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提高保障、改善民生…宁波各界热议十九大报告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17-10-23 07:03:08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 十九大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 (任社周琼摄)

  鄞州区福明街道波波城社区的在职党员近日在“红书漂流站”里选择学习材料和红色书籍。该社区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等书籍集中摆放,方便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随时借阅。(丁安刘亚光摄)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九大报告中,“民生”再度成为反复被提及的热词。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我市各界正通过加强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理解和认识,朝着报告指明的方向不断前行。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时间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后,2017年市十佳班主任、华泰小学教师徐柳亚深感“责任巨大”。她说,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领路人,她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薛楠表示,今后要进一步按照报告要求,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记者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了解到: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面提质工程。通过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以城校带乡校、以强校带弱校、以名校带新校,全面推行集团化办学,88所学校结对帮扶104所学校,继续推进校长和优秀教师跨校际交流,三年内投入10多亿元改造百所薄弱学校,着力提升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通过名园带新园、公园助民园、城乡结对办园等办园模式,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我市还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名校、名院、名所、名师,推动我市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实施专项政策,大力扶持宁波大学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双一流”高校;加快推进浙江大学五位一体宁波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等重点建设项目,让人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多元、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助力宁波“名城名都”建设。

  优化就业服务,兜住就业帮扶底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仔细研读报告后,对于报告中再次强调的这一点,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钱义林感到有了更明确的“行动指南”。钱义林告诉记者,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提到,要在劳有所得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将“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为我市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标注了新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下步,我们将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符合宁波实际的积极就业政策,以创业型区县(市)建设为抓手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以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就业实践为驱动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不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兜住就业帮扶底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真正把报告中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宁波“名城名都”建设发展的绚丽实景。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017市杰出人才、全国劳模、我市首批“港城工匠”胡耀华也从自己的角度阐述了对报告的理解,只有“一技傍身”,才能“行走职场无忧”。他表示,将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通过带徒和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一线青年职工,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

  织密社会保障网

  几天来,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社保体系建设的专项内容,鼓舞和振奋了我市人力社保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人力社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报告的指引下,他们始终将“人人享有社会保险”作为构建全民社保体系的首要目标,按照报告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户籍人口各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在94%、98%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对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市人社局医保处副处长张超正说,我们在进一步推进全民医保制度改革创新、稳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将顺应医保制度统一、工伤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趋势,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医保在深化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复合支付方式的改革。在我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正不断推进,各类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与衔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市级统筹等工作,也将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稳妥推进,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为全市群众织就一张“安心”“安全”的社保网。

  社保制度的推进完善,群众获得感的提高,离不开服务的配套。对于报告中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目标,市社保局综合处处长叶丹表示“充满信心”。我市已下出改革的“先手棋”,通过着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构筑“就近办”公共服务圈,社保服务正不断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今年10月,我市各类人社服务开始迈入社区化时代;到明年,更多市民不出社区就可办理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诸多业务。同时,我市智慧社保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健康为先,打造健康宁波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大任务,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保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也正深深鼓舞着宁波卫生计生界人士。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委书记张南芬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将紧紧围绕这一战略要求,坚持健康优先,树立大健康理念,实施大健康战略。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以健康城市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健康宁波建设;坚持先行先试,强化“五医”联动,将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健康获得感;坚持科技创新,突出品牌品质,加快实施“名院名医”培育工程,高标准打造省级医学中心;坚持固本强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多元办医,加大社会办医支持力度,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陈雪琴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有强大的医保制度作支撑,有医疗纠纷“宁波解法”作保障,还有“智慧健康”体系的助力,让他们“忙碌并快乐着”。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也正成为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基层稳则全局安

  15年前,市公安局反恐支队政委杨凌娜有幸作为党的十六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十九大开幕盛况再次唤起了她记忆中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认真聆听十九大报告后,杨凌娜感到无比振奋。报告中提到的“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令她感触颇深。这些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在平安宁波建设的各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了各项平安指数的新突破,全市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对各类侵财案件的打击卓有成效,为市民撑起了平安幸福的保护网。

  同时,报告中提到的“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也令她深有感触。她说,公安民警的执法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群众对依法治国的切身感受,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实际体验。这些年来,我市公安机关也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如今基层民警的执法越来越规范,办案质量明显提高。这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十九大开幕时,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十三中队民警杨咸革正在栎社机场开展武装巡逻。他利用车载广播收听了报告。杨咸革说,宁波一直在全力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目前,我市每天会部署56个等级化快速反应巡区,出动的警员保持在千人以上,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市的防控网。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已出动武装机动巡逻警员12万余人次。

  记者周琼蒋炜宁陈敏王晓峰

  医养结合老有所托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处处长、副研究员任月红

  十九大报告提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

  当前,宁波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6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138.04万人,占总人口的23.35%;老年人口年增长率近5%。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突破160万,老年人口系数超过25%。在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和生活照料需求不断叠加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成为大势所趋。

  宁波于2014年起开始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逐步实现“养”与“医”之间的无缝对接。目前,宁波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进行了结构和功能调整,开设养老床位或病区,有的转型为老年康复院、护理院,这是“医中有养”;在大中型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全市52家养老机构已经设置,其中45家取得医保资质,共有床位19617张,这是“养中有医”;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或养老社区建立医联体,这是“医联结合”。没有条件办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探索养医签约,由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承担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有192家养老机构与附近的医疗机构签约服务。

  “医养结合”是未来社会应对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方向之一。我市各区县(市)在探索路径的同时,尝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镇海通过规划调整,促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比邻而居”,共同开展为老服务,该区87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11家机构实现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毗邻或一体化建设。江北区试行“互联网+养老”智慧医养模式,在去年10月整合医联体内三甲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信息平台,以“移动医疗”的方式,面向签约居民提供完整的医疗监护和健康促进信息,实现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与此同时,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模式、家院互融健康直通车模式,在我市风生水起。2016年,仅明楼街道“家院互融健康直通车”服务对象已超过2000人次。全市1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开展了签约服务,签约家庭医生3302名,累计签约65.6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34.15%。

  医养结合是个很好的尝试,但融合之路并不好走。比较宁波现有的医养结合模式,有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和普及,有的需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有的根据发展新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倡和推广。

  针对当前宁波医养结合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质量和数量整体有待提高、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医养结合专业人员缺乏、医保政策制约较多、“互联网+”智慧医养结合覆盖面窄等短板,需加快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和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加快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全覆盖的“区域协同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养服务平台”,使“医养结合”给广大老年人带来真真切切的幸福感、获得感。(记者王佳整理)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网友“叶子情缘”:我是一名山村教师,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天真活泼可爱。聆听了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上的报告,使我备受鼓舞。希望在未来能继续牢记自己的使命,在山村教师这个岗位上尽力做好,因为信念决定行动。同时,我也希望,我市能进一步支持山区等落后地区孩子的教育,帮助他们成才。

  网友“水桶GG”: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比较突出。我衷心希望借十九大的东风,能有更多人关爱农村老年群体,加大农村养老知识的宣传,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养老事业,加强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网友“向日葵”:这些年来,我市出台了对无固定生活来源、丧失劳动能力、在劳动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给予单独施保的优惠政策,这份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他们有了做人的尊严。各区县(市)依据政策建立了培智学校,智力残疾的未成年人能就近接受教育。我市还对精神障碍患者医药费用报销给予特别的倾斜,保障制度走在全省前列。我有一个愿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残疾人,让温煦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我市残疾人身上。

  网友“月落乌啼”:当前我市儿科的医护力量不足,孩子看病难仍然存在。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市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现在国家已经放开二胎,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多,孩子看病难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希望借十九大的东风,把这一问题真正解决好。(易文宗建整理)

原标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我市各界热议十九大报告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提高保障、改善民生…宁波各界热议十九大报告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17-10-23 07:03:08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 (任社周琼摄)

  鄞州区福明街道波波城社区的在职党员近日在“红书漂流站”里选择学习材料和红色书籍。该社区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等书籍集中摆放,方便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随时借阅。(丁安刘亚光摄)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九大报告中,“民生”再度成为反复被提及的热词。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我市各界正通过加强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理解和认识,朝着报告指明的方向不断前行。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时间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后,2017年市十佳班主任、华泰小学教师徐柳亚深感“责任巨大”。她说,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领路人,她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薛楠表示,今后要进一步按照报告要求,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记者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了解到: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面提质工程。通过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以城校带乡校、以强校带弱校、以名校带新校,全面推行集团化办学,88所学校结对帮扶104所学校,继续推进校长和优秀教师跨校际交流,三年内投入10多亿元改造百所薄弱学校,着力提升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通过名园带新园、公园助民园、城乡结对办园等办园模式,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我市还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名校、名院、名所、名师,推动我市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实施专项政策,大力扶持宁波大学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双一流”高校;加快推进浙江大学五位一体宁波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等重点建设项目,让人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多元、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助力宁波“名城名都”建设。

  优化就业服务,兜住就业帮扶底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仔细研读报告后,对于报告中再次强调的这一点,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钱义林感到有了更明确的“行动指南”。钱义林告诉记者,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提到,要在劳有所得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将“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为我市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标注了新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下步,我们将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符合宁波实际的积极就业政策,以创业型区县(市)建设为抓手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以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就业实践为驱动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不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兜住就业帮扶底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真正把报告中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宁波“名城名都”建设发展的绚丽实景。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017市杰出人才、全国劳模、我市首批“港城工匠”胡耀华也从自己的角度阐述了对报告的理解,只有“一技傍身”,才能“行走职场无忧”。他表示,将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通过带徒和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一线青年职工,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

  织密社会保障网

  几天来,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社保体系建设的专项内容,鼓舞和振奋了我市人力社保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人力社保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报告的指引下,他们始终将“人人享有社会保险”作为构建全民社保体系的首要目标,按照报告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户籍人口各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在94%、98%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对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市人社局医保处副处长张超正说,我们在进一步推进全民医保制度改革创新、稳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将顺应医保制度统一、工伤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趋势,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医保在深化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复合支付方式的改革。在我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正不断推进,各类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与衔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市级统筹等工作,也将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稳妥推进,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为全市群众织就一张“安心”“安全”的社保网。

  社保制度的推进完善,群众获得感的提高,离不开服务的配套。对于报告中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目标,市社保局综合处处长叶丹表示“充满信心”。我市已下出改革的“先手棋”,通过着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构筑“就近办”公共服务圈,社保服务正不断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今年10月,我市各类人社服务开始迈入社区化时代;到明年,更多市民不出社区就可办理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诸多业务。同时,我市智慧社保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健康为先,打造健康宁波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大任务,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保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也正深深鼓舞着宁波卫生计生界人士。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委书记张南芬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将紧紧围绕这一战略要求,坚持健康优先,树立大健康理念,实施大健康战略。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以健康城市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健康宁波建设;坚持先行先试,强化“五医”联动,将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健康获得感;坚持科技创新,突出品牌品质,加快实施“名院名医”培育工程,高标准打造省级医学中心;坚持固本强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爱国卫生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多元办医,加大社会办医支持力度,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陈雪琴说,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有强大的医保制度作支撑,有医疗纠纷“宁波解法”作保障,还有“智慧健康”体系的助力,让他们“忙碌并快乐着”。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也正成为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基层稳则全局安

  15年前,市公安局反恐支队政委杨凌娜有幸作为党的十六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十九大开幕盛况再次唤起了她记忆中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认真聆听十九大报告后,杨凌娜感到无比振奋。报告中提到的“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令她感触颇深。这些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在平安宁波建设的各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了各项平安指数的新突破,全市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对各类侵财案件的打击卓有成效,为市民撑起了平安幸福的保护网。

  同时,报告中提到的“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也令她深有感触。她说,公安民警的执法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群众对依法治国的切身感受,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实际体验。这些年来,我市公安机关也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如今基层民警的执法越来越规范,办案质量明显提高。这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十九大开幕时,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十三中队民警杨咸革正在栎社机场开展武装巡逻。他利用车载广播收听了报告。杨咸革说,宁波一直在全力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目前,我市每天会部署56个等级化快速反应巡区,出动的警员保持在千人以上,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市的防控网。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已出动武装机动巡逻警员12万余人次。

  记者周琼蒋炜宁陈敏王晓峰

  医养结合老有所托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处处长、副研究员任月红

  十九大报告提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

  当前,宁波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6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138.04万人,占总人口的23.35%;老年人口年增长率近5%。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突破160万,老年人口系数超过25%。在老年人群医疗卫生服务和生活照料需求不断叠加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成为大势所趋。

  宁波于2014年起开始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逐步实现“养”与“医”之间的无缝对接。目前,宁波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进行了结构和功能调整,开设养老床位或病区,有的转型为老年康复院、护理院,这是“医中有养”;在大中型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全市52家养老机构已经设置,其中45家取得医保资质,共有床位19617张,这是“养中有医”;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或养老社区建立医联体,这是“医联结合”。没有条件办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探索养医签约,由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承担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有192家养老机构与附近的医疗机构签约服务。

  “医养结合”是未来社会应对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方向之一。我市各区县(市)在探索路径的同时,尝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镇海通过规划调整,促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比邻而居”,共同开展为老服务,该区87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11家机构实现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毗邻或一体化建设。江北区试行“互联网+养老”智慧医养模式,在去年10月整合医联体内三甲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信息平台,以“移动医疗”的方式,面向签约居民提供完整的医疗监护和健康促进信息,实现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与此同时,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模式、家院互融健康直通车模式,在我市风生水起。2016年,仅明楼街道“家院互融健康直通车”服务对象已超过2000人次。全市1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开展了签约服务,签约家庭医生3302名,累计签约65.6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34.15%。

  医养结合是个很好的尝试,但融合之路并不好走。比较宁波现有的医养结合模式,有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和普及,有的需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有的根据发展新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倡和推广。

  针对当前宁波医养结合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质量和数量整体有待提高、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医养结合专业人员缺乏、医保政策制约较多、“互联网+”智慧医养结合覆盖面窄等短板,需加快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和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加快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全覆盖的“区域协同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养服务平台”,使“医养结合”给广大老年人带来真真切切的幸福感、获得感。(记者王佳整理)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网友“叶子情缘”:我是一名山村教师,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天真活泼可爱。聆听了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上的报告,使我备受鼓舞。希望在未来能继续牢记自己的使命,在山村教师这个岗位上尽力做好,因为信念决定行动。同时,我也希望,我市能进一步支持山区等落后地区孩子的教育,帮助他们成才。

  网友“水桶GG”: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比较突出。我衷心希望借十九大的东风,能有更多人关爱农村老年群体,加大农村养老知识的宣传,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养老事业,加强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网友“向日葵”:这些年来,我市出台了对无固定生活来源、丧失劳动能力、在劳动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给予单独施保的优惠政策,这份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他们有了做人的尊严。各区县(市)依据政策建立了培智学校,智力残疾的未成年人能就近接受教育。我市还对精神障碍患者医药费用报销给予特别的倾斜,保障制度走在全省前列。我有一个愿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残疾人,让温煦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我市残疾人身上。

  网友“月落乌啼”:当前我市儿科的医护力量不足,孩子看病难仍然存在。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市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现在国家已经放开二胎,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多,孩子看病难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希望借十九大的东风,把这一问题真正解决好。(易文宗建整理)

原标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我市各界热议十九大报告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