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乡村振兴宁波实践丨奉化后畈村:干群齐心共建深山"网红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4-14 22:25:00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在希望的田野上 浙东“新三农”撷影

  俯拍(项一嵚 董满永 毛节常/摄)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项一嵚孙吉晶通讯员毛节常)4月初,桃花净尽菜花开,奉化西南山区大堰镇又迎来了人气旺季。而后畈村则成为全域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以废旧瓦缸为原料的耕牛、仙鹤、南瓜等雕塑别具乡趣,下沙潭中立着一弯“月牙”,房顶上的马头墙映衬着村后的金色田野……“以前想都不敢想,老家会成为‘网红村’!”在奉化城区工作的村民党员董满方自豪地拍下村办公大楼的照片转发给亲朋好友。阳光映射下,鲜红的党徽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字熠熠生辉。

  瓦缸艺术墙“鹤鹿同春” (项一嵚 董满永 毛节常/摄)

  后畈村位于镇建成区,但前几年却比地理位置更偏远的一些村还要“讲不起”。村庄破旧凌乱,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工作。多数留守村民没有盼头,对村里事务更是不管不问。

  “如今大不一样了。周边村都在议论,后畈村有了‘精气神’。”镇联村干部刘巾英感慨地说,后畈成为后起之秀,正是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生动注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去年村级组织换届后,村党支部书记董善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强有力的班子。原本在上海管理工厂的村民董国存被请回来,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外地办红木厂的董孟国思维敏捷,被选为村治保主任。董善汉既注重补充新鲜血液,也从不搞“一言堂”或是大包大揽;他深信“捏成拳头好办事”,发挥每一位班子成员的特长,点燃大家的工作热情。“每次外出办事,书记都叫我一起去,大小事情都一起商量。”董国存深有体会,“班子团结,村里有希望。”

  村委会大楼 (项一嵚 董满永 毛节常/摄)

  整治村庄、保护生态、发展产业……在后畈村,党支部把握大方向,村委会提意见,但最终还得由村民代表大会拍板。支委会和两委会每次都连着开,既为节约时间,也为把具体执行中的不同意见和困难摸透,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做好准备。“36个村民代表一叫就齐,其中10个小组长每人联系20多户村民,在会前会后收集不同意见。”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董立平是当地有名的泥匠,他带领两位村监会成员,严格为村内大小工程质量把关。通过微信群,精明开朗的村妇女主任王明娟不仅收集家长里短的意见,还及时传达村里的要紧事,在村两委会和村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多元协同,激发党员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去年初,大堰镇被列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升级样板创建乡镇。后畈村有7幢沿街房屋完成外立面改造,铺设特色弄堂、拆除25口简易厕所、改造提升7座公厕……党员们既是沟通、调解村民和工程队的“老娘舅”,又是忙前忙后的“勤杂员”。后畈村东有20多株百年古树,每株都由1位党员认领。遇到病虫害,大家有的联系林业部门,有的亲自打理,才有了这片苍翠绕村。村里请的保洁公司只负责路面垃圾,清理积年杂物和棚屋全靠党员迎难而上。

  “现在大家都很看重党员身份。”去年成为预备党员的小伙董江南说,全村30位党员,其中17人在奉化城区工作,参加每月25日的“党建生活日”,单程就要开车1小时。去年7月,在城区一家家政公司担任管理人员的董志洪与村里商议,借用该公司的会议室,把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定为“流动党员生活日”。这样一来,既不耽误外出党员学习,又不影响工作。

  党员干部齐心,村民看在眼里。村庄整治刚启动时,施工中出现的闹心事引发“泼冷水”;但看到家门口面貌发生了变化,绝大多数村民都投出了“赞成票”。村民雕刻家董为飞出设计图,村监会主任董立平和村治保主任董孟国搞施工,一起忙活了好几个月,把一堆碍眼占地的废旧瓦缸改造成原汁原味的乡韵雕塑。善长红木微雕的村民董孟飞将多件作品借给村里的“农创馆”,其他村民也纷纷捐出家里的“老古董”。村里有名的“番薯大王”叶士海只要不出门,就敞开院门,请游客欣赏形态各异的番薯盆栽。一到假期和周末,远在深山的后畈村宾客盈门。今年清明节,经营碾米作坊的董孟君一家忙得不亦乐乎,一天有几百人前来购买或加工麻糍、青团。“村里好了,阿拉的赚头也会慢慢多起来。”他喜滋滋地说。

  废弃木材做的花架 (项一嵚 董满永 毛节常/摄)

原标题: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乡村振兴宁波实践丨奉化后畈村:干群齐心共建深山"网红村"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4-14 22:25:00

  俯拍(项一嵚 董满永 毛节常/摄)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项一嵚孙吉晶通讯员毛节常)4月初,桃花净尽菜花开,奉化西南山区大堰镇又迎来了人气旺季。而后畈村则成为全域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以废旧瓦缸为原料的耕牛、仙鹤、南瓜等雕塑别具乡趣,下沙潭中立着一弯“月牙”,房顶上的马头墙映衬着村后的金色田野……“以前想都不敢想,老家会成为‘网红村’!”在奉化城区工作的村民党员董满方自豪地拍下村办公大楼的照片转发给亲朋好友。阳光映射下,鲜红的党徽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字熠熠生辉。

  瓦缸艺术墙“鹤鹿同春” (项一嵚 董满永 毛节常/摄)

  后畈村位于镇建成区,但前几年却比地理位置更偏远的一些村还要“讲不起”。村庄破旧凌乱,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工作。多数留守村民没有盼头,对村里事务更是不管不问。

  “如今大不一样了。周边村都在议论,后畈村有了‘精气神’。”镇联村干部刘巾英感慨地说,后畈成为后起之秀,正是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生动注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去年村级组织换届后,村党支部书记董善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强有力的班子。原本在上海管理工厂的村民董国存被请回来,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在外地办红木厂的董孟国思维敏捷,被选为村治保主任。董善汉既注重补充新鲜血液,也从不搞“一言堂”或是大包大揽;他深信“捏成拳头好办事”,发挥每一位班子成员的特长,点燃大家的工作热情。“每次外出办事,书记都叫我一起去,大小事情都一起商量。”董国存深有体会,“班子团结,村里有希望。”

  村委会大楼 (项一嵚 董满永 毛节常/摄)

  整治村庄、保护生态、发展产业……在后畈村,党支部把握大方向,村委会提意见,但最终还得由村民代表大会拍板。支委会和两委会每次都连着开,既为节约时间,也为把具体执行中的不同意见和困难摸透,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做好准备。“36个村民代表一叫就齐,其中10个小组长每人联系20多户村民,在会前会后收集不同意见。”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董立平是当地有名的泥匠,他带领两位村监会成员,严格为村内大小工程质量把关。通过微信群,精明开朗的村妇女主任王明娟不仅收集家长里短的意见,还及时传达村里的要紧事,在村两委会和村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多元协同,激发党员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去年初,大堰镇被列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升级样板创建乡镇。后畈村有7幢沿街房屋完成外立面改造,铺设特色弄堂、拆除25口简易厕所、改造提升7座公厕……党员们既是沟通、调解村民和工程队的“老娘舅”,又是忙前忙后的“勤杂员”。后畈村东有20多株百年古树,每株都由1位党员认领。遇到病虫害,大家有的联系林业部门,有的亲自打理,才有了这片苍翠绕村。村里请的保洁公司只负责路面垃圾,清理积年杂物和棚屋全靠党员迎难而上。

  “现在大家都很看重党员身份。”去年成为预备党员的小伙董江南说,全村30位党员,其中17人在奉化城区工作,参加每月25日的“党建生活日”,单程就要开车1小时。去年7月,在城区一家家政公司担任管理人员的董志洪与村里商议,借用该公司的会议室,把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定为“流动党员生活日”。这样一来,既不耽误外出党员学习,又不影响工作。

  党员干部齐心,村民看在眼里。村庄整治刚启动时,施工中出现的闹心事引发“泼冷水”;但看到家门口面貌发生了变化,绝大多数村民都投出了“赞成票”。村民雕刻家董为飞出设计图,村监会主任董立平和村治保主任董孟国搞施工,一起忙活了好几个月,把一堆碍眼占地的废旧瓦缸改造成原汁原味的乡韵雕塑。善长红木微雕的村民董孟飞将多件作品借给村里的“农创馆”,其他村民也纷纷捐出家里的“老古董”。村里有名的“番薯大王”叶士海只要不出门,就敞开院门,请游客欣赏形态各异的番薯盆栽。一到假期和周末,远在深山的后畈村宾客盈门。今年清明节,经营碾米作坊的董孟君一家忙得不亦乐乎,一天有几百人前来购买或加工麻糍、青团。“村里好了,阿拉的赚头也会慢慢多起来。”他喜滋滋地说。

  废弃木材做的花架 (项一嵚 董满永 毛节常/摄)

原标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