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1 07:49
近日,全国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报告,2016年,全国新发非法集资案件5197起,涉案金额2511亿元。而据宁波市检察机关提供的数据,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宁波市两级检察机关共审结非法集资类案件114件279人,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亿元。虽然近两年非法集资案件集中爆发、急剧攀升的势头已经有所遏制,但总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噱头新颖,迷惑性强是投资还是非法集资要分清
近几年,以“财富管理”、“投资管理”为名的线下理财公司频频爆雷,成了非法集资类案件的重灾区。
2015年12月16日,大名鼎鼎的“e租宝”被立案侦查,后警方公布其非法集资500多亿。之后,大大集团、鑫琦资产、盛世财富、金鹿财行、中晋资产、望洲集团等在全国范围内较为著名的线下理财公司也相继被爆出问题,涉案金额少则数亿元,多则数百亿元,受害投资人也常在数万人以上。
“这些投资理财公司往往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吸引民众进行投资。”宁波市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宁波近期被查处的某财富公司为例,在未取得金融业务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发传单、开宣传会、电话推销、熟人介绍等方式,以作为中介将个人投资款出借给需要资金的企业或个人为名,承诺给予9%-14%不等的高额年息,吸引不特定社会公众购买该公司的理财产品。但是,此类公司一旦运营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老板往往选择卷款潜逃,致使投资者血本无归。
除此之外,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利用P2P平台进行非法集资问题不断显现,网络众筹、网络私募基金的非法集资案件多发。有一些网络投资平台是以P2P为名,行集资诈骗之实;另有一些则是从传统民间借贷、资金掮客演化而来,以开展P2P业务为噱头,主要从事线下资金中介业务,开展大量不规范的借贷、集资业务,极易碰触非法集资底线。
据金融专业人士分析,当前,这些网络平台非法集资组织结构往往假借迎合国家政策,打着“经济新业态”、“金融创新”等幌子,以具体项目、债权标的、担保物为依托,业务流程、合同文本专业规范,噱头更新颖、迷惑性更强,使投资者辨别难度加大。一些不法组织或个人不惜投入重金,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包装宣传,邀请名人、学者和官员站台造势,欺骗性强。
养生讲座、免费体检不少都是为老年人下的“套”
而在这些形形色色非法集资类案件的受害者中,老年人群首当其冲,有些所谓的“理财公司”甚至专门把目标指向老年群体。
在街头、超市、商场等人群密集、流动场所及金融机构办公场所附近发放“理财产品”广告,尤其是以公开讲座、聚会、旅游、馈赠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资。去年下半年,在宁波某地法院审理的一起涉案金额高达3000万的集资诈骗案中,被害人406人均是老年人。
退休前是大学教授的本地人王阿姨在公园散步时,收到了一张阿胶的传单,上面说只要去店里参观,就可免费获得100克阿胶。到店后,王阿姨发现来领赠品的都是和自己一样的老年人。该公司的员工告诉他们,公司不仅生产阿胶,还生产养生矿泉水,现在投资,每月以20%-24%高额年化利率支付利息,借款期为一年。可以免费去山东参观生产基地考察,再决定是否投资。
于是,踊跃报名的老年人被拉到山东,参观了矿泉水厂、阿胶基地,还在周边地区游玩了一下。回来后,王阿姨放心大胆地拿出三十万给了业务经理。第二个月她拿到了第一笔1000多元利息,十天后又是1000多元,而同去的张阿姨因为投了50万,拿到的是她的近两倍。于是,王阿姨又拿出自己100万元的积蓄,还把亲妹妹拉进来一起入股。
好景不长,几个月后,该公司突然关门大吉。后经审理,该公司非法募集资金共计2995.4万元,造成实际损失2696.5万元。406名老年人的血汗钱已所剩无几。
目标人群是老年群体的集资诈骗,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二是以投资养老公寓或投资其他相关养老项目为名,承诺给予高额回报,或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
三是打着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相关产品的幌子,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入资金。
“不法分子往往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亲情关爱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吸引他们投资。所以老年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这‘免费’背后隐藏的黑手,远离非法集资陷阱。”专业人士分析道。
原标题: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
- “网红”自媒体出书成风 花钱阅读还有人买单吗?
- 东北小伙遭遇“北派”传销被打得肾衰竭
- 杭州女子跨省卖烟获刑十年
- 十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员又一人自首
- 90后女生拾金不昧 失主“送”她房被婉拒
- 英仙座流星雨迎极大 每小时天顶流量可达150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