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一岁孩子哭了要不要抱?犯罪心理学大咖讲育儿经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4-15 08:31:00 报料热线:81850000

观众纷纷拿起手机记录讲座金句

李玫瑾教授支招家长如何带好娃通讯员供图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犯罪心理学专家讲家庭心理抚养,句句是干货。昨天上午,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的《宁波教育大讲堂》2018年第二期开讲,邀请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李玫瑾,为大家上一堂“家庭的心理抚养”课。

  文化广场大剧院座无虚席,每位家长都成了认真的学生,一边做笔记,一边拍照记录。原本计划安排2个小时左右的讲座,结果整整延长到3个小时。

  宁波市教育局在微信公众号“宁波教育”开通了微信现场直播,7万多人次观看了现场直播,讲座结束后6万多人次观看重播。

  一岁前

  孩子哭了就要抱

  及时满足他的生理需求

  满头银发的李玫瑾教授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曾就马加爵犯罪心理、药家鑫犯罪心理等做过精准的研究,也曾因犀利而专业的评论陷入漫天口水之中。

  昨天,李玫瑾教授出现在文化广场大剧院的讲台上,为大家上一堂“家庭的心理抚养”课。

  一直以来,有一种争论,孩子一岁前,哭了要不要抱?明星马伊琍也在微博上探讨过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老人都会说:哭一下,不要抱,不然会抱习惯的,家长会受累。

  “一岁前你的抚养方式会决定孩子成年的修养,一个暴脾气的人一定是早年家庭抚养他的那一阶段很不如意。孩子一岁前是因为生理上的需求而哭,不是心理上哭,这时一定要充分地关注他,有恩于他。”李玫瑾认为。

  她说,“以前家庭条件不好,喂饱孩子后就把孩子扔床上,父母自己干农活去,孩子自己在家里哭,哭的时间长了就胀气,孩子久而久之知道哭没用了,内在记忆就形成。因为自主神经系统都在内脏,而神经都是有记忆功能的。”

  “于是我们到成年后会发现,有的人开车,只要看到别人想要超车就会火冒三丈;有的人说话,一不如意就跟你吵架。这类人就是一岁内哭没人管,这种痛苦被唤醒了,成年暴躁的喊叫跟他小时候是有关的。”

  对于这个问题,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是“一岁前孩子只要哭就要抱起来,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三岁前

  这阶段是情感的关键期

  不要盲目丢给老人、保姆带

  面对谁带孩子的问题,很多年轻父母习惯当“甩手掌柜”,把孩子丢给老人。理由是:忙。

  于是,不管在小区里还是大街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抱着或牵着年幼的小孩儿玩耍,条件好的,干脆找保姆。

  到底,家庭教育过程哪些问题特别重要?心理抚养跟平时抚养有什么不同?

  李玫瑾教授说:“情感、性格、观念。是家庭中的心理抚养。有的人认为生下孩子扔给老人抚养就可以了,但这里面有很多是属于孩子心理成长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早期,需要陪伴、互动,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些。”

  她的看法是,3岁前的教育很重要,这是依恋早期抚养模式,会造就第一个台阶。怀孩子十个月,不如养他十个月,放在谁地方养,孩子以后就跟谁亲,因为他早年所有的记忆都跟最亲近的抚养人有关。

  当小孩子在不能翻身,不能坐,不能叫妈妈的情况下,他最初主动选择的表现是什么?我们叫认人。四个月就开始出现,只要在妈妈怀里,他一声不吭。这个抚养人就是他依恋的对象。只要一到你怀中,就知道这是让我放心的气味。

  “随着出生后日复一日地照顾,会形成与满足和快乐相关的记忆。这种记忆会形成潜意识,成为一生很重要的心理力量,形成母子之间的心理联系,让孩子具有人性。”李玫瑾教授说。

  她建议,亲自抚养,是家长在储存教育孩子的心理资本,做心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只有这样,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才会更融洽地接受父母的教育。

  三岁左右

  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需要有规矩意识

  就一直宠着孩子吗?要宠到几岁呢?

  李玫瑾教授说:一定要在三到六岁进行有益的性格培养。三岁前有恩于孩子,他就离不开你了,后面就好办,三岁以后,对孩子说“不行”,如果他哭,就让他一次哭个痛快。

  她模拟了个场景:孩子以哭闹来满足自己的要求,怎么办?

  “打个比方,孩子玩手机,一玩就一个小时,吃饭也叫不应。这时候家长可以把孩子带进一个房间,进行一对一教育。教育他的时候,不要让他看到别人在场。然后家长该怎么做?第一不要骂,骂是不好的示范,你骂他以后他也会学着这样做;第二不要打;第三不要在这个时候蹲下跟他讲道理,因为他在哭,你说任何话他都觉得你在求他;第四不要走开,走开没有教育意义,因为他看不到你的表情,看不到你的态度。这时候,家长应该说‘你这样哭是不对的,如果你想哭就哭吧’,然后拿个凳子在那坐着。孩子呢,开始闭着眼睛哭,然后悄悄睁开眼看,想着你怎么还不来抱我。接着看你不搭理他,继续哭,然后再睁开眼。到第三次,他知道没用了,自己就不哭了。”

  李玫瑾教授说:“等孩子不哭了,家长应该拿块热毛巾帮他擦擦脸,让他知道你还是爱他,会对他好。然后两个人可以在床上躺一下,平息下情绪,或者带他去客厅喝点水吃点东西。”

  她建议:吃东西时,家长要跟孩子说“刚才那件事”。告诉孩子,任何事都要有事说事,不要哭闹。如果妈妈不高兴跟爸爸哭,奶奶不高兴跟爷爷哭,我们家还像样子吗?肯定不好。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妈妈听着,然后妈妈说的时候你也要听着。我们两个人,谁对听谁的。

  李玫瑾教授说:这就是“规矩”,三岁左右的孩子需要有规矩意识。

  六岁前

  哪个阶段变化最多

  最重要的时间段在6岁前

  在18岁之前哪个阶段变化最多呢?

  李玫瑾教授说,如果把18分成三个“6”,排在第一位是6岁前,第二位是青春期。养育他,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前。

  她做个比喻,糖尿病、癌症,当你诊断出来时绝对不是昨天得的,也不是一个星期内得的,是十年以上的生活方式造就的。当你发现它时,想要恢复健康会非常难。

  所以,孩子身上所有显现出来的问题都是一种滞后的表现,只要出现了,就说明有一个相当长的不良过程。家庭教育的知识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现在的努力都会给后面减少很多麻烦,如果当初不努力等发现问题再矫正,这个精力和代价是相当大的。

  “很多家庭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的年纪越来越小,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袭、失踪甚至遇害案件频发,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记者向李玫瑾教授提问。

  她说:“孩子送到国外去,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家送孩子出去前,要先在一张纸上写下可能遇到的风险,列出来,再把每个风险的对策写出来,然后交给孩子。”

  但现在,很多家长没这么做,一旦孩子遇上任何一种风险,就很麻烦了。“需要有观念的教育,不要忘了给孩子一个心理上的嘱咐。”李玫瑾教授说。

  -相关链接

  这样的大型讲座,宁波已举办百余场

  宁波是全国家长学校的发源地,1983年在象山建成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1991年成立市妇联为主管单位的市家庭教育研究会。2015年,家庭教育工作职责纳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文明家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妇联等部门已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据悉,2014年,市教育局联合妇联等部门推动市人大将家庭教育纳入《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相关条文中。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形成全员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格局。

  目前已建成市级以上示范家长学校215所,其中省级80所、全国级19所。

  市、县两级形成近760名专家为骨干的家庭教育宣讲团和2200余名家长志愿者为骨干的“草根”讲师团,五年来,举办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班542场。从2016年起,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教育学院联合建成家庭教育研训中心,把家庭教育纳入教师继续培训序列,已通过举办家校合作能力培训班等途径培育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1000余人次。

  2014年宁波市教育局整合“竹洲大讲堂”等相关资源,启动“宁波教育大讲堂”大型公益讲座,已经开展了以百余场大型公益讲座,十余万观众直接参加了讲座,数百万市民通过宁波教育微博微信、宁波智慧教育等传播平台进行收听收看。

  宁波市教育局还联合财政等九个部门建设博物馆类、革命军事类、文史艺术类、科普环保农业类、城市工业质量类、综合实践类等六大类300多家市县两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和首批18家市级示范性资源基地,研发了200多门资源基地课程,创建百万家庭亲子实践教育的活动品牌。

  同时,妇联等相关部门开展大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活动,挖掘培育一批家庭教育社会组织,拥有“母亲素养工程”、“家庭教育大篷车”、“亲子共读书香润甬”、“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关爱体系”等一系列家庭教育特色工作品牌,全市实现社区(村)家长学校创建率80%以上。这种多家单位联合,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地方立法,大力推动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通讯员陆灵刚施虹宇

  记者章萍樊莹

原标题:犯罪心理学大咖讲育儿经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一岁孩子哭了要不要抱?犯罪心理学大咖讲育儿经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4-15 08:31:00

观众纷纷拿起手机记录讲座金句

李玫瑾教授支招家长如何带好娃通讯员供图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犯罪心理学专家讲家庭心理抚养,句句是干货。昨天上午,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的《宁波教育大讲堂》2018年第二期开讲,邀请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李玫瑾,为大家上一堂“家庭的心理抚养”课。

  文化广场大剧院座无虚席,每位家长都成了认真的学生,一边做笔记,一边拍照记录。原本计划安排2个小时左右的讲座,结果整整延长到3个小时。

  宁波市教育局在微信公众号“宁波教育”开通了微信现场直播,7万多人次观看了现场直播,讲座结束后6万多人次观看重播。

  一岁前

  孩子哭了就要抱

  及时满足他的生理需求

  满头银发的李玫瑾教授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曾就马加爵犯罪心理、药家鑫犯罪心理等做过精准的研究,也曾因犀利而专业的评论陷入漫天口水之中。

  昨天,李玫瑾教授出现在文化广场大剧院的讲台上,为大家上一堂“家庭的心理抚养”课。

  一直以来,有一种争论,孩子一岁前,哭了要不要抱?明星马伊琍也在微博上探讨过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老人都会说:哭一下,不要抱,不然会抱习惯的,家长会受累。

  “一岁前你的抚养方式会决定孩子成年的修养,一个暴脾气的人一定是早年家庭抚养他的那一阶段很不如意。孩子一岁前是因为生理上的需求而哭,不是心理上哭,这时一定要充分地关注他,有恩于他。”李玫瑾认为。

  她说,“以前家庭条件不好,喂饱孩子后就把孩子扔床上,父母自己干农活去,孩子自己在家里哭,哭的时间长了就胀气,孩子久而久之知道哭没用了,内在记忆就形成。因为自主神经系统都在内脏,而神经都是有记忆功能的。”

  “于是我们到成年后会发现,有的人开车,只要看到别人想要超车就会火冒三丈;有的人说话,一不如意就跟你吵架。这类人就是一岁内哭没人管,这种痛苦被唤醒了,成年暴躁的喊叫跟他小时候是有关的。”

  对于这个问题,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是“一岁前孩子只要哭就要抱起来,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三岁前

  这阶段是情感的关键期

  不要盲目丢给老人、保姆带

  面对谁带孩子的问题,很多年轻父母习惯当“甩手掌柜”,把孩子丢给老人。理由是:忙。

  于是,不管在小区里还是大街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抱着或牵着年幼的小孩儿玩耍,条件好的,干脆找保姆。

  到底,家庭教育过程哪些问题特别重要?心理抚养跟平时抚养有什么不同?

  李玫瑾教授说:“情感、性格、观念。是家庭中的心理抚养。有的人认为生下孩子扔给老人抚养就可以了,但这里面有很多是属于孩子心理成长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早期,需要陪伴、互动,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些。”

  她的看法是,3岁前的教育很重要,这是依恋早期抚养模式,会造就第一个台阶。怀孩子十个月,不如养他十个月,放在谁地方养,孩子以后就跟谁亲,因为他早年所有的记忆都跟最亲近的抚养人有关。

  当小孩子在不能翻身,不能坐,不能叫妈妈的情况下,他最初主动选择的表现是什么?我们叫认人。四个月就开始出现,只要在妈妈怀里,他一声不吭。这个抚养人就是他依恋的对象。只要一到你怀中,就知道这是让我放心的气味。

  “随着出生后日复一日地照顾,会形成与满足和快乐相关的记忆。这种记忆会形成潜意识,成为一生很重要的心理力量,形成母子之间的心理联系,让孩子具有人性。”李玫瑾教授说。

  她建议,亲自抚养,是家长在储存教育孩子的心理资本,做心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只有这样,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才会更融洽地接受父母的教育。

  三岁左右

  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需要有规矩意识

  就一直宠着孩子吗?要宠到几岁呢?

  李玫瑾教授说:一定要在三到六岁进行有益的性格培养。三岁前有恩于孩子,他就离不开你了,后面就好办,三岁以后,对孩子说“不行”,如果他哭,就让他一次哭个痛快。

  她模拟了个场景:孩子以哭闹来满足自己的要求,怎么办?

  “打个比方,孩子玩手机,一玩就一个小时,吃饭也叫不应。这时候家长可以把孩子带进一个房间,进行一对一教育。教育他的时候,不要让他看到别人在场。然后家长该怎么做?第一不要骂,骂是不好的示范,你骂他以后他也会学着这样做;第二不要打;第三不要在这个时候蹲下跟他讲道理,因为他在哭,你说任何话他都觉得你在求他;第四不要走开,走开没有教育意义,因为他看不到你的表情,看不到你的态度。这时候,家长应该说‘你这样哭是不对的,如果你想哭就哭吧’,然后拿个凳子在那坐着。孩子呢,开始闭着眼睛哭,然后悄悄睁开眼看,想着你怎么还不来抱我。接着看你不搭理他,继续哭,然后再睁开眼。到第三次,他知道没用了,自己就不哭了。”

  李玫瑾教授说:“等孩子不哭了,家长应该拿块热毛巾帮他擦擦脸,让他知道你还是爱他,会对他好。然后两个人可以在床上躺一下,平息下情绪,或者带他去客厅喝点水吃点东西。”

  她建议:吃东西时,家长要跟孩子说“刚才那件事”。告诉孩子,任何事都要有事说事,不要哭闹。如果妈妈不高兴跟爸爸哭,奶奶不高兴跟爷爷哭,我们家还像样子吗?肯定不好。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妈妈听着,然后妈妈说的时候你也要听着。我们两个人,谁对听谁的。

  李玫瑾教授说:这就是“规矩”,三岁左右的孩子需要有规矩意识。

  六岁前

  哪个阶段变化最多

  最重要的时间段在6岁前

  在18岁之前哪个阶段变化最多呢?

  李玫瑾教授说,如果把18分成三个“6”,排在第一位是6岁前,第二位是青春期。养育他,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前。

  她做个比喻,糖尿病、癌症,当你诊断出来时绝对不是昨天得的,也不是一个星期内得的,是十年以上的生活方式造就的。当你发现它时,想要恢复健康会非常难。

  所以,孩子身上所有显现出来的问题都是一种滞后的表现,只要出现了,就说明有一个相当长的不良过程。家庭教育的知识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现在的努力都会给后面减少很多麻烦,如果当初不努力等发现问题再矫正,这个精力和代价是相当大的。

  “很多家庭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的年纪越来越小,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袭、失踪甚至遇害案件频发,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记者向李玫瑾教授提问。

  她说:“孩子送到国外去,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大家送孩子出去前,要先在一张纸上写下可能遇到的风险,列出来,再把每个风险的对策写出来,然后交给孩子。”

  但现在,很多家长没这么做,一旦孩子遇上任何一种风险,就很麻烦了。“需要有观念的教育,不要忘了给孩子一个心理上的嘱咐。”李玫瑾教授说。

  -相关链接

  这样的大型讲座,宁波已举办百余场

  宁波是全国家长学校的发源地,1983年在象山建成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1991年成立市妇联为主管单位的市家庭教育研究会。2015年,家庭教育工作职责纳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文明家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妇联等部门已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据悉,2014年,市教育局联合妇联等部门推动市人大将家庭教育纳入《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相关条文中。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形成全员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格局。

  目前已建成市级以上示范家长学校215所,其中省级80所、全国级19所。

  市、县两级形成近760名专家为骨干的家庭教育宣讲团和2200余名家长志愿者为骨干的“草根”讲师团,五年来,举办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班542场。从2016年起,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教育学院联合建成家庭教育研训中心,把家庭教育纳入教师继续培训序列,已通过举办家校合作能力培训班等途径培育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1000余人次。

  2014年宁波市教育局整合“竹洲大讲堂”等相关资源,启动“宁波教育大讲堂”大型公益讲座,已经开展了以百余场大型公益讲座,十余万观众直接参加了讲座,数百万市民通过宁波教育微博微信、宁波智慧教育等传播平台进行收听收看。

  宁波市教育局还联合财政等九个部门建设博物馆类、革命军事类、文史艺术类、科普环保农业类、城市工业质量类、综合实践类等六大类300多家市县两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和首批18家市级示范性资源基地,研发了200多门资源基地课程,创建百万家庭亲子实践教育的活动品牌。

  同时,妇联等相关部门开展大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活动,挖掘培育一批家庭教育社会组织,拥有“母亲素养工程”、“家庭教育大篷车”、“亲子共读书香润甬”、“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关爱体系”等一系列家庭教育特色工作品牌,全市实现社区(村)家长学校创建率80%以上。这种多家单位联合,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地方立法,大力推动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通讯员陆灵刚施虹宇

  记者章萍樊莹

原标题:犯罪心理学大咖讲育儿经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