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党章守护者”张人亚:这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13 08:3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人物简介:张人亚(1898-1932),北仑霞浦人,革命家。他于1921年入党,是早期宁波籍中共党员;他曾在“四·一二”事件以后担任上海党中央的内交科长;担任过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为党中央秘密筹集过大量活动经费。他是第一届中央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和印刷局局长,为党保存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

  张人亚保存的文件

  这几天,北仑的观众被一档当地电视台播出的《山海经》节目所吸引:在北仑,曾经诞生过一位卓越的革命先辈,他就是早期的宁波籍共产党员——“党章守护者”张人亚。

  这个人物一度湮没于历史。在国家博物馆和中央档案馆内,分别珍藏着一本《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和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这些文件和其他13件文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一起,都是从北仑霞浦长山岗的墓穴里挖出来的。一座不为人注意的坟墓中,何来这么多珍贵文物?原来,这一切都和张人亚有关系。

  “他的党龄与党同岁”

  “我是从李征伍的事迹中知道张人亚的。李征伍是上海的一个钱庄老板,上海旅沪宁波同乡会理事长,北仑小港李家人,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善事。当时我还在想,那个张人亚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啊?”《山海经》主讲人之一钱树德对记者说,“于是我有了探究的念头。一查这个人啊,发现了不得。”

  张人亚,1898年生于北仑霞浦镇霞南村,是家中次子。父亲张爵谦原本给他起的名字是静泉,谱名守和。“人亚”是静泉参加革命后,自己改的名字。

  张爵谦夫妇靠种田和做兼职厨师供养孩子们上了村里的学堂。幼年的张人亚,就在其堂兄张范和开的霞浦学堂里读书。

  张范和见堂弟品学兼优,认定“孺子可教”,就劝说张爵谦让二儿子去镇海县立中学深造。张爵谦咬咬牙,想方设法送张人亚上了这所中学。

  1913年,初中毕业的张人亚为了替家庭分担生活压力,辍学去了上海,在老凤祥银楼当了金银饰品制作工人。在上海做学徒期间,张人亚接触了进步书刊。他因为出众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于“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即加入共产党”,这是张人亚去世后,1933年1月7日中央苏区报刊《红色中华》刊登的《追悼张人亚同志》一文中记载的。悼念文章由邓颖超撰写,她在文中称张人亚“他的党龄与党同岁”。当时的追悼会也是邓颖超同志一手组织操办的。

  “一定要坚持下去”

  入党以后,张人亚为了改变工人的弱势地位,于1922年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成立了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并担任俱乐部主任。张人亚挨家挨户发起动员,号召大家不惧资本家压迫,并发展了1600余名会员,而当时全上海的金银业工人也不过2000名左右。

  为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俱乐部经过筹划向银楼公所提出五项要求。资本家非但对这些合理要求置之不理,还开除了包括张人亚在内的三位俱乐部成员。义愤填膺的工人们发表罢工宣言,开始了长达28天的罢工。

  当时,张人亚一边领导1600多人罢工,一边拿出自己的钱分给穷苦人家,嘱咐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一些坚定的罢工者宁愿以别的方式维持生计,也绝不向资本家妥协。尽管遭受了军队镇压,领导人被通缉,工人们也咬牙坚持。时任上海旅沪宁波同乡会理事长李征伍因为和张人亚是老乡,就被银楼公所委托进行调解。

  最终,罢工以28天工资照发、学徒从5年改成3年、有星期日休息、改善待遇等条件达成协议而结束。此次罢工,让工人们看到了团结和斗争的力量。

  然而,作为罢工领导者的张人亚却被银楼开除了。1922年10月,张人亚离开金银业,正式从静泉改名为人亚,决心以新名字,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

  党组织安排张人亚去闸北的商务印书馆工作,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24年,张人亚被派往苏联学习,之后又回上海积极组织反帝运动。1927年初,为配合北伐军光复上海,张人亚奉命回国担任中共江浙区委宣传部分配局负责人,筹办《平民日报》。当年2月,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创刊,张人亚动员其胞弟张静茂改名张矜平,参加了报社的发行工作。

  1929年后,张人亚受命在安徽芜湖开了一家金铺,那是共产党的地下小金库。借着曾在金银业工作的经验,张人亚在弟弟张静茂、堂兄张静乐的帮助下,冒险把黄金兑换成现钞,一部分当作党的活动经费,一部分买了西药和医疗器械,送到战斗前线。

  1932年6月,张人亚接替朱荣生调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总发行部部长,同时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长。在此期间,张人亚为革命火种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这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张人亚喜欢看书,有意识地保留图书等重要物品。怀着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在白色恐怖时期他还坚定地保留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

  1927年年末,张人亚悄悄回了一趟霞浦老家,希望父亲帮他保管一批“比儿子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张爵谦深知儿子加入了共产党,保管这批东西非常危险,于是问他:“你今天来有人看见吗?”张人亚说没有,随后又悄悄离开。

  几日后,张爵谦对村里人佯称,二儿子长期在外不归,恐早已不在人世,就给张人亚和其早逝的妻子一起合建了一座墓。张人亚的那一侧是个衣冠冢,棺材内就藏着党的文件,为防止受潮,张爵谦还用好几层油纸包裹。

  张爵谦毅然决然地替儿子保存下了这批宝贵的历史文物,从此却再也没见过儿子。直到解放后,还是没有见到儿子回来,连在《解放日报》上登了寻人启事也没有音讯。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便把在上海定居的三儿子张静茂叫了过来,把这批资料从坟墓里取出来,商量怎么安置。

  张静茂深知这些资料的重要性,他还专门给哥哥刻了两枚印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盖在各种书报上,以表示对哥哥的纪念。此后,这批文物先后被分批交到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国家博物馆等单位。

  “他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记者专程去北仑霞浦镇霞南村寻访了张人亚的故居。这是一座清朝中期的三合院式建筑,整个建筑保存完好,1898年到1914年,张人亚在这里生活。这栋3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在风吹日晒中坚持到现在,它见证了张人亚的童年。

  陈列室只是小小的一间,安放着张人亚的事迹介绍和历史资料,还有遗物等。它的隔壁仍然住着张家后人,即张人亚大哥的儿子张志成。张志成今年已经78岁高龄了,说一口地道的霞浦方言:“我小时候一直不晓得家里有这个叔叔,好几个叔叔都到上海去了,家里也不怎么提。直到我读书的时候才晓得。”

  说起叔叔张人亚,张志成一脸自豪:“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参观(故居),我很骄傲,希望叔叔被更多人知道。”

  故居的院子里种满了绿色植物,望去满目生机,都是张志成种的,正如红色的革命传统一样生生不息。

  钱树德感慨地对记者说:“这样一位早期革命先烈,应该让更多的宁波人认识。张人亚就像一座丰碑,印证了宁波的红色文化。”

  霞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许海芳对记者说:“张人亚拥有极大的当代意义,他证明了宁波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他是北仑人民的骄傲,值得被更多人知道。”据悉,有关张人亚的重新认识与重新挖掘工作正在进行中,2018年是张人亚诞辰120周年,北仑当地将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

  目前,钱树德已经在北仑电视台的《山海经》栏目中讲述了张人亚的故事,旨在以乡土叙事的方法进行初步普及。

  东南商报记者 陈晓旻

  实习生胡心宁

原标题:“党章守护者”张人亚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党章守护者”张人亚:这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13 08:35:00

  人物简介:张人亚(1898-1932),北仑霞浦人,革命家。他于1921年入党,是早期宁波籍中共党员;他曾在“四·一二”事件以后担任上海党中央的内交科长;担任过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为党中央秘密筹集过大量活动经费。他是第一届中央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和印刷局局长,为党保存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

  张人亚保存的文件

  这几天,北仑的观众被一档当地电视台播出的《山海经》节目所吸引:在北仑,曾经诞生过一位卓越的革命先辈,他就是早期的宁波籍共产党员——“党章守护者”张人亚。

  这个人物一度湮没于历史。在国家博物馆和中央档案馆内,分别珍藏着一本《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和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这些文件和其他13件文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一起,都是从北仑霞浦长山岗的墓穴里挖出来的。一座不为人注意的坟墓中,何来这么多珍贵文物?原来,这一切都和张人亚有关系。

  “他的党龄与党同岁”

  “我是从李征伍的事迹中知道张人亚的。李征伍是上海的一个钱庄老板,上海旅沪宁波同乡会理事长,北仑小港李家人,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善事。当时我还在想,那个张人亚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啊?”《山海经》主讲人之一钱树德对记者说,“于是我有了探究的念头。一查这个人啊,发现了不得。”

  张人亚,1898年生于北仑霞浦镇霞南村,是家中次子。父亲张爵谦原本给他起的名字是静泉,谱名守和。“人亚”是静泉参加革命后,自己改的名字。

  张爵谦夫妇靠种田和做兼职厨师供养孩子们上了村里的学堂。幼年的张人亚,就在其堂兄张范和开的霞浦学堂里读书。

  张范和见堂弟品学兼优,认定“孺子可教”,就劝说张爵谦让二儿子去镇海县立中学深造。张爵谦咬咬牙,想方设法送张人亚上了这所中学。

  1913年,初中毕业的张人亚为了替家庭分担生活压力,辍学去了上海,在老凤祥银楼当了金银饰品制作工人。在上海做学徒期间,张人亚接触了进步书刊。他因为出众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于“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即加入共产党”,这是张人亚去世后,1933年1月7日中央苏区报刊《红色中华》刊登的《追悼张人亚同志》一文中记载的。悼念文章由邓颖超撰写,她在文中称张人亚“他的党龄与党同岁”。当时的追悼会也是邓颖超同志一手组织操办的。

  “一定要坚持下去”

  入党以后,张人亚为了改变工人的弱势地位,于1922年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成立了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并担任俱乐部主任。张人亚挨家挨户发起动员,号召大家不惧资本家压迫,并发展了1600余名会员,而当时全上海的金银业工人也不过2000名左右。

  为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俱乐部经过筹划向银楼公所提出五项要求。资本家非但对这些合理要求置之不理,还开除了包括张人亚在内的三位俱乐部成员。义愤填膺的工人们发表罢工宣言,开始了长达28天的罢工。

  当时,张人亚一边领导1600多人罢工,一边拿出自己的钱分给穷苦人家,嘱咐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一些坚定的罢工者宁愿以别的方式维持生计,也绝不向资本家妥协。尽管遭受了军队镇压,领导人被通缉,工人们也咬牙坚持。时任上海旅沪宁波同乡会理事长李征伍因为和张人亚是老乡,就被银楼公所委托进行调解。

  最终,罢工以28天工资照发、学徒从5年改成3年、有星期日休息、改善待遇等条件达成协议而结束。此次罢工,让工人们看到了团结和斗争的力量。

  然而,作为罢工领导者的张人亚却被银楼开除了。1922年10月,张人亚离开金银业,正式从静泉改名为人亚,决心以新名字,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

  党组织安排张人亚去闸北的商务印书馆工作,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24年,张人亚被派往苏联学习,之后又回上海积极组织反帝运动。1927年初,为配合北伐军光复上海,张人亚奉命回国担任中共江浙区委宣传部分配局负责人,筹办《平民日报》。当年2月,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创刊,张人亚动员其胞弟张静茂改名张矜平,参加了报社的发行工作。

  1929年后,张人亚受命在安徽芜湖开了一家金铺,那是共产党的地下小金库。借着曾在金银业工作的经验,张人亚在弟弟张静茂、堂兄张静乐的帮助下,冒险把黄金兑换成现钞,一部分当作党的活动经费,一部分买了西药和医疗器械,送到战斗前线。

  1932年6月,张人亚接替朱荣生调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总发行部部长,同时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长。在此期间,张人亚为革命火种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这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张人亚喜欢看书,有意识地保留图书等重要物品。怀着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在白色恐怖时期他还坚定地保留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

  1927年年末,张人亚悄悄回了一趟霞浦老家,希望父亲帮他保管一批“比儿子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张爵谦深知儿子加入了共产党,保管这批东西非常危险,于是问他:“你今天来有人看见吗?”张人亚说没有,随后又悄悄离开。

  几日后,张爵谦对村里人佯称,二儿子长期在外不归,恐早已不在人世,就给张人亚和其早逝的妻子一起合建了一座墓。张人亚的那一侧是个衣冠冢,棺材内就藏着党的文件,为防止受潮,张爵谦还用好几层油纸包裹。

  张爵谦毅然决然地替儿子保存下了这批宝贵的历史文物,从此却再也没见过儿子。直到解放后,还是没有见到儿子回来,连在《解放日报》上登了寻人启事也没有音讯。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便把在上海定居的三儿子张静茂叫了过来,把这批资料从坟墓里取出来,商量怎么安置。

  张静茂深知这些资料的重要性,他还专门给哥哥刻了两枚印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盖在各种书报上,以表示对哥哥的纪念。此后,这批文物先后被分批交到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国家博物馆等单位。

  “他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记者专程去北仑霞浦镇霞南村寻访了张人亚的故居。这是一座清朝中期的三合院式建筑,整个建筑保存完好,1898年到1914年,张人亚在这里生活。这栋3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在风吹日晒中坚持到现在,它见证了张人亚的童年。

  陈列室只是小小的一间,安放着张人亚的事迹介绍和历史资料,还有遗物等。它的隔壁仍然住着张家后人,即张人亚大哥的儿子张志成。张志成今年已经78岁高龄了,说一口地道的霞浦方言:“我小时候一直不晓得家里有这个叔叔,好几个叔叔都到上海去了,家里也不怎么提。直到我读书的时候才晓得。”

  说起叔叔张人亚,张志成一脸自豪:“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参观(故居),我很骄傲,希望叔叔被更多人知道。”

  故居的院子里种满了绿色植物,望去满目生机,都是张志成种的,正如红色的革命传统一样生生不息。

  钱树德感慨地对记者说:“这样一位早期革命先烈,应该让更多的宁波人认识。张人亚就像一座丰碑,印证了宁波的红色文化。”

  霞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许海芳对记者说:“张人亚拥有极大的当代意义,他证明了宁波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他是北仑人民的骄傲,值得被更多人知道。”据悉,有关张人亚的重新认识与重新挖掘工作正在进行中,2018年是张人亚诞辰120周年,北仑当地将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

  目前,钱树德已经在北仑电视台的《山海经》栏目中讲述了张人亚的故事,旨在以乡土叙事的方法进行初步普及。

  东南商报记者 陈晓旻

  实习生胡心宁

原标题:“党章守护者”张人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