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养老到底是谁的事?这一争论有了宁波解法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8-25 07:01: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园丁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老年居民做理疗服务

园丁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活动安排表

温馨的墙面设计

  “与其去陌生的环境,不如和熟悉的邻居呆在一起,自己更自在。”老伴去世后,72岁的邹阿姨就坚持在家养老,子女的各种好意都婉言谢绝。在宁波,有这样观点的老年人还有许多。

  如何保证这个群体“老有所依”?好消息传来,《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下文简称《条例(草案)》]昨天已提交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这个做法很超前,如果通过,将成为省内首个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

  □记者樊莹 摄影记者张培坚

  制定条例迫在眉睫

  到2020年宁波户籍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

  年年都在说老龄化,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在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宁波市民政局局长周忠贤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制定《条例》的说明。

  宁波市于198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较多、增速较快,近几年年均增幅达到5%。截至2016年末,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23.5%,老年人口比例高出全国6.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5个百分点。

  严峻形势还不止于此。据官方测算,预计到“十三五”末期(2020年),宁波市户籍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超过户籍总人口的1/4。这些老人,90%将通过社会化服务实行家庭自助养老,5%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实行社区帮扶养老,两者都属于居家养老的范畴。

  “宁波作为全国26个地区之一、唯一一个计划单列市,被列入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周忠贤说,比如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边界不明晰,行业监管缺乏必要的依据等,亟需通过法制手段来推动、促进和保障。

  目前,国内已有北京、苏州、合肥等城市制定出台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而宁波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必要、也有条件出台全国较早、省内第一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

  法规中的宁波元素

  养老到底是谁的事?这一争论有了宁波解法

  《条例(草案)》共六章四十九条,分别从总则、设施规划与建设、服务供给与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六方面作了规定。金报记者发现,与北京等其他省市相关条例相比,这个条文有不少亮眼的“宁波元素”。

  “养老是谁的事?”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始终没有共识的答案。有的人说,赡养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没有推脱的理由。有的人认为,在许多“421家庭”,子女力不从心,政府、社会理应承担起责任。有这样的实例,因为子女、政府、社会扮演的角色不清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引发过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这次,《条例(草案)》是根据宁波市养老服务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条例所称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保障为支撑,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形式,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

  金报记者看到,《条例(草案)》将子女赡养义务明确写入,同时还从生活照料服务、健康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提供社区活动等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详细列举和归类,让人一目了然。

  建设无围墙“养老院”,提供老人所需服务

  子女不在身边,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很多老人会有空虚感。“年轻的时候,我是闲不住的,喜欢往外跑。后来,腿脚不如以前灵活,不敢走太多路,最多在小区周边活动。”年过七旬的邹阿姨,最看重的就是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置这块。她希望,家门口有更多无围墙的“养老院”,提供老人所需的各类服务。

  事实上,宁波的居家养老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去年,2500多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覆盖80%以上的城乡社区,但老旧小区养老服务用房矛盾依旧突出。

  记者注意到,《条例(草案)》制定了针对性的条文,对社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以及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出支持措施。同时强化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确定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建立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巡访制度。

  至于农村,可以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利用闲置的村集体土地、房屋等场所,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给予补贴优惠

  “有的小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出现了社会资源介入的‘贴心管家’,手工制作、心理咨询、健康检查样样都有,达到专业养老院的服务水准。”对这类居家养老服务外包的做法,邹阿姨举双手赞成。得知《条例(草案)》提出一系列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措施,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她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期待。

  《条例(草案)》明确,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或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委托给专业组织、机构运营管理,用水、电、气给予优惠,投保综合责任保险给予补贴等。

  《条例(草案)》规定,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按照规定标准对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给予补贴。今后,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公布居家养老服务有关信息,集成养老服务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同时,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帮扶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

原标题:数字报文章检索

编辑: 孙研纠错:171964650@qq.com

养老到底是谁的事?这一争论有了宁波解法

稿源: 现代金报 2017-08-25 07:01:00

园丁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老年居民做理疗服务

园丁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活动安排表

温馨的墙面设计

  “与其去陌生的环境,不如和熟悉的邻居呆在一起,自己更自在。”老伴去世后,72岁的邹阿姨就坚持在家养老,子女的各种好意都婉言谢绝。在宁波,有这样观点的老年人还有许多。

  如何保证这个群体“老有所依”?好消息传来,《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下文简称《条例(草案)》]昨天已提交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这个做法很超前,如果通过,将成为省内首个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

  □记者樊莹 摄影记者张培坚

  制定条例迫在眉睫

  到2020年宁波户籍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

  年年都在说老龄化,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在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宁波市民政局局长周忠贤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制定《条例》的说明。

  宁波市于198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较多、增速较快,近几年年均增幅达到5%。截至2016年末,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23.5%,老年人口比例高出全国6.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5个百分点。

  严峻形势还不止于此。据官方测算,预计到“十三五”末期(2020年),宁波市户籍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超过户籍总人口的1/4。这些老人,90%将通过社会化服务实行家庭自助养老,5%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实行社区帮扶养老,两者都属于居家养老的范畴。

  “宁波作为全国26个地区之一、唯一一个计划单列市,被列入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周忠贤说,比如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边界不明晰,行业监管缺乏必要的依据等,亟需通过法制手段来推动、促进和保障。

  目前,国内已有北京、苏州、合肥等城市制定出台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而宁波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必要、也有条件出台全国较早、省内第一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

  法规中的宁波元素

  养老到底是谁的事?这一争论有了宁波解法

  《条例(草案)》共六章四十九条,分别从总则、设施规划与建设、服务供给与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六方面作了规定。金报记者发现,与北京等其他省市相关条例相比,这个条文有不少亮眼的“宁波元素”。

  “养老是谁的事?”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始终没有共识的答案。有的人说,赡养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没有推脱的理由。有的人认为,在许多“421家庭”,子女力不从心,政府、社会理应承担起责任。有这样的实例,因为子女、政府、社会扮演的角色不清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引发过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这次,《条例(草案)》是根据宁波市养老服务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条例所称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保障为支撑,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形式,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

  金报记者看到,《条例(草案)》将子女赡养义务明确写入,同时还从生活照料服务、健康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提供社区活动等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详细列举和归类,让人一目了然。

  建设无围墙“养老院”,提供老人所需服务

  子女不在身边,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很多老人会有空虚感。“年轻的时候,我是闲不住的,喜欢往外跑。后来,腿脚不如以前灵活,不敢走太多路,最多在小区周边活动。”年过七旬的邹阿姨,最看重的就是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置这块。她希望,家门口有更多无围墙的“养老院”,提供老人所需的各类服务。

  事实上,宁波的居家养老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去年,2500多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覆盖80%以上的城乡社区,但老旧小区养老服务用房矛盾依旧突出。

  记者注意到,《条例(草案)》制定了针对性的条文,对社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以及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出支持措施。同时强化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确定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建立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巡访制度。

  至于农村,可以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利用闲置的村集体土地、房屋等场所,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给予补贴优惠

  “有的小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出现了社会资源介入的‘贴心管家’,手工制作、心理咨询、健康检查样样都有,达到专业养老院的服务水准。”对这类居家养老服务外包的做法,邹阿姨举双手赞成。得知《条例(草案)》提出一系列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措施,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她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期待。

  《条例(草案)》明确,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或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委托给专业组织、机构运营管理,用水、电、气给予优惠,投保综合责任保险给予补贴等。

  《条例(草案)》规定,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按照规定标准对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给予补贴。今后,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公布居家养老服务有关信息,集成养老服务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同时,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帮扶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

原标题:数字报文章检索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