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慈城冯氏研究第一人揭秘“大冯”和祖居背后的家族故事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6-04-22 14:22:00报料热线:81850000

  位于慈城民主路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4月22日上午正式开馆。

  这座被当地人称为“五马桥花园冯家”的晚清建筑,寄托了冯骥才浓郁的乡愁,也无声地见证了一个以药业起家、底蕴深厚的文人家族的辉煌历史。

  日前,61岁的慈城地方文化研究专家、“慈城冯氏家族史研究第一人”钱文华先生向甬派记者独家讲述了冯骥才祖居及其背后的家族故事。

  五马桥边的“花园冯家”

  钱文华先生也是冯骥才在故乡的好友之一。此次筹备祖居博物馆,冯骥才点的第一个专家组成员就是钱文华。

  1987年他给冯骥才先生写了一封信,成为冯骥才收到的第一封家乡来信,由此唤起了冯骥才“对故乡的想念”。说起写这封信的缘由,钱文华至今记忆犹新。

(冯骥才给钱文华的首封回信)

  1985年,钱文华先生在参加宁波作家协会的一次笔会时,偶然得知著名作家冯骥才与他一样,也是慈城人。

  1986年,钱文华专程寻访了冯骥才在慈城的祖居。寻访的过程非常顺利,当时的慈城宣传部干事带着钱先生找到了当时在妙音静舍做会计的冯良才。而这冯良才恰恰就是冯骥才的堂哥。

  冯良才带着钱文华来到了位于五马桥西北角,有着“花园冯家”之称的冯骥才祖居。住在“花园冯家”里的人是冯德才,这位冯德才和冯骥才的关系则更为密切。

  他于解放前去天津在冯骥才爷爷的饭店里做小工,而且就跟冯家一起住在天津信厚里7号别墅里,这一住就住了18年。直至1949年,冯德才回慈城老家,受冯骥才爷爷委托看管老家祖居。

  1987年4月,钱文华给居住在天津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写了第一封信,告诉冯骥才他的祖居找到了。令钱文华大感惊喜的是,没多久就收到了冯骥才的回信。“没有这块土地,就没有我,”冯骥才在回信中用“热血沸腾”四个字来形容收到这封信时的激动心情。之后,钱文华和冯骥才一直保持着书信交往。

  1992年春天,冯骥才受邀首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回甬举办“敬乡画展”。“冯先生在宁波十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只有晚上稍微空一点,他就会把我叫到房间里,请我讲讲慈城冯氏家族的故事,关于家乡的一切他都很想了解。”钱文华说,这么多年,冯先生一直在心里记挂着故乡,关心家乡的一砖一瓦,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

  钱文华告诉甬派记者,冯骥才的祖居是冯骥才的爷爷年轻时在老家的花园里盖的房子,所以当地人称为“花园冯家”,又因为位于慈城五马桥附近,当地人又将冯骥才祖居称为“五马桥花园冯家”。因为冯骥才爷爷考虑只是偶尔回老家住住,所以房子盖得并不大,只有三间正房。

  以药发家的文化世家

  “这一个半月,我每天就是忙着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的事情。”钱文华告诉甬派记者,他不仅为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撰写了大量的解说词,而且还向博物馆捐献了不少见证他与冯骥才近30年友谊的珍贵实物。

(钱文华向甬派记者介绍冯氏家族)

  据钱文华介绍,冯骥才的家族居住在慈城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始迁祖为冯冕,为汉末从北方来慈城为官的句章县令,后因战乱动荡,回家之路被切断,遂隐居于今天的慈城八字桥村。被誉为“慈溪第一大户”的冯氏家族由此发祥。

  “千年药业,百年老店,慈城冯氏,药业世家。”钱文华将冯骥才家族1700年的历史浓缩成了这16个字。钱文华介绍,冯氏起家源于药业,现在位于江夏街上的冯存仁堂就是由冯骥才的九世祖映斋于清康熙年间创办的。冯映斋之后,冯家数代人均接续祖业,继续药材生意,逐渐成一方巨贾,成为在慈城当地名声赫赫的药业世家。有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下当时的冯家有多富有——1826年,慈溪重修慈湖书院,当时冯骥才的五代祖冯汝霖、冯汝震、冯汝霆兄弟三人就联名捐了一万五千两银子。

  发家以后的冯氏家族,逐渐对科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钱文华考证,冯骥才的五代祖冯汝霆,是个监生,成为当时冯家第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从冯汝霆开始,也就是从道光到光绪年间的五十多年里,冯骥才家族里竟然走出了13个举人,“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钱文华称,科举考试的难度之大,梁启超曾经描述过:“邑聚千数百童生,拔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拔百数十人为举人。”而慈城冯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走出了13个举人。数代以后,冯骥才成为中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文化人,或可从家族的历史传承中找到解码的线索。

  冯骥才的曾祖、冯汝霆的第五子冯可铣是监生。冯可铣的儿子冯家藇,也就是冯骥才的爷爷,20岁不到即离开慈城去北方做生意,并于晚清时期定居天津。民国时,开了天津最大的饭店——“福禄林中西大饭店”。而冯骥才的父亲冯吉甫,则在慈城老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直至1920年,母亲去世,随父亲定居天津。

  冯吉甫虽然离开了慈城,但他一直心系故土,常常给大冯讲述慈城冯家的故事,日常家里吃的也都是宁波菜。而且与慈城的亲戚走动颇为密切,慈城的亲戚来了天津,都是住在冯吉甫家,在自家的饭店里做工。或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印象,冯骥才心里一直有着一股对故乡、对根的眷恋之情。(记者梅子满 胡琳芸)

  这些漂亮的房子就是冯骥才的“老家”

  今天,冯骥才祖居博物馆与大家见面。日前,笔者特意前去慈城探访,一睹大冯祖居真容。通讯员吴红波张逸龙/文沈国峰/摄(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穿过幽幽巷道,推开木质大门,一股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这气息中,不仅有历史的古朴,现代的时尚,还有田园的清新。(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

慈城冯氏研究第一人揭秘“大冯”和祖居背后的家族故事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6-04-22 14:22:00

  位于慈城民主路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4月22日上午正式开馆。

  这座被当地人称为“五马桥花园冯家”的晚清建筑,寄托了冯骥才浓郁的乡愁,也无声地见证了一个以药业起家、底蕴深厚的文人家族的辉煌历史。

  日前,61岁的慈城地方文化研究专家、“慈城冯氏家族史研究第一人”钱文华先生向甬派记者独家讲述了冯骥才祖居及其背后的家族故事。

  五马桥边的“花园冯家”

  钱文华先生也是冯骥才在故乡的好友之一。此次筹备祖居博物馆,冯骥才点的第一个专家组成员就是钱文华。

  1987年他给冯骥才先生写了一封信,成为冯骥才收到的第一封家乡来信,由此唤起了冯骥才“对故乡的想念”。说起写这封信的缘由,钱文华至今记忆犹新。

(冯骥才给钱文华的首封回信)

  1985年,钱文华先生在参加宁波作家协会的一次笔会时,偶然得知著名作家冯骥才与他一样,也是慈城人。

  1986年,钱文华专程寻访了冯骥才在慈城的祖居。寻访的过程非常顺利,当时的慈城宣传部干事带着钱先生找到了当时在妙音静舍做会计的冯良才。而这冯良才恰恰就是冯骥才的堂哥。

  冯良才带着钱文华来到了位于五马桥西北角,有着“花园冯家”之称的冯骥才祖居。住在“花园冯家”里的人是冯德才,这位冯德才和冯骥才的关系则更为密切。

  他于解放前去天津在冯骥才爷爷的饭店里做小工,而且就跟冯家一起住在天津信厚里7号别墅里,这一住就住了18年。直至1949年,冯德才回慈城老家,受冯骥才爷爷委托看管老家祖居。

  1987年4月,钱文华给居住在天津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写了第一封信,告诉冯骥才他的祖居找到了。令钱文华大感惊喜的是,没多久就收到了冯骥才的回信。“没有这块土地,就没有我,”冯骥才在回信中用“热血沸腾”四个字来形容收到这封信时的激动心情。之后,钱文华和冯骥才一直保持着书信交往。

  1992年春天,冯骥才受邀首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回甬举办“敬乡画展”。“冯先生在宁波十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只有晚上稍微空一点,他就会把我叫到房间里,请我讲讲慈城冯氏家族的故事,关于家乡的一切他都很想了解。”钱文华说,这么多年,冯先生一直在心里记挂着故乡,关心家乡的一砖一瓦,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

  钱文华告诉甬派记者,冯骥才的祖居是冯骥才的爷爷年轻时在老家的花园里盖的房子,所以当地人称为“花园冯家”,又因为位于慈城五马桥附近,当地人又将冯骥才祖居称为“五马桥花园冯家”。因为冯骥才爷爷考虑只是偶尔回老家住住,所以房子盖得并不大,只有三间正房。

  以药发家的文化世家

  “这一个半月,我每天就是忙着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的事情。”钱文华告诉甬派记者,他不仅为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撰写了大量的解说词,而且还向博物馆捐献了不少见证他与冯骥才近30年友谊的珍贵实物。

(钱文华向甬派记者介绍冯氏家族)

  据钱文华介绍,冯骥才的家族居住在慈城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始迁祖为冯冕,为汉末从北方来慈城为官的句章县令,后因战乱动荡,回家之路被切断,遂隐居于今天的慈城八字桥村。被誉为“慈溪第一大户”的冯氏家族由此发祥。

  “千年药业,百年老店,慈城冯氏,药业世家。”钱文华将冯骥才家族1700年的历史浓缩成了这16个字。钱文华介绍,冯氏起家源于药业,现在位于江夏街上的冯存仁堂就是由冯骥才的九世祖映斋于清康熙年间创办的。冯映斋之后,冯家数代人均接续祖业,继续药材生意,逐渐成一方巨贾,成为在慈城当地名声赫赫的药业世家。有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下当时的冯家有多富有——1826年,慈溪重修慈湖书院,当时冯骥才的五代祖冯汝霖、冯汝震、冯汝霆兄弟三人就联名捐了一万五千两银子。

  发家以后的冯氏家族,逐渐对科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钱文华考证,冯骥才的五代祖冯汝霆,是个监生,成为当时冯家第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从冯汝霆开始,也就是从道光到光绪年间的五十多年里,冯骥才家族里竟然走出了13个举人,“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钱文华称,科举考试的难度之大,梁启超曾经描述过:“邑聚千数百童生,拔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拔百数十人为举人。”而慈城冯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走出了13个举人。数代以后,冯骥才成为中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文化人,或可从家族的历史传承中找到解码的线索。

  冯骥才的曾祖、冯汝霆的第五子冯可铣是监生。冯可铣的儿子冯家藇,也就是冯骥才的爷爷,20岁不到即离开慈城去北方做生意,并于晚清时期定居天津。民国时,开了天津最大的饭店——“福禄林中西大饭店”。而冯骥才的父亲冯吉甫,则在慈城老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直至1920年,母亲去世,随父亲定居天津。

  冯吉甫虽然离开了慈城,但他一直心系故土,常常给大冯讲述慈城冯家的故事,日常家里吃的也都是宁波菜。而且与慈城的亲戚走动颇为密切,慈城的亲戚来了天津,都是住在冯吉甫家,在自家的饭店里做工。或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印象,冯骥才心里一直有着一股对故乡、对根的眷恋之情。(记者梅子满 胡琳芸)

  这些漂亮的房子就是冯骥才的“老家”

  今天,冯骥才祖居博物馆与大家见面。日前,笔者特意前去慈城探访,一睹大冯祖居真容。通讯员吴红波张逸龙/文沈国峰/摄(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穿过幽幽巷道,推开木质大门,一股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这气息中,不仅有历史的古朴,现代的时尚,还有田园的清新。(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