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全国样板、城市有机更新开始试水、“城市双修”试点顺利启动,宁波“名城名都”建设扎实推进。
“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建设项目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宁波的城乡品质在精雕细琢中持续提升。
住房保障城乡一体化、棚户区改造惠及城乡居民,成为甬城百姓极具“获得感”的实事工程。
……
让城市更美,乡愁可追寻。刚刚过去的一年,宁波开始谋划新的规划蓝图,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助推“名城名都”建设,在城乡建设方面续写新的篇章。
基础设施攻坚破难
元旦前几天,三官堂大桥建设工地传来好消息:大桥主桥标段进入由下部转上部的全面施工阶段。这座主桥上部结构为三跨连续钢桁梁,跨径785米,为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按计划,三官堂大桥最快在2019年主桥合龙。大桥建成后,对沟通南北向交通、加快区域联动发展、完善区域道路网络、缓解交通拥堵等将产生重要影响。
市区交通路网建设持续发力,力争让市民出行更便捷:世纪大道一期高架主线通车,机场路南延南段、北外环机场限高段开工建设,北外环东段、环城南路东段、中兴大桥、三官堂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市治堵成效及城市交通总体满意度持续保持在80%以上。
“海绵城市”是治理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生态工程。截至上月底,江北试点区域已建和在建项目93个,占试点区面积73.4%,完成投资8.4亿元。在慈城新城区,以海绵理念打造的下沉式绿化带、26.9公顷的中心湖以及配套泵站等设施,成为“海绵城市”试点的重要成果。“这里旱时可涵养水源,涝时可加速排水,经过多次自然水害考验,取得良好的效果。”慈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绵城市“宁波样板”已向全国推广。
不仅于此,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破难攻坚中稳步推进,让城市品质提升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印记。
城乡面貌“颜值”改善
“变美了,变亮了!”在新年到来之际,宁波“都市中轴线”中山路(机场路-世纪大道)全面完成综合整治,实现品质提升的华丽蝶变。依据“一轴五段四景”的构思,中山路沿线景观分“塘河人家”“府城古韵”“繁华商埠”“未来城市”“宜居绿城”五大主题,挖掘一批新的宁波“城市记忆”,新建以大运河为主题的西塘河公园,新建望京门遗址公园。
建设“名城名都”,品质提升为题中要义。
过去的一年是品质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中心城区品质提升方面,全年完成年度投资909亿元。环城北路改建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工程加快推进,沿江15公里总面积101公顷的高端休闲滨水空间基本形成。美丽县城品质提升方面,深入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完成投资828亿元。宁海首条地下商业街正式营业,慈溪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余姚高铁新城、象山大目湾新城等功能提升项目持续推进。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农村品质提升的重要方面,全年启动整治项目1805个,完工1158个,完成投资167.13亿元。整治乱停车等各类乱象问题1.4万余个,新建改造农贸市场69个,改造破损道路414条总长360公里,新增停车位近2万个。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整治现场会上,我市首创的智慧停车App系统和“线乱拉”治理模式得到充分肯定。
安居惠民再创新绩
“盼来了拆迁,终于可以告别长年积水的房子了。目前我们已用政府给的补偿款买了新房,估计春节前就可以装修好住进去!”这几天,鄞州区王隘一村的住户刘先生开始忙着搬家腾房。上月中旬,王隘一村正式启动危旧房改造,共有687户居民从中受益。
自去年以来,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市推动一大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实施。在住房保障方面,实施住房保障城乡一体化、整体配租、市场化出租等一系列措施,持续加大保障性房源去化力度。全年交付使用保障性安居住房(含货币化安置)31461套,新增分配使用政府投资公共租赁住房7225套,累计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2万余户,城镇中等收入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在棚改工作上,三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目前已累计获得授信1673.67亿元,截至上月底,全市全年完成棚改投资308.37亿元,完成棚改面积(征收签约生效)336.17万平方米、3.4万户,其中危旧房155.59万平方米,城中村征收签约180.58万平方米,货币化安置及新开工安置房36434户(套)。
在危旧房治理上,我市于去年5月份提前完成城镇危旧房屋三年治理改造任务,共治理改造2126幢、303.3万平方米;去年8月份,提前完成省定农村C级危房112户、D级危房1663户的年度治理任务。安居惠民成为甬城百姓最受欢迎的实事工程。
拥抱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新的一年,宁波城市建设将对标大城市第一方队和国际标准,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于城市功能和品质的再提升,使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记者杨绪忠
原标题:城乡建设续写新篇章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