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抗战时期有对甬籍"父子兵" 他们的后人想寻找丢失的家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9-20 07:0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李力希望此次能查找到属于他们的李氏家谱。 记者滕华摄

  李松泉与李乾棣父子合影。 李力提供

  誓斩倭寇酬壮志,浴血沙场父子兵。宁波走出的李氏一支名门家族中,有一对父子,在抗日战争中父亲修建机场,儿子担任远征军翻译。叶落归根,如今,他们的衣冠冢在宁波落葬。李氏后人也盼望着能早日查找到属于他们的家谱,了却先人遗愿。

  父子兵落葬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

  续上家谱,是老人未了的心愿

  “爷爷、父亲,咱们终于回家了!”前日,在位于同泰嘉陵的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里,68岁的李力一袭白衣,为爷爷李松泉、父亲李乾棣新落成的衣冠冢敬献鲜花。在衣冠冢中入葬的,除了李松泉、李乾棣父子合照,还有一本单薄的李氏家谱续编。

  李松泉是北洋学堂保送的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生,可算是中国最早期的“海归”,抗战时期在空军任中校工程师。李乾棣则担任过原远征军长官司令部美军联络处首席军事翻译。

  “这也算是叶落归根了。”李力23年前从甘肃电力局退休,如今主要在做抗战史研究,并不断为李氏一家查找家谱。她告诉记者,她的曾祖父李瑞林是十九世纪中期由宁波的鄞县迁居到上海的,李瑞林出生在1866年前后,是个中医。

  李力说,父亲李乾棣对她说过,1935年曾在上海家中见过李家的家谱。家谱里记载,他们这一支的创始人是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府鄞县的一个翰林院大学士。可惜这本家谱在抗日战争期间因全家先后离开上海而丢失。

  这本遗落的家谱,成了李乾棣的一桩心事。2007年,老人派侄女前来宁波鄞州区专门寻访李家宗祠和家谱,可惜未能找到。甚是失落的他,靠着记忆自己执笔草拟起李氏家谱续编,但终因资料甚少而有残缺。老人临终前,对家谱一事仍念念不忘。

  李氏家人希望寻找的家谱

  你知道吗?

  寻根,是李氏家人多年的期盼。

  据李力介绍,李松泉一共育有三子,分别是李乾龙、李乾棣、李增荣。二十世纪末,李增荣从美国回大陆探亲,与李乾棣相见时,就打算去宁波寻找李氏祠堂和家谱,但最终没有成行。

  2007年9月,李乾龙的女儿李丽同专程来到鄞州区寻访李家的宗祠和家谱,可惜没有找到。

  “由于我们对祖父这一代及先祖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这次续编家谱,只好从父亲李松泉作为第一代编起。”在家谱续编中,李乾棣的失落之情跃然纸上。

  10年来,李力也一直没有放弃查找属于他们那一支的李氏家谱。但宁波距离她生活的兰州太远了。这次为爷爷和父亲的衣冠冢落葬,李力特意去了原属鄞县的好几个李家村,“专门修鄞州县志的专家告诉我,老鄞县的李氏家族有十几二十个分支,我一下懵了,不知自己到底是李氏家族里的哪一支……”

  李氏家人急切地希望能续上自己的家谱,寻回自己的根。如果你有线索,请联系:87777777,13780000894。

  延伸阅读

  这对父子是谁?

  李松泉百年前的哈佛“海归”,还把西方魔术引入中国

  英俊帅气的脸,挺拔的身姿,黑白照里的李松泉好似有着一双穿透时空的眼睛。

  李松泉生于1886年,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堂,17岁时即被公费送往美国留学。1909年,23岁的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

  在1912—1917年期间的复旦公学简史里,可查到当时的师资与学生信息。在以1917年为例的师资队伍介绍中,李松泉的名字也在其内,注释为美国哈佛大学电机科硕士。

  100多年前的哈佛“海归”,或许也是宁波走出的哈佛“第一人”。在美求学期间,李松泉喜欢集邮、照相,还在业余时间学习了西方魔术,是当时中国引进西方魔术的“开山鼻祖”。他归国后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创办汽车公司。抗日战争期间,除了在各地修建机场为抗战作贡献外,还多次为赈灾和劳军进行过魔术义演。

  据台湾的魔术史料记载,魔术先辈李松泉先生留美就读于哈佛大学,返回上海时将“Magic”采音译,译之为“魔术”,此后乃有西洋魔术与中国戏法之分野。

  1976年,李松泉在台北去世,享年90岁。

  李乾棣远征军长官司令部美军联络处首席军事翻译

  在李乾棣自书的回忆录里,详细记载了自己早年参军和在远征军时的经历。

  李乾棣1922年出生于上海。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的第三天,他在报上见到一则广告,号召受过军训的学生参加“上海市学生模范大队”做战地服务工作。15岁的他瞒着家人就去报名了。11月,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李乾棣随团撤离上海转至浙江龙游。

  1938年,他到重庆复学上高中二年级。194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成都金陵大学汽车专修科,后转入电机工程系。

  1942年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同教育部到各大学为远征军招考翻译人员,当时说去印度工作两年,文凭照发。1943年2月发榜通知李乾棣被录取。因早年受过军事训练,对军事用语比较熟悉,李乾棣被美军上校马瑞乐相中,担任美军联络处首席翻译。

  在回忆录中,李乾棣详细地记录了自己随美空军联络官陶恩中校去中缅边境开辟前进机场、参加反攻怒江战役的重大军事会议、在云南省云南驿开办陆空联络训练班等往事。

  抗战胜利后,远征军撤编,李乾棣到了傅作义部队,于1949年元月随傅作义部起义。1987年,作为兰州铁路局的离休干部,离开工作岗位。

  李力向记者出示了李乾棣的学历证明书,上面显示,李乾棣的籍贯填的是浙江鄞县。

  李乾棣的夫人是名媛 两个大舅子当过飞虎队翻译

  李力告诉记者,父亲李乾棣与母亲黄振颖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感情。

  黄振颖是晚清翰林黄秉湘的嫡孙女,是真正的名媛。她和李乾棣同年同月生,同为抗战时期迁到重庆的南京青年会中学学生,并成为恋人。1940年,李乾棣考入金陵大学,黄振颖考入北京朝阳法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两人结婚。李力说,在那个特殊年代,父母分离多年,但始终没有放弃,终于走到一起。

  此外,黄振颖的两个哥哥黄衡一、黄启宇,抗战时期在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俗称飞虎队)当过英语翻译。

  宁波晚报记者滕华

原标题:他们的后人想寻找丢失的家谱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抗战时期有对甬籍"父子兵" 他们的后人想寻找丢失的家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09-20 07:07:00

  李力希望此次能查找到属于他们的李氏家谱。 记者滕华摄

  李松泉与李乾棣父子合影。 李力提供

  誓斩倭寇酬壮志,浴血沙场父子兵。宁波走出的李氏一支名门家族中,有一对父子,在抗日战争中父亲修建机场,儿子担任远征军翻译。叶落归根,如今,他们的衣冠冢在宁波落葬。李氏后人也盼望着能早日查找到属于他们的家谱,了却先人遗愿。

  父子兵落葬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

  续上家谱,是老人未了的心愿

  “爷爷、父亲,咱们终于回家了!”前日,在位于同泰嘉陵的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里,68岁的李力一袭白衣,为爷爷李松泉、父亲李乾棣新落成的衣冠冢敬献鲜花。在衣冠冢中入葬的,除了李松泉、李乾棣父子合照,还有一本单薄的李氏家谱续编。

  李松泉是北洋学堂保送的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生,可算是中国最早期的“海归”,抗战时期在空军任中校工程师。李乾棣则担任过原远征军长官司令部美军联络处首席军事翻译。

  “这也算是叶落归根了。”李力23年前从甘肃电力局退休,如今主要在做抗战史研究,并不断为李氏一家查找家谱。她告诉记者,她的曾祖父李瑞林是十九世纪中期由宁波的鄞县迁居到上海的,李瑞林出生在1866年前后,是个中医。

  李力说,父亲李乾棣对她说过,1935年曾在上海家中见过李家的家谱。家谱里记载,他们这一支的创始人是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府鄞县的一个翰林院大学士。可惜这本家谱在抗日战争期间因全家先后离开上海而丢失。

  这本遗落的家谱,成了李乾棣的一桩心事。2007年,老人派侄女前来宁波鄞州区专门寻访李家宗祠和家谱,可惜未能找到。甚是失落的他,靠着记忆自己执笔草拟起李氏家谱续编,但终因资料甚少而有残缺。老人临终前,对家谱一事仍念念不忘。

  李氏家人希望寻找的家谱

  你知道吗?

  寻根,是李氏家人多年的期盼。

  据李力介绍,李松泉一共育有三子,分别是李乾龙、李乾棣、李增荣。二十世纪末,李增荣从美国回大陆探亲,与李乾棣相见时,就打算去宁波寻找李氏祠堂和家谱,但最终没有成行。

  2007年9月,李乾龙的女儿李丽同专程来到鄞州区寻访李家的宗祠和家谱,可惜没有找到。

  “由于我们对祖父这一代及先祖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这次续编家谱,只好从父亲李松泉作为第一代编起。”在家谱续编中,李乾棣的失落之情跃然纸上。

  10年来,李力也一直没有放弃查找属于他们那一支的李氏家谱。但宁波距离她生活的兰州太远了。这次为爷爷和父亲的衣冠冢落葬,李力特意去了原属鄞县的好几个李家村,“专门修鄞州县志的专家告诉我,老鄞县的李氏家族有十几二十个分支,我一下懵了,不知自己到底是李氏家族里的哪一支……”

  李氏家人急切地希望能续上自己的家谱,寻回自己的根。如果你有线索,请联系:87777777,13780000894。

  延伸阅读

  这对父子是谁?

  李松泉百年前的哈佛“海归”,还把西方魔术引入中国

  英俊帅气的脸,挺拔的身姿,黑白照里的李松泉好似有着一双穿透时空的眼睛。

  李松泉生于1886年,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堂,17岁时即被公费送往美国留学。1909年,23岁的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

  在1912—1917年期间的复旦公学简史里,可查到当时的师资与学生信息。在以1917年为例的师资队伍介绍中,李松泉的名字也在其内,注释为美国哈佛大学电机科硕士。

  100多年前的哈佛“海归”,或许也是宁波走出的哈佛“第一人”。在美求学期间,李松泉喜欢集邮、照相,还在业余时间学习了西方魔术,是当时中国引进西方魔术的“开山鼻祖”。他归国后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创办汽车公司。抗日战争期间,除了在各地修建机场为抗战作贡献外,还多次为赈灾和劳军进行过魔术义演。

  据台湾的魔术史料记载,魔术先辈李松泉先生留美就读于哈佛大学,返回上海时将“Magic”采音译,译之为“魔术”,此后乃有西洋魔术与中国戏法之分野。

  1976年,李松泉在台北去世,享年90岁。

  李乾棣远征军长官司令部美军联络处首席军事翻译

  在李乾棣自书的回忆录里,详细记载了自己早年参军和在远征军时的经历。

  李乾棣1922年出生于上海。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的第三天,他在报上见到一则广告,号召受过军训的学生参加“上海市学生模范大队”做战地服务工作。15岁的他瞒着家人就去报名了。11月,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李乾棣随团撤离上海转至浙江龙游。

  1938年,他到重庆复学上高中二年级。194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成都金陵大学汽车专修科,后转入电机工程系。

  1942年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同教育部到各大学为远征军招考翻译人员,当时说去印度工作两年,文凭照发。1943年2月发榜通知李乾棣被录取。因早年受过军事训练,对军事用语比较熟悉,李乾棣被美军上校马瑞乐相中,担任美军联络处首席翻译。

  在回忆录中,李乾棣详细地记录了自己随美空军联络官陶恩中校去中缅边境开辟前进机场、参加反攻怒江战役的重大军事会议、在云南省云南驿开办陆空联络训练班等往事。

  抗战胜利后,远征军撤编,李乾棣到了傅作义部队,于1949年元月随傅作义部起义。1987年,作为兰州铁路局的离休干部,离开工作岗位。

  李力向记者出示了李乾棣的学历证明书,上面显示,李乾棣的籍贯填的是浙江鄞县。

  李乾棣的夫人是名媛 两个大舅子当过飞虎队翻译

  李力告诉记者,父亲李乾棣与母亲黄振颖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感情。

  黄振颖是晚清翰林黄秉湘的嫡孙女,是真正的名媛。她和李乾棣同年同月生,同为抗战时期迁到重庆的南京青年会中学学生,并成为恋人。1940年,李乾棣考入金陵大学,黄振颖考入北京朝阳法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两人结婚。李力说,在那个特殊年代,父母分离多年,但始终没有放弃,终于走到一起。

  此外,黄振颖的两个哥哥黄衡一、黄启宇,抗战时期在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俗称飞虎队)当过英语翻译。

  宁波晚报记者滕华

原标题:他们的后人想寻找丢失的家谱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