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9 08:19
(武大樱园学生宿舍。来源于武大微博)
“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近日公布,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外滩建筑群、厦门大学旧址等98个项目入选。
这份名录,是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97位顾问专家委员推荐把关,历时一年评选产生。名单中所列项目涵盖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
名录上虽未见宁波建筑的身影,但有一处与宁波关系密切。它就是珞珈山巅的美丽大学——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由当时的营造大亨、宁波人沈祝三承建的。
(资料图:武汉大学。来源于互联网)
资料显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是20世纪30年代唯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中国大学校园建筑,历时6年建成,共30项工程68栋建筑,建筑面积78596平方米,是中国高校建筑史上从未有过的浩大工程。
2001年,武汉大学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15处26栋建筑:男生寄宿舍(现樱园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现樱园食堂及大学生活动中心)、文学院(现数学与统计学院)、理学院、周恩来旧居、郭沫若旧居、国立武汉大学牌楼、半山庐、图书馆(老图书馆)、法学院(现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工学院(现行政楼)、体育馆(宋卿体育馆)、华中水工实验所(现档案馆),以及后来建设的六一纪念亭和李达故居。
鄞州小村走出了营造大亨
鄞州区走马塘村旁边有个沈风水村,1877年沈祝三就出生于此。在沈风水村,沈祝三的名字至今为人熟知,广为传诵:“在武汉,他建了一所很大的学堂。”说的就是武汉大学。
沈祝三原先名叫“卓珊”,后来不知为何,自己把名字改成了“祝三”。沈祝三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艰难维生。他只读了几年私塾,就被母亲送去学木匠活。不久沈祝三就跟着舅舅孙仁山去了上海,转而到了协盛营造厂工作。
沈祝三做事勤快干练,抓住一切机会刻苦自学,很快学会了看工程图纸和各类施工技术。他还从看门的印度人那里学会了英语,可以直接和洋人交流。
(资料图:沈祝三照片)
1905年,沈祝三受上海协盛委派,主持汉口平和打包厂大楼的施工,这幢建筑(现为武汉市商业储运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路仓库)是中国近代建筑起始的重要实例之一,已被武汉市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该楼的成功,使沈祝三在武汉营造业中名声大震。
1908年,他在汉口正式开办了自己的营造厂——汉协盛,在原东家协盛名前加了一个“汉”字,表示在武汉创业的雄心。汉协盛信守承包合同,施工方法先进,注重工程质量,很快成为武汉建筑业的“龙头”。
1918年,沈祝三因青光眼双目失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主持汉协盛工作。汉口总商会(今武汉市工商联大楼)、景明洋行大楼(今武汉市民主党派大楼)等都是在他眼睛失明后建成的。
武汉最漂亮的房子差不多都是沈祝三的汉协盛营造厂盖的。汉口总商会(今武汉市工商联大楼)、景明洋行大楼(今武汉市民主党派大楼)、武昌第一纱厂办公楼、金城银行、捷臣洋行、璇宫饭店、同丰里、德林公寓、信义公所大楼……
历史际会,踌躇满志的沈祝三最终在与武汉大学的交集中,将汉协盛的辉煌推向了顶峰,由此也迎来汉协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毁家兴学”,营造珞珈山巅美丽校园
1928年5月25日,在由蔡元培担任院长的大学院指令下,湖北省政府基本同意设立湖北大学。6月13日,蔡元培电告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称大学院决定将原议的湖北大学更名为国立武汉大学。7月24日,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
(中华民国大学院关于筹设湖北大学的指令)
1928年8月6日,蔡元培发布大学院指令,任命刘树杞为武汉大学代理校长,任命李四光、王星拱等人为新校舍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李四光为委员长。黄冈籍地质学家李四光开始在武昌东湖一带寻找校址,他发现东湖罗家山风光秀丽、地域开阔,适合武汉大学。
后来,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将其更名为珞珈山,被校方和省政府采纳。
李四光等人选定珞珈山校址后,请美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开尔斯设计校舍。开尔斯不负众望,带领助手以故宫为蓝本,巧妙利用了珞珈山、狮子山一带的地貌,经过紧张工作,于1929年11月完成了第一期主要建筑的设计任务。
经过市场招投标竞争,久负盛名的汉协盛营造厂承担了新校舍大部分工程。
校舍工程于1930年3月动工,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六栋男生宿舍和一栋女生宿舍、10多栋教师住宅楼、学生饭厅及礼堂(俱乐部)等,造价约计400万银元,当时中央和省政府特拨经费只有150万银元。
1931年,武汉遭遇水灾,又逢经济危机造成原材料大幅上涨,武汉大学建在山上,沈祝三中标时漏估开山筑路费用。诸多不利条件下,他没有要求修改合同,而是将三元里、三多里房产和砖瓦厂抵押给银行,取得贷款40万银元,使工程得以继续。
双目失明的沈祝三每天从早到晚坐在办公室,指挥调度珞珈山及其他部分的工人干活。他还坚持“三不原则”:不主动向业主提高造价,不拖欠供应商货款,不拖欠建筑工人工资。
1932年1月,新校舍一期工程如期竣工。沈祝三修建了文学院、理学院、男生寄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珞珈山一区18栋,他还信守承诺,奉送水塔、水池两项工程。
从富商到一贫如洗,只为“给国家盖一所最好的学校”
武大早期建筑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宫殿式建筑群,气势恢宏,布局精巧,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唯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大学校园建筑,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
1932年5月26日,武汉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新校舍落成典礼,蔡元培先生在典礼上称赞珞珈山新校舍工程设计新颖,是国内最漂亮的大学建筑。
武大时任校长王世杰在开学典礼上特别提到:“他(指沈祝三)的亏累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可惜本校的经费也在十分困难中,无法补偿他。可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感谢他,当时肯以比较低廉的标价,担任这个巨大的而且困难的工程。”
前期亏本严重,武大1932年后开建第二期校舍工程,汉协盛已无力参加。
有人说亏24万银元,“毁家兴学”不值,沈祝三回答,“我给洋人盖了一辈子房子,今天,我要给国家盖一所最好的学校”。
为了修建武大,沈祝三从一代富商到一贫如洗,负债本利滚成100万银元。
此后,武汉沦陷,汉协盛经营更加萧条,靠变卖存料维持。1941年,沈祝三在汉口去世,时年64岁。1949年,汉口解放,汉协盛就此终结。
80多年过去了,沈祝三修建的这批校园建筑风采依旧,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30年代初,武大在珞珈山建造的18栋英式别墅,同时也是武汉大学教职员住宅区的俗称。当时居住在此的大都是大师硕儒。现在著名的中科院院士、倡议恢复高考第一人的查全性教授;2004年“感动中国”的防艾专家桂希恩教授,解放前即获得博士学位的周如松女士、著名学者陈小滢女士……他们曾把童年留在这里。)
请记住宁波人沈祝三这个名字。珞珈山巅的美丽校园,闪耀着他爱国、诚信的精神之光。
来源:武汉日报、湖北日报、湖北时政微信号、武汉大学微信号、东南商报
记者张璟璟整理
编辑: 陈奉凤
- 浙大男生火车站揭露“3元”骗术 被骗子辱骂掌掴
- 小伙为吸粉直播捅马蜂窝 进重症监护室
- 男子三餐坚持吃素 体检还是查出脂肪肝
- 司机未让乘客从后门上 被打得头破血流
- 女大学生漏付7元巧克力被超市索赔三千
- 美调查称日本或在10年内速建核武库 应对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