支队立即对此展开调查,发现该信息有多处不实。首先,“宁波市孤儿院”并不存在,我市只有一家专门收养弃婴、孤残儿童的福利机构———宁波市恩美儿童福利院;其次,“因政府资金发放短缺及社会救助不足”纯属虚构,我市有规范的孤儿福利保障制度,由政府财政对孤儿生活实行全额保障。经与宁波市恩美儿童福利院对信息所述情况进行核实后,确定该信息所述情况是人为编造的。

  市民政局随即在宁波民政网上发布澄清消息,提醒社会各界人士谨慎对待网络信息,防止上当受骗。事后,该信息发布者称,自己仅想做一些好事,为了能打动人,戳中泪点,吸引大家捐款,便虚构了孤儿院孩子无奶粉吃的信息。

  最后,市民政局对该起违法募捐进行了规范,责令信息发布者将募捐到的“奶粉钱”退还给捐赠者,找不到捐赠者的,交由慈善机构管理,用于儿童相关救助。

  募捐善款未用完引风波

  各慈善机构以及其他募捐组织募捐款物实行专账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其增值部分按募捐方案确定的使用计划使用。其他募捐组织在募捐活动方案执行完毕后,所募款物仍有剩余的,应当移交给当地慈善组织,用于发展慈善事业。———《关于进一步规范慈善募捐行为的意见》

  2015年8月,我市发生了一起募捐风波:有人在网上为自己患病的孩子募捐到了巨额善款,结果孩子抢救无效离世,剩下的捐款何去何从引起了热议。

  2015年8月6日,家住慈溪市匡堰镇的女孩小王掉进了家旁边的石灰池中,伤势严重,所需医疗费数额巨大。小王家人以家庭贫困无力支付200万元治疗费为由在网上发布了请求帮助的信息。一些媒体对小王的伤势也进行了报道,并号召爱心人士向小王伸出援助之手。

  很多爱心人士看到小王的处境后,纷纷通过网络转账等方式将爱心款打入小王家人的账户。但由于伤势过重,小王未能救治成功,于当年9月10日离世。小王离世后,有网友反映,小王家人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40余万元,但直至小王离世,仅花费了80余万元医药费,捐款还剩60余万元。

 [1] [2] [3]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