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江北四世同堂家庭的年味往事:原来好日子是这么来的
稿源: 甬派   2018-02-18 08:08: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四代同堂)

  昨天,庄桥街道童家村,过年味道正浓。

  记者走进村里的冯氏家庭,感受这个四世同堂、由21人组成的大家族的年味,亦在家族四代人的年味讲述中,潜入时代之流的深处,触摸变迁的脉动!

  第一代:父亲辛勤劳作买年货母亲一针一线缝新衣

  在童家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代长辈——两位老人冯康仙和金春芽。

  两位老人已分别是101岁和87岁高龄了。尽管头发花白,但精神却令人惊讶地好。

  冯康仙老人已到期颐之年,耳朵有些背,但好在金春芽奶奶的听力尚可,记者就请她回忆了他们那一辈人过年时的记忆。

  “奶奶,您是哪一年从上虞村来到童家村的?”面对记者的提问,老奶奶回忆说:“18岁结婚,那时候就在村里了。”

  金春芽告诉记者,丈夫冯康仙家境贫寒,小时候是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后来,他在我家做长工,我就嫁给了他。他主外,我主内,就这样我们过了一辈子。”

  二女儿冯菊美在一旁说:“爸爸这一辈子过得十分艰苦,除了务农,种点粮食外,还要去滩涂里劳作,抓些小螃蟹,挑到市场里换钱过日子。”平日里,家里没有肉吃。所以一到过年,家里四兄妹都翘首以盼。

  “我们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的,而且都做得很大,这样来年时,我们长大了还能再穿。”冯菊美说,春节临近,父亲凌晨3时就去滩涂里抓小螃蟹,一直要忙到晚上,这样可以多赚点钱换来鱼肉。等买来的鱼肉烧好了,热气腾腾,香味四溢,母亲就摆放在八仙桌上,兄妹4人每人夹一点放到碗里,一起吃,这样就算过年了。

  过年的几天,也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那时生产队休息,父亲母亲都在家,兄妹4人也不用干活,村里可以随处可以听到鞭炮声、孩子们的嬉戏玩耍声,充满了浓浓喜庆的年味儿。

  第二代:凭票换取生活品春节嫁娶添喜庆

  冯明良是金春芽的小儿子,说起过年,他印象中莫过于结婚那年,正逢新年。

  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后,物资匮乏,尽管南方较北方富足,冯家人过得也是捉襟见肘。由于父亲是生产队职工,有物资票可发,能换点生活上的物品,尽管这样,一家人吃不饱依旧是常态。

  “生活条件艰苦,但是父母还是节衣缩食,为我准备了婚房。我们兄妹4人都成了家,立了业。”冯明良说,到了他这一代,结婚常常和春节连在一起。“不为别的,这样可以省钱,村里每户人家都是如此,新年的初一、初二、初三是大家结婚会挑选的日子。”

  那年临近春节,冯明良的婚期也快到了,冯家除了备年货外,就是张罗着办酒席。“鸡鸭鱼肉、粽子、喜糖,还有一些其他物品。”冯明良回忆说,备好这些货,他就去了丈母娘家,聘礼不多。婚房是父母花900元重新帮其置办的,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哥哥结婚那天穿的是中山装,嫂子穿了一身红色的棉衣。”冯明良的妹妹,金春芽的四女儿冯菊清说,当时还没有流行拍结婚照,大家就按习俗走完整个流程,婚就算办好了。“我结婚时丈夫给的聘礼是400元,当然也是春节时结的婚,结婚让春节显得更加热闹。”冯菊清说。

  第三代:除夕团聚吃年夜饭走亲串门拜新年

  冯艳娜,冯明良的女儿,在市第二医院工作。作为冯家的第三代,她印象中的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除了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可以领。

  “离春节越近,就越开心。”冯艳娜说,除了帮忙打扫卫生、洗洗刷刷之外,自己就跟小玩伴在村里玩耍,盼着年夜饭的到来。父亲负责炒菜、母亲负责切菜,年夜饭的饭桌上,鸡鸭鱼肉是不能少的,还有水果等冷盘,大人喝点小酒,小孩喝着饮料,一家人一边吃一边看着央视春晚,“准备开吃的时候,父母就会把事前准备的压岁钱给我,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拜年是春节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冯家亦是如此。春节期间,冯艳娜就跟随父母到亲戚家拜年,当然,也有其他亲戚到她家里做客。而此时的餐桌习俗十分讲究,长辈坐在主位,长辈没有动筷时,小辈不能动筷,此外,吃饭必须人齐。

  “那时候餐桌基本都是八仙桌,主菜的放置,家人的坐序都是有讲究的。主菜不能吃完,一定要有所剩余。”冯艳娜说,“这意味着年年有余,希望新的一年里,日子能一帆风顺,这一习俗一直保留下来。”

  第四代:日日都是好日子年越过越简单

  今年16岁、在庄桥高中读书的冯宇祥,是冯氏家族的第四代。在他的印象里,过年就是穿新衣,领压岁钱,看烟花,放鞭炮。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年过得简单了,跟平时没有太大差别。

  冯宇祥说,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看春晚,父亲还带着他在屋外放鞭炮,村里还有戏曲表演。随着年纪的长大,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逐渐普及,冯宇祥出门走动的次数明显变少,即便是过年,除了拜年外,他更喜欢宅在家里,年味儿也就越过越淡。

  “过年时去看看阿太,给长辈拜年,其他时间我喜欢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要说吃的,也是应有尽有,和长辈们比,我们这辈想吃的基本都能买得到,食物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说实话,过年真的和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表示,小时候盼望着过春节,因为期末考试考完就放寒假,接着就等着过年了,他可以跟同学、朋友一起去玩。但他也表示,父辈的年味依旧很浓,每当过年,父亲的哥哥姐姐都会回到村里,大家会相互走动拜年。记者梅子满通讯员谢斌张落雁

原标题:江北四世同堂家庭的年味往事:原来,好日子是这么来的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江北四世同堂家庭的年味往事:原来好日子是这么来的

稿源: 甬派 2018-02-18 08:08:00

(四代同堂)

  昨天,庄桥街道童家村,过年味道正浓。

  记者走进村里的冯氏家庭,感受这个四世同堂、由21人组成的大家族的年味,亦在家族四代人的年味讲述中,潜入时代之流的深处,触摸变迁的脉动!

  第一代:父亲辛勤劳作买年货母亲一针一线缝新衣

  在童家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代长辈——两位老人冯康仙和金春芽。

  两位老人已分别是101岁和87岁高龄了。尽管头发花白,但精神却令人惊讶地好。

  冯康仙老人已到期颐之年,耳朵有些背,但好在金春芽奶奶的听力尚可,记者就请她回忆了他们那一辈人过年时的记忆。

  “奶奶,您是哪一年从上虞村来到童家村的?”面对记者的提问,老奶奶回忆说:“18岁结婚,那时候就在村里了。”

  金春芽告诉记者,丈夫冯康仙家境贫寒,小时候是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后来,他在我家做长工,我就嫁给了他。他主外,我主内,就这样我们过了一辈子。”

  二女儿冯菊美在一旁说:“爸爸这一辈子过得十分艰苦,除了务农,种点粮食外,还要去滩涂里劳作,抓些小螃蟹,挑到市场里换钱过日子。”平日里,家里没有肉吃。所以一到过年,家里四兄妹都翘首以盼。

  “我们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的,而且都做得很大,这样来年时,我们长大了还能再穿。”冯菊美说,春节临近,父亲凌晨3时就去滩涂里抓小螃蟹,一直要忙到晚上,这样可以多赚点钱换来鱼肉。等买来的鱼肉烧好了,热气腾腾,香味四溢,母亲就摆放在八仙桌上,兄妹4人每人夹一点放到碗里,一起吃,这样就算过年了。

  过年的几天,也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那时生产队休息,父亲母亲都在家,兄妹4人也不用干活,村里可以随处可以听到鞭炮声、孩子们的嬉戏玩耍声,充满了浓浓喜庆的年味儿。

  第二代:凭票换取生活品春节嫁娶添喜庆

  冯明良是金春芽的小儿子,说起过年,他印象中莫过于结婚那年,正逢新年。

  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后,物资匮乏,尽管南方较北方富足,冯家人过得也是捉襟见肘。由于父亲是生产队职工,有物资票可发,能换点生活上的物品,尽管这样,一家人吃不饱依旧是常态。

  “生活条件艰苦,但是父母还是节衣缩食,为我准备了婚房。我们兄妹4人都成了家,立了业。”冯明良说,到了他这一代,结婚常常和春节连在一起。“不为别的,这样可以省钱,村里每户人家都是如此,新年的初一、初二、初三是大家结婚会挑选的日子。”

  那年临近春节,冯明良的婚期也快到了,冯家除了备年货外,就是张罗着办酒席。“鸡鸭鱼肉、粽子、喜糖,还有一些其他物品。”冯明良回忆说,备好这些货,他就去了丈母娘家,聘礼不多。婚房是父母花900元重新帮其置办的,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哥哥结婚那天穿的是中山装,嫂子穿了一身红色的棉衣。”冯明良的妹妹,金春芽的四女儿冯菊清说,当时还没有流行拍结婚照,大家就按习俗走完整个流程,婚就算办好了。“我结婚时丈夫给的聘礼是400元,当然也是春节时结的婚,结婚让春节显得更加热闹。”冯菊清说。

  第三代:除夕团聚吃年夜饭走亲串门拜新年

  冯艳娜,冯明良的女儿,在市第二医院工作。作为冯家的第三代,她印象中的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除了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可以领。

  “离春节越近,就越开心。”冯艳娜说,除了帮忙打扫卫生、洗洗刷刷之外,自己就跟小玩伴在村里玩耍,盼着年夜饭的到来。父亲负责炒菜、母亲负责切菜,年夜饭的饭桌上,鸡鸭鱼肉是不能少的,还有水果等冷盘,大人喝点小酒,小孩喝着饮料,一家人一边吃一边看着央视春晚,“准备开吃的时候,父母就会把事前准备的压岁钱给我,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拜年是春节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冯家亦是如此。春节期间,冯艳娜就跟随父母到亲戚家拜年,当然,也有其他亲戚到她家里做客。而此时的餐桌习俗十分讲究,长辈坐在主位,长辈没有动筷时,小辈不能动筷,此外,吃饭必须人齐。

  “那时候餐桌基本都是八仙桌,主菜的放置,家人的坐序都是有讲究的。主菜不能吃完,一定要有所剩余。”冯艳娜说,“这意味着年年有余,希望新的一年里,日子能一帆风顺,这一习俗一直保留下来。”

  第四代:日日都是好日子年越过越简单

  今年16岁、在庄桥高中读书的冯宇祥,是冯氏家族的第四代。在他的印象里,过年就是穿新衣,领压岁钱,看烟花,放鞭炮。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年过得简单了,跟平时没有太大差别。

  冯宇祥说,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看春晚,父亲还带着他在屋外放鞭炮,村里还有戏曲表演。随着年纪的长大,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逐渐普及,冯宇祥出门走动的次数明显变少,即便是过年,除了拜年外,他更喜欢宅在家里,年味儿也就越过越淡。

  “过年时去看看阿太,给长辈拜年,其他时间我喜欢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要说吃的,也是应有尽有,和长辈们比,我们这辈想吃的基本都能买得到,食物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说实话,过年真的和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表示,小时候盼望着过春节,因为期末考试考完就放寒假,接着就等着过年了,他可以跟同学、朋友一起去玩。但他也表示,父辈的年味依旧很浓,每当过年,父亲的哥哥姐姐都会回到村里,大家会相互走动拜年。记者梅子满通讯员谢斌张落雁

原标题:江北四世同堂家庭的年味往事:原来,好日子是这么来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