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镇中学子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看看他们都写了啥
稿源: 甬派   2018-01-08 14:01:00 报料热线:81850000

(镇海中学校门)

  这两天,镇海中学李伟嘉和吴沁凝两位同学的两篇作品,在朋友圈流传,广受好评。原来在第二十四届“中华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镇中多名学生斩获佳绩。

  李伟嘉同学的《旅人与孤岛》、吴沁凝同学的《谁的指尖仍留星光》两篇作品获全国一等奖。王仅尔、虞成龙、陈颖和程晟然等四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厉同舟、李爽、陈昕奕、王霄涵和徐小涵等五名同学获全国三等奖。多名教师获相应等次的“指导教师奖”。

  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

  据悉,该赛事由叶圣陶研究会、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等联合主办,已成功举办23届。作为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该赛事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已列入多所知名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本科生招生计划,凡在高中阶段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三毕业生均可享有推荐报名资格。

  此次大赛高中组总题目:1.刷题;2.博览与熟读。

  相关链接

  一等奖作品《谁的指尖仍留星光》

  作者:吴沁凝 指导老师:干琳琳

  闲来摩挲右手中指上那块凸起的、略暗的、粗糙的皮肤时,就想到过去大半岁月付诸题海沙场的辉煌——就算是读书写字、执笔摩挲也不枉与意气少年相称的热血。虽离最终确定某个未来去向尚有时日,但若要回看这不长不短求知历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还真离不开“刷题”了。

  以前刷题就像梦境中奇妙冒险的通关工具般,比起任务性却更具有趣味性。有时做点“小大人”的想象,自比坐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的白领;或只是单纯地享受坐在对窗的书桌前,抬头便见对面屋檐下矮矮伏着的棉花云的惬意感受。白的素净衬着檐角流光婉转,微风携起整片穹庐回旋;偶尔来点不由分说的雨,也不会将心情打湿。最奇妙的是夜幕织天,屋尖帽藏住月亮的时候:淡去飘忽不定的月色,夺目的便是满天星辰了。举起手,任那穿梭亿万光年的奇妙召唤从指缝间渗入眼睛;收回手,仿佛指尖仍留遐想。

  只不过当年的幻想与静美,随时间沉淀在记忆里。岁月在指节上磨出厚重印记,昭示着美好希冀下必然的与时角逐。现在出租房的书桌摆在一个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抬头也只可看见整片苍白斑驳的墙。泻出指缝的是透过夹杂不明灰尘的台灯的清冷,脑海里也只可做伍尔夫般的遐想了。某刻起我开始觉得“在题海中徜徉”是一种太过暧昧与浪漫的幻想。它确实广袤似海,但望洋兴叹者不乏多头皮发麻。苦思冥想,灯枯油尽,全然不见昔日的激情。

  但我无可否认它,也不曾厌恶它。能给人以实在感受的事物都有其珍贵之处,更何况以学习为本职,刷题已成为填充生活的必然。有人称之为求学必经之刃,或是铺设未来之劳,在应试背景下是提升成绩妙法之一。这都无妨,但这也并不仅仅如此。唯当有事可做,为人生活才存在意义;唯当所做之事存在意义,更为己所欣喜,才可成立体自我踏实前行。而在“意义”和“所欣喜”上,我不认为“刷题”承不了这王冠。它常使我疲倦,常使我无言,使我在无休止的攻克中尝尽披荆斩棘的爽快甘甜,使我在无秩序的徘徊中饱受头昏脑涨的乏味沮丧。无可置疑它成了我十几载岁月里最光华的东西,到了中年安顿,老来垂垂,必大感于这知识蜂涌的辉煌时光。

  这就是刷题带给我最真实的欣慰。

  因而不论抱有哪种情绪,我都感念这在刷题下变得漫长而充实的日子。有时觉得疯狂,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自带催人奋进的特质,爽快到手边的草稿纸毫不吝啬地更新。有时在一片沙沙声中即使奋笔疾书至兴奋也会猝不及防停下来,在一片埋头穗中鹤立,保持着无人留意的笔的沉默。有时作宣泄减压的苦口良药,有时作可畅谈调笑的趣味话题。这是可属众生学子的无拘无束,这时的我们依然天真,全心博弈。

  在未来确定某个去向的时刻,当我们不再为题的灵活多变的背景谈笑风生,当我们放下纸笔的疯狂,我们不可避免的面对汹涌人潮,去面对那难以捉摸的随时而变的思想、情感、人格、生命。

  ——人山人海中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在我面前刷过,谁又能令我思忖顿足。面对题海总有一套法子的我们,又如何去看那些圆滑与多变,抑或做到那些避而不谈谓识时务之事。

  找到像刷题时那样令人执着的“意义”和“所欣喜”,才可殊途同归吧。

  有时想,天真日子里所留指尖的星光或许未曾消散,即使这个在没有星星、繁华只是灯光虚晃的城市里,只任你忆起那份独特的心情,就算喟叹再无星辰可赏,殊不知心中已成汪洋。

  指导老师干琳琳点评

  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姑娘。以悠扬智慧的文字娓娓述说个中三昧是她最耀眼的光芒。行文读来一气呵成,文字于悲悲切切、切切悲悲中升落,于无意间衬托起一个命运多舛的思想灵魂。

  “刷题”,其实这个主题很值得一番玩味。若要执意较起真来,“刷”字在《康熙字典》中有这样出条“又《颜延之·马赋》旦刷幽燕,画垊荆越。注:形容其迅疾也。”《海岳名言》中亦有米芾“刷字”典故,言其用笔迅捷沉着。就如同粉刷工人涂抹墙壁,一俯一仰,大开大阖,几面墙都粉刷完毕。

  理论不如躬行,作者用其妙笔,成功越过话题本身深浓的阴影,通透而庄严地闪烁出不朽的人性光辉,让每一个后来读者的心底,掀起浩荡的思潮。

  一等奖作品《旅人与孤岛》

  作者:李伟嘉 指导老师:胡艳阳

  卡夫卡曾在《误入世界》中说道:“目的虽有,而道路却无,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可有的时候,我们甚至无踌躇的余地,自身后大门关闭的那一刻起,“吾将曳尾于涂中”的退路不复存在,因为我们所身处的位置已经替我们作出了选择。

  随着高三悄无声息地到来,仿佛风乍起,倏忽满池萍碎碧水吹皱,游人却再无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心思。锱铢分秒的伏案疾书取代了“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悠游闲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孜孜刷题取代了“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怡然情致。或许更早时候就已经开始,只是因为我的迟钝而没有察觉罢了。大家都隐隐预感到某个关键节点的临近,凝重而压抑,仿佛破晓前崔嵬如山的阴云。

  政治书上说商品在被卖出的过程中实现了“惊险的一跃”,我们何尝不是如此,犹如不知疲倦的旅人,跋山涉水躞蹀攀援,只是为了跨出心之所向的那一步,从此凌然于云岚青冥之上,提灯照夜,遍看山河万朵。但在此之前,横亘在我们与梦寐的象牙塔之间的,是不舍昼夜的书山题海。

  偶尔也会对这种囿于刷题的生活感到倦怠,最初的热忱随着芜杂的思绪一同慢慢枯萎。无尽的试题宛如拂拭过指间的流水,载得动悲欢几何却载不动四方高墙下逼仄的天空。人生于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记得我们尚是高一高二的时候,高考对我们仍是一个遥远的节日,那时隔窗望见对面高三尨茸的灯火,幻想着他们“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是何等热血澎湃;可转眼间轮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也无非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任务,学习并非简单靠着热情就能完成的,支撑你走到最后的,更多的是责任或是习惯。旅人行万里路并非是因为他不知疲倦,而是因为他在疲倦的时候依旧能够向前行走。

  那么,支撑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旅人踽踽独行的,究竟又是什么呢?

  生活依旧不起波澜地推进着,我也依旧和周围人一般,缄默地刷着永无止境的题目,只是带着不动声色的迷惘。我何尝不向往周作人在《雨天的书》所描绘的那样,“娴静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不必忙乱地向前奔去。”“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时我的脑中又会浮现出那些安静眺望过无数个日升月沉、曦行夜落的瞳孔,其间倒映出上海南京路辉煌的灯火与北大未名湖里清澈的涟漪。对于所有深埋泥土不甘沉寂的梦想,整个高三是一场暗无天日的生长;恰如对于每一个向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必先历经过漫长的作茧自缚,才能乘桴向那浮生沧海,从此对往昔珍重作别。

  很喜欢保尔·艾吕雅的一句话:“我是你路上最后的一个过客,最后的一个春天,最后的一场雪,最后的一次求生的战争。”三年,一千多个昼夜的寂寞与虔诚,足以将一块凡铁砥砺成倾世名剑。奔赴万军之战的那一天,长剑发硎,挟裹着赫赫的风雷。

  去年六月,放假在家的我浏览着空间里微博上一条条“高考加油”的消息,无数只不同的手在屏幕下写下同一句祝福,汹涌地泛滥成盛夏的洪流,身后被不可名状的温暖包裹。此时此刻,已刷过成千上万道题目的师兄师姐们,正一丝不苟地面对着他们人生中一次至关重要的题目。

  恍然觉得大家此刻都享有着某种真切可触的幸福,因为这个时候的努力都有着清晰的方向。两代人擦肩而过,彼此沉默却心照不宣,无惧未来,也不念过往。

  我忽然有些明白了,刷题并不仅仅象征记住了多少个数学公式、背诵了多少英语单词、积累了多少文学常识,它所馈赠我们的是走向广漠世界所必需的能力与勇气。很多人在考场上春风得意,却无法对自己的人生交出满意的答卷。这并非刷题的过失,而是他们过于拘泥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岸的我们遥望着不可知的彼方,身如不系之舟,无法一苇以渡航。而题目像是这恣肆汪洋中零落的孤岛,旅人得以片刻驻足栖息,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青春是一场漫长的朝觐,而高考不是最终的耶路撒冷。犹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历经二十年越狱重获自由的他,终将面临的仍是外面广漠而无常的世界。刷题之旅也远远未到尽头,只不过这一次,我们的答卷变成了自己的人生。面对乱花迷眼的诱惑,面对薄凉似纱的世事,曾经并肩过的友人亦不免沦为陌路。这是一条比高考更为蜿蜒崎岖的道路,有些人会在旅途中失去一些曾经矢志不渝的东西,但我依然相信,有些事物终究不为岁月消解:仍会有人能够在扪心自问是无愧于心,一如那段阳光下轻飘摇曳、不染尘埃的学生时代;仍会有旅人行过山水万重,蓦然回首时,最难以忘却的却是当初那段亟欲逃离樊笼的、最坏却也是最好的时光。

  修建婆罗浮屠的工匠,无人知晓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完成这座宏伟的坛城,筑造基座的第一代工匠甚至看不到它竣工的那一天。这就是修行,粗糙斑驳的石块在我的手中被打磨得温润如璞玉,亦如生命在一步步地穿越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的双手不止地流血,我的身心都疼痛着,可我还是要打磨我的浮屠。

  梵唱传彻云霄时辉煌的夕照潮水般涌至,脚下匍匐的三千世界犹如盛大的花开。

  我们的刷题何尝不是另一种修行呢,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从一座孤岛辗转至另一座孤岛,天地偌大星垂平野,光阴磨去了记忆的来路,而我真正所热爱的不是终点,而是那段夸父逐日的旅程。

  刘亮程曾在《寒风吹彻》写道:“落在一个人生命中的雪,我们不能够全部看见。”恰似曾经做过的题目,于是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颠沛流离的旅人在浩瀚长河中再一次遇见了他的孤岛。

  指导老师胡艳阳点评

  我一直叫李伟嘉同学“诗人”,因为他内心敏感而单纯,文笔细腻又有力。他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很浓郁,他曾经有一篇写海豚的习作感动了班级里的很多人。

  李伟嘉同学还是镇海中学成语大会的第一名,文学功底很好,读他的文章,你读完就会感觉到他真的读了很多书,看过很多电影,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很有细腻的感触。“刷题”真的是个很难写的题目,很容易变成“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他的文笔又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疼痛文学,他很像川端康成,文笔看似轻柔细腻,仿佛一碰就要破碎,但是实则坚硬刚强,对于社会和人性的触及都很到位。

  比如文中他写“很多人在考场上春风得意,却无法对自己的人生交出满意的答卷”之类的话,作为“当局者”的他真的比很多“旁观者”看得清楚、理性。“脚下匍匐的三千世界犹如盛大的花开”这样的句子,整体都带着一种宗教的恢弘,一个高中生能有这样悲悯的心怀实在难得。李伟嘉同学在这样深刻宏大的基调下写出以“刷题”为主题的作文,让我觉得他内心繁花似锦。而他在我眼中,一直是如同川端康成一般细腻而纯粹的存在,让人时常忍不住期待他在文学上的未来。

原标题: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镇中学子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看看他们都写了啥

稿源: 甬派 2018-01-08 14:01:00

(镇海中学校门)

  这两天,镇海中学李伟嘉和吴沁凝两位同学的两篇作品,在朋友圈流传,广受好评。原来在第二十四届“中华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镇中多名学生斩获佳绩。

  李伟嘉同学的《旅人与孤岛》、吴沁凝同学的《谁的指尖仍留星光》两篇作品获全国一等奖。王仅尔、虞成龙、陈颖和程晟然等四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厉同舟、李爽、陈昕奕、王霄涵和徐小涵等五名同学获全国三等奖。多名教师获相应等次的“指导教师奖”。

  中华“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

  据悉,该赛事由叶圣陶研究会、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等联合主办,已成功举办23届。作为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该赛事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已列入多所知名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本科生招生计划,凡在高中阶段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三毕业生均可享有推荐报名资格。

  此次大赛高中组总题目:1.刷题;2.博览与熟读。

  相关链接

  一等奖作品《谁的指尖仍留星光》

  作者:吴沁凝 指导老师:干琳琳

  闲来摩挲右手中指上那块凸起的、略暗的、粗糙的皮肤时,就想到过去大半岁月付诸题海沙场的辉煌——就算是读书写字、执笔摩挲也不枉与意气少年相称的热血。虽离最终确定某个未来去向尚有时日,但若要回看这不长不短求知历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还真离不开“刷题”了。

  以前刷题就像梦境中奇妙冒险的通关工具般,比起任务性却更具有趣味性。有时做点“小大人”的想象,自比坐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的白领;或只是单纯地享受坐在对窗的书桌前,抬头便见对面屋檐下矮矮伏着的棉花云的惬意感受。白的素净衬着檐角流光婉转,微风携起整片穹庐回旋;偶尔来点不由分说的雨,也不会将心情打湿。最奇妙的是夜幕织天,屋尖帽藏住月亮的时候:淡去飘忽不定的月色,夺目的便是满天星辰了。举起手,任那穿梭亿万光年的奇妙召唤从指缝间渗入眼睛;收回手,仿佛指尖仍留遐想。

  只不过当年的幻想与静美,随时间沉淀在记忆里。岁月在指节上磨出厚重印记,昭示着美好希冀下必然的与时角逐。现在出租房的书桌摆在一个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抬头也只可看见整片苍白斑驳的墙。泻出指缝的是透过夹杂不明灰尘的台灯的清冷,脑海里也只可做伍尔夫般的遐想了。某刻起我开始觉得“在题海中徜徉”是一种太过暧昧与浪漫的幻想。它确实广袤似海,但望洋兴叹者不乏多头皮发麻。苦思冥想,灯枯油尽,全然不见昔日的激情。

  但我无可否认它,也不曾厌恶它。能给人以实在感受的事物都有其珍贵之处,更何况以学习为本职,刷题已成为填充生活的必然。有人称之为求学必经之刃,或是铺设未来之劳,在应试背景下是提升成绩妙法之一。这都无妨,但这也并不仅仅如此。唯当有事可做,为人生活才存在意义;唯当所做之事存在意义,更为己所欣喜,才可成立体自我踏实前行。而在“意义”和“所欣喜”上,我不认为“刷题”承不了这王冠。它常使我疲倦,常使我无言,使我在无休止的攻克中尝尽披荆斩棘的爽快甘甜,使我在无秩序的徘徊中饱受头昏脑涨的乏味沮丧。无可置疑它成了我十几载岁月里最光华的东西,到了中年安顿,老来垂垂,必大感于这知识蜂涌的辉煌时光。

  这就是刷题带给我最真实的欣慰。

  因而不论抱有哪种情绪,我都感念这在刷题下变得漫长而充实的日子。有时觉得疯狂,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自带催人奋进的特质,爽快到手边的草稿纸毫不吝啬地更新。有时在一片沙沙声中即使奋笔疾书至兴奋也会猝不及防停下来,在一片埋头穗中鹤立,保持着无人留意的笔的沉默。有时作宣泄减压的苦口良药,有时作可畅谈调笑的趣味话题。这是可属众生学子的无拘无束,这时的我们依然天真,全心博弈。

  在未来确定某个去向的时刻,当我们不再为题的灵活多变的背景谈笑风生,当我们放下纸笔的疯狂,我们不可避免的面对汹涌人潮,去面对那难以捉摸的随时而变的思想、情感、人格、生命。

  ——人山人海中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在我面前刷过,谁又能令我思忖顿足。面对题海总有一套法子的我们,又如何去看那些圆滑与多变,抑或做到那些避而不谈谓识时务之事。

  找到像刷题时那样令人执着的“意义”和“所欣喜”,才可殊途同归吧。

  有时想,天真日子里所留指尖的星光或许未曾消散,即使这个在没有星星、繁华只是灯光虚晃的城市里,只任你忆起那份独特的心情,就算喟叹再无星辰可赏,殊不知心中已成汪洋。

  指导老师干琳琳点评

  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姑娘。以悠扬智慧的文字娓娓述说个中三昧是她最耀眼的光芒。行文读来一气呵成,文字于悲悲切切、切切悲悲中升落,于无意间衬托起一个命运多舛的思想灵魂。

  “刷题”,其实这个主题很值得一番玩味。若要执意较起真来,“刷”字在《康熙字典》中有这样出条“又《颜延之·马赋》旦刷幽燕,画垊荆越。注:形容其迅疾也。”《海岳名言》中亦有米芾“刷字”典故,言其用笔迅捷沉着。就如同粉刷工人涂抹墙壁,一俯一仰,大开大阖,几面墙都粉刷完毕。

  理论不如躬行,作者用其妙笔,成功越过话题本身深浓的阴影,通透而庄严地闪烁出不朽的人性光辉,让每一个后来读者的心底,掀起浩荡的思潮。

  一等奖作品《旅人与孤岛》

  作者:李伟嘉 指导老师:胡艳阳

  卡夫卡曾在《误入世界》中说道:“目的虽有,而道路却无,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可有的时候,我们甚至无踌躇的余地,自身后大门关闭的那一刻起,“吾将曳尾于涂中”的退路不复存在,因为我们所身处的位置已经替我们作出了选择。

  随着高三悄无声息地到来,仿佛风乍起,倏忽满池萍碎碧水吹皱,游人却再无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心思。锱铢分秒的伏案疾书取代了“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悠游闲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孜孜刷题取代了“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怡然情致。或许更早时候就已经开始,只是因为我的迟钝而没有察觉罢了。大家都隐隐预感到某个关键节点的临近,凝重而压抑,仿佛破晓前崔嵬如山的阴云。

  政治书上说商品在被卖出的过程中实现了“惊险的一跃”,我们何尝不是如此,犹如不知疲倦的旅人,跋山涉水躞蹀攀援,只是为了跨出心之所向的那一步,从此凌然于云岚青冥之上,提灯照夜,遍看山河万朵。但在此之前,横亘在我们与梦寐的象牙塔之间的,是不舍昼夜的书山题海。

  偶尔也会对这种囿于刷题的生活感到倦怠,最初的热忱随着芜杂的思绪一同慢慢枯萎。无尽的试题宛如拂拭过指间的流水,载得动悲欢几何却载不动四方高墙下逼仄的天空。人生于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记得我们尚是高一高二的时候,高考对我们仍是一个遥远的节日,那时隔窗望见对面高三尨茸的灯火,幻想着他们“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是何等热血澎湃;可转眼间轮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也无非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任务,学习并非简单靠着热情就能完成的,支撑你走到最后的,更多的是责任或是习惯。旅人行万里路并非是因为他不知疲倦,而是因为他在疲倦的时候依旧能够向前行走。

  那么,支撑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旅人踽踽独行的,究竟又是什么呢?

  生活依旧不起波澜地推进着,我也依旧和周围人一般,缄默地刷着永无止境的题目,只是带着不动声色的迷惘。我何尝不向往周作人在《雨天的书》所描绘的那样,“娴静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不必忙乱地向前奔去。”“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时我的脑中又会浮现出那些安静眺望过无数个日升月沉、曦行夜落的瞳孔,其间倒映出上海南京路辉煌的灯火与北大未名湖里清澈的涟漪。对于所有深埋泥土不甘沉寂的梦想,整个高三是一场暗无天日的生长;恰如对于每一个向往“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必先历经过漫长的作茧自缚,才能乘桴向那浮生沧海,从此对往昔珍重作别。

  很喜欢保尔·艾吕雅的一句话:“我是你路上最后的一个过客,最后的一个春天,最后的一场雪,最后的一次求生的战争。”三年,一千多个昼夜的寂寞与虔诚,足以将一块凡铁砥砺成倾世名剑。奔赴万军之战的那一天,长剑发硎,挟裹着赫赫的风雷。

  去年六月,放假在家的我浏览着空间里微博上一条条“高考加油”的消息,无数只不同的手在屏幕下写下同一句祝福,汹涌地泛滥成盛夏的洪流,身后被不可名状的温暖包裹。此时此刻,已刷过成千上万道题目的师兄师姐们,正一丝不苟地面对着他们人生中一次至关重要的题目。

  恍然觉得大家此刻都享有着某种真切可触的幸福,因为这个时候的努力都有着清晰的方向。两代人擦肩而过,彼此沉默却心照不宣,无惧未来,也不念过往。

  我忽然有些明白了,刷题并不仅仅象征记住了多少个数学公式、背诵了多少英语单词、积累了多少文学常识,它所馈赠我们的是走向广漠世界所必需的能力与勇气。很多人在考场上春风得意,却无法对自己的人生交出满意的答卷。这并非刷题的过失,而是他们过于拘泥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岸的我们遥望着不可知的彼方,身如不系之舟,无法一苇以渡航。而题目像是这恣肆汪洋中零落的孤岛,旅人得以片刻驻足栖息,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青春是一场漫长的朝觐,而高考不是最终的耶路撒冷。犹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历经二十年越狱重获自由的他,终将面临的仍是外面广漠而无常的世界。刷题之旅也远远未到尽头,只不过这一次,我们的答卷变成了自己的人生。面对乱花迷眼的诱惑,面对薄凉似纱的世事,曾经并肩过的友人亦不免沦为陌路。这是一条比高考更为蜿蜒崎岖的道路,有些人会在旅途中失去一些曾经矢志不渝的东西,但我依然相信,有些事物终究不为岁月消解:仍会有人能够在扪心自问是无愧于心,一如那段阳光下轻飘摇曳、不染尘埃的学生时代;仍会有旅人行过山水万重,蓦然回首时,最难以忘却的却是当初那段亟欲逃离樊笼的、最坏却也是最好的时光。

  修建婆罗浮屠的工匠,无人知晓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完成这座宏伟的坛城,筑造基座的第一代工匠甚至看不到它竣工的那一天。这就是修行,粗糙斑驳的石块在我的手中被打磨得温润如璞玉,亦如生命在一步步地穿越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的双手不止地流血,我的身心都疼痛着,可我还是要打磨我的浮屠。

  梵唱传彻云霄时辉煌的夕照潮水般涌至,脚下匍匐的三千世界犹如盛大的花开。

  我们的刷题何尝不是另一种修行呢,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从一座孤岛辗转至另一座孤岛,天地偌大星垂平野,光阴磨去了记忆的来路,而我真正所热爱的不是终点,而是那段夸父逐日的旅程。

  刘亮程曾在《寒风吹彻》写道:“落在一个人生命中的雪,我们不能够全部看见。”恰似曾经做过的题目,于是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颠沛流离的旅人在浩瀚长河中再一次遇见了他的孤岛。

  指导老师胡艳阳点评

  我一直叫李伟嘉同学“诗人”,因为他内心敏感而单纯,文笔细腻又有力。他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很浓郁,他曾经有一篇写海豚的习作感动了班级里的很多人。

  李伟嘉同学还是镇海中学成语大会的第一名,文学功底很好,读他的文章,你读完就会感觉到他真的读了很多书,看过很多电影,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很有细腻的感触。“刷题”真的是个很难写的题目,很容易变成“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他的文笔又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疼痛文学,他很像川端康成,文笔看似轻柔细腻,仿佛一碰就要破碎,但是实则坚硬刚强,对于社会和人性的触及都很到位。

  比如文中他写“很多人在考场上春风得意,却无法对自己的人生交出满意的答卷”之类的话,作为“当局者”的他真的比很多“旁观者”看得清楚、理性。“脚下匍匐的三千世界犹如盛大的花开”这样的句子,整体都带着一种宗教的恢弘,一个高中生能有这样悲悯的心怀实在难得。李伟嘉同学在这样深刻宏大的基调下写出以“刷题”为主题的作文,让我觉得他内心繁花似锦。而他在我眼中,一直是如同川端康成一般细腻而纯粹的存在,让人时常忍不住期待他在文学上的未来。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