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警惕!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身边 钱却被刷
稿源: 中青在线   2017-09-11 20:29:42 报料热线:81850000

  中青在线上海9月11日电(周夏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烨捷)手机关联着资金账户实际暗藏风险,使用不慎,你的手机银行很容易变成他人的“自动提款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杨浦法院)获悉,今年1月至今,杨浦法院受理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有不少案件系利用手机银行盗取储户存款引发的合同纠纷。

  江涛,从厦门来上海工作近十年,一直以“骨灰80后果粉”自居,除了第一时间更换苹果最新款手机之外,玩转各类APP不在话下,现在更是出门不带现金:支付宝、微信和手机银行几个按键便可完成聚餐等各类消费支付,有时还会对比各大银行的优惠力度,以最优惠的方式进行在线消费、理财等。

  但最近,“老”师傅碰到了“新”问题。

  一个平常的周末清晨,江涛还窝在床上,连续多条的银行提款短信打扰了他赖床的兴致,原本以为是月底了信用卡还款提醒,江涛并没有在意,直到第五条贷款成功短信在屏幕上跳出后,江涛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手机银行可能被盗刷了!

  江涛立刻打开消息列表查看,发现短短两分钟内,储蓄卡被他人转走两笔近3万元的存款,而且一笔申请成功的15000元贷款也在等待发放和确认提取中……江涛顿时懵了,立刻打电话到银行客服,挂失冻结了储蓄账户,并马上报警。当天上午,在警察陪同下,江涛到家附近的银行网点查询,确认了钱款被盗刷的事实。

  江涛百思不得其解,手机、身份证和银行卡均在自己身边,当天也没有出门消费,是怎样的技术让罪犯就这样取走了钱款呢?

  江涛又到手机号码所属的通讯公司去调取短信和通话记录,才发现从第一条短信开始,就有外省通讯设备的网络登录了自己的手机银行,并“更换”了手机号码的登录设备,然后进行了一系列转账,申请贷款的操作,这一条条的验证码就是在发给江涛的同时,也自动发到了所谓的新设备上。

  这匪夷所思的“高科技”盗刷,已经超出了江涛的知识范围,他再回到银行,要求银行冻结发放贷款,还希望银行给个说法。银行认为江涛用的是手机银行操作,与储蓄卡、身份证是否在身边无关。银行反复发短信给储户,就是在确认转账是持卡者本人在操作,所以江涛的“高科技盗刷”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此时,江涛想到了法院,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了法庭。要求银行赔偿存款被提取的损失和贷款产生的利息。

  据法院调查,在被提取款项和申请贷款当日,江涛并未办理过手机号补卡的情况发生。

  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案件的争议焦点也集中在了交易行为造成储户损失,银行是否应担责任上。

  法院认为,从操作流程来看,转账和贷款,如非本人绑定手机操作,要登录手机银行,则需要先输入签约手机号、查询密码以及动态密码完成登录设备的变更,才能进行后续操作。争议款项转账前,还需输入交易密码以及新的动态密码,确保无误的情况下,转账才能成功。而贷款发放前,不但需要多次输入动态密码,还需回答面签题,在保证密码及问题全部正确的前提下,与银行进行贷款签约,银行审核通过后方可放款。上述任一信息不准确,均会导致转账或贷款失败。因此,银行设置的手机银行转账及贷款操作流程,需要多重信息的输入,能够保障手机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充分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

  其次,在银行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时,原告表示已经阅读了《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协议》以及《电子银行章程》,协议及章程的内容中也有提醒原告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按照机密原则自设密码,防止密码被窃取。本案系争交易发生时,银行也多次向原告发送信息进行风险提示。由此可见,被告在本案系争的交易过程中已经充分尽到了风险提示义务。

  最后,因江涛对其损失及银行过错无力举证,其储蓄卡被转账及办理贷款产生的损失,自行承担责任,江涛要求银行赔偿损失及利息等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杨浦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案是杨浦法院首次利用手机银行盗取储户存款并成功申请贷款的合同纠纷案件,与传统盗取储户存款案件相比,存在诸多不同,应当引起经常使用手机转账的青年朋友警惕。

  一是作案手段新型。传统盗取储户存款手段为复制伪卡、发布含病毒的链接或信息、盗取网银密码等方式。新型盗取手段表现为变更手机银行登录设备,获取登录密码、交易密码以及银行动态密码,登录账户盗取储户存款,并以储户名义贷款。

  二是主体分布较广。境内多为跨地区盗刷,主要分布在福建、广州等地;境外盗刷也逐渐增多,以旅游热点地区居多,如香港、韩国、菲律宾、巴西等。由于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外地甚至国外,大大增加公安机关侦查难度。

  三是损失范围扩大。手机银行一般具备快捷小额贷款功能。犯罪嫌疑人除盗取储户存款外,还冒名办理“点即贷”等小额贷款,之后再盗取贷款,给储户和银行造成双重损失。

  四是侦破难度提升。盗取行为多发生在异地,盗取时间多发生在深夜或者凌晨,储户无法及时察觉、挂失、报案。且一旦账户钱款被转走,犯罪嫌疑人将利用不同账号反复取出钱款、存入钱款,导致公安机关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

  五是储户风险加大。目前技术手段无法查实是因为银行技术防护有瑕疵还是储户对个人信息、手机保管不慎导致手机银行存款被盗取。相对传统的复制伪卡盗取钱款案件,储户不仅需证明已尽到妥善保管义务,还应证明银行未尽安全保障及风险提示义务,承担更高的举证责任。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原标题:警惕!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身边,钱却被刷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警惕!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身边 钱却被刷

稿源: 中青在线 2017-09-11 20:29:42

  中青在线上海9月11日电(周夏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烨捷)手机关联着资金账户实际暗藏风险,使用不慎,你的手机银行很容易变成他人的“自动提款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杨浦法院)获悉,今年1月至今,杨浦法院受理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有不少案件系利用手机银行盗取储户存款引发的合同纠纷。

  江涛,从厦门来上海工作近十年,一直以“骨灰80后果粉”自居,除了第一时间更换苹果最新款手机之外,玩转各类APP不在话下,现在更是出门不带现金:支付宝、微信和手机银行几个按键便可完成聚餐等各类消费支付,有时还会对比各大银行的优惠力度,以最优惠的方式进行在线消费、理财等。

  但最近,“老”师傅碰到了“新”问题。

  一个平常的周末清晨,江涛还窝在床上,连续多条的银行提款短信打扰了他赖床的兴致,原本以为是月底了信用卡还款提醒,江涛并没有在意,直到第五条贷款成功短信在屏幕上跳出后,江涛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手机银行可能被盗刷了!

  江涛立刻打开消息列表查看,发现短短两分钟内,储蓄卡被他人转走两笔近3万元的存款,而且一笔申请成功的15000元贷款也在等待发放和确认提取中……江涛顿时懵了,立刻打电话到银行客服,挂失冻结了储蓄账户,并马上报警。当天上午,在警察陪同下,江涛到家附近的银行网点查询,确认了钱款被盗刷的事实。

  江涛百思不得其解,手机、身份证和银行卡均在自己身边,当天也没有出门消费,是怎样的技术让罪犯就这样取走了钱款呢?

  江涛又到手机号码所属的通讯公司去调取短信和通话记录,才发现从第一条短信开始,就有外省通讯设备的网络登录了自己的手机银行,并“更换”了手机号码的登录设备,然后进行了一系列转账,申请贷款的操作,这一条条的验证码就是在发给江涛的同时,也自动发到了所谓的新设备上。

  这匪夷所思的“高科技”盗刷,已经超出了江涛的知识范围,他再回到银行,要求银行冻结发放贷款,还希望银行给个说法。银行认为江涛用的是手机银行操作,与储蓄卡、身份证是否在身边无关。银行反复发短信给储户,就是在确认转账是持卡者本人在操作,所以江涛的“高科技盗刷”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此时,江涛想到了法院,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了法庭。要求银行赔偿存款被提取的损失和贷款产生的利息。

  据法院调查,在被提取款项和申请贷款当日,江涛并未办理过手机号补卡的情况发生。

  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案件的争议焦点也集中在了交易行为造成储户损失,银行是否应担责任上。

  法院认为,从操作流程来看,转账和贷款,如非本人绑定手机操作,要登录手机银行,则需要先输入签约手机号、查询密码以及动态密码完成登录设备的变更,才能进行后续操作。争议款项转账前,还需输入交易密码以及新的动态密码,确保无误的情况下,转账才能成功。而贷款发放前,不但需要多次输入动态密码,还需回答面签题,在保证密码及问题全部正确的前提下,与银行进行贷款签约,银行审核通过后方可放款。上述任一信息不准确,均会导致转账或贷款失败。因此,银行设置的手机银行转账及贷款操作流程,需要多重信息的输入,能够保障手机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充分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

  其次,在银行办理电子银行业务时,原告表示已经阅读了《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协议》以及《电子银行章程》,协议及章程的内容中也有提醒原告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按照机密原则自设密码,防止密码被窃取。本案系争交易发生时,银行也多次向原告发送信息进行风险提示。由此可见,被告在本案系争的交易过程中已经充分尽到了风险提示义务。

  最后,因江涛对其损失及银行过错无力举证,其储蓄卡被转账及办理贷款产生的损失,自行承担责任,江涛要求银行赔偿损失及利息等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杨浦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案是杨浦法院首次利用手机银行盗取储户存款并成功申请贷款的合同纠纷案件,与传统盗取储户存款案件相比,存在诸多不同,应当引起经常使用手机转账的青年朋友警惕。

  一是作案手段新型。传统盗取储户存款手段为复制伪卡、发布含病毒的链接或信息、盗取网银密码等方式。新型盗取手段表现为变更手机银行登录设备,获取登录密码、交易密码以及银行动态密码,登录账户盗取储户存款,并以储户名义贷款。

  二是主体分布较广。境内多为跨地区盗刷,主要分布在福建、广州等地;境外盗刷也逐渐增多,以旅游热点地区居多,如香港、韩国、菲律宾、巴西等。由于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外地甚至国外,大大增加公安机关侦查难度。

  三是损失范围扩大。手机银行一般具备快捷小额贷款功能。犯罪嫌疑人除盗取储户存款外,还冒名办理“点即贷”等小额贷款,之后再盗取贷款,给储户和银行造成双重损失。

  四是侦破难度提升。盗取行为多发生在异地,盗取时间多发生在深夜或者凌晨,储户无法及时察觉、挂失、报案。且一旦账户钱款被转走,犯罪嫌疑人将利用不同账号反复取出钱款、存入钱款,导致公安机关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

  五是储户风险加大。目前技术手段无法查实是因为银行技术防护有瑕疵还是储户对个人信息、手机保管不慎导致手机银行存款被盗取。相对传统的复制伪卡盗取钱款案件,储户不仅需证明已尽到妥善保管义务,还应证明银行未尽安全保障及风险提示义务,承担更高的举证责任。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原标题:警惕!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身边,钱却被刷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