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视热播的文博类原创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通过讲述和演绎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让观众真正感受到有生命的文化传奇。浙江省博物馆即将亮相《国家宝藏》的三件珍宝分别是良渚文化“玉琮”、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清末民初宁波“万工轿”。令我们宁波人骄傲的是,除了“万工轿”外,“彩凤鸣岐”唐琴和宁波也有极大的渊源,原藏镇海(现北仑大碶)“塔峙圃”多年。
当年用扁担挑到了镇海文化馆
“彩凤鸣岐”唐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前卷,同为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曾经在镇海“沉睡”多年。
一张绝世的古琴,怎么会“流落”到镇海的?镇海塔峙东岙的“塔峙圃”是同盟会员徐桴的私人花园。徐桴,字圣禅,自号北峙塔主人,小港顾家桥村人。曾任黄埔军校秘书及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需署长、民国浙江省财政厅厅长,是中国早期金融实业家,民国时期浙江财团的代表人物。他在1949年去台湾前,将14张古琴留在了“塔峙圃”。
据史料记载,“彩凤鸣岐”曾为清道光时定敏亲王载铨所收藏。八国联军入侵后,此琴流落民间,后为清末民初琴学泰斗、著名古琴学家杨宗稷重金收购。
杨宗稷是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现代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是其弟子,可以说是“民国古琴第一人”。“彩凤鸣岐”是杨宗稷最珍爱的三张琴之一,著录于他的著作《琴学丛书》中,他在书中给了它“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等极高的评价。专家认为此琴制作于中唐,并评价此琴发声在唐琴中音声亦属上乘,堪称万籁希声。
自1907至1928年,杨宗稷花了21年,写成43卷的《琴学丛书》,集古今之大成。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研究员范珮玲从2002年开始着手整理古琴,她告诉记者:“《琴学丛书》约40万字,相当于古琴的辞海,是古琴界的权威专业著作。”
1931年,杨宗稷去世。去世前,在学生虞和卿的介绍下,他的一批藏琴被转到了徐桴手中,其中就包括杨宗稷最珍爱的“彩凤鸣岐”和另一把唐琴“来凰”。无从知晓这些珍贵的古琴当时价值多少,也许,那时“托付”的分量重于“价格”。
徐桴在《镇海塔峙圃藏琴录》序言中,记录了他收藏杨宗稷古琴的经过:“胜利(指抗战胜利)以还,言念家山圃中书籍,所藏二十一张古琴,劫后视之,依然无恙。是琴也,为杨君时百旧物,虞君和卿予琴友也,介以售于余。间有唐宋元明精品,爰购藏之于塔峙圃。”
1949年,徐桴去了台湾,收藏的21张古琴留在了家乡,后来因故只剩下14张,被后人捐到当地文化馆。据说,这14张古琴当时是由农民用扁担挑到镇海文化馆的。曾担任镇海文化馆馆长的王泰栋认为“这绝不是一般的东西”,于是请示当时的县长沈宏康。沈提出,派专人送到省博物馆去。1953年,镇海文化馆将包括“彩凤鸣岐”“来凰”在内的14张古琴移交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徐桴的故居“塔峙圃”,2010年被公布为文物保护点。经过修缮,2014年建成票证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为中华第一制琴师雷威所斫
如今,“彩凤鸣岐”唐琴就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层的古琴展厅展出。
“彩凤鸣岐”七弦琴长124.8厘米,有效弦长116.3厘米,额宽16.3厘米,肩宽18.8厘米,尾宽12.5厘米,厚5.4厘米。此琴造型古朴、凝重,琴体浑厚,背面微凸,鹿角灰胎,从琴面漆灰剥落处看,漆灰较厚。琴背以栗壳色原漆为主,间朱漆,琴面与侧墙后加朱漆,长方形龙池凤沼,无轸池。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另有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围绕龙池四周。龙池腹腔内有“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
据记载,“彩凤鸣岐”系出名门,乃四川雷氏家族中最负盛名的雷威所斫。雷威被尊称为“中华第一制琴师”。传说他常在北风呼啸的大雪,先把自己灌一通,酒酣时跑到深山老林。狂风震树,他听树的发声而选良材。“彩凤鸣岐”七弦琴,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当然这也许有后人杜撰的成分。但是雷琴的音质是无可比拟的。北宋苏轼《杂书琴事》记载,他剖开家藏的雷公琴,最后发现雷公琴音好的奥妙是“其岳不容指,而弦不铣。其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雷氏琴声特点,据《琴苑要录·斫琴记》说:“唐代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雄。雷氏之琴其声宽大复兼湿润。”欧阳修也在《六一居士诗话》说,雷琴“其声清越,如击金石”。
范珮玲介绍说:“这张唐琴的底板采用了硬木梓木,面板则是桐木,便于演奏的声音从面板传到底板,然后再反射回面板,传递出来的声音悠远清亮。”
穿越千年听稀音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丝弦乐器,也是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流传至今已三千多年。2003年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很多人和记者一样,感兴趣的是,这张古琴现在还能弹出一曲“高山流水”吗?浙江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层的“非凡的心声——非物质文化中的古琴艺术”展厅,拿起展厅内的耳机,轻点屏幕;或者点开浙博官网的“琴音欣赏”板块,就能听到那穿越千年的琴声。
这些琴曲就是用“彩凤鸣岐”唐琴弹奏出来的,总共包括了姚公白演奏的《乌夜啼》《颐真》《古风操》,成公亮弹奏的《洞庭秋思》《沉思的旋律》《阳关三叠》,丁承运弹奏的《白雪》《平沙落雁》《流觞》《慨古吟》等10首古琴曲。
这张2008年省博物馆专门邀请海内名家录制的古琴唱片,也是唐琴在沉寂半个世纪之后第一次发声。当时特意邀请了香港的琴弦专家黄树志来为“彩凤鸣岐”配琴弦,他用传统的真丝制造出“太古琴弦”与此配型,果然声音清亮悠越。据范佩玲回忆,当年成公亮看到这张琴时,激动不已,他说记得《琴学丛书》上有“彩凤鸣岐”的记载,书上提及的这张琴的有关内容,他都能倒背如流。
雷威在斫琴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1300多年后,还会有人弹奏他的古琴,更不会想到,这张古琴会通过电视和网络这样的媒体而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在即将播出的《国家宝藏》中,这次“彩凤鸣岐”的“国宝守护人”会是谁呢?又会弹奏怎样的“高山流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宁波晚报 记者陈晓旻
原标题:高山流水觅知音 穿越千年听稀音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