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44岁男子患上老年病!症状可不止抖抖抖
稿源: 宁波晚报微信   2018-04-12 09:43:31 报料热线:81850000

  35岁男子,莫名手发抖,最后查出有帕金森病;44岁男子,发现打字时手指不如以前灵活,最后也被确诊患有帕金森病。4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被称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中老年第三大“杀手”的疾病,已经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35岁男子手抖半年查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被称作“沉默的杀手”。很多名人都曾饱受这种疾病的困扰,包括拳王阿里、巴金、陈景润、凯瑟琳·赫本等

  说起帕金森病,很多人都想起老年人,实际上这种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年轻。

  前天,鄞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黎良达接诊了一名44岁的患者。4年前,这位患者突然发现,自己打字时手指不如原来灵活了,右手也越来越僵硬。去医院一检查,被确诊患上了帕金森病。”

  “他是我接诊多年来最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黎良达介绍,眼下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原来在55岁才会出现症状,60岁以后进入高峰期。近年来,进入40岁就已出现首发症状,50岁后就很常见了

  记者从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了解到,医护人员作过不完全统计,门诊中约有10%的帕金森患者为20至40岁不等的青壮年,他们之所以会患上这种老年病十有八九与遗传有密切的关联

  该科主任汪咏秋提到近日接诊的一名典型患者,35岁的安徽籍外来务工人员小黄(化名)。半年前,小黄就发现自己莫名手发抖,起初不严重就没放心上。几个月下来抖得日渐厉害,无法握笔拿筷子,这才上医院来看病。

  小黄对帕金森3个字很陌生,但他知道原来在老家,村里几个老人也是这样,“我才30几岁,也会得这个毛病?”小黄不太理解。

  “年轻人得这个病多是遗传。”汪医生表示。小黄虽然说不上来自己的父母有没有帕金森,但他提到的一个细节引起了医生的关注,父母在上年纪后,动作明显变慢了。以前挺麻利的人,后来干什么都慢腾腾地,走路慢,吃饭慢,扣扣子或系鞋带都要花费别人几倍的时间。

  “大家都以为帕金森的患者手一定会抖,因为影视剧作品中都是这么表现的。实际上这种震颤型帕金森占总数的70%,余下30%的人是非震颤型帕金森,病再重,他们的手也不会抖。”汪医生指出。

  明确诊断后,小黄开始遵医嘱服药。他被告知,这种病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用药减轻症状、延缓进程。科学用药两周后,他的情况明显改善。

  昨天,小黄来复诊,汪医生一再告诫他,要坚持吃药,千万不能自行停药,“临床上,这样的糊涂患者太多了,几年下来病就发展得很严重,再吃药就不好使了。”

  帕金森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由于临床表现与多种疾病相似,帕金森病不容易辨认,导致疾病误诊率较高。黎良达医生表示,帕金森病人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通过药物和脑起搏器手术进行干预,可使患者基本过上趋于正常人的生活。

  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帕金森的个体差异很大,但医学界公认的是干预越早效果越好。于是,如何早发现成为摆在医患面前的难题。

  汪咏秋医生指出,从门诊情况来看,被确诊为帕金森的患者大多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出现征兆了:有的,就像小黄的父母那样,作变得迟缓,无法很好地完成诸如扣扣子、绑鞋带一类的精细活;有的,出现不明原因的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以及抑郁,这些都是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

  目前,帕金森多依靠临床诊断,这要求医生有丰富的经验。然而,不少患者发现可疑后没有到正规医院,没有找专科医生,也是造成漏诊误诊的原因之一。

  黎良达医生提醒,如果出现身体一侧上肢震颤,运动障碍、嗅觉减退、肢体强直,市民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明确诊断后,患者要做的就是听话。汪医生表示,帕金森和三高之类的慢病一样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糖尿病是人的胰岛细胞坏了,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外源性补充,帕金森是人脑中的相应神经元渐渐调亡了,不能产生足够的多巴胺,也需要外源性补充。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就该知道,不吃药是不行的。由于是长期小剂量维持用药,大家不用太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针对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也有办法,深部脑刺激手术可以激活神经元,让它们继续坚守岗位。“相当于在脑内装个起博器。”汪医生说。

原标题: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44岁男子患上老年病!症状可不止抖抖抖

稿源: 宁波晚报微信 2018-04-12 09:43:31

  35岁男子,莫名手发抖,最后查出有帕金森病;44岁男子,发现打字时手指不如以前灵活,最后也被确诊患有帕金森病。4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被称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中老年第三大“杀手”的疾病,已经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35岁男子手抖半年查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被称作“沉默的杀手”。很多名人都曾饱受这种疾病的困扰,包括拳王阿里、巴金、陈景润、凯瑟琳·赫本等

  说起帕金森病,很多人都想起老年人,实际上这种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年轻。

  前天,鄞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黎良达接诊了一名44岁的患者。4年前,这位患者突然发现,自己打字时手指不如原来灵活了,右手也越来越僵硬。去医院一检查,被确诊患上了帕金森病。”

  “他是我接诊多年来最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黎良达介绍,眼下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原来在55岁才会出现症状,60岁以后进入高峰期。近年来,进入40岁就已出现首发症状,50岁后就很常见了

  记者从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了解到,医护人员作过不完全统计,门诊中约有10%的帕金森患者为20至40岁不等的青壮年,他们之所以会患上这种老年病十有八九与遗传有密切的关联

  该科主任汪咏秋提到近日接诊的一名典型患者,35岁的安徽籍外来务工人员小黄(化名)。半年前,小黄就发现自己莫名手发抖,起初不严重就没放心上。几个月下来抖得日渐厉害,无法握笔拿筷子,这才上医院来看病。

  小黄对帕金森3个字很陌生,但他知道原来在老家,村里几个老人也是这样,“我才30几岁,也会得这个毛病?”小黄不太理解。

  “年轻人得这个病多是遗传。”汪医生表示。小黄虽然说不上来自己的父母有没有帕金森,但他提到的一个细节引起了医生的关注,父母在上年纪后,动作明显变慢了。以前挺麻利的人,后来干什么都慢腾腾地,走路慢,吃饭慢,扣扣子或系鞋带都要花费别人几倍的时间。

  “大家都以为帕金森的患者手一定会抖,因为影视剧作品中都是这么表现的。实际上这种震颤型帕金森占总数的70%,余下30%的人是非震颤型帕金森,病再重,他们的手也不会抖。”汪医生指出。

  明确诊断后,小黄开始遵医嘱服药。他被告知,这种病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用药减轻症状、延缓进程。科学用药两周后,他的情况明显改善。

  昨天,小黄来复诊,汪医生一再告诫他,要坚持吃药,千万不能自行停药,“临床上,这样的糊涂患者太多了,几年下来病就发展得很严重,再吃药就不好使了。”

  帕金森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由于临床表现与多种疾病相似,帕金森病不容易辨认,导致疾病误诊率较高。黎良达医生表示,帕金森病人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通过药物和脑起搏器手术进行干预,可使患者基本过上趋于正常人的生活。

  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帕金森的个体差异很大,但医学界公认的是干预越早效果越好。于是,如何早发现成为摆在医患面前的难题。

  汪咏秋医生指出,从门诊情况来看,被确诊为帕金森的患者大多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出现征兆了:有的,就像小黄的父母那样,作变得迟缓,无法很好地完成诸如扣扣子、绑鞋带一类的精细活;有的,出现不明原因的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以及抑郁,这些都是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

  目前,帕金森多依靠临床诊断,这要求医生有丰富的经验。然而,不少患者发现可疑后没有到正规医院,没有找专科医生,也是造成漏诊误诊的原因之一。

  黎良达医生提醒,如果出现身体一侧上肢震颤,运动障碍、嗅觉减退、肢体强直,市民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明确诊断后,患者要做的就是听话。汪医生表示,帕金森和三高之类的慢病一样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糖尿病是人的胰岛细胞坏了,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外源性补充,帕金森是人脑中的相应神经元渐渐调亡了,不能产生足够的多巴胺,也需要外源性补充。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就该知道,不吃药是不行的。由于是长期小剂量维持用药,大家不用太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针对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也有办法,深部脑刺激手术可以激活神经元,让它们继续坚守岗位。“相当于在脑内装个起博器。”汪医生说。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