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从"铁饭碗"到交换生 宁波"88后"以行动开启"第二人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29 09:1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在宁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并不十分年轻,却依旧保有对世界的天真,并努力把自己送到国外求学。图为西班牙巴塞罗那。(郑勇摄)

  记者单玉紫枫

  暑假以一场“注目礼”正式开启。由于之前保密工作做得到位,“事发”(辞职)时,同事们竟“没有一点点防备”,齐刷刷向她投来了讶异的目光。

  于是,在那场盛大的“注目礼”中,她在心里默默为自己点了个赞。

  “1988年的中年女子”“29岁的中年大叔”“30岁老来得子”……

  在这些半真半假的调侃中,曾经被称为千禧一代的“88后”悚然发现,30岁已近在眼前,“中年危机”似乎真的来了。

  在这种近乎苛刻的标签化网络语境下,青年似乎正在大批量“消逝”。年龄更长一些的人们乐于用这种心态上的“老化”定义年轻人面对压力时的迷茫、困惑、自我妥协、老气横秋乃至过早的世俗化。

  “日子长满灰尘,而你开始厌倦人生。”然而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在宁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并不十分年轻,却依旧保有对世界的天真,并努力把自己送到国外求学。他们中,有的放弃了原本不错的工作,有的严格调度压缩自己的时间,以平衡学习与生活,“舍近求远”“特立独行”,只为几年之后的留学经历……

  他们说,要用行动来自我增值,对抗终将到来的“中年危机”。

  从“铁饭碗”到交换生

  “别到荒废青春,用尽体温,才开始悔恨;

  生命还没到黄昏,下一站,你的第二人生。”

  李澜用她最喜欢的这句歌词结束了采访。

  图为李澜举着瑞典的国民美食“肉桂卷”。(受访者供图)

  在经历了三年半的“体制内”生活后,27岁的宁波姑娘李澜再一次拥有了短暂的“暑假”。

  不同的是,这个暑假她需要抓紧时间整理好行囊,然后坐上8月份的航班,远赴瑞典,开始为期半年的交换留学生涯。

  暑假以一场“注目礼”正式开启。7月21日,本是海曙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她向领导递交了辞呈,正式告别了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生涯。由于之前保密工作做得到位,“事发”时,同事们竟“没有一点点防备”,齐刷刷向她投来了讶异的目光。于是,在那场盛大的“注目礼”中,她在心里默默为自己点了个赞。

  在随后的朋友圈中,这个逗逼的姑娘这样写道:“毕业后第一(唯一)份工作,说不定以后就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很珍惜。真是感谢领导们包容我这么逗逼(比如为了秒杀唇膏挂领导电话什么的,我也是真干得出来)。还有和同事们天天外卖的过硬交情……等我回来。”

  回望过去,有感动、有珍惜。面对未来诸多的不确定,这个姑娘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胆怯,而是迎头赶上,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记者联系上她时,她刚来到瑞典,正以最兴奋、最好奇的方式探索着哥德堡这座城市。她说,这次在哥德堡大学的交换生生活是她在读的浙大MBA项目中的一部分,需要完成多门课去置换国内的学分。公司财务、瑞典语等课程成了这半年的主要任务。

  “课程从‘七夕’那天正式开始,这两天我已经参加了许多场欢迎会,也见了许多在北欧的朋友,感觉非常棒。”李澜笑着说,“总的来说,哥德堡大学的学习方式真的与国内很不一样,以部分课程的考试为例,学生需要凭借一份论文去向老师申请参加期末的考试,最终考核通过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有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纸文凭非我所欲

  当留学变为自我增值的一大选择,与李澜一样“破釜沉舟”的留学青年还有很多很多。与此同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也有许多的人选择了更加多元的留学方式。

  31岁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孙从众就选择了机会成本更低的方式。“今年7月,我来到泰国易三仓大学攻读组织发展学的博士学位,这个项目长达3年时间,其间需要经常往返于宁波与曼谷两地。”他笑着说,因为自己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并没有选择辞职求学,而是希望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平衡工作与学习,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案。

  “工作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依然希望能够通过留学的方式来开阔一下眼界”,孙从众说,“事实上这个项目没有令我失望。我们班中藏龙卧虎,让我见识到了不同行业的人才。另外,这40天的课业压力也非常大,几乎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图书馆中,才获得了一门课A的成绩。”对于他来说,在泰国的这段经历所带来的收获,远远超过了一纸文凭。

  记者还联系到了另外一位宁波女孩许嘉,目前她正在杭州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工作,拥有了令同龄人羡慕的收入。但许嘉向记者透露,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令她步入职场后开始打不起精神。在某一天看完北欧的纪录片之后,她萌生了换一个国家体验生活的念头,最好的方式就是留学。

  “之前搜集了众多北欧学校的信息,了解了每所大学的入学要求,然后为赶上今年的申请做准备。”她笑着说,“白天依然会好好上班,晚上、周末大块的时间就用来刷雅思题目。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希望能在明年顺利辞职,去北欧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留学被赋予多种内涵

  大龄青年留学大军中,“值不值”往往是他们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日前,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显示,被调查的众多80后、90后留学归国人员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69.9%的受访海归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与此同时,在传统的观念中,留学常常与“洋文凭”“镀金”等字眼挂钩。综合种种理由,常有路人对上述留学的行为感到不解:“留学不就是为了求份好工作吗,可既然已经有了铁饭碗、高收入,为啥还要‘本末倒置’‘多此一举’?”

  采访中,记者发现,留学的定义早已被重置,并被赋予了更多的元素,这才令众多人宁愿放弃一部分东西,也要完成这样一个理想。

  “每个人出去留学的理由都是不同的,有的为了继续深造、有的为了换个城市生活,而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体验。”李澜表示,从自己读书开始就期盼能够有一段在异国学习、生活的经历,而不只是为了一张洋文凭,所以果断选择了交换生的方式。

  “身边人总是劝我放弃这个想法,因为觉得丢掉工作不值得。但是于我来说,此刻走出去看世界、体验不同的生活才是摆在第一位的选择,并且这不代表我会放弃自己未来的规划。”她说。

  孙从众则表示,虽然国内也有诸多博士项目,不仅离家近、成本低,或许学成后效果也不错,但是自己仍然会选择这个需要多次辗转于两国的项目。“在曼谷这座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中,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同学进行交流,并且学到不同的思维模式,会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宝贵财富。”

  以行动力对抗“中年危机”

  哥德堡大学交换生“团圆照”。(受访者供图)

  这支大军仍然在壮大的过程中。宁波骏腾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资深留学总监许婉卿表示,在经办的众多留学申请中,工作以后再去留学的人不在少数,并且仍然有上升的趋势。以中心为例,去年上半年,此类申请的数量为8例,今年这一数字则升至15,同比增长87.5%。

  在申请的过程中,她咨询过他们出去留学的理由。“在这些人中,不乏有人辞去了原本不错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为了可以再次突破自己,并且开阔自己的眼界,也有许多人只是为了单纯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因为留学仅仅为了文凭的观念开始淡去,才令各种多元思想为留学提供强劲的动力,推动更多人们走出国门看世界。”

  此外,她也认为,在年轻人“丧”文化盛行的今天,这部分人依然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去探索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世界,不仅为生活的形式带来更多可能,也无疑活出了一个全新的姿态。

原标题:去留学,去飞翔 以行动开启“第二人生”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从"铁饭碗"到交换生 宁波"88后"以行动开启"第二人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8-29 09:17:00

  在宁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并不十分年轻,却依旧保有对世界的天真,并努力把自己送到国外求学。图为西班牙巴塞罗那。(郑勇摄)

  记者单玉紫枫

  暑假以一场“注目礼”正式开启。由于之前保密工作做得到位,“事发”(辞职)时,同事们竟“没有一点点防备”,齐刷刷向她投来了讶异的目光。

  于是,在那场盛大的“注目礼”中,她在心里默默为自己点了个赞。

  “1988年的中年女子”“29岁的中年大叔”“30岁老来得子”……

  在这些半真半假的调侃中,曾经被称为千禧一代的“88后”悚然发现,30岁已近在眼前,“中年危机”似乎真的来了。

  在这种近乎苛刻的标签化网络语境下,青年似乎正在大批量“消逝”。年龄更长一些的人们乐于用这种心态上的“老化”定义年轻人面对压力时的迷茫、困惑、自我妥协、老气横秋乃至过早的世俗化。

  “日子长满灰尘,而你开始厌倦人生。”然而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在宁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并不十分年轻,却依旧保有对世界的天真,并努力把自己送到国外求学。他们中,有的放弃了原本不错的工作,有的严格调度压缩自己的时间,以平衡学习与生活,“舍近求远”“特立独行”,只为几年之后的留学经历……

  他们说,要用行动来自我增值,对抗终将到来的“中年危机”。

  从“铁饭碗”到交换生

  “别到荒废青春,用尽体温,才开始悔恨;

  生命还没到黄昏,下一站,你的第二人生。”

  李澜用她最喜欢的这句歌词结束了采访。

  图为李澜举着瑞典的国民美食“肉桂卷”。(受访者供图)

  在经历了三年半的“体制内”生活后,27岁的宁波姑娘李澜再一次拥有了短暂的“暑假”。

  不同的是,这个暑假她需要抓紧时间整理好行囊,然后坐上8月份的航班,远赴瑞典,开始为期半年的交换留学生涯。

  暑假以一场“注目礼”正式开启。7月21日,本是海曙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她向领导递交了辞呈,正式告别了自己的第一份职业生涯。由于之前保密工作做得到位,“事发”时,同事们竟“没有一点点防备”,齐刷刷向她投来了讶异的目光。于是,在那场盛大的“注目礼”中,她在心里默默为自己点了个赞。

  在随后的朋友圈中,这个逗逼的姑娘这样写道:“毕业后第一(唯一)份工作,说不定以后就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很珍惜。真是感谢领导们包容我这么逗逼(比如为了秒杀唇膏挂领导电话什么的,我也是真干得出来)。还有和同事们天天外卖的过硬交情……等我回来。”

  回望过去,有感动、有珍惜。面对未来诸多的不确定,这个姑娘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胆怯,而是迎头赶上,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记者联系上她时,她刚来到瑞典,正以最兴奋、最好奇的方式探索着哥德堡这座城市。她说,这次在哥德堡大学的交换生生活是她在读的浙大MBA项目中的一部分,需要完成多门课去置换国内的学分。公司财务、瑞典语等课程成了这半年的主要任务。

  “课程从‘七夕’那天正式开始,这两天我已经参加了许多场欢迎会,也见了许多在北欧的朋友,感觉非常棒。”李澜笑着说,“总的来说,哥德堡大学的学习方式真的与国内很不一样,以部分课程的考试为例,学生需要凭借一份论文去向老师申请参加期末的考试,最终考核通过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有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纸文凭非我所欲

  当留学变为自我增值的一大选择,与李澜一样“破釜沉舟”的留学青年还有很多很多。与此同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也有许多的人选择了更加多元的留学方式。

  31岁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孙从众就选择了机会成本更低的方式。“今年7月,我来到泰国易三仓大学攻读组织发展学的博士学位,这个项目长达3年时间,其间需要经常往返于宁波与曼谷两地。”他笑着说,因为自己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并没有选择辞职求学,而是希望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平衡工作与学习,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案。

  “工作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依然希望能够通过留学的方式来开阔一下眼界”,孙从众说,“事实上这个项目没有令我失望。我们班中藏龙卧虎,让我见识到了不同行业的人才。另外,这40天的课业压力也非常大,几乎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图书馆中,才获得了一门课A的成绩。”对于他来说,在泰国的这段经历所带来的收获,远远超过了一纸文凭。

  记者还联系到了另外一位宁波女孩许嘉,目前她正在杭州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工作,拥有了令同龄人羡慕的收入。但许嘉向记者透露,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令她步入职场后开始打不起精神。在某一天看完北欧的纪录片之后,她萌生了换一个国家体验生活的念头,最好的方式就是留学。

  “之前搜集了众多北欧学校的信息,了解了每所大学的入学要求,然后为赶上今年的申请做准备。”她笑着说,“白天依然会好好上班,晚上、周末大块的时间就用来刷雅思题目。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希望能在明年顺利辞职,去北欧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留学被赋予多种内涵

  大龄青年留学大军中,“值不值”往往是他们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日前,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显示,被调查的众多80后、90后留学归国人员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69.9%的受访海归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与此同时,在传统的观念中,留学常常与“洋文凭”“镀金”等字眼挂钩。综合种种理由,常有路人对上述留学的行为感到不解:“留学不就是为了求份好工作吗,可既然已经有了铁饭碗、高收入,为啥还要‘本末倒置’‘多此一举’?”

  采访中,记者发现,留学的定义早已被重置,并被赋予了更多的元素,这才令众多人宁愿放弃一部分东西,也要完成这样一个理想。

  “每个人出去留学的理由都是不同的,有的为了继续深造、有的为了换个城市生活,而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体验。”李澜表示,从自己读书开始就期盼能够有一段在异国学习、生活的经历,而不只是为了一张洋文凭,所以果断选择了交换生的方式。

  “身边人总是劝我放弃这个想法,因为觉得丢掉工作不值得。但是于我来说,此刻走出去看世界、体验不同的生活才是摆在第一位的选择,并且这不代表我会放弃自己未来的规划。”她说。

  孙从众则表示,虽然国内也有诸多博士项目,不仅离家近、成本低,或许学成后效果也不错,但是自己仍然会选择这个需要多次辗转于两国的项目。“在曼谷这座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中,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同学进行交流,并且学到不同的思维模式,会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宝贵财富。”

  以行动力对抗“中年危机”

  哥德堡大学交换生“团圆照”。(受访者供图)

  这支大军仍然在壮大的过程中。宁波骏腾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资深留学总监许婉卿表示,在经办的众多留学申请中,工作以后再去留学的人不在少数,并且仍然有上升的趋势。以中心为例,去年上半年,此类申请的数量为8例,今年这一数字则升至15,同比增长87.5%。

  在申请的过程中,她咨询过他们出去留学的理由。“在这些人中,不乏有人辞去了原本不错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为了可以再次突破自己,并且开阔自己的眼界,也有许多人只是为了单纯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因为留学仅仅为了文凭的观念开始淡去,才令各种多元思想为留学提供强劲的动力,推动更多人们走出国门看世界。”

  此外,她也认为,在年轻人“丧”文化盛行的今天,这部分人依然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去探索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世界,不仅为生活的形式带来更多可能,也无疑活出了一个全新的姿态。

原标题:去留学,去飞翔 以行动开启“第二人生”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