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宋朝“诗仙”张良臣是鄞州姜山东张村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6-17 07:57:00报料热线:81850000

姜山东张村村民张松鹤家藏宗谱记载张良臣为东张张氏第9世,中了进士。

有点破烂的《东张张氏宗谱》。

  张良臣是宋朝有名的诗人,史料记载他“家于鄞”,可奇怪的是,一直以来,在宁波本地的地方史志中却几乎找不到有关他的具体记载。所幸,近期一次偶然的文保考察中,我市知名文保人士杨古城发现,张良臣就是鄞州姜山东张村人。昨天下午,在杨古城陪同下,记者实地走访了姜山东张村,在张氏宗谱里找到了关于张良臣的明确记载。

  偶然发现张良臣

  是姜山镇东张村人

  上月底,杨古城等文保人士在姜山东张村走访,进行有关古建筑的文保考察,当时偶尔听到了村民张松鹤关于张良臣的介绍。张松鹤说,他的第一代太公张次宗是从河南洛阳过来,住到了茅山南市。从第一代算起到他是张氏第36代了,而在第9代,出了个名人,此人名良臣、字武子。张良臣原来是尚武的,后来写诗,族人叫他“诗仙”。据该宗谱记载,张氏一世祖张次宗(公元825———907)世家汴梁洛阳县,曾任户部侍郎。因朝奏失言辞职,贬明州,“遂家于鄞之南市”,即今之姜山镇茅山之南。

  昨天下午,村民张松鹤打开朱漆木盒,翻开包裹的红布,虔诚地捧出了村里流传下来的两本宗谱。张松鹤说,宗谱本来有八本,后来丢失了六本,这两本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宗谱上文字记载这是嘉庆二年重修的宗谱,虽然小部分已经残缺,但是关于张良臣的内容保存完好。张松鹤打开宗谱,找到了“九世,良臣”等文字记载。

  闻讯而来的东张村村民听闻记者为张良臣而来,疑惑地问张良臣是谁,张松鹤解释说,张良臣是东张村的第九世祖,名良臣字武子,是宋代有名的诗人,村民们听闻后唏嘘不已。

  看了宗谱后,记者又根据有关线索赶往鄞江镇,找到了位于清源村的张武子庙。庙前有一块碑,上面刻有“重建碑记”,碑记上称张武子庙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张武子逐豹保境安民,掘池垦田,救民于饥馑,施药兴学,惠于乡里,黎民感其德”而为他建了庙,旧庙毁于文革,现在的庙是1994年重建的。

  地方史志中为何难觅张良臣相关记载

  为了进一步印证张松鹤提供的资料,回到家后,杨古城查找了大量的地方史料,寻找关于张良臣的记录。但是近现代的地方史料中,鲜见关于张良臣的记载。清《光绪鄞县志·人物传》有68位,却无张良臣之名。在民国修编的《鄞县通志》中,“人物传”也没有张良臣,仅在文献志中摘录旧志,说他“襄邑人,父避寇来明州因占籍焉”。最后结语“为渡江以来诗祖”。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宁波市志》、《鄞县志》、《鄞州地名志》、《姜山镇志》中都没有张良臣的记载。

  后来,杨古城从淸《乾隆鄞县志》发现了端倪,它选录了《元延祐四明志》人物传中张良臣的记载。1320年编写的《元延祐四明志》对张良臣的文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独良臣穿幽纳明、復唐格律,后宋诗人咸推服之……”。书中写到张良臣是个管理仓库的官员,晚年居小溪山中,与退居丞相史浩、魏杞诗酒酬唱于小溪山中,张良臣诗集十卷由他的甥刊刻传世。

  为什么从元代以后,地方史料中鲜见张良臣的记载?杨古城发现,茅山在唐宋时归属奉化县,在元代之后才划归鄞县。也许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史料传承的断代现象。

  张良臣诗词印证他就居住鄞州南乡

  杨古城说,虽然近现代地方史料较少介绍张良臣,但是从张良臣的诗作里还是可以印证他就居住在鄞州南隅。譬如他写的《晓行》:“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磬清。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这首诗的诗名最初叫《南渡晓行》,南渡离奉化县城25里,有座桥,现在叫广济桥,又称南渡桥,在宋代还是小桥。

  《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南渡桥上面修建了房子,是奉化与宁波之间水陆驿站。南渡实际上更是个渡口,是从奉化城内县江出的水口,在此歇宿或再换舟,渡奉化江到鄞南北渡村,接上去城内航船。这也是闽浙商旅到宁波千余年的必经的渡口,当年是人来人往的市集。张良臣住在江畔小村,进城或去奉化必须往返过江,也会宿于桥驿,桥旁寺庙钟磬每每进入他的梦境,只有身临其景,才写出这首好诗。还有,他写的45首诗词中《陪天童觉禅师如》、《清修岭》、《晚步南城下》、《上雪窦山奉慈院》等诗词也反咉与宁波的地域文化有关。如《陪天童觉师如》:“风勒江云雪未匀,梦寒不到碧梅春。破帆又指鞠城近,漠漠平沙落雁频。”

  目前,杨古城正在发动其他文保志愿者一起寻找更多关于张良臣的地方资料。

  人文历史的挖掘还需要后续跟进

  杨古城说,如果没有这次东张村的实地走访,张良臣到底居住在鄞州哪里也许是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近数十年来民间宗谱大量散失损毁,东张村发现的宗谱其实也不完善,而知道村庄、家族历史根脉的年长者渐渐稀少了,如不及时走访记录,就会出现乡村文化传承的断层。

  发现和记录村庄的人文历史,只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第一步。杨古城说,这次发掘、发现中国文化史闪烁光辉的南宋初期的宁波名诗人张良臣,他留在浙东诗词、庙宇、轶文、故事终于有了归宿,这填补了宁波及相关区、镇、村文化史未知的空白。他个人建议对于张良臣这位新挖出鄞南历史名人,宁波文化人应继续好好研究发掘,有关部门也可以规划一下后续跟进工作,如地方志应再继续增补,让历史名人在城市文化名片上熠熠生辉。

  □宁波晚报记者陈爱红 文 张海华 摄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孙研

宋朝“诗仙”张良臣是鄞州姜山东张村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6-17 07:57:00

姜山东张村村民张松鹤家藏宗谱记载张良臣为东张张氏第9世,中了进士。

有点破烂的《东张张氏宗谱》。

  张良臣是宋朝有名的诗人,史料记载他“家于鄞”,可奇怪的是,一直以来,在宁波本地的地方史志中却几乎找不到有关他的具体记载。所幸,近期一次偶然的文保考察中,我市知名文保人士杨古城发现,张良臣就是鄞州姜山东张村人。昨天下午,在杨古城陪同下,记者实地走访了姜山东张村,在张氏宗谱里找到了关于张良臣的明确记载。

  偶然发现张良臣

  是姜山镇东张村人

  上月底,杨古城等文保人士在姜山东张村走访,进行有关古建筑的文保考察,当时偶尔听到了村民张松鹤关于张良臣的介绍。张松鹤说,他的第一代太公张次宗是从河南洛阳过来,住到了茅山南市。从第一代算起到他是张氏第36代了,而在第9代,出了个名人,此人名良臣、字武子。张良臣原来是尚武的,后来写诗,族人叫他“诗仙”。据该宗谱记载,张氏一世祖张次宗(公元825———907)世家汴梁洛阳县,曾任户部侍郎。因朝奏失言辞职,贬明州,“遂家于鄞之南市”,即今之姜山镇茅山之南。

  昨天下午,村民张松鹤打开朱漆木盒,翻开包裹的红布,虔诚地捧出了村里流传下来的两本宗谱。张松鹤说,宗谱本来有八本,后来丢失了六本,这两本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宗谱上文字记载这是嘉庆二年重修的宗谱,虽然小部分已经残缺,但是关于张良臣的内容保存完好。张松鹤打开宗谱,找到了“九世,良臣”等文字记载。

  闻讯而来的东张村村民听闻记者为张良臣而来,疑惑地问张良臣是谁,张松鹤解释说,张良臣是东张村的第九世祖,名良臣字武子,是宋代有名的诗人,村民们听闻后唏嘘不已。

  看了宗谱后,记者又根据有关线索赶往鄞江镇,找到了位于清源村的张武子庙。庙前有一块碑,上面刻有“重建碑记”,碑记上称张武子庙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张武子逐豹保境安民,掘池垦田,救民于饥馑,施药兴学,惠于乡里,黎民感其德”而为他建了庙,旧庙毁于文革,现在的庙是1994年重建的。

  地方史志中为何难觅张良臣相关记载

  为了进一步印证张松鹤提供的资料,回到家后,杨古城查找了大量的地方史料,寻找关于张良臣的记录。但是近现代的地方史料中,鲜见关于张良臣的记载。清《光绪鄞县志·人物传》有68位,却无张良臣之名。在民国修编的《鄞县通志》中,“人物传”也没有张良臣,仅在文献志中摘录旧志,说他“襄邑人,父避寇来明州因占籍焉”。最后结语“为渡江以来诗祖”。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宁波市志》、《鄞县志》、《鄞州地名志》、《姜山镇志》中都没有张良臣的记载。

  后来,杨古城从淸《乾隆鄞县志》发现了端倪,它选录了《元延祐四明志》人物传中张良臣的记载。1320年编写的《元延祐四明志》对张良臣的文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独良臣穿幽纳明、復唐格律,后宋诗人咸推服之……”。书中写到张良臣是个管理仓库的官员,晚年居小溪山中,与退居丞相史浩、魏杞诗酒酬唱于小溪山中,张良臣诗集十卷由他的甥刊刻传世。

  为什么从元代以后,地方史料中鲜见张良臣的记载?杨古城发现,茅山在唐宋时归属奉化县,在元代之后才划归鄞县。也许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史料传承的断代现象。

  张良臣诗词印证他就居住鄞州南乡

  杨古城说,虽然近现代地方史料较少介绍张良臣,但是从张良臣的诗作里还是可以印证他就居住在鄞州南隅。譬如他写的《晓行》:“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磬清。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这首诗的诗名最初叫《南渡晓行》,南渡离奉化县城25里,有座桥,现在叫广济桥,又称南渡桥,在宋代还是小桥。

  《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南渡桥上面修建了房子,是奉化与宁波之间水陆驿站。南渡实际上更是个渡口,是从奉化城内县江出的水口,在此歇宿或再换舟,渡奉化江到鄞南北渡村,接上去城内航船。这也是闽浙商旅到宁波千余年的必经的渡口,当年是人来人往的市集。张良臣住在江畔小村,进城或去奉化必须往返过江,也会宿于桥驿,桥旁寺庙钟磬每每进入他的梦境,只有身临其景,才写出这首好诗。还有,他写的45首诗词中《陪天童觉禅师如》、《清修岭》、《晚步南城下》、《上雪窦山奉慈院》等诗词也反咉与宁波的地域文化有关。如《陪天童觉师如》:“风勒江云雪未匀,梦寒不到碧梅春。破帆又指鞠城近,漠漠平沙落雁频。”

  目前,杨古城正在发动其他文保志愿者一起寻找更多关于张良臣的地方资料。

  人文历史的挖掘还需要后续跟进

  杨古城说,如果没有这次东张村的实地走访,张良臣到底居住在鄞州哪里也许是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近数十年来民间宗谱大量散失损毁,东张村发现的宗谱其实也不完善,而知道村庄、家族历史根脉的年长者渐渐稀少了,如不及时走访记录,就会出现乡村文化传承的断层。

  发现和记录村庄的人文历史,只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第一步。杨古城说,这次发掘、发现中国文化史闪烁光辉的南宋初期的宁波名诗人张良臣,他留在浙东诗词、庙宇、轶文、故事终于有了归宿,这填补了宁波及相关区、镇、村文化史未知的空白。他个人建议对于张良臣这位新挖出鄞南历史名人,宁波文化人应继续好好研究发掘,有关部门也可以规划一下后续跟进工作,如地方志应再继续增补,让历史名人在城市文化名片上熠熠生辉。

  □宁波晚报记者陈爱红 文 张海华 摄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