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备齐了吗?”这句话曾是中国人在春节前夕打招呼时的开场白。置办年货是中国传统年习俗中的重要一环,曾耗去人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如今,国人置办年货的种类不断丰富,在传承传统年文化中,有了新的乐趣和思考。
14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在北京工作的赵明明开车返回河南老家。他在京港澳高速保定服务区买了雄安新区特产——白洋淀的鸭蛋和鱼准备让父母尝尝。赵明明说,如今全世界都知道雄安新区,新区的特产就像名片一样,“未来可能我会从北京转去雄安工作,也希望有机会带父母到雄安看一看。”
虽然到了“年根”仍没帮家里置办年货,但赵明明一点也不着急。“春节期间超市也不歇业,年前不再抢购式地囤年货了,年前去超市也不见往年的排队长龙。”
12日,58岁的周美凤带着孙女到古城正定逛年货大集。她此行并不为了购物,而是带孙女感受“传统年味”。“春联年画、糖人糖瓜,应该让孩子在传统节日中找到乐趣,知道春节与平常日子的不同,才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回家过年。”
周美凤说,近几年当地每逢春节都举办年货大集,人气爆棚。一家老小一起逛“大集”,感受团聚的意义。
相比往年,传统实体商店、超市少了一些热火朝天的“抢购”,不少民众转战电子购物平台。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物流的便捷,如今的年轻人置办年货动动“手指”就能解决。在外务工的“90后”女孩张梅在放假回家前就在网上把年货买齐并直接寄回老家。“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免去了父母拎重物的麻烦。”
2月8日,阿里巴巴发布《2018年中国年货消费报告》显示,2018年该购物平台某年货节中,“80后”、“90后”是囤年货的主力,消费金额占比接近八成;大量在外省工作的买家,人还没回来年货先邮到老家。
临近年底,年夜饭的预订也已进入收官阶段。一些大型酒店一桌难求,使得年夜饭的半成品、私厨上门等新模式走俏,一些电商平台推出了年夜饭特色外卖。张梅在网上订了一份年夜饭套餐,只要打开加热就能直接吃,既方便又比酒店实惠,还能在家享受家人的团聚。
除了年夜饭这样的“热门年货”,电子年货和创意年货也逐渐丰富人们的选择。如手机、电脑、小家电等电子产品,亦有针对各地限制鞭炮燃放而推崇的电子鞭炮。此外,将现代元素与年俗文化融合的台历、春联、年画等文创产品也在年轻人中走俏。
对于年俗文创产品走俏,有专家认为,这说明民众对传统春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提高,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年俗中,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符合自身规律的传统传承。
近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春节消费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升级。
据王炳南介绍,过去过年是穿新衣、用新物、吃大餐,消费理念属于温饱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选择更加注重品种、品质、品牌。过去,过年消费主要是商品方面的消费,现在服务类的消费比重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为春节消费增加了很多便利。过去,民众回家过年,大包、小包拿着很多东西,现在很多人都是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把年货办好,如果去外地过年的话,年货比人要更早到家。再有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国外优质商品也能迅速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中。(完)
原标题:国人花样年货面面观:从“紧凑准备”到“从容应对”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