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滴血验癌”真的靠谱吗?看央视调查
稿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7-10-31 17:2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说到癌症,很多人都谈癌色变。有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429.2万癌症患者,癌症死亡病例更是达到了281.4万。治疗癌症的关键难题在于其隐秘性,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到了晚期才发现,这时就很难医治了。

  不久前前,一则“90后大学生团队研究滴血验癌,12项检测结果立等可取”的新闻火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是否真的具有临床价值?又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研究成果呢?

  大学生科研团队突破"滴血验癌"?

  在刚结束的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东南大学学生团队研发的癌症早期精准检测仪,摘得大赛“银奖”。利用这台仪器,通过少量血液,就可以完成12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而整个检测成本不到100块钱。

  记者:

  现在报道是说,你已经研发出滴血验癌的新技术,是这样吗?

  东南大学博士常宁:

  首先,滴血验癌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我们的采血量是依据这个检测的要求来决定的,可能是50微升、可能是10微升,也可能是上百微升。所以滴血验癌这样讲是不严谨的。

  然后,我们在仪器检测过程中检测的是肿瘤标志物,而肿瘤标志物和癌症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检测的是肿瘤标志物的浓度,而肿瘤标志物浓度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医生,或者是更为权威的人士去确定。所以说滴血验癌整体说法是不严谨的。

  通过血液可检测12种肿瘤标志物

  东南大学学生常宁团队研发的光子晶体微球自动化检测仪,只需要一些血液样本,就可以完成对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而整个检测过程,只需5到10分钟。

  东南大学博士常宁:

  我们将光子晶体微球跟仪器、芯片结合在一起,做了一体化的检测仪,它主要是利用荧光强度来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浓度。

  常宁说,这次科研的基础是利用蝴蝶翅膀折射出不同色彩的原理,而每一种颜色就代表一种“肿瘤标志物”,当血液流过时,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就会被相应的抗体抓获,通过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就能获取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研发团队的同学们坦言,他们研发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这台仪器起到预警作用,做活检等对人本身的伤害或者成本是非常高的。而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一些小的可能存在的病灶的话,再去进行一些检测,对患者而言可能会减少一些痛苦。

  临床价值有多大?肿瘤医生:科研转化临床还要很久

  为了这项专利技术,这个“90后”团队整整花了6年时间。据了解,此次获奖后,他们将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提出申请,获批后这款“癌症早期检测仪”有可能进入市场推广。那么,这项技术的临床价值有多大?目前我国又是如何对癌症进行临床确诊的?

  有着几十年临床经验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彩莲教授认为,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这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彩莲:

  在临床上,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步。或者说它现在是实验室里科学研究的一个结果。运用到临床再进行临床验证,跟现有的手段要进行对照,你的研究技术能不能优于现有的技术水准?如果达不到,或是能够达到,未来是不是能运用到临床?还需要时间来验证,需要病人的人群、临床的数据来验证。

  王主任表示,自动化检测仪只是一个技术手段,但是对于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并不具备太大的实际意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彩莲:

  一般来说,按照我们医疗上的诊疗常规,病人首先要有一些临床症状,或者一些相关的临床体征。如果这个病人没有症状没有体征,我们也给病人抽一些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的包括CT、磁共振、甚至PETCT检查,但最终我们还要取得病人的组织标本,在显微镜底下能够看到癌细胞(才能确诊)。综合起来,才能告诉病人,得了癌症还是不是癌症。

  专家解读:何为肿瘤标志物?与癌症关系多大?

  根据肿瘤医生的介绍,目前对于癌症的确诊是综合的。而近年来,通过血液来检测癌症的科研进展也是报道不断。之前曾有报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证明热休克蛋白90α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

  这里面提到一个词“肿瘤标志物”,我们也注意到此次东南大学团队的科研项目,也是检测肿瘤标志物。那么到底什么是肿瘤标志物?它和癌症之间有多大关系?又该如何看待近年来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技术研发成果呢?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

  肿瘤标志物就是人体在存在肿瘤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查出的跟肿瘤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癌症本身的抗原、抗体、或者是一些蛋白和分解产物。

  例如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是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在肝癌病人身上经常能查到的。但是甲胎蛋白也不是肿瘤患者特别具有的,一些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也能产生甲胎蛋白。

  现在标志物只是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主要的确诊依据还是靠医学影像,准确度更大,也更加快捷。

  近年来,通过血液来检测癌症的研究也成为了热门。那么又该如何看待这次东南大学常宁团队以及之前清华大学罗永章团队的研究成果呢?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

  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早期诊断或者早期筛查的目的,是我们希望在临床诊断之前,在安全期就能发现它。

  另外一个就是它要能比较特异,也就是查出某种肿瘤标志物,就能知道患者得癌了。但是实际上,目前的肿瘤标志物还没有能够达到这种标准,还不能达到在临床上应用或单独应用的价值。

原标题:“滴血验癌”真的靠谱吗?看央视调查

编辑: 孙研纠错:171964650@qq.com

“滴血验癌”真的靠谱吗?看央视调查

稿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7-10-31 17:27:00

  说到癌症,很多人都谈癌色变。有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429.2万癌症患者,癌症死亡病例更是达到了281.4万。治疗癌症的关键难题在于其隐秘性,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到了晚期才发现,这时就很难医治了。

  不久前前,一则“90后大学生团队研究滴血验癌,12项检测结果立等可取”的新闻火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是否真的具有临床价值?又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研究成果呢?

  大学生科研团队突破"滴血验癌"?

  在刚结束的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东南大学学生团队研发的癌症早期精准检测仪,摘得大赛“银奖”。利用这台仪器,通过少量血液,就可以完成12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而整个检测成本不到100块钱。

  记者:

  现在报道是说,你已经研发出滴血验癌的新技术,是这样吗?

  东南大学博士常宁:

  首先,滴血验癌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我们的采血量是依据这个检测的要求来决定的,可能是50微升、可能是10微升,也可能是上百微升。所以滴血验癌这样讲是不严谨的。

  然后,我们在仪器检测过程中检测的是肿瘤标志物,而肿瘤标志物和癌症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检测的是肿瘤标志物的浓度,而肿瘤标志物浓度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医生,或者是更为权威的人士去确定。所以说滴血验癌整体说法是不严谨的。

  通过血液可检测12种肿瘤标志物

  东南大学学生常宁团队研发的光子晶体微球自动化检测仪,只需要一些血液样本,就可以完成对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而整个检测过程,只需5到10分钟。

  东南大学博士常宁:

  我们将光子晶体微球跟仪器、芯片结合在一起,做了一体化的检测仪,它主要是利用荧光强度来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浓度。

  常宁说,这次科研的基础是利用蝴蝶翅膀折射出不同色彩的原理,而每一种颜色就代表一种“肿瘤标志物”,当血液流过时,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就会被相应的抗体抓获,通过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就能获取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研发团队的同学们坦言,他们研发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这台仪器起到预警作用,做活检等对人本身的伤害或者成本是非常高的。而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一些小的可能存在的病灶的话,再去进行一些检测,对患者而言可能会减少一些痛苦。

  临床价值有多大?肿瘤医生:科研转化临床还要很久

  为了这项专利技术,这个“90后”团队整整花了6年时间。据了解,此次获奖后,他们将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提出申请,获批后这款“癌症早期检测仪”有可能进入市场推广。那么,这项技术的临床价值有多大?目前我国又是如何对癌症进行临床确诊的?

  有着几十年临床经验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彩莲教授认为,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这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彩莲:

  在临床上,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步。或者说它现在是实验室里科学研究的一个结果。运用到临床再进行临床验证,跟现有的手段要进行对照,你的研究技术能不能优于现有的技术水准?如果达不到,或是能够达到,未来是不是能运用到临床?还需要时间来验证,需要病人的人群、临床的数据来验证。

  王主任表示,自动化检测仪只是一个技术手段,但是对于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并不具备太大的实际意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主任王彩莲:

  一般来说,按照我们医疗上的诊疗常规,病人首先要有一些临床症状,或者一些相关的临床体征。如果这个病人没有症状没有体征,我们也给病人抽一些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的包括CT、磁共振、甚至PETCT检查,但最终我们还要取得病人的组织标本,在显微镜底下能够看到癌细胞(才能确诊)。综合起来,才能告诉病人,得了癌症还是不是癌症。

  专家解读:何为肿瘤标志物?与癌症关系多大?

  根据肿瘤医生的介绍,目前对于癌症的确诊是综合的。而近年来,通过血液来检测癌症的科研进展也是报道不断。之前曾有报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证明热休克蛋白90α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

  这里面提到一个词“肿瘤标志物”,我们也注意到此次东南大学团队的科研项目,也是检测肿瘤标志物。那么到底什么是肿瘤标志物?它和癌症之间有多大关系?又该如何看待近年来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技术研发成果呢?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

  肿瘤标志物就是人体在存在肿瘤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查出的跟肿瘤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癌症本身的抗原、抗体、或者是一些蛋白和分解产物。

  例如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是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在肝癌病人身上经常能查到的。但是甲胎蛋白也不是肿瘤患者特别具有的,一些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也能产生甲胎蛋白。

  现在标志物只是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主要的确诊依据还是靠医学影像,准确度更大,也更加快捷。

  近年来,通过血液来检测癌症的研究也成为了热门。那么又该如何看待这次东南大学常宁团队以及之前清华大学罗永章团队的研究成果呢?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

  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早期诊断或者早期筛查的目的,是我们希望在临床诊断之前,在安全期就能发现它。

  另外一个就是它要能比较特异,也就是查出某种肿瘤标志物,就能知道患者得癌了。但是实际上,目前的肿瘤标志物还没有能够达到这种标准,还不能达到在临床上应用或单独应用的价值。

原标题:“滴血验癌”真的靠谱吗?看央视调查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