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人王建宇马余刚当选中科院院士 甬籍两院院士达115人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7-11-28 10:2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继昨天郑裕国、冯煜芳当选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又有两位宁波籍科学家上榜中国科学院最新增选院士名单!

  记者刚刚从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了解到,中国科学院今天(11月28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61人名单,其中两位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总指挥王建宇、我国原子核物理领域专家马余刚上榜。

  据统计,2017年新晋的128名“两院”院士中,共有浙江籍及在浙江工作的专家18人。截至目前,中国“两院”院士名录中,宁波籍院士115人,占了浙江籍院士总人数的近乎一半。

(2016年9月9日,王建宇接受专访)

  王建宇,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863专家组专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量子卫星总指挥。长期从事空间光电系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

  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总指挥在海曙仓桥头出生长大,初中和高中均就读于离家不远的宁波市第十一中学(后并入东恩中学)。1975年中学毕业后,在宁波新华书店工作了两年多。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宁波,在宁波师范学院(后并入宁波大学)物理系工作两年多。

  作为中科院方面与浙江对接的负责人,王建宇每年都会多次回宁波,为家乡出谋划策。前几届的智博会,王建宇也次次参加。

  对家乡,王建宇充满自豪。“宁波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在全国是领先的。”去年王建宇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自豪地说,从全国来看,中科院与地方的合作,宁波是最成功的几个地方之一。

(资料图:马余刚)

  相较于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总指挥王建宇,另一位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在家乡的近期的“曝光率”相对低些。

  马余刚,1968年出生于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家庭;他毕业于余姚市第八中学,1989年从杭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免试推荐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获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年仅26岁的马余刚被破格升为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教授级科学家。

  目前,马余刚是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室室主任,是《核技术》、“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主编,并兼《中国物理C》编委。

  据悉,由马余刚牵头完成的“重离子碰撞中的反物质探测和夸克物质的强子谱学与集体性质研究”荣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的研究成果对寻找和理解这种新的夸克物质,并探索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深刻机理这一“难题”大大前进了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马余刚的哥哥马余强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学家,现为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南大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软物质物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新闻多一点

  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本次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2017年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产生。

  据悉,此次共有61人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在新当选的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为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

  另外,根据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案关于适当增加外籍院士名额的要求,中国科学院今年新增选外籍院士16人。其中,安德烈·盖姆和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新当选外籍院士来自8个国家,波兰、荷兰、乌兹别克斯坦3国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坚持外籍院士标准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候选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国别分布也更趋合理。

  记者张璟璟通讯员范世清

原标题:宁波人王建宇当选中科院院士,系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总指挥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人王建宇马余刚当选中科院院士 甬籍两院院士达115人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7-11-28 10:25:00

  继昨天郑裕国、冯煜芳当选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又有两位宁波籍科学家上榜中国科学院最新增选院士名单!

  记者刚刚从宁波市院士服务和咨询中心了解到,中国科学院今天(11月28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61人名单,其中两位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总指挥王建宇、我国原子核物理领域专家马余刚上榜。

  据统计,2017年新晋的128名“两院”院士中,共有浙江籍及在浙江工作的专家18人。截至目前,中国“两院”院士名录中,宁波籍院士115人,占了浙江籍院士总人数的近乎一半。

(2016年9月9日,王建宇接受专访)

  王建宇,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863专家组专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量子卫星总指挥。长期从事空间光电系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

  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总指挥在海曙仓桥头出生长大,初中和高中均就读于离家不远的宁波市第十一中学(后并入东恩中学)。1975年中学毕业后,在宁波新华书店工作了两年多。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宁波,在宁波师范学院(后并入宁波大学)物理系工作两年多。

  作为中科院方面与浙江对接的负责人,王建宇每年都会多次回宁波,为家乡出谋划策。前几届的智博会,王建宇也次次参加。

  对家乡,王建宇充满自豪。“宁波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在全国是领先的。”去年王建宇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自豪地说,从全国来看,中科院与地方的合作,宁波是最成功的几个地方之一。

(资料图:马余刚)

  相较于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总指挥王建宇,另一位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在家乡的近期的“曝光率”相对低些。

  马余刚,1968年出生于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家庭;他毕业于余姚市第八中学,1989年从杭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免试推荐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获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年仅26岁的马余刚被破格升为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教授级科学家。

  目前,马余刚是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室室主任,是《核技术》、“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主编,并兼《中国物理C》编委。

  据悉,由马余刚牵头完成的“重离子碰撞中的反物质探测和夸克物质的强子谱学与集体性质研究”荣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的研究成果对寻找和理解这种新的夸克物质,并探索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深刻机理这一“难题”大大前进了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马余刚的哥哥马余强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学家,现为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南大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软物质物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新闻多一点

  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本次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2017年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产生。

  据悉,此次共有61人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在新当选的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为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

  另外,根据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案关于适当增加外籍院士名额的要求,中国科学院今年新增选外籍院士16人。其中,安德烈·盖姆和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新当选外籍院士来自8个国家,波兰、荷兰、乌兹别克斯坦3国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坚持外籍院士标准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候选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国别分布也更趋合理。

  记者张璟璟通讯员范世清

原标题:宁波人王建宇当选中科院院士,系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总指挥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