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彭勋和妻子陈三妹在自家农家乐门口。记者唐严摄
编者按
2003年春节前夕,刚刚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一时间,横坎头村全国闻名,宁波的新农村建设也备受关注。
日前,记者走进横坎头村和我市其他一些特色村,倾听干部群众讲述十多年来遵照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感知四明大地上一户户人家、一座座村庄的巨变。
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68岁的黄彭勋这几天正和老伴陈三妹在泰国旅游。他家的农家乐3月1日在央视《新闻联播》中露了脸,去年的净利润有78万元。而15年前,夫妻俩还在工厂打工,收入微薄,日子颇为艰难。
黄家是横坎头村800多户村民中的一户。他们一家15年来的巨变,也是横坎头村这些年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美丽嬗变的缩影。
在夫妻俩出国前,记者走进这户农家。为什么15年间生活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彭勋说,习近平同志15年前来横坎头村考察调研,为横坎头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他们一家新生活的起点。
“村党委书记两次进城邀请我回来开农家乐”
记者从余姚市区到横坎头村,只用了40分钟左右。未见其村,先闻其声:一条清澈的小溪淙淙作响。沿着溪旁平整的道路蜿蜒而上,红梅、梨花,白墙黛瓦的农房,掩映在竹林里的精品民宿区,端庄肃穆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红色山村的“颜值”令人惊艳。
而15年前,从余姚到横坎头村要花3个小时,横坎头村也是一片破旧。
2003年春节前夕,刚刚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春节过后不久,习近平又给村里的党员群众回信,鼓励他们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当时,黄彭勋和陈三妹在宁波一家工厂打工,收入微薄,一年下来没多少节余。
2004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到厂里找到了黄彭勋,“村里按着习书记的指示正在发展红色旅游,游客来了总要吃饭的,你们回来开饭店吧,就开在自己家里!”在张志灿看来,黄家场地宽敞,适合开饭店,黄家还有现成的“大厨”——陈三妹曾在食堂烧过菜、卖过点心,厨艺在当地颇有名气。女儿黄玲玲的厨艺也相当不错。
黄彭勋拒绝了,他觉得横坎头村是个闭塞的小山村,村里人不下馆子,更不会有外面的人来吃饭。
2005年,张志灿又一次来厂里找黄彭勋,极力动员他回来开农家乐。这次,黄彭勋有点动心了,不过没有马上答应。他回忆:“那年春节回村子时,我看到浙东抗日根据地这个景点一期工程建设完工了,完全变了样子。我开始觉得,遵照习书记指示发展红色旅游,会让横坎头村大变样。”
“一天没一笔生意,各方关爱鼓励我坚持!”
2006年,黄彭勋主动找到张志灿:“我想开农家乐了!”时隔多年,他仍记得张志灿当时说了一句:“老彭,前面的路我陪你先走着,后面的路要靠你自己。”
当年9月27日,“百丈农家”在村南端的百丈岗水库旁开业了。这是横坎头村第一家农家乐,黄彭勋夫妻俩、女儿黄玲玲是店里的主力,只有一个帮工。
为了开农家乐,黄家新盖3间楼房,借了10多万元,装修又借了不少钱,开店又是一笔大支出。
当年十一黄金周的短暂热闹后,店里生意急转直下。“有时候一天没一笔生意,急啊。”黄彭勋回忆,村里、镇里的领导经常来给自己打气,并帮着想办法,鼓励他要坚持。家里人也绞尽脑汁、四处奔走。儿媳徐亚君在论坛、QQ群里发消息,制作了很多海报,挨家跑旅行社接洽。
“那时我觉得,撑过最难的辰光,后面就会顺起来了。”黄彭勋的信心来自三方面。
一是生意最惨淡的时候,镇里和村里一共给黄家补贴了6000元,这既是雪中送炭,也可以看出政府对村里发展有信心。
二是横坎头村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正得到进一步开发,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观,游客渐渐来得多了。
三是特色农业得到发展壮大。2003年,横坎头村在宁波市农科院的指导帮助下,建起全镇第一个樱桃种植园地,而且樱桃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樱桃采摘,对城里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樱桃带来大批客人,中午摆了54桌”
“2008年4月底的那个周末,我永远也忘不了。”陈三妹回忆,那时村里的樱桃红了,客人像潮水一样涌进村子,涌进他们家的小院。一个中午,摆了54桌,厨房刚炒好一盘菜,就立即被顾客“抢”走。
似乎就是从那一天起,店里的生意真正上了轨道。每个周末,在城里上班的儿子儿媳都得回家帮忙端盘子。这家不需要菜单的土菜馆红了,城里大饭店的总厨也会带着手下来尝尝陈三妹和女儿烧的特色农家菜,很多客人下班后特意从城里赶来吃桌农家菜放松放松。
红色旅游团来的时候,游客们大多会尝尝油盐饼,抗日战争时期,战士们常就着山涧的水啃油盐饼充饥。再喝一碗以红薯为主要食材的忆苦思甜汤,来一份农家地里出产的“五谷丰登”。
浙江省旅游特色经营户(点)、优秀乡村旅游服务企业……一块块金字招牌摆进了收银台后的柜子。
黄玲玲说,生意能火,除了一家人的厨艺和辛苦付出外,更是依托了当地产的绿色蔬菜和村里红色旅游、采摘游的发展。
“我们很少做海鲜,主要是村里的土菜,和大棚里的蔬菜味道完全不一样。”陈三妹自豪地说。
“习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更有信心了!”
生意进一步稳定了,但还是有明显的淡旺季,冬天的几个月顾客很少,往往要歇业一段时间。
“去年起,就没有淡季了。哪怕是冬天,生意也很好,没一天空的。”陈三妹笑着说,今年大年初一这天也摆了20多桌,街坊邻居都赶过来帮忙。有意思的是,这个春节来的顾客,主要是横坎头村、梁弄镇的乡亲。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腰包里有钱了,索性春节来饭店摆酒席请客了。
10多年来,黄家的农家乐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工作人员超过了10人,日营业额有时可以达到3万元左右,去年的净利润为78万元。
“这些数字,以前哪里敢想啊。归根到底,是村里遵照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带动的。红色旅游,没有淡旺季。一个团一般有50来人,多的100多人,我们不愁没客人来。这次,习总书记又给村里回信了,我对自家的农家乐和村里的发展都越来越有信心了。”和记者聊了一个中午后,黄彭勋换上了一双新的耐克鞋,上车出发去机场。
黄彭勋和老伴这次去的是泰国。这几年,富起来的黄家人去过湖南、云南等地旅游。有意思的是,陈三妹指定,尽量都吃农家乐,尝尝人家的特色菜,学学人家是怎么经营的。
儿子黄海锋坦言,自己和妻子赚工资,以前想过赡养年老的父母有一定压力,没想到父母通过经营农家乐反而极大地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现在,他在宁波买了两套房子,自己儿子和妹妹的女儿都在上大学,更主要的是,一家人在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彼此更加尊重、理解、支持,家庭更和谐了,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
宁波晚报记者王颖杨静雅
原标题:从外出打工 到经营农家乐年入近80万元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