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鄞州石碶一农田挖出石虎石马 墓主人会是谁?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6-04-19 14:54:00报料热线:81850000

  今天中午,网友“DJ幸福518”爆料,鄞州石碶街道黄隘村附近的地里发现古墓,挖出石羊、石马、石虎各一对,还有一块石碑,看起来雕刻非常精美,栩栩如生。

  爆料的网友“DJ幸福518”姓李,暂住在石碶黄隘村。他告诉甬派记者,中午11点半路过时,看到现场大约几百个人围在路边,他因为好奇跑过去看热闹。

  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在施工,把文物从地里吊出来。李先生看到时,已经在挖最后一个了。现场还有文物工作人员和城管队员在场。

  李先生说,挖出石像的地方距离马路边大概100米左右,一旁种着果树。这些文物后来被农用车运走了。据李先生说,当地村民知道这里有古墓,墓主人姓沈。当地人听说有外人在打这个古墓的主意,就想把它挖出来进行保护。

  李先生的说法,得到了黄隘村治保主任屠先生的证实。他告诉甬派记者,今年3月份,有一个中年女子跟村民打听关于石像生的事。这个女的年纪40多岁,以前在黄隘村暂住过几年,可能从村民口中听到过一些情况。

  当时,有村民带她去现场看了看,指了指大概的位置。之后没多久,有村民早起去农田干活时,看到有两个石像被挖了出来,但还没运走。当时,大家怀疑这事跟那个女子有关。

  得到消息后,村里立即把情况告诉了街道文化站,并临时把石像埋了回去,石碶派出所也派人在附近加强了巡逻。

  屠先生告诉甬派记者,石像现在搬到了村委会的院子里,“我们明天准备搭个棚,暂时将石像放在这里保存。”

  甬派记者随后联系到了石碶街道文化站施站长。今天的挖掘现场,他一直在场。

  施站长说,大约一个月前,有人来黄隘村打听,村里有没有石像石马,后来对方找到了这次挖掘的地方,被村民发现时,已经挖出了一个石虎和一个石羊。担心文物被盗,村里想把这些文物保护起来。

  这个地方有古墓,村里的人都是知道的。以前“破四旧”时,古墓上的石料被拿去造礼堂,石质雕像则是挖了个坑埋了下去,但埋得并不深;墓碑则被用作了桥板。

  今天,包括区文管部门、黄隘村村委会、街道文化站在内的多家单位,一起在现场监督挖掘工作。

  早上6点多,施工队就来了,找了20多人,还有一台挖掘机、一台铲车,还有几辆农用车,埋藏石像的地方是个果园。

  现场挖出来石虎、石马、石羊各一对,另外桥上那块墓碑这次也转移了,“我们用挖掘机将石像吊到车上。”施站长称。

  墓碑信息显示,这个墓是清代道光五年的墓葬,主人是个广东水师提督。

  目前,这些文物已经运到黄隘村村委会进行保管。至于墓主人是谁,村里有人说是沈瑄,墓碑上也确实有个“沈”字,不过具体还要等专家来鉴定。

  施站长说,他在街道文化站工作好几年了,还是头一次碰到这么大的古墓,“石碶是平原地带,这样的古墓很少见。”

  海曙文管所青年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周东旭根据甬派记者发给他的现场照片称,按照墓碑上的“勤毅”二字来推断,这应当就是沈瑄墓前的石像生。沈瑄是海曙人,他的故居现在还在,就在海曙永寿街上的元戎第。

据周东旭提供的史料记载,“沈瑄,以武学生出身,嘉庆间(1796-1820)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巡洋缉匪有功。道光二年(1822)以原职退休。时,请谒睿皇帝陵,恩赐在家食半俸。四年归,卒于家。钦赐祭葬,谥‘勤毅’ ,荫一子,以同知用。”

  不过,周东旭通过辨识石像生的花纹后认为,这些石像生又不像是清代的风格。

  随后,甬派记者将现场图片发给我市“文保狂人”、对我市历代石刻艺术深有研究的杨古城老先生,请他对这些石像生的年代作个判断。70多岁的杨古城老师看了图片后对甬派记者表示,这些石像生雕刻精美、刻工精致、保存完整,在宁波地区极为罕见,就是清代的作品。“清代墓道石像生极为罕见,在宁波地区更是如此。”杨古城老师介绍,清代官员墓道前极少摆放石像生,“这一形制在清代已经不流行。”

  据杨古城老先生回忆,他年轻时曾在此次挖出石像生的地方附近看到过不少年代久远的古墓,其中有石像生的古墓有好几座,可惜多毁于文革,“石像生都被推到河里去了。”

  据杨古城老师介绍,石像生的作用,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雍正七年(1730)十二月,雍正帝曾在谕旨中明确表示,不建石像生。宁波地区曾在东钱湖一带发现大量石像生,目前多数安置在东钱湖南宋石刻博物馆。记者 梅子满 沈之蓥 通讯员 李绩

编辑: 郭静

鄞州石碶一农田挖出石虎石马 墓主人会是谁?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6-04-19 14:54:00

  今天中午,网友“DJ幸福518”爆料,鄞州石碶街道黄隘村附近的地里发现古墓,挖出石羊、石马、石虎各一对,还有一块石碑,看起来雕刻非常精美,栩栩如生。

  爆料的网友“DJ幸福518”姓李,暂住在石碶黄隘村。他告诉甬派记者,中午11点半路过时,看到现场大约几百个人围在路边,他因为好奇跑过去看热闹。

  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在施工,把文物从地里吊出来。李先生看到时,已经在挖最后一个了。现场还有文物工作人员和城管队员在场。

  李先生说,挖出石像的地方距离马路边大概100米左右,一旁种着果树。这些文物后来被农用车运走了。据李先生说,当地村民知道这里有古墓,墓主人姓沈。当地人听说有外人在打这个古墓的主意,就想把它挖出来进行保护。

  李先生的说法,得到了黄隘村治保主任屠先生的证实。他告诉甬派记者,今年3月份,有一个中年女子跟村民打听关于石像生的事。这个女的年纪40多岁,以前在黄隘村暂住过几年,可能从村民口中听到过一些情况。

  当时,有村民带她去现场看了看,指了指大概的位置。之后没多久,有村民早起去农田干活时,看到有两个石像被挖了出来,但还没运走。当时,大家怀疑这事跟那个女子有关。

  得到消息后,村里立即把情况告诉了街道文化站,并临时把石像埋了回去,石碶派出所也派人在附近加强了巡逻。

  屠先生告诉甬派记者,石像现在搬到了村委会的院子里,“我们明天准备搭个棚,暂时将石像放在这里保存。”

  甬派记者随后联系到了石碶街道文化站施站长。今天的挖掘现场,他一直在场。

  施站长说,大约一个月前,有人来黄隘村打听,村里有没有石像石马,后来对方找到了这次挖掘的地方,被村民发现时,已经挖出了一个石虎和一个石羊。担心文物被盗,村里想把这些文物保护起来。

  这个地方有古墓,村里的人都是知道的。以前“破四旧”时,古墓上的石料被拿去造礼堂,石质雕像则是挖了个坑埋了下去,但埋得并不深;墓碑则被用作了桥板。

  今天,包括区文管部门、黄隘村村委会、街道文化站在内的多家单位,一起在现场监督挖掘工作。

  早上6点多,施工队就来了,找了20多人,还有一台挖掘机、一台铲车,还有几辆农用车,埋藏石像的地方是个果园。

  现场挖出来石虎、石马、石羊各一对,另外桥上那块墓碑这次也转移了,“我们用挖掘机将石像吊到车上。”施站长称。

  墓碑信息显示,这个墓是清代道光五年的墓葬,主人是个广东水师提督。

  目前,这些文物已经运到黄隘村村委会进行保管。至于墓主人是谁,村里有人说是沈瑄,墓碑上也确实有个“沈”字,不过具体还要等专家来鉴定。

  施站长说,他在街道文化站工作好几年了,还是头一次碰到这么大的古墓,“石碶是平原地带,这样的古墓很少见。”

  海曙文管所青年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周东旭根据甬派记者发给他的现场照片称,按照墓碑上的“勤毅”二字来推断,这应当就是沈瑄墓前的石像生。沈瑄是海曙人,他的故居现在还在,就在海曙永寿街上的元戎第。

据周东旭提供的史料记载,“沈瑄,以武学生出身,嘉庆间(1796-1820)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巡洋缉匪有功。道光二年(1822)以原职退休。时,请谒睿皇帝陵,恩赐在家食半俸。四年归,卒于家。钦赐祭葬,谥‘勤毅’ ,荫一子,以同知用。”

  不过,周东旭通过辨识石像生的花纹后认为,这些石像生又不像是清代的风格。

  随后,甬派记者将现场图片发给我市“文保狂人”、对我市历代石刻艺术深有研究的杨古城老先生,请他对这些石像生的年代作个判断。70多岁的杨古城老师看了图片后对甬派记者表示,这些石像生雕刻精美、刻工精致、保存完整,在宁波地区极为罕见,就是清代的作品。“清代墓道石像生极为罕见,在宁波地区更是如此。”杨古城老师介绍,清代官员墓道前极少摆放石像生,“这一形制在清代已经不流行。”

  据杨古城老先生回忆,他年轻时曾在此次挖出石像生的地方附近看到过不少年代久远的古墓,其中有石像生的古墓有好几座,可惜多毁于文革,“石像生都被推到河里去了。”

  据杨古城老师介绍,石像生的作用,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雍正七年(1730)十二月,雍正帝曾在谕旨中明确表示,不建石像生。宁波地区曾在东钱湖一带发现大量石像生,目前多数安置在东钱湖南宋石刻博物馆。记者 梅子满 沈之蓥 通讯员 李绩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