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资深外交官李承文做客宁波 谈英语学习八个误区
稿源: 宁波晚报   2016-07-24 09:57:48报料热线:81850000

主讲人李承文

  李承文,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前外交官,曾就职于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等。

  日前,李承文做客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明州大讲堂”,做了一个题为《英语学习方法漫谈》的讲座,给大家分析了国人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几个误区,并就如何走出误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学英语八个误区忽视写作排第一

  “20天轻松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0天甩开字幕,看懂英文大片。”这样的广告折射出了国人学习英语过程中一种急切心态。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日积月累的努力。首先不要急功近利,其次要有信心,普通人只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就能熟练运用英语。

  我觉得,国人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八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我的英语水平不错,能看会写,就是口语不行”。这是学英语最大误区之一,而且是我最常听到的错误观点。什么叫英文好?我认为标准应该是写作。也就是说,对一种语言掌握能力高低的标志一定是写作能力的好坏,但是写作是中国人学英语最大的弱点。好多人说起来是口语不行,而你为什么知道口语不行?你说了一半就说不下去,或者你根本开不了口,你就认为你的口语不行,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写呢?你认为写下来就完成了,实际上你写得不对,只不过没有人当众批评,也没有人阻止你,于是你就一直写下去,你不知道你写得不对。大家都意识到自己的口语不行,却意识不到自己写作能力不行。殊不知,英文写作能力才是中国人最大的弱项。

  第二个误区是挑肥拣瘦。如今,学工科的就学科技英语,搞外贸的就学外贸英语或商务英语。但从语言学的规律来讲,这样分类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对一种语言来说,任何文字都不多余,你如果认为有些词有用,有些词没用,然后挑三拣四去学,结果就会产生两个明显的弊端:第一个就是会把所谓的无用的单词库无限放大;第二,这样做不利于记忆。记忆的诀窍是什么?首先你要感兴趣,如果你从内心排斥它,你肯定是记不住的。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比如你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记得住,其他人的你记不住,为什么?因为你不关心。

  第三个误区是语法情结。中国人学外语,过于重视语法,实际上语法不是法则,它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往往把语法从语境中剥离出来教,效果很不好。尽管在教学中也有相应的课文,文章的量不够,学生了解得不够,所以效果就没有。

  第四个误区是缺乏系统和深入的阅读。阅读非常重要。好多人学了十年英语,甚至更长时间,却很少读英文的报刊杂志,很少读或者没有读英文原著,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第五个误区是按照中文的语序来表达。这也是国人学英语的一个常见毛病。大家都知道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肯定有区别,但是到了具体要说和写的时候,很多人就本能地按照中文的语序来表达。比如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主讲人讲完了以后,主持人会说下面请大家提问,他怎么说的?你们看中央电视台,就会注意到,他会说“Now we are ready to take questions”,就是“请大家提问”;而按我们中文的表达方式,有的人就会说“Please take questions”,这样说也没错,但是地道的英语是前一种表达。

  第六个误区是望文生义,甚至把中文的某些套话直接翻译成英文。实际上两国语言的不同,不仅仅体现在单词的意思上,还有好多文化、表达方式和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里面,所以无法一一去对应。例如,我在新加坡的时候看到街头广告:Looking for a maid?其意思是:需要女佣吗?要是我们中国人就会说“Need a maid”,但实际上英语表达不是这样说,就是用“looking for a maid”。

  第七个误区是Too Heavy。这是外国人对中国式英语的常有的评价。什么叫Too Heavy?这里是啰嗦、冗长、拖泥带水的意思。比如,我在北京经常坐地铁,快到西直门的时候,广播就会说“Now we're arriving at Xizhimen Station, Xizhimen is the transfer station for line 13.Passengers,please be prepared to get off.....”(现在我们即将抵达西直门站,在西直门站可以换乘13号线。乘客们,请准备好下车……)特别长,我都记不住。可是你到了英国、澳大利亚或者新加坡,人家地铁报站就特别简短,车开了以后它就报下一站的名字,报两次,比如:next station Jurong East、Jurong East。(下一站,Jurong东站,Jurong东站)。

  第八个误区就是中文功底及文化修养的欠缺。对于这一点,可能很多人觉得不是那么切题,但这确实是我们在英语学习和应用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我曾见过,有个博士生把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翻译成推翻了帝国主义。简单来说,帝制与帝国主义英文都可以是imperialism。但大家知道,我国的封建帝制和帝国主义完全是两个意思,前者是封建帝国的制度,帝位代代相传的世袭制度;后者,通常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

  完整阅读是走出误区的最佳途径

  国人学习英语有那么多的误区,我们应该怎样学英语呢?我的中心观点就是一个,就是要深入阅读和写作。可惜,现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常常变成了知识点教学,变成了各种考试题型的教学,这是英语教学的弊端。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点是零散、琐碎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就不能将它们消化吸收。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知识点的学习上,无异于盲人摸象。

  台湾的齐邦媛教授,是很有名的语言学家,也是文学家、翻译家。她今年已经92岁了,这是我最佩服的学者。她曾经说过:“要达到任何语言的深处,必须经由完整的阅读,不能只阅读零星的选文。”但是我们多数人读的恰恰是零星的选文,英语专业的人都是这样,很少有人读整本书。齐教授在台湾大学教的不是英文专业,她教的是中文系和历史系的学生,她要求他们怎么读?一年级上学期起码读两到三本英语原著,下学期得三到四本。当时她的学生也说:这怎么可能呢?但是她就贯彻了。结果这些人到了美国留学以后,他们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学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当然不建议小学生、初中生就读原著,那是不可能的。那么有一个什么方法呢?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好多世界名著的简写本。它可以把几十万字的东西浓缩到一两万字。这样的书你读了十来本以后,你就对英语语感有点感觉了。这时候,你再读一些比较薄的真正的原著,或者阅读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英文报刊杂志,每天花半小时浏览,这样能继续增强你的语感,增加词汇量,会有很大的收获。

  在以上基础上,再多看一些原著。大家不要以为世界名著或者经典作品就都特别难,其实像海明威的好多小说如《老人与海》等,难度并不大。海明威这个人是提倡简明的,他写作据说是站着写,为什么呢?他就是逼着自己把文字写得很简练,他的小说里没有废话,而且很少用形容词,都是用干净利落的语言。大家如果有兴趣,我建议可以看看《老人与海》,把这本书看完了以后,大家对英文的兴趣肯定会增强,不会像以前那般苦恼。阅读时苦恼与否,跟一个人的兴趣很有关系,你喜欢名人传记就读传记,你喜欢体育就读体育,你喜欢小说就读小说。记者陈爱红整理

编辑: 陈晓怡

资深外交官李承文做客宁波 谈英语学习八个误区

稿源: 宁波晚报 2016-07-24 09:57:48

主讲人李承文

  李承文,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前外交官,曾就职于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等。

  日前,李承文做客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明州大讲堂”,做了一个题为《英语学习方法漫谈》的讲座,给大家分析了国人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几个误区,并就如何走出误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学英语八个误区忽视写作排第一

  “20天轻松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0天甩开字幕,看懂英文大片。”这样的广告折射出了国人学习英语过程中一种急切心态。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日积月累的努力。首先不要急功近利,其次要有信心,普通人只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就能熟练运用英语。

  我觉得,国人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八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我的英语水平不错,能看会写,就是口语不行”。这是学英语最大误区之一,而且是我最常听到的错误观点。什么叫英文好?我认为标准应该是写作。也就是说,对一种语言掌握能力高低的标志一定是写作能力的好坏,但是写作是中国人学英语最大的弱点。好多人说起来是口语不行,而你为什么知道口语不行?你说了一半就说不下去,或者你根本开不了口,你就认为你的口语不行,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写呢?你认为写下来就完成了,实际上你写得不对,只不过没有人当众批评,也没有人阻止你,于是你就一直写下去,你不知道你写得不对。大家都意识到自己的口语不行,却意识不到自己写作能力不行。殊不知,英文写作能力才是中国人最大的弱项。

  第二个误区是挑肥拣瘦。如今,学工科的就学科技英语,搞外贸的就学外贸英语或商务英语。但从语言学的规律来讲,这样分类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对一种语言来说,任何文字都不多余,你如果认为有些词有用,有些词没用,然后挑三拣四去学,结果就会产生两个明显的弊端:第一个就是会把所谓的无用的单词库无限放大;第二,这样做不利于记忆。记忆的诀窍是什么?首先你要感兴趣,如果你从内心排斥它,你肯定是记不住的。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比如你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记得住,其他人的你记不住,为什么?因为你不关心。

  第三个误区是语法情结。中国人学外语,过于重视语法,实际上语法不是法则,它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往往把语法从语境中剥离出来教,效果很不好。尽管在教学中也有相应的课文,文章的量不够,学生了解得不够,所以效果就没有。

  第四个误区是缺乏系统和深入的阅读。阅读非常重要。好多人学了十年英语,甚至更长时间,却很少读英文的报刊杂志,很少读或者没有读英文原著,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第五个误区是按照中文的语序来表达。这也是国人学英语的一个常见毛病。大家都知道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肯定有区别,但是到了具体要说和写的时候,很多人就本能地按照中文的语序来表达。比如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主讲人讲完了以后,主持人会说下面请大家提问,他怎么说的?你们看中央电视台,就会注意到,他会说“Now we are ready to take questions”,就是“请大家提问”;而按我们中文的表达方式,有的人就会说“Please take questions”,这样说也没错,但是地道的英语是前一种表达。

  第六个误区是望文生义,甚至把中文的某些套话直接翻译成英文。实际上两国语言的不同,不仅仅体现在单词的意思上,还有好多文化、表达方式和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里面,所以无法一一去对应。例如,我在新加坡的时候看到街头广告:Looking for a maid?其意思是:需要女佣吗?要是我们中国人就会说“Need a maid”,但实际上英语表达不是这样说,就是用“looking for a maid”。

  第七个误区是Too Heavy。这是外国人对中国式英语的常有的评价。什么叫Too Heavy?这里是啰嗦、冗长、拖泥带水的意思。比如,我在北京经常坐地铁,快到西直门的时候,广播就会说“Now we're arriving at Xizhimen Station, Xizhimen is the transfer station for line 13.Passengers,please be prepared to get off.....”(现在我们即将抵达西直门站,在西直门站可以换乘13号线。乘客们,请准备好下车……)特别长,我都记不住。可是你到了英国、澳大利亚或者新加坡,人家地铁报站就特别简短,车开了以后它就报下一站的名字,报两次,比如:next station Jurong East、Jurong East。(下一站,Jurong东站,Jurong东站)。

  第八个误区就是中文功底及文化修养的欠缺。对于这一点,可能很多人觉得不是那么切题,但这确实是我们在英语学习和应用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我曾见过,有个博士生把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翻译成推翻了帝国主义。简单来说,帝制与帝国主义英文都可以是imperialism。但大家知道,我国的封建帝制和帝国主义完全是两个意思,前者是封建帝国的制度,帝位代代相传的世袭制度;后者,通常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

  完整阅读是走出误区的最佳途径

  国人学习英语有那么多的误区,我们应该怎样学英语呢?我的中心观点就是一个,就是要深入阅读和写作。可惜,现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常常变成了知识点教学,变成了各种考试题型的教学,这是英语教学的弊端。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点是零散、琐碎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就不能将它们消化吸收。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知识点的学习上,无异于盲人摸象。

  台湾的齐邦媛教授,是很有名的语言学家,也是文学家、翻译家。她今年已经92岁了,这是我最佩服的学者。她曾经说过:“要达到任何语言的深处,必须经由完整的阅读,不能只阅读零星的选文。”但是我们多数人读的恰恰是零星的选文,英语专业的人都是这样,很少有人读整本书。齐教授在台湾大学教的不是英文专业,她教的是中文系和历史系的学生,她要求他们怎么读?一年级上学期起码读两到三本英语原著,下学期得三到四本。当时她的学生也说:这怎么可能呢?但是她就贯彻了。结果这些人到了美国留学以后,他们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学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当然不建议小学生、初中生就读原著,那是不可能的。那么有一个什么方法呢?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好多世界名著的简写本。它可以把几十万字的东西浓缩到一两万字。这样的书你读了十来本以后,你就对英语语感有点感觉了。这时候,你再读一些比较薄的真正的原著,或者阅读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英文报刊杂志,每天花半小时浏览,这样能继续增强你的语感,增加词汇量,会有很大的收获。

  在以上基础上,再多看一些原著。大家不要以为世界名著或者经典作品就都特别难,其实像海明威的好多小说如《老人与海》等,难度并不大。海明威这个人是提倡简明的,他写作据说是站着写,为什么呢?他就是逼着自己把文字写得很简练,他的小说里没有废话,而且很少用形容词,都是用干净利落的语言。大家如果有兴趣,我建议可以看看《老人与海》,把这本书看完了以后,大家对英文的兴趣肯定会增强,不会像以前那般苦恼。阅读时苦恼与否,跟一个人的兴趣很有关系,你喜欢名人传记就读传记,你喜欢体育就读体育,你喜欢小说就读小说。记者陈爱红整理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