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八旬老人义务磨刀剪16年 曾参与制造战斗机
稿源: 北京晚报   2017-11-27 22:18:00 报料热线:81850000

  造战斗机的老郑义务磨刀16年

  “磨剪子嘞~抢菜刀”,这拖着长音的吆喝声曾经响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如今这手艺活儿越来越少见了。不过,住在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六营门社区的居民们,每个月却还能享受到这种特殊服务,一群平均年龄73岁的活雷锋定期来这里给居民们“磨剪子抢菜刀”。而这支雷锋队伍的发起人、83岁的郑振祥老人的那双手,竟然曾经制造过米格-19战斗机。

  从2001年开始,16年来,郑振祥老人不光自己免费为居民磨了2000多把剪子、菜刀,还带出了一群“磨刀匠”。

  16年义务磨刀剪2000多把

  “这剪子一到尖儿这儿就剪不动,能磨好吗?”70出头的杜雯君举着一把黑黢黢的剪子来到郑振祥的条凳前。正磨着菜刀的郑大爷抬眼看了一眼:“刃偏了,你在刀尖儿那儿磨狠点儿!”“得嘞,我先磨着,待会儿你给看看!”杜大爷坐回到自己的条凳前,又开始在油石上磨了起来。

  在丰台六营门社区居委会活动室内,一溜儿排开四把老式的长条凳,条凳上坐着的都是老爷子,在磨刀石上磨着刀剪。郑振祥的磨刀石已经明显凹下去了一个大大的弧度。这已经是他16年来用过的第四块磨刀石了,前三块都已经被磨断了。

  说起义务给大家磨刀磨剪子,还得从2001年说起。郑大爷回忆说,那时候社区居委会换届,上来的都是年轻人,服务态度热情,办事儿特别利落,已经退休多年的他就想发挥一下余热,也为社区做点儿事儿。

  “我们东高地大多是航天人,老年人多,过日子比较精细,磨个刀啊剪子什么的经常找不到地儿。”郑大爷说,他和当时的社区干部一提议,想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义务给大家磨菜刀、剪子。

  当时居委会并没有这部分经费,郑大爷就从家里把自己磨冰刀的磨刀石拿出来,磨刀用的长凳也是自己去旧货市场淘换的。又拉上两个给人义务理发的老伙计,六营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就这样成立了。

  “那时候排大队,听说我们义务磨刀磨剪子,居民都来了,我印象特别深,有个居民带来了5把菜刀3把剪子”,郑大爷告诉记者,那时候居民怕我们的雷锋队伍“三月来四月走”不能坚持,都想赶着磨了,我就跟他们拍胸脯保证了,我们会一直为大家服务的。

  “磨剪子磨刀的,就跟瞧病一样,到我这儿就是住院,磨好了就是出院,剪子松了紧了,尖掉了,刀锛了,我都能给它治得好好的。”虽然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窍门,可郑大爷对自己的手艺特别有自信,用他的话说:“米格-19咱都给造出来了,还对付不了这小小的刀剪。”

  磨刀的手原来造的是米格-19战斗机

  好多人没想到的是,郑振祥60多年前竟然是修飞机的,还参与了中国主战机一代机“米格-19”的制造。

  老郑和飞机结缘是在1953年。中学毕业的郑振祥进了技校,“学的是机修,那时候可从没想到过自己会和飞机、航天飞机有什么接触。”郑振祥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沈阳的飞机修理厂,也就是112厂,进厂就在5车间,从事飞机弹射方面的工作。

  “那时候战斗机的机舱盖是前后推拉的,从后面装上去的,如果遇到危险需要跳伞,第一步就得先把天窗盖弹射起来,不然飞行员座椅一弹起来不就撞上了么?一秒钟就得弹起来!”郑振祥那时候负责的就是弹射部分。

  1957年,北京的211厂技术工人能力不足,飞机修理任务完不成,就从沈阳112厂借人。“本来是4月份来、7月份走,结果我这一借就是有来无回,在一张纸上写了个一句话申请:‘我愿意留在北京211厂工作’。3天后调令就下来了,回沈阳办了个手续就正式落户北京211厂了,一干就到退休。”郑振祥说。

  1956年211厂开始转航天,而郑振祥他们几个则是1959年最后一批转航天的,因为他们一直在制造米格-19,这是我国主战机一代机。

  “一开始我们就是修飞机,抗美援朝下来的飞机,来了先分解,里面仪表什么的都得换,后来就按照苏联的图纸自己制造米格-19。”回忆起那段时间郑振祥神采奕奕。“总装那两架米格-19用了半年多。”郑大爷回忆说,除了弹射部分,他还负责完成驾驶舱的气密。

  “驾驶舱得是密闭的,座舱就那么大,人到里面坐都坐不踏实,作业面特别狭窄,有时候一个螺丝钉1小时都拧不上去,我那时候是1300度的大近视。驾驶舱里有成千上万个螺钉、焊接点什么的,要保证气密性,全凭人在里面听。当时把舱盖盖上,我蜷缩在里面,用冷气罐往驾驶舱里面加压,然后听哪儿漏气、补上,有时候明明知道漏气就是听不到具体的点位,一两天在驾驶舱里蜷缩着,就为了找一个漏气点。当时足足用了10个大冷气罐。”

  到1959年,郑振祥他们终于交付了两架米格-19,随后也转入了航天系统。郑振祥被抽调去学电工,当维修组组长。“转航天后5车间负责的是火箭的中段大圆筒生产,为了火箭飞得远,圆筒得非常薄,在薄的同时要保证坚固,就得给圆筒加‘筋’,要用到很多大型点焊机,那时候边学边干,我们维修组就是要保证所有的设备正常运转。”郑振祥当时参与了东风系列战略火箭的生产,到1980年又被抽调去负责大型设备、部件吊装的车间任组长,一直干到了1995年退休。

  “只要我能磨得动,就会一直为大家服务”

  磨剪子抢菜刀,16年一晃而过,郑振祥也从当初的67岁“小老头儿”磨到了现在的83岁“老老头儿”,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成了学雷锋志愿者联合会,涵盖了理发、刮痧、量血压等众多志愿服务项目,郑振祥也带出了十几个徒弟,从2014年开始还把“磨剪子抢菜刀”的服务输出到了别的社区,连社区居委会干部都给培训出师了。

  “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每月定期到东营房、万源东里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在万源东里,每月是5号服务,第一次去,那队排的,半天我们磨了80来把,我一人就磨了25把,从上午9点到11点,就没歇口气。”郑大爷说,这证明我们的义务服务是有需求的,磨剪子抢菜刀也是有价值的。

  16年的志愿服务中,郑振祥就今年请过一天假,有一次做白内障手术,术后第二天正赶上志愿服务日,郑振祥还是来到了活动现场,没干活,看着别的志愿者给大家磨剪子磨刀。“社区特别支持我们活动,现在连2018年义务活动的日子都排好了!”

  “老伴儿反对,儿子也劝,说我那么大岁数了还干什么啊!”家里人并不太支持郑振祥磨刀剪,毕竟岁数大了,年轻时候艰苦的工作环境也让他的腰椎、颈椎都留下不少问题,心脏也不是很好。

  “你们说你们的,我也不反对,就是到时候就干我的去!社区居委会这么支持我们学雷锋,我们不能断了!从75岁开始我就制定了自己的3个‘5年计划’,如今已经实施到了第二个5年计划,写我的篆书磨我的刀,还能干几年不知道,反正身体允许我就要干到90岁,坐着轮椅我也来,只要我能磨得动,就会一直为大家服务!”郑振祥的脸上一直挂着和煦的笑容,他用他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快乐。

  记者孙颖文并摄

原标题:八旬老人义务磨刀剪16年 曾参与制造战斗机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八旬老人义务磨刀剪16年 曾参与制造战斗机

稿源: 北京晚报 2017-11-27 22:18:00

  造战斗机的老郑义务磨刀16年

  “磨剪子嘞~抢菜刀”,这拖着长音的吆喝声曾经响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如今这手艺活儿越来越少见了。不过,住在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六营门社区的居民们,每个月却还能享受到这种特殊服务,一群平均年龄73岁的活雷锋定期来这里给居民们“磨剪子抢菜刀”。而这支雷锋队伍的发起人、83岁的郑振祥老人的那双手,竟然曾经制造过米格-19战斗机。

  从2001年开始,16年来,郑振祥老人不光自己免费为居民磨了2000多把剪子、菜刀,还带出了一群“磨刀匠”。

  16年义务磨刀剪2000多把

  “这剪子一到尖儿这儿就剪不动,能磨好吗?”70出头的杜雯君举着一把黑黢黢的剪子来到郑振祥的条凳前。正磨着菜刀的郑大爷抬眼看了一眼:“刃偏了,你在刀尖儿那儿磨狠点儿!”“得嘞,我先磨着,待会儿你给看看!”杜大爷坐回到自己的条凳前,又开始在油石上磨了起来。

  在丰台六营门社区居委会活动室内,一溜儿排开四把老式的长条凳,条凳上坐着的都是老爷子,在磨刀石上磨着刀剪。郑振祥的磨刀石已经明显凹下去了一个大大的弧度。这已经是他16年来用过的第四块磨刀石了,前三块都已经被磨断了。

  说起义务给大家磨刀磨剪子,还得从2001年说起。郑大爷回忆说,那时候社区居委会换届,上来的都是年轻人,服务态度热情,办事儿特别利落,已经退休多年的他就想发挥一下余热,也为社区做点儿事儿。

  “我们东高地大多是航天人,老年人多,过日子比较精细,磨个刀啊剪子什么的经常找不到地儿。”郑大爷说,他和当时的社区干部一提议,想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义务给大家磨菜刀、剪子。

  当时居委会并没有这部分经费,郑大爷就从家里把自己磨冰刀的磨刀石拿出来,磨刀用的长凳也是自己去旧货市场淘换的。又拉上两个给人义务理发的老伙计,六营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就这样成立了。

  “那时候排大队,听说我们义务磨刀磨剪子,居民都来了,我印象特别深,有个居民带来了5把菜刀3把剪子”,郑大爷告诉记者,那时候居民怕我们的雷锋队伍“三月来四月走”不能坚持,都想赶着磨了,我就跟他们拍胸脯保证了,我们会一直为大家服务的。

  “磨剪子磨刀的,就跟瞧病一样,到我这儿就是住院,磨好了就是出院,剪子松了紧了,尖掉了,刀锛了,我都能给它治得好好的。”虽然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窍门,可郑大爷对自己的手艺特别有自信,用他的话说:“米格-19咱都给造出来了,还对付不了这小小的刀剪。”

  磨刀的手原来造的是米格-19战斗机

  好多人没想到的是,郑振祥60多年前竟然是修飞机的,还参与了中国主战机一代机“米格-19”的制造。

  老郑和飞机结缘是在1953年。中学毕业的郑振祥进了技校,“学的是机修,那时候可从没想到过自己会和飞机、航天飞机有什么接触。”郑振祥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沈阳的飞机修理厂,也就是112厂,进厂就在5车间,从事飞机弹射方面的工作。

  “那时候战斗机的机舱盖是前后推拉的,从后面装上去的,如果遇到危险需要跳伞,第一步就得先把天窗盖弹射起来,不然飞行员座椅一弹起来不就撞上了么?一秒钟就得弹起来!”郑振祥那时候负责的就是弹射部分。

  1957年,北京的211厂技术工人能力不足,飞机修理任务完不成,就从沈阳112厂借人。“本来是4月份来、7月份走,结果我这一借就是有来无回,在一张纸上写了个一句话申请:‘我愿意留在北京211厂工作’。3天后调令就下来了,回沈阳办了个手续就正式落户北京211厂了,一干就到退休。”郑振祥说。

  1956年211厂开始转航天,而郑振祥他们几个则是1959年最后一批转航天的,因为他们一直在制造米格-19,这是我国主战机一代机。

  “一开始我们就是修飞机,抗美援朝下来的飞机,来了先分解,里面仪表什么的都得换,后来就按照苏联的图纸自己制造米格-19。”回忆起那段时间郑振祥神采奕奕。“总装那两架米格-19用了半年多。”郑大爷回忆说,除了弹射部分,他还负责完成驾驶舱的气密。

  “驾驶舱得是密闭的,座舱就那么大,人到里面坐都坐不踏实,作业面特别狭窄,有时候一个螺丝钉1小时都拧不上去,我那时候是1300度的大近视。驾驶舱里有成千上万个螺钉、焊接点什么的,要保证气密性,全凭人在里面听。当时把舱盖盖上,我蜷缩在里面,用冷气罐往驾驶舱里面加压,然后听哪儿漏气、补上,有时候明明知道漏气就是听不到具体的点位,一两天在驾驶舱里蜷缩着,就为了找一个漏气点。当时足足用了10个大冷气罐。”

  到1959年,郑振祥他们终于交付了两架米格-19,随后也转入了航天系统。郑振祥被抽调去学电工,当维修组组长。“转航天后5车间负责的是火箭的中段大圆筒生产,为了火箭飞得远,圆筒得非常薄,在薄的同时要保证坚固,就得给圆筒加‘筋’,要用到很多大型点焊机,那时候边学边干,我们维修组就是要保证所有的设备正常运转。”郑振祥当时参与了东风系列战略火箭的生产,到1980年又被抽调去负责大型设备、部件吊装的车间任组长,一直干到了1995年退休。

  “只要我能磨得动,就会一直为大家服务”

  磨剪子抢菜刀,16年一晃而过,郑振祥也从当初的67岁“小老头儿”磨到了现在的83岁“老老头儿”,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成了学雷锋志愿者联合会,涵盖了理发、刮痧、量血压等众多志愿服务项目,郑振祥也带出了十几个徒弟,从2014年开始还把“磨剪子抢菜刀”的服务输出到了别的社区,连社区居委会干部都给培训出师了。

  “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每月定期到东营房、万源东里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在万源东里,每月是5号服务,第一次去,那队排的,半天我们磨了80来把,我一人就磨了25把,从上午9点到11点,就没歇口气。”郑大爷说,这证明我们的义务服务是有需求的,磨剪子抢菜刀也是有价值的。

  16年的志愿服务中,郑振祥就今年请过一天假,有一次做白内障手术,术后第二天正赶上志愿服务日,郑振祥还是来到了活动现场,没干活,看着别的志愿者给大家磨剪子磨刀。“社区特别支持我们活动,现在连2018年义务活动的日子都排好了!”

  “老伴儿反对,儿子也劝,说我那么大岁数了还干什么啊!”家里人并不太支持郑振祥磨刀剪,毕竟岁数大了,年轻时候艰苦的工作环境也让他的腰椎、颈椎都留下不少问题,心脏也不是很好。

  “你们说你们的,我也不反对,就是到时候就干我的去!社区居委会这么支持我们学雷锋,我们不能断了!从75岁开始我就制定了自己的3个‘5年计划’,如今已经实施到了第二个5年计划,写我的篆书磨我的刀,还能干几年不知道,反正身体允许我就要干到90岁,坐着轮椅我也来,只要我能磨得动,就会一直为大家服务!”郑振祥的脸上一直挂着和煦的笑容,他用他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快乐。

  记者孙颖文并摄

原标题:八旬老人义务磨刀剪16年 曾参与制造战斗机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