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镇海中学这个小才女火了!全国杂志发文多篇获赞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7-10-31 14:13: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镇海中学这两天有个小才女“火”遍全校,3个月内,她在全国中学杂志发表5篇习作,才气获得不少老师及业内人士点赞。

  她,就是镇海中学高二女生厉千珞,一起来读一读这位才女的作品吧!

  到了高中才懂得的《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初中时的大课间,会放周杰伦《青花瓷》的伴奏带,我喜欢踩着节奏背《春江花月夜》,顺着人群慢慢走回教室去,像是鱼群洄游。彼时《春江》于我只是一串琅琅上口的音节,不过抑扬顿挫与《青花瓷》神似,且此诗不甚伤感,故而时常念诵。单纯地读不懂,但它给我一片开阔又晴朗的深蓝,月华如雪,蓝的是月下江水,白色则是闪耀的沙洲。春江花月,确实挺美。

  后来去往川藏腹地的九寨沟,一路车行颠簸,至山顶推门而出,入目寒山如簇,饱满的颜色化成瀑布倾泻于我年轻的双眸间,而凝冻的碧波在脚下结成一泓。断裂的古木横卧于水底,这靛青的湖泊便是时间的琥珀,而那再未移动的巨大枝干仿佛时间的断片,在我来临之前,在我离去之后,时间流动,木色却永永远远封印在湖底。忽然便想起《春江》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是否千年前的扁舟子也曾这样?他会看到什么?是不是同样流动的江水,映出一轮不变的月亮。他会想起什么?是不是和我一样追思故人,千年前夫子太息“逝者如斯夫",还是畅想千年后的我吟诗到溪头?曾将银辉披满诗人的月亮,也曾将清光斟满太白酒觞。人生代代无穷已,但那个春江花月的夜晚,千百年来仅此一个夜晚,孤篇盖了全唐。而那晚唯一的月亮,是跨越千年照到我手中纸张,又从我口中吟唱: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千余年后再也没有那晚的月亮,张若虚的生平踪迹也早已模糊,再不可追了。但那晚的诗歌却度过了流动的时间,蛰伏在我脑海,等待一瞬的顿悟与整个余生的感动。它势必会流传下去,等待有月亮的晚上被人想起。因为人生代代无穷无已,江月年年望来相似。

  明白了这一句的我回到学校里,这时已是高中了。我做着古诗词赏鉴的高考真题,忽然又遇到这一句诗。便笑笑,想起的不是答题术语,而是初中时踩着《青花瓷》回教室的日子,或是九寨的水中断木以及我自己的倒影。还有往后不断的阅读里,异国他乡蒙尘的旅榻,人去竹犹翠的潇湘馆,泰山之巅为风雨刮平的无字碑,我都能看到这一种变与不变,这份开阔的充实与荒凉。人生代代间有流动的时间与江水,也有望来相似的古木和月亮,而有幸叙述这份感悟的这么多作品,如《春江花月夜》般能跨越时间,与我们相见。

  于是我答:此句从久远不断的时间来看同一轮月亮,歌诵时间改变而自然万物之美永恒。

  这一种奇特的美丽与感伤,我们姑且名之为永恒。

  (写于2016年5月27日)

  记者还为大家“挖”来了张宁(厉同学的语文老师)老师的点评语:

  “厉千珞同学工作负责,对写作有很大热情,有坚持不懈的动力,对文字打磨肯钻研。喜欢读书,广泛涉猎,对《红楼梦》有较大热情。希望她能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魏、张老师对这位高一、高二语文课代表印象:阅读面广,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同班同学阅读印象:写得干净,大量引证原文,包括《红楼梦》。”

  再来看看她的另一篇佳作《注解》节选:

  山阴道不可考,然多情的秦淮河水,却是真的淌了千年。魏晋时的清风朗月常照,游船缓缓来了,红灯笼高高挂着,灯影憧憧,船身像个核桃,镀上一层莹润的红光,恍如幻境里古老而芬芳的金陵。游船慢慢地远了,一桨划破了寂夜,再一桨搅碎了月影清光。我随意找了片近水的低台,想拍下那幕桨声灯影的精美,黑暗里却撞上一块坚实冰凉的东西,结结实实唬了一跳。原是“桃叶渡口"的石坊,恰听得游船里甜美而冷漠的解说道:“相传,东晋时王献之常于此渡口接送爱妾桃叶,并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游船远了,我默默补全:“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那石坊边青袍高屐的石像就是王献之,倒瘦得怪吓人。娶桃叶为妾时,他当已被迫休妻另娶新安公主了吧?至死仍“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游船上,为《桃叶歌》或嗟叹不已或无动于衷的过客们,不知有几人慨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其实秦淮河最闻名的桃之夭夭的故事,当是桃花扇。离开秦淮河时月已当空,我僵立桥边等候过路的士,寂寞得好像大马路上的一棵树。抬头忽见一边青灰的居民楼顶上,用朱漆涂着似是风扇又似是车轮的半圆,风扇上会缀着花?我倏尔醒悟:这分明是“比着枝头分外鲜"的桃花扇。年幼读江荫香的评话本《桃花扇》,只是稀里糊涂:穿越千山万水方得相见,怎的侯李二人却都出了家?后读《李姬传》,一瞥作者:侯方域。我骇得跳起!以为的创作原来是史实。然见月下高楼桃花半朵,方才了悟:秦淮水榭花开早,痛切唱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香扇坠,是真真切切活过的。

  这领悟到玄武湖才明白透彻。坐游览车绕湖一周,过某弯道时,赫然见路边有石刻“郭璞墩",满车人不为所动,只我在匆忙一瞥间惊叫:“郭景纯!"

  错不了的郭璞,写下“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的郭景纯。我携《世说新语》访南京,自然记得:“郭景纯······墓去水不盈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陆。'今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千年后它给我惊鸿一瞥,百步外是玄武湖波光折叠。读书百卷,亲临此地才得醍醐灌顶:原来这片土地真的有他们来过。

  张宁老师点评《注解》:烟火气。这文章没啥书香,端的是烟火气。还是舌尖节目里拍得很好看的烟火气,却踏踏实实溢着鼻腔、口腔,顺流便是肠胃,人世百味,最后升腾到脑里,闭上眼,哦,真好!这文字“让人安心",像听着个老妇人(虽然明明年方二八),秋冬曝背,面着好奇的后生,有句没句的逗逗你,带过几句过往。后生仰头,逆光里该是个慈悲的影子。书中岁月催人老,阅世深疑已烂柯。

  说起写作,厉千珞告诉钱报记者,写作当如东坡语:“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这世界如此可爱,不能不记下来。同学送我的生日礼物是春树《生日故事集》《山海经(图册)》等。语文老师推荐的卡尔维诺,想象力丰富。我自己也买来读。也喜欢莫泊桑,世说新语等。我们班级读书多的人很多。一个刚去北大夏令营的同学,《史记》等中国古代史读了很多。对于阅读,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想不想的问题。我们高三了,每周8-12万字的短篇小说等阅读内容。既是学习的放松,也是一种积累。也获得过一些作文奖项,叶圣陶杯获全国奖,语文报杯获省奖,《注解》由宁波市推荐参加“浙江之星"阅读奖评比。读书的作用,能多想起人事,是一种自我放松和积累,不一定是为了具体得到什么,更多的是自娱自乐。老师的引导、同学的阅读氛围都有帮助。要去南京旅游,先读世说去南京,于是有了这篇发表的《偶得》。”

原标题:镇海中学这个小才女火了!全国杂志发文多篇获赞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镇海中学这个小才女火了!全国杂志发文多篇获赞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7-10-31 14:13:00

  宁波镇海中学这两天有个小才女“火”遍全校,3个月内,她在全国中学杂志发表5篇习作,才气获得不少老师及业内人士点赞。

  她,就是镇海中学高二女生厉千珞,一起来读一读这位才女的作品吧!

  到了高中才懂得的《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初中时的大课间,会放周杰伦《青花瓷》的伴奏带,我喜欢踩着节奏背《春江花月夜》,顺着人群慢慢走回教室去,像是鱼群洄游。彼时《春江》于我只是一串琅琅上口的音节,不过抑扬顿挫与《青花瓷》神似,且此诗不甚伤感,故而时常念诵。单纯地读不懂,但它给我一片开阔又晴朗的深蓝,月华如雪,蓝的是月下江水,白色则是闪耀的沙洲。春江花月,确实挺美。

  后来去往川藏腹地的九寨沟,一路车行颠簸,至山顶推门而出,入目寒山如簇,饱满的颜色化成瀑布倾泻于我年轻的双眸间,而凝冻的碧波在脚下结成一泓。断裂的古木横卧于水底,这靛青的湖泊便是时间的琥珀,而那再未移动的巨大枝干仿佛时间的断片,在我来临之前,在我离去之后,时间流动,木色却永永远远封印在湖底。忽然便想起《春江》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是否千年前的扁舟子也曾这样?他会看到什么?是不是同样流动的江水,映出一轮不变的月亮。他会想起什么?是不是和我一样追思故人,千年前夫子太息“逝者如斯夫",还是畅想千年后的我吟诗到溪头?曾将银辉披满诗人的月亮,也曾将清光斟满太白酒觞。人生代代无穷已,但那个春江花月的夜晚,千百年来仅此一个夜晚,孤篇盖了全唐。而那晚唯一的月亮,是跨越千年照到我手中纸张,又从我口中吟唱: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千余年后再也没有那晚的月亮,张若虚的生平踪迹也早已模糊,再不可追了。但那晚的诗歌却度过了流动的时间,蛰伏在我脑海,等待一瞬的顿悟与整个余生的感动。它势必会流传下去,等待有月亮的晚上被人想起。因为人生代代无穷无已,江月年年望来相似。

  明白了这一句的我回到学校里,这时已是高中了。我做着古诗词赏鉴的高考真题,忽然又遇到这一句诗。便笑笑,想起的不是答题术语,而是初中时踩着《青花瓷》回教室的日子,或是九寨的水中断木以及我自己的倒影。还有往后不断的阅读里,异国他乡蒙尘的旅榻,人去竹犹翠的潇湘馆,泰山之巅为风雨刮平的无字碑,我都能看到这一种变与不变,这份开阔的充实与荒凉。人生代代间有流动的时间与江水,也有望来相似的古木和月亮,而有幸叙述这份感悟的这么多作品,如《春江花月夜》般能跨越时间,与我们相见。

  于是我答:此句从久远不断的时间来看同一轮月亮,歌诵时间改变而自然万物之美永恒。

  这一种奇特的美丽与感伤,我们姑且名之为永恒。

  (写于2016年5月27日)

  记者还为大家“挖”来了张宁(厉同学的语文老师)老师的点评语:

  “厉千珞同学工作负责,对写作有很大热情,有坚持不懈的动力,对文字打磨肯钻研。喜欢读书,广泛涉猎,对《红楼梦》有较大热情。希望她能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魏、张老师对这位高一、高二语文课代表印象:阅读面广,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同班同学阅读印象:写得干净,大量引证原文,包括《红楼梦》。”

  再来看看她的另一篇佳作《注解》节选:

  山阴道不可考,然多情的秦淮河水,却是真的淌了千年。魏晋时的清风朗月常照,游船缓缓来了,红灯笼高高挂着,灯影憧憧,船身像个核桃,镀上一层莹润的红光,恍如幻境里古老而芬芳的金陵。游船慢慢地远了,一桨划破了寂夜,再一桨搅碎了月影清光。我随意找了片近水的低台,想拍下那幕桨声灯影的精美,黑暗里却撞上一块坚实冰凉的东西,结结实实唬了一跳。原是“桃叶渡口"的石坊,恰听得游船里甜美而冷漠的解说道:“相传,东晋时王献之常于此渡口接送爱妾桃叶,并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游船远了,我默默补全:“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那石坊边青袍高屐的石像就是王献之,倒瘦得怪吓人。娶桃叶为妾时,他当已被迫休妻另娶新安公主了吧?至死仍“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游船上,为《桃叶歌》或嗟叹不已或无动于衷的过客们,不知有几人慨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其实秦淮河最闻名的桃之夭夭的故事,当是桃花扇。离开秦淮河时月已当空,我僵立桥边等候过路的士,寂寞得好像大马路上的一棵树。抬头忽见一边青灰的居民楼顶上,用朱漆涂着似是风扇又似是车轮的半圆,风扇上会缀着花?我倏尔醒悟:这分明是“比着枝头分外鲜"的桃花扇。年幼读江荫香的评话本《桃花扇》,只是稀里糊涂:穿越千山万水方得相见,怎的侯李二人却都出了家?后读《李姬传》,一瞥作者:侯方域。我骇得跳起!以为的创作原来是史实。然见月下高楼桃花半朵,方才了悟:秦淮水榭花开早,痛切唱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香扇坠,是真真切切活过的。

  这领悟到玄武湖才明白透彻。坐游览车绕湖一周,过某弯道时,赫然见路边有石刻“郭璞墩",满车人不为所动,只我在匆忙一瞥间惊叫:“郭景纯!"

  错不了的郭璞,写下“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的郭景纯。我携《世说新语》访南京,自然记得:“郭景纯······墓去水不盈百步,时人以为近水。景纯曰:'将当为陆。'今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千年后它给我惊鸿一瞥,百步外是玄武湖波光折叠。读书百卷,亲临此地才得醍醐灌顶:原来这片土地真的有他们来过。

  张宁老师点评《注解》:烟火气。这文章没啥书香,端的是烟火气。还是舌尖节目里拍得很好看的烟火气,却踏踏实实溢着鼻腔、口腔,顺流便是肠胃,人世百味,最后升腾到脑里,闭上眼,哦,真好!这文字“让人安心",像听着个老妇人(虽然明明年方二八),秋冬曝背,面着好奇的后生,有句没句的逗逗你,带过几句过往。后生仰头,逆光里该是个慈悲的影子。书中岁月催人老,阅世深疑已烂柯。

  说起写作,厉千珞告诉钱报记者,写作当如东坡语:“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这世界如此可爱,不能不记下来。同学送我的生日礼物是春树《生日故事集》《山海经(图册)》等。语文老师推荐的卡尔维诺,想象力丰富。我自己也买来读。也喜欢莫泊桑,世说新语等。我们班级读书多的人很多。一个刚去北大夏令营的同学,《史记》等中国古代史读了很多。对于阅读,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想不想的问题。我们高三了,每周8-12万字的短篇小说等阅读内容。既是学习的放松,也是一种积累。也获得过一些作文奖项,叶圣陶杯获全国奖,语文报杯获省奖,《注解》由宁波市推荐参加“浙江之星"阅读奖评比。读书的作用,能多想起人事,是一种自我放松和积累,不一定是为了具体得到什么,更多的是自娱自乐。老师的引导、同学的阅读氛围都有帮助。要去南京旅游,先读世说去南京,于是有了这篇发表的《偶得》。”

原标题:镇海中学这个小才女火了!全国杂志发文多篇获赞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