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地媒体看宁波
【人民日报】奉化雪窦山:世界因你而欢喜
稿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10-22 14:35:00报料热线:81850000

  每次到奉化都会有惊喜。这座美丽而神秘的城市,位于浙江宁波的东海之滨。这里有中国化的弥勒——布袋和尚,因此,被称为“弥勒应迹胜地”,奉化雪窦山也以中国五大佛教名山而享誉海内外。

  友谊的心灵之桥

  佛教的黄金纽带

  2016年10月12日,我们从奉化城出发,一路上,蓝天白云,香樟树郁郁葱葱。转进山道,顿时,云雾飘渺,群山环列,沟壑纵横。

  进得山门,我们抬头望见,栗红色的匾额上,三行鎏金大字:“敕建万寿雪窦御书应梦名山资圣禅寺”。匾额为证,山名雪窦,寺名资圣。人们常说的雪窦寺,是对这雪窦山资圣禅寺的一种简称。

  此时,雪窦寺旁,龙华广场上,响起了诵经之声。中韩日三国高僧大德相聚宁波,在此举行第十九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三国佛教代表团先后诵经,共同祈祷中韩日三国人民世代友好,和平相处;世界各国风调雨顺,兵戈永息;世界人民安居乐业,灾难永消。

  当慈乘长老率领韩国代表团诵经时,我们问身边一位僧人:“能听懂韩语的经文吗?”僧人笑答:“大致听得懂,因为许多经文都是从这儿传过去的。”的确,慈乘长老在致辞中说:“浙江是高丽时期韩中两国祖师们修行精进、相互交流上起重要影响的宝地,雪窦寺也是与韩国佛教密不可分的道场”。

  佛教交流与合作是中韩日三国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1995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和韩国、日本佛教界的长老大德,共同倡议举办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21年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从未中断,并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从而造就了和平友好的东方典范。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说:本次会议以“法乳千秋一脉相承”为主题,通过回望历史,总结经验,不忘初衷,重新出发,为三国人民交流交往不断注入新活力,用新努力新业绩为“黄金纽带”增光添彩。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长远”。

  中韩日三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三国的古德先贤不远万里,西行东渡,互相交流,共同煅造了一条熠熠生辉的佛教“黄金纽带”,记录见证并传承着中韩日三国佛教徒之间的法谊,人民之间的友谊。

  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布袋和尚传递欢喜

  值此中韩日佛教交流会在宁波奉化雪窦山开幕之际,大家相聚弥勒道场,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雪窦山,共同见证中韩日佛教千年友好的历史,回味源出一脉的佛法甘露,因缘殊胜。

  雪窦山名扬四海,与雪窦寺密切相关。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这和尚出语无定,常以锡杖荷着布袋,游化四方,得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之内,因此,人们叫他“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笑口常开、乐观幽默,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这个法名契此的和尚,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窦寺弘法。

  据宋代禅宗灯录《五灯会元》记载,布袋和尚圆寂前,端坐在一块磐石上,说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偈语暗示世人,其实,弥勒就在你身边,只不过你意识不到而已。

  偈语一传开,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便是弥勒佛的化身。当时,有位杰出的石匠,把布袋和尚的形象刻在石头上,那放浪的形骸,灿烂的笑容,实在太生动了。渐渐地,大肚弥勒取代了传统弥勒的造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弥勒形象。

  中国佛教供奉五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的应化道场分别为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那么,弥勒菩萨的应化道场在哪里?

  中国佛教高僧太虚大师和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都认定,奉化雪窦山作为弥勒圣地,与普陀、五台、九华、峨眉,合称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奉化市委书记张文杰说:2008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的露天弥勒大佛建成开光,标志着雪窦山佛教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雪窦山佛教界以弥勒法门的修持、弘扬、研究为主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修学体系。雪窦山作为中国五大名山弥勒道场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去年,奉化被命名为“中华弥勒文化之乡”。奉化雪窦山今后将继续弘扬弥勒文化,弥勒的欢喜精神会感染越来越多的人。

  中国智慧人间弥勒

  布袋和尚笑口常开是弥勒的中国形象,是快乐的中国人的象征。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大肚弥勒,我们随处可见弥勒的慈祥可爱的笑脸。大肚弥勒早已超越了佛教的范畴,人们把他视为宽容、和善、智慧、快乐的象征。

  弥勒与奉化源远流长,其中玄机耐人寻味。

  星云大师为雪窦山大佛题字:“人间弥勒”,表示:人人即可成佛,成佛必在人间。由布袋和尚到大肚弥勒,在奉化人心里,就像亲切慈爱的老伯,不断教人们领悟人生智慧:放下烦恼,担起责任。

  张文杰说:布袋和尚将弥勒文化变成人们都能接受并喜欢的语言,向人们传播欢喜、宽容、智慧的理念。如脍炙人口的《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其《忍辱偈》:“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弥勒精神已融入了奉化的主流意识,丰富了奉化精神的内涵。2007年,奉化市向全社会征集新时期“奉化精神”表述语,最终选定“开明开拓,和谐和乐”作为奉化精神的集中概括,充分体现了弥勒文化的和乐、欢喜的精神实质,得到了奉化市民的广泛认同。

  文化学者叶小文在《路遇“弥勒文化”》中写道:一个弥勒信仰,却原来其中确有文化。这文化,其实不是“神”的文化,而是“人”的文化,是要借神来想人之所想,言人之所言。改革开放以来,奉化、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人民奋发努力、安居乐业,大家喜从中来。

编辑: 杜寅

【人民日报】奉化雪窦山:世界因你而欢喜

稿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10-22 14:35:00

  每次到奉化都会有惊喜。这座美丽而神秘的城市,位于浙江宁波的东海之滨。这里有中国化的弥勒——布袋和尚,因此,被称为“弥勒应迹胜地”,奉化雪窦山也以中国五大佛教名山而享誉海内外。

  友谊的心灵之桥

  佛教的黄金纽带

  2016年10月12日,我们从奉化城出发,一路上,蓝天白云,香樟树郁郁葱葱。转进山道,顿时,云雾飘渺,群山环列,沟壑纵横。

  进得山门,我们抬头望见,栗红色的匾额上,三行鎏金大字:“敕建万寿雪窦御书应梦名山资圣禅寺”。匾额为证,山名雪窦,寺名资圣。人们常说的雪窦寺,是对这雪窦山资圣禅寺的一种简称。

  此时,雪窦寺旁,龙华广场上,响起了诵经之声。中韩日三国高僧大德相聚宁波,在此举行第十九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三国佛教代表团先后诵经,共同祈祷中韩日三国人民世代友好,和平相处;世界各国风调雨顺,兵戈永息;世界人民安居乐业,灾难永消。

  当慈乘长老率领韩国代表团诵经时,我们问身边一位僧人:“能听懂韩语的经文吗?”僧人笑答:“大致听得懂,因为许多经文都是从这儿传过去的。”的确,慈乘长老在致辞中说:“浙江是高丽时期韩中两国祖师们修行精进、相互交流上起重要影响的宝地,雪窦寺也是与韩国佛教密不可分的道场”。

  佛教交流与合作是中韩日三国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1995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和韩国、日本佛教界的长老大德,共同倡议举办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21年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从未中断,并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从而造就了和平友好的东方典范。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说:本次会议以“法乳千秋一脉相承”为主题,通过回望历史,总结经验,不忘初衷,重新出发,为三国人民交流交往不断注入新活力,用新努力新业绩为“黄金纽带”增光添彩。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长远”。

  中韩日三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三国的古德先贤不远万里,西行东渡,互相交流,共同煅造了一条熠熠生辉的佛教“黄金纽带”,记录见证并传承着中韩日三国佛教徒之间的法谊,人民之间的友谊。

  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布袋和尚传递欢喜

  值此中韩日佛教交流会在宁波奉化雪窦山开幕之际,大家相聚弥勒道场,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雪窦山,共同见证中韩日佛教千年友好的历史,回味源出一脉的佛法甘露,因缘殊胜。

  雪窦山名扬四海,与雪窦寺密切相关。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这和尚出语无定,常以锡杖荷着布袋,游化四方,得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之内,因此,人们叫他“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笑口常开、乐观幽默,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这个法名契此的和尚,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窦寺弘法。

  据宋代禅宗灯录《五灯会元》记载,布袋和尚圆寂前,端坐在一块磐石上,说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偈语暗示世人,其实,弥勒就在你身边,只不过你意识不到而已。

  偈语一传开,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便是弥勒佛的化身。当时,有位杰出的石匠,把布袋和尚的形象刻在石头上,那放浪的形骸,灿烂的笑容,实在太生动了。渐渐地,大肚弥勒取代了传统弥勒的造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弥勒形象。

  中国佛教供奉五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的应化道场分别为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那么,弥勒菩萨的应化道场在哪里?

  中国佛教高僧太虚大师和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都认定,奉化雪窦山作为弥勒圣地,与普陀、五台、九华、峨眉,合称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奉化市委书记张文杰说:2008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的露天弥勒大佛建成开光,标志着雪窦山佛教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雪窦山佛教界以弥勒法门的修持、弘扬、研究为主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修学体系。雪窦山作为中国五大名山弥勒道场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去年,奉化被命名为“中华弥勒文化之乡”。奉化雪窦山今后将继续弘扬弥勒文化,弥勒的欢喜精神会感染越来越多的人。

  中国智慧人间弥勒

  布袋和尚笑口常开是弥勒的中国形象,是快乐的中国人的象征。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大肚弥勒,我们随处可见弥勒的慈祥可爱的笑脸。大肚弥勒早已超越了佛教的范畴,人们把他视为宽容、和善、智慧、快乐的象征。

  弥勒与奉化源远流长,其中玄机耐人寻味。

  星云大师为雪窦山大佛题字:“人间弥勒”,表示:人人即可成佛,成佛必在人间。由布袋和尚到大肚弥勒,在奉化人心里,就像亲切慈爱的老伯,不断教人们领悟人生智慧:放下烦恼,担起责任。

  张文杰说:布袋和尚将弥勒文化变成人们都能接受并喜欢的语言,向人们传播欢喜、宽容、智慧的理念。如脍炙人口的《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其《忍辱偈》:“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弥勒精神已融入了奉化的主流意识,丰富了奉化精神的内涵。2007年,奉化市向全社会征集新时期“奉化精神”表述语,最终选定“开明开拓,和谐和乐”作为奉化精神的集中概括,充分体现了弥勒文化的和乐、欢喜的精神实质,得到了奉化市民的广泛认同。

  文化学者叶小文在《路遇“弥勒文化”》中写道:一个弥勒信仰,却原来其中确有文化。这文化,其实不是“神”的文化,而是“人”的文化,是要借神来想人之所想,言人之所言。改革开放以来,奉化、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人民奋发努力、安居乐业,大家喜从中来。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