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么年轻,那么有才,那么有爱,老天却把他的生命定格在了34岁!
58岁的汪爱妃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每每想到这,莫可名状的痛苦就一阵阵袭来。
汪健红完全可以不需要那么卖力,无需24小时永不关机,随时回答病人提问!
汪健红也完全可以不用这么刻苦钻研医术,整天学习到处拜师,系出名门的硕士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为何,他要自讨苦吃?
汪爱妃知道——因为,儿子不止一次跟她说过,我要向你学习;
他的妻子邓永丽知道——因为,丈夫常常跟她说,要向妈妈学习!
像妈妈一样善良,像妈妈一样全身心治病救人,像妈妈一样对患者无私奉献!这就是汪健红生前的追求!
他的妈妈,是扎根深山40年的女村医
(数年前媒体对汪爱妃的报道)
汪健红的妈妈汪爱妃,是海曙横街卫生卫生院大雷村服务站的村医。1977年,因家境贫困,才上了一年高中的汪爱妃辍学回到老家。当时村里正寻找学医的苗子,作为全村学历最高的人,汪爱妃成了第一人选,从此在大山深处当了一辈子“赤脚医生”。
40年间,她没有出过一次远门。“离村一远我这心里就不踏实,生怕村民发生意外找不到我。”汪爱妃说。她甚至因为怕自己骑车受伤,干脆连骑自行车也不学——上世纪80年代,当时汪爱妃买了一辆自行车,一天在院子里学骑车时,不小心把腿给摔伤了,足足一个多星期出不了门,更没办法给村民看病。看着村民有病无处医,三十出头的汪爱妃很自责,从那以后,她决定不再学车:“我摔伤了,大家的病就要耽误了。”从此,她到哪里都走路看病。大雷村各自然村较为分散,之间最远的有十多公里,常常要穿过崎岖的公路,但汪爱妃从无怨言。
40年间,汪爱妃逐渐把自己变成了村民心中的健康守护神。她的手机早已成了热线,几乎每个村民都背得出。“这是救命的电话呀,我们年纪大了,可能儿女的电话背不下来,可背起她的号码比谁都快。”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服务站其实就是汪健红的家。墙上,挂满村民送给他妈妈的锦旗和感谢信。汪爱妃的事迹,也曾多次受到媒体报道。扎根深山的她,本人还曾荣获“浙江省优秀社区责任医生”称号。
他心疼妈妈的累,却把自己变成了她
“健红每次回家,都叫我不要这么累,要注意休息!”昨天,沉浸在丧子之痛的汪爱妃每每想起儿子的叮嘱,心底就会涌起一阵阵痛彻心扉的伤心——儿子让自己不要太累,可是自己却为病人累坏了身体!他,成了另一个她!
汪健红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在好几个地方坐诊,只因为这样患者可以不用跑来跑去,浪费时间。为了帮助村里的父老乡亲,汪健红甚至在自己老家也办了个诊所,风雨无阻每周都去。坐诊的日子,因为找他看病的人多,所以他连吃顿像样的中饭都成了奢侈之事。他的办公室抽屉里,塞满了饼干和牛奶。看病看到12点多,食堂没饭了,他就随便吃点饼干和牛奶充饥。然后,顾不上休息,他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回复患者在他微信上的咨询。下午1点半,又继续坐诊看病。不坐诊的时候,他每周都要去下面的妇保院上课。
晚上回家,他除了偶尔照看一下女儿,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中医和患者身上,钻研医术、回答微信上患者的咨询或是在群里给大家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看着汪健红整天操心中医、操心病人,身为同事的妻子邓永丽常常劝他当心身体、悠着点。可是,每次汪健红的回答都是一句话,“你看看我妈妈,365天哪有一天休息的?习惯了就好!再说,我多做点,患者就可以少受点苦。”
邓永丽知道——妈妈,一直是汪健红学习的榜样!2003年,汪爱妃入党。2004年底,才读大二的汪健红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跟我说,要做个优秀的人,就要像妈妈一样入党!”在汪健红的熏陶下,邓永丽也在一年后成了一名党员,“那一天,他特别高兴!”邓永丽告诉记者。
汪爱妃曾经欣慰于汪健红越来越像自己,一心钻研医术,一心为病患考虑,一心想做个好医生。现在,她却有些难受——要是儿子能稍稍不像自己,稍稍考虑自己的身体,或许生命就不会戛然止于34岁,“他还想着多看些病人,多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呢!”更让汪爱妃难受的是,儿子到宁波后,竟然没给儿子烧过一顿饭,“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了!”
记者梅子满张璟璟通讯员续大治
原标题:追忆暖心好医生汪健红:他心疼妈妈的累,却把自己变成了她!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