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学霸父母学渣孩子”引发热议 看宁波专家支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2-21 07:52:53 报料热线:81850000

  近段时间,一个“父母学霸孩子学渣是什么体验”的话题上了热搜。一时间,曾经的博士、硕士,现在“愁死”在育儿第一线的爸爸妈妈们纷纷保持队型“诉苦。”一个月以来,这一话题的热度非但不减,还引起了更大的关注。一些网络大V和高校、媒体的官方微博,都纷纷转发讨论,里面有调侃孩子的,也有指出父母问题的。新东方总裁周成刚还在自己的公号里推送了一篇“反省文”与大家共勉。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孩子身上,还是“学霸”父母们自己呢?

  “学霸”父母:娃学习差得不像亲生,说多了都是泪

  “我们家三代都是学霸,结果这名头全砸在儿子手里了。”如果将“学霸父母学渣孩子”的关键词输入,网上立马会跳出一大堆相关内容的帖子。在“学霸”父母们的“控诉”中,多数模式都是一样的:自己和爱人均是一路重点升到的大学,成绩从来没跌出过年级段前五,想来这样的基因也算“顶配”了,结果到了孩子这里,不是成绩垫底,就是三天两头被“找家长”,弄得“学霸”父母“受伤”严重。

  “我和先生都是211大学的博士,我们家书香门第,他们家三代行医,这样的家族氛围确实让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有点高。但实际上,我们所有的痛点都被那些帖子戳中了。”刘女士是一家外企的高管,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从孩子幼儿园小班开始,他们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中班的时候,我们为她报了舞蹈、钢琴、绘画、外语四个兴趣班。但除了画画之外,其他几样学得都不好。老师也说女儿比其他孩子的接受能力差一点,比如一个动作一般孩子三遍能记住,我们家要教五遍也未必,像外语这样的就更别说了。”

  而在去年上了小学之后,刘女士更加发现,孩子原本就不好的接受能力,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拖拉这些坏毛病的“雪上加霜”下,变得更加影响学习。

  教育者:静待花开,可能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学霸”父母们恨铁不成钢,也是源于自己太优秀,有“心理落差”。那么看似“学渣”的孩子,就真的没有逆转的可能了?答案当然不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作为‘学霸’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曾经的辉煌,孩子也应该复制。平时可多观察孩子的喜好和特长,说不定孩子在其他领域会有所成就——事实上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宁大附属学校小学部校长舒静说。在她28年的执教生涯中,遇到过不少“学霸父母学渣孩子”的情况。比如曾有一个家长,博士出身又是高校教师,但孩子在学校里因为学习或行为上的偏差,属于经常需要被老师重点“关注”那一类。对此,那位家长的反应也跟网上所说的那样,觉得自己怎么会摊上这么个孩子。

  客观来说,每个孩子发展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特别是个别男孩子心智发展相对稍慢,但这并不代表着这样的孩子就会没有出息。因此舒静认为家长不要急于在小学低段,就对孩子作出“学渣”的判断。

  另外,家长也要多找找孩子成为“学渣”的原因。有些“学霸”家长,因为自己太过于优秀而忙于事业,忽视了孩子的陪伴或培养。“多陪伴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责任心,相信孩子会慢慢进步的。”舒静说。

  逆转个例:父母的科学引导和接受包容才是重点

  就像一些网友所说的,学习能力这回事,其实并没有靠谱的“遗传性”说法。所谓的“学霸”父母能在孩子的学习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时候,父母的科学引导和接受包容才是重点。

  王颖燕是一个15岁女孩的妈妈。她的先生是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自己则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大)新闻系——一对实打实的“学霸”父母。“女儿作为一个偏爱文科的孩子,最容易失手的是数学和物理这两门课。这一点,一开始我们有点想不通。要知道我和她爸爸虽都是文科生,但物理学得不赖,可女儿怎么就对物理无感呢?”为此,他们建议过孩子去补课,被华丽丽地拒绝后,又建议她去请教擅长物理的外公,也没有作用。

  王颖燕坦白:说不焦虑是假的,但焦虑没有用也是真的。“我和她爸爸就互相安慰:人不可能样样擅长。同时,也不过多议论她物理不行这件事。而且很幸运,她遇到了一群鼓励她发展自己长处的老师,她变得越来越自信。”

  一次,她先生看到了一本非常有趣的量子物理科普书,就推荐给了她和女儿,没想到小姑娘一看就如入迷了,自己又去买了好几本,还拿着书去请教科学老师。就在那次期末考试后,女儿宣布:“我对数学不恐惧了,我也在走出对物理的恐惧。”

  于是,这个“学霸”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在学习上“不行”,并不见得是不努力,而是对学习或者某学科有畏惧心理,与这些恐惧作战,她需要积累勇气。

  Tips

  专家支招

  怎样让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实现逆转

  1.培养倾听的习惯。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专注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平时在家里跟孩子交流时,可以要求孩子放下自己手里的玩具,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同时,家长跟孩子说话时也要做到这样。让孩子明白,倾听时不能一边做别的事。

  2.培养专注做事的习惯。其实学习跟生活中其他事情一样,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专注地吃饭、画画,他同样不能专注地听课、写作业。这就要求家长在生活中留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表现:如孩子在专注地做某件事时,尽量不要打断他,让他专注做事的时间越长越好;又如定下规矩,做某件事时必须一气呵成;在一些生活小事,如吃饭、看电视、玩玩具时等,都不能三心二意,养成专注做事的习惯。这里特别提一下,有些孩子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或在客厅里对着电视机画画写作业等,这都是不利于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习惯的。做事专注了,拖拉的现象也就自然而然减少了。

  3.培养阅读的习惯。会阅读的孩子才会思考,才有发展后劲,因此家长特别要注重家庭中阅读氛围的创设。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城这样的地方,可以给孩子多做示范,也可以开展亲子阅读,并与孩子经常交流阅读所得等。孩子一旦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他将终生受益。宁波晚报记者黎莉

原标题:“学霸父母学渣孩子”引发热议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学霸父母学渣孩子”引发热议 看宁波专家支招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7-12-21 07:52:53

  近段时间,一个“父母学霸孩子学渣是什么体验”的话题上了热搜。一时间,曾经的博士、硕士,现在“愁死”在育儿第一线的爸爸妈妈们纷纷保持队型“诉苦。”一个月以来,这一话题的热度非但不减,还引起了更大的关注。一些网络大V和高校、媒体的官方微博,都纷纷转发讨论,里面有调侃孩子的,也有指出父母问题的。新东方总裁周成刚还在自己的公号里推送了一篇“反省文”与大家共勉。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孩子身上,还是“学霸”父母们自己呢?

  “学霸”父母:娃学习差得不像亲生,说多了都是泪

  “我们家三代都是学霸,结果这名头全砸在儿子手里了。”如果将“学霸父母学渣孩子”的关键词输入,网上立马会跳出一大堆相关内容的帖子。在“学霸”父母们的“控诉”中,多数模式都是一样的:自己和爱人均是一路重点升到的大学,成绩从来没跌出过年级段前五,想来这样的基因也算“顶配”了,结果到了孩子这里,不是成绩垫底,就是三天两头被“找家长”,弄得“学霸”父母“受伤”严重。

  “我和先生都是211大学的博士,我们家书香门第,他们家三代行医,这样的家族氛围确实让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有点高。但实际上,我们所有的痛点都被那些帖子戳中了。”刘女士是一家外企的高管,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从孩子幼儿园小班开始,他们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中班的时候,我们为她报了舞蹈、钢琴、绘画、外语四个兴趣班。但除了画画之外,其他几样学得都不好。老师也说女儿比其他孩子的接受能力差一点,比如一个动作一般孩子三遍能记住,我们家要教五遍也未必,像外语这样的就更别说了。”

  而在去年上了小学之后,刘女士更加发现,孩子原本就不好的接受能力,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拖拉这些坏毛病的“雪上加霜”下,变得更加影响学习。

  教育者:静待花开,可能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学霸”父母们恨铁不成钢,也是源于自己太优秀,有“心理落差”。那么看似“学渣”的孩子,就真的没有逆转的可能了?答案当然不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作为‘学霸’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曾经的辉煌,孩子也应该复制。平时可多观察孩子的喜好和特长,说不定孩子在其他领域会有所成就——事实上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宁大附属学校小学部校长舒静说。在她28年的执教生涯中,遇到过不少“学霸父母学渣孩子”的情况。比如曾有一个家长,博士出身又是高校教师,但孩子在学校里因为学习或行为上的偏差,属于经常需要被老师重点“关注”那一类。对此,那位家长的反应也跟网上所说的那样,觉得自己怎么会摊上这么个孩子。

  客观来说,每个孩子发展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特别是个别男孩子心智发展相对稍慢,但这并不代表着这样的孩子就会没有出息。因此舒静认为家长不要急于在小学低段,就对孩子作出“学渣”的判断。

  另外,家长也要多找找孩子成为“学渣”的原因。有些“学霸”家长,因为自己太过于优秀而忙于事业,忽视了孩子的陪伴或培养。“多陪伴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责任心,相信孩子会慢慢进步的。”舒静说。

  逆转个例:父母的科学引导和接受包容才是重点

  就像一些网友所说的,学习能力这回事,其实并没有靠谱的“遗传性”说法。所谓的“学霸”父母能在孩子的学习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时候,父母的科学引导和接受包容才是重点。

  王颖燕是一个15岁女孩的妈妈。她的先生是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自己则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大)新闻系——一对实打实的“学霸”父母。“女儿作为一个偏爱文科的孩子,最容易失手的是数学和物理这两门课。这一点,一开始我们有点想不通。要知道我和她爸爸虽都是文科生,但物理学得不赖,可女儿怎么就对物理无感呢?”为此,他们建议过孩子去补课,被华丽丽地拒绝后,又建议她去请教擅长物理的外公,也没有作用。

  王颖燕坦白:说不焦虑是假的,但焦虑没有用也是真的。“我和她爸爸就互相安慰:人不可能样样擅长。同时,也不过多议论她物理不行这件事。而且很幸运,她遇到了一群鼓励她发展自己长处的老师,她变得越来越自信。”

  一次,她先生看到了一本非常有趣的量子物理科普书,就推荐给了她和女儿,没想到小姑娘一看就如入迷了,自己又去买了好几本,还拿着书去请教科学老师。就在那次期末考试后,女儿宣布:“我对数学不恐惧了,我也在走出对物理的恐惧。”

  于是,这个“学霸”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在学习上“不行”,并不见得是不努力,而是对学习或者某学科有畏惧心理,与这些恐惧作战,她需要积累勇气。

  Tips

  专家支招

  怎样让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实现逆转

  1.培养倾听的习惯。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专注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平时在家里跟孩子交流时,可以要求孩子放下自己手里的玩具,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同时,家长跟孩子说话时也要做到这样。让孩子明白,倾听时不能一边做别的事。

  2.培养专注做事的习惯。其实学习跟生活中其他事情一样,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专注地吃饭、画画,他同样不能专注地听课、写作业。这就要求家长在生活中留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表现:如孩子在专注地做某件事时,尽量不要打断他,让他专注做事的时间越长越好;又如定下规矩,做某件事时必须一气呵成;在一些生活小事,如吃饭、看电视、玩玩具时等,都不能三心二意,养成专注做事的习惯。这里特别提一下,有些孩子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或在客厅里对着电视机画画写作业等,这都是不利于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习惯的。做事专注了,拖拉的现象也就自然而然减少了。

  3.培养阅读的习惯。会阅读的孩子才会思考,才有发展后劲,因此家长特别要注重家庭中阅读氛围的创设。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城这样的地方,可以给孩子多做示范,也可以开展亲子阅读,并与孩子经常交流阅读所得等。孩子一旦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他将终生受益。宁波晚报记者黎莉

原标题:“学霸父母学渣孩子”引发热议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