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女士在朋友圈发的消息)
今天,网友“老农民”报料,朋友的公公花了2年时间做了本家族纪念册,记录了家史和家风,值得好好报道一下。
这本家族纪念册共118页,取名《思念到永远最忆是浦家》,讲述了浦家几代人的故事,当中以相片为主,最老的一张相片已经有100多年了。
记录这部家史的是66岁的浦兴海老人,他祖籍江苏无锡,从小在舟山长大,父母都是军人。
2月11日,浦兴海从舟山赶到宁波看望儿子一家,顺便把这本刚印刷出来的家族纪念册带了过来。
“公公花两年时间做了118页的家族纪念册,纪念我们的先辈历史和家族文化传承。对于我的两个儿子来说,这份礼物太珍贵了。”儿媳程女士一早在朋友圈发文感慨,她认真看完了全册,心中满是感动。
(浦兴海老人)
在程女士位于东部新城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浦兴海老人,一说起眼前这本纪念册,老先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浦兴海说,他家祖上是从江苏无锡迁到苏州,再迁居上海,文中记录了许多浦家亲人们的故事。
“制作这本纪念册,更多的是为了纪念父辈。”浦兴海说,父亲那一辈人不容易。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1941年,正在上海上大学的父亲退学参加了新四军,后来一同参加革命还有另外4兄妹。
浦兴海的父亲在《走上革命路》中,讲述了参加革命的那个夜晚:
“我收拾了一些洗涮用品和一卷小棉被,穿上一件长衫,没有告别家人,悄悄地走出家门奔向联络员指定的外滩码头……我知道向前迈一步,路途上充满的险恶,意味着流血和牺牲。而我主意已定,决不后退半步。”
“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麦苗和碉堡。一望无际的麦田上,纵横交错地镶嵌着一排排高高的榆树和白杨树,小小茅屋上飘散着袅袅炊烟,这本是一道意境悠远的风景,却被一座座形状不一的碉堡给破坏了。在自己的国土上要弯着腰做人,而外国强盗却可以挺胸腆肚,耀武扬威,人民怎能不奋起反抗!”
(右四是浦兴海的父亲,摄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
“我父亲告诉我,他在抗大的很多战友后来都牺牲了。”说到难过处,浦兴海忍不住哭了,他说中国能有如今的强大,来之不易。
浦兴海的父亲后来成了海军,一直在舟山工作生活。
1953年,浦兴海在舟山定海出生,父母给他取名时,融合了好多想法。父亲希望中国的海军能越来越强大,给他取名兴海,而“海”字,还包含了上海、定海两地的意思。
浦兴海在序言中写道:“曾祖父、祖父养育了这么多、这么好、这么优秀的子孙儿女,是我们浦家的骄傲。让我们后代难以忘怀,永恒记忆。”
纪念册名字的灵感则来自G20峰会,电视里播放“最忆是杭州”,他觉得“最忆”二字实在太妙,就用在了纪念册上。
这本纪念册大约花了浦兴海一年时间,之所以推迟印刷,是为了等小孙子出生,把孩子的照片放进这本册子里。
家族纪念册一共印了32本,每本200多元,浦兴海打算过年后给亲戚每人送上一本,“我没有太多的钱留给他们,这本纪念册给后人作个纪念,让子孙们知道祖辈的过去。”
“我看了之后很感动,祖辈有这么一段光荣的历史,我们很骄傲。”儿媳程女士说,别看公公年纪大了,他精通电脑和手机,还是高级程序员。
(浦家多人参加了新四军)
最让程女士佩服的是,公公不仅生活节俭,而且非常孝顺,十几年如一日在舟山照顾老母亲。
浦兴海有两个妹妹,一个人在国外,另一个身体不太好,照顾八旬母亲的责任落在了他的身上。
过去这些年,他和妻子分别,一个呆在舟山照顾老人,另一个呆在宁波帮忙带孙子。
浦兴海学会了洗衣做饭,每天留给自己的业余时间是打1小时乒乓球和看一会电视。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出门旅游了。
“奶奶家住的是楼梯房,每次都是我公公背上背下。”程女士说,每当想孙子了,公公会回到宁波短暂住上两天。
因为放心不下母亲,明天,浦兴海又要踏上回舟山的路了。记者沈之蓥 竺甜甜 实习生汪亮
原标题: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