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网友说事
职高生成"市首席工人" 姚医钦的经历堪称"逆袭"模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2-16 07:17: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姚医钦在工作中。

  弘扬工匠精神,圆梦出彩人生。昨天下午,2017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三美”人物巡回宣讲活动在宁波市青少年宫举行。3名宣讲者中,有一位20多岁就成为宁波市首席工人,为向往“华丽锐变”的职高学生们提供了奋斗的模板。

  从“本本族”到技术能手,再到宁波首席工人,姚医钦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而迄今为止,全宁波仅700多人获此殊荣,20多岁的年轻人更是屈指可数。

  以前看到书就头疼在毕业前一年幡然醒悟

  姚医钦出生于1989年11月,2011年从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毕业,是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小伙子不太爱说话,看起来很憨厚,让他夸自己几句,就会“舌头打结”。“说起来很惭愧,以前真是不爱读书,一直到毕业前一年才幡然醒悟。”小姚说,好像突然找到了奋斗目标。

  小姚的老家在余姚,初中时念书念得有些“不咸不淡”,因为分数不够高,连父母期望的模具专业也没进。没进就没进,小姚觉得无所谓,进入了第二技师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2010年的一次大实习,彻底改变了他的行事方式。

  当年暑假,小姚随便进了家工厂实习,按照他的话说,要做的工作就是将材料丢进机器里,然后等机器加工完了取出来,机械而劳累,全凭体力和耐力。“就算没上技校,也能做。”小姚说,工资低还毫无成就感,好像看到了未来毕业后的自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个例子,当时,工厂里的一台机子坏掉了,有技术人员带着电脑来维修机器,看着技术人员酷酷的模样,小姚豁然开朗:自己必须得活得“更有价值”。从此之后,他便奋发图强,再也不想浪费时间了。

  班主任蒋苏红说,小姚踏实,爱钻研,做事有韧劲。小姚不好意思地说,那应该是醒悟之后的状态了。2011年毕业,他继续保持着这股劲头,只用了6个月,就完成公司自行研发的全自动放电装置安装接线和调试,“能量”爆发了。

  在多次“KO”中成长从来没有什么成绩是轻易得来的

  在昨天的宣讲中,小姚用了“KO”这个词,引得台下的听众大笑不止。“KO”算是游戏“术语”吧,小姚指的是自己与困难一次次对抗、一次次磨砺,才有了现在的自己。

  因为在学校里的勤学苦练,小姚的“手速”是极快的。在宁波市的一次技能大赛中(维修电工项目),第一名获得者就特意跑到小姚跟前,称赞他接电线又快又准。为此,作为第二名的小姚还高兴了一阵子。他告诉记者,那都是无数次受伤换来的。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每一根手指几乎都是“破相”的,甚至伤口还没愈合,又被铜线戳伤了。

  刚工作时,他就因为技术过硬而尝到甜头,入职不久就在公司内部获得了业务一等奖,还获得高层、基层的一致认可。不过,“两次爆炸”又将他打回“起点”,让他拥有了更为严谨的态度。

  小姚说,因为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有一次接完电路后没有检查,结果自己刚离开机器没走几步路,机器就爆炸了。“当时我真的吓坏了,如果不是运气好,很可能就酿成安全事故了。”小姚说,事后发现是电线接错引发短路,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敢盲目自信了。

  第二次爆炸竟然发生在技能比武大赛上。那是公司第一次推举小姚去参加比赛,虽然备赛很认真,他甚至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找老师给自己“回炉”,但还是因为知识缺陷,导致了大赛上的一次小状况,名次当然是没了。因为“手速”超过“脑速”,小姚又是第一个完成接电线的,但这一次,他觉得特别丢人。

  “每一次打击,都是一次调整吧,让菜鸟慢慢经验丰富起来。”小姚很真诚地对台下的职高生说,有时间还是不要沉迷游戏了,好好学习,多学点。他事后也对记者说,突然才发现,以前长辈奉劝的话,现在成了自己的“真理”,幸好醒悟得还不晚。

  现在,好好学习,已经成为他的座右铭,即便工作再累,他也会抽出时间探索新领域的知识,坚持查漏补缺。

  学历起点低踏实肯干被他奉为“捷径”

  工作这些年,小姚一直觉得很遗憾,没能上大学。他很佩服身边的工程师,对他们的编程能力赞不绝口。但他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定位也准确,不会因为工作脏累而放弃。

  班主任蒋苏红说,当年和小姚一起进入中银公司的有4个学生,有人就因为工作辛苦、待遇不高没能坚持下去,跳槽去了其他地方。而小姚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工作期间,他创造性地安装了很多奇巧的小设备,如四工位手工吊卡、双列套缩机。它们都使自动化生产变得更加完善,这为公司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公司效益节节攀升,包装部人员紧缺,多条全自动包装电池生产线必须在一年内完成。这个任务时间紧,技术难度大,当时很多人觉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姚和几名同事勇敢地接过任务,常常不知不觉加班至凌晨。终于,他们突破技术难点,顺利完成安装接线和调试。小姚的拼劲和技能,再次让公司领导“刮目”。那一年,他才22岁。

  找准定位在高学历人群中找到努力方向

  2014年,小姚被评为宁波市首席工人,距离入职仅用了4年。领奖时的一幕,小姚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好多人跑来跟他搭话,大意是“哇,小伙子你这么年轻就拿到这个荣誉,真是太容易了,厉害”。

  小姚说,当时觉得特别带劲,因为自己赢过了高学历的工程师们,也更坚定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无论是什么样的起点,都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因为学历的短板,小姚也曾有点儿泄气。带着对工程师的佩服,他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优势。前几年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综合型、技术型人才,工程师们虽然擅长制图、编程,但对实践操作并不拿手。很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光靠理论是解决不了的。小姚觉得这就是自己的长处。因此,他也为公司实现“机器换人”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从2013年1月起,他只用了8个月时间,就完成全自动无人生产电池生产线“500”的注液机和吸液机的安装和调试。速度快,技能过硬,精力充沛,让他从普通工人中脱颖而出,朝着“港城工匠”一步步迈进。

  2016年9月至今,宁波必霸电池有限公司(双鹿子公司)筹备设备电气的自动化,小姚又第一时间跟进,通过不断学习、开拓思路,为公司出谋划策,令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

  类似创新案例还有很多。小姚重点参与的全自动智能化LR61碱性电池生产线、全自动智能化LR6和LR03旋转式电池生产设备工程、碱性电池无人化智能车间的关键技术,分别于2013年、2015年、2017年通过宁波市科技鉴定,最后一项已在申报宁波市科技进步奖。

  记者了解到,小姚现在的收入不算太高,但他自己认为“比较合适”,而且在工作中有机会得到更多的积淀。他也有很明确的“小目标”,想要在技工基础上学习编程,让自己更厉害,更有价值。

  新闻链接

  浙江省职业教育“三美”人物巡回宣讲活动(宁波站)由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宁波市教育局主办。每一站宣讲,都由劳动模范、成长导师和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代表组成“三美”人物巡讲团,通过宣讲其感人事迹,从而弘扬“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宁波晚报记者徐叶 通讯员张土良高源

原标题:上学时曾看到书就头疼 工作4年成为“市首席工人”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职高生成"市首席工人" 姚医钦的经历堪称"逆袭"模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2-16 07:17:00

  姚医钦在工作中。

  弘扬工匠精神,圆梦出彩人生。昨天下午,2017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三美”人物巡回宣讲活动在宁波市青少年宫举行。3名宣讲者中,有一位20多岁就成为宁波市首席工人,为向往“华丽锐变”的职高学生们提供了奋斗的模板。

  从“本本族”到技术能手,再到宁波首席工人,姚医钦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而迄今为止,全宁波仅700多人获此殊荣,20多岁的年轻人更是屈指可数。

  以前看到书就头疼在毕业前一年幡然醒悟

  姚医钦出生于1989年11月,2011年从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毕业,是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小伙子不太爱说话,看起来很憨厚,让他夸自己几句,就会“舌头打结”。“说起来很惭愧,以前真是不爱读书,一直到毕业前一年才幡然醒悟。”小姚说,好像突然找到了奋斗目标。

  小姚的老家在余姚,初中时念书念得有些“不咸不淡”,因为分数不够高,连父母期望的模具专业也没进。没进就没进,小姚觉得无所谓,进入了第二技师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2010年的一次大实习,彻底改变了他的行事方式。

  当年暑假,小姚随便进了家工厂实习,按照他的话说,要做的工作就是将材料丢进机器里,然后等机器加工完了取出来,机械而劳累,全凭体力和耐力。“就算没上技校,也能做。”小姚说,工资低还毫无成就感,好像看到了未来毕业后的自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个例子,当时,工厂里的一台机子坏掉了,有技术人员带着电脑来维修机器,看着技术人员酷酷的模样,小姚豁然开朗:自己必须得活得“更有价值”。从此之后,他便奋发图强,再也不想浪费时间了。

  班主任蒋苏红说,小姚踏实,爱钻研,做事有韧劲。小姚不好意思地说,那应该是醒悟之后的状态了。2011年毕业,他继续保持着这股劲头,只用了6个月,就完成公司自行研发的全自动放电装置安装接线和调试,“能量”爆发了。

  在多次“KO”中成长从来没有什么成绩是轻易得来的

  在昨天的宣讲中,小姚用了“KO”这个词,引得台下的听众大笑不止。“KO”算是游戏“术语”吧,小姚指的是自己与困难一次次对抗、一次次磨砺,才有了现在的自己。

  因为在学校里的勤学苦练,小姚的“手速”是极快的。在宁波市的一次技能大赛中(维修电工项目),第一名获得者就特意跑到小姚跟前,称赞他接电线又快又准。为此,作为第二名的小姚还高兴了一阵子。他告诉记者,那都是无数次受伤换来的。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每一根手指几乎都是“破相”的,甚至伤口还没愈合,又被铜线戳伤了。

  刚工作时,他就因为技术过硬而尝到甜头,入职不久就在公司内部获得了业务一等奖,还获得高层、基层的一致认可。不过,“两次爆炸”又将他打回“起点”,让他拥有了更为严谨的态度。

  小姚说,因为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有一次接完电路后没有检查,结果自己刚离开机器没走几步路,机器就爆炸了。“当时我真的吓坏了,如果不是运气好,很可能就酿成安全事故了。”小姚说,事后发现是电线接错引发短路,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敢盲目自信了。

  第二次爆炸竟然发生在技能比武大赛上。那是公司第一次推举小姚去参加比赛,虽然备赛很认真,他甚至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找老师给自己“回炉”,但还是因为知识缺陷,导致了大赛上的一次小状况,名次当然是没了。因为“手速”超过“脑速”,小姚又是第一个完成接电线的,但这一次,他觉得特别丢人。

  “每一次打击,都是一次调整吧,让菜鸟慢慢经验丰富起来。”小姚很真诚地对台下的职高生说,有时间还是不要沉迷游戏了,好好学习,多学点。他事后也对记者说,突然才发现,以前长辈奉劝的话,现在成了自己的“真理”,幸好醒悟得还不晚。

  现在,好好学习,已经成为他的座右铭,即便工作再累,他也会抽出时间探索新领域的知识,坚持查漏补缺。

  学历起点低踏实肯干被他奉为“捷径”

  工作这些年,小姚一直觉得很遗憾,没能上大学。他很佩服身边的工程师,对他们的编程能力赞不绝口。但他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定位也准确,不会因为工作脏累而放弃。

  班主任蒋苏红说,当年和小姚一起进入中银公司的有4个学生,有人就因为工作辛苦、待遇不高没能坚持下去,跳槽去了其他地方。而小姚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工作期间,他创造性地安装了很多奇巧的小设备,如四工位手工吊卡、双列套缩机。它们都使自动化生产变得更加完善,这为公司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公司效益节节攀升,包装部人员紧缺,多条全自动包装电池生产线必须在一年内完成。这个任务时间紧,技术难度大,当时很多人觉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姚和几名同事勇敢地接过任务,常常不知不觉加班至凌晨。终于,他们突破技术难点,顺利完成安装接线和调试。小姚的拼劲和技能,再次让公司领导“刮目”。那一年,他才22岁。

  找准定位在高学历人群中找到努力方向

  2014年,小姚被评为宁波市首席工人,距离入职仅用了4年。领奖时的一幕,小姚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好多人跑来跟他搭话,大意是“哇,小伙子你这么年轻就拿到这个荣誉,真是太容易了,厉害”。

  小姚说,当时觉得特别带劲,因为自己赢过了高学历的工程师们,也更坚定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无论是什么样的起点,都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因为学历的短板,小姚也曾有点儿泄气。带着对工程师的佩服,他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优势。前几年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综合型、技术型人才,工程师们虽然擅长制图、编程,但对实践操作并不拿手。很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光靠理论是解决不了的。小姚觉得这就是自己的长处。因此,他也为公司实现“机器换人”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从2013年1月起,他只用了8个月时间,就完成全自动无人生产电池生产线“500”的注液机和吸液机的安装和调试。速度快,技能过硬,精力充沛,让他从普通工人中脱颖而出,朝着“港城工匠”一步步迈进。

  2016年9月至今,宁波必霸电池有限公司(双鹿子公司)筹备设备电气的自动化,小姚又第一时间跟进,通过不断学习、开拓思路,为公司出谋划策,令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

  类似创新案例还有很多。小姚重点参与的全自动智能化LR61碱性电池生产线、全自动智能化LR6和LR03旋转式电池生产设备工程、碱性电池无人化智能车间的关键技术,分别于2013年、2015年、2017年通过宁波市科技鉴定,最后一项已在申报宁波市科技进步奖。

  记者了解到,小姚现在的收入不算太高,但他自己认为“比较合适”,而且在工作中有机会得到更多的积淀。他也有很明确的“小目标”,想要在技工基础上学习编程,让自己更厉害,更有价值。

  新闻链接

  浙江省职业教育“三美”人物巡回宣讲活动(宁波站)由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宁波市教育局主办。每一站宣讲,都由劳动模范、成长导师和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代表组成“三美”人物巡讲团,通过宣讲其感人事迹,从而弘扬“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宁波晚报记者徐叶 通讯员张土良高源

原标题:上学时曾看到书就头疼 工作4年成为“市首席工人”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