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余姚一男子晨练时猝死 专家呼吁:健身人群学点急救技能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5-04 07:17:16 报料热线:81850000

  昨天早晨,余姚一男子在晨练时突然晕倒,虽然附近跑步的跑友发现后立即对他实施了救助,让大家遗憾的是送到医院后还是没能抢救回来。近年来,随着长跑和马拉松热潮的兴起,各地参加马拉松跑猝死、晨练猝死等事件不时发生,科学运动任重道远。“健身锻炼最好身边有同伴,并且经常锻炼的人需要多掌握一些急救技能。”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导师陈敏华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历过波士顿、芝加哥、柏林、东京、香港等众多国际顶级马拉松赛事的宁波资深跑友周力则建议:跑步也要学会给自己“踩踩刹车”,不能一味追求最好成绩而过度透支身体。

  余姚一男子晨练突然晕倒

  热心市民和医院接力救援依然不治

  昨天早上7点多,余姚一名运动者发生意外的消息开始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事发地在余姚全民健身中心,该男子晕倒后,在附近锻炼的跑友和健身中心保安立即予以救援,直到救护车把男子送到余姚人民医院。令人惋惜的是,男子最终没能抢救回来。

  余姚长跑协会的凌忠刚是现场救援参与者之一,经常参加马拉松的他是名资深跑友,事后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该男子40岁左右,体态肥胖,仰躺在地面,脸皮发白。有目击者说,男子当时正在散步,走着走着就弯腰慢慢倒地上了。根据在红十字会培训时学到的经验,当时我判断该男子应是运动不当造成心脏不适昏迷。我观察他的呼吸,发现胸口无起伏,按他的静动脉,也无反应。在确认周围群众已呼叫120急救车后,我与余姚市长跑协会的李南江,全民健身中心的保安员李其宏一起,轮流对该男子进行心脏按压抢救。经过5分钟左右的心脏按压,该男子大喘了一口气,脸色也渐渐恢复了血色。脸上呈现出痛苦状,眼角流出了一行泪水。我观察他的胸口,已有明显的起伏,手上的脉搏也能感觉到。正当大家以为该男子已转危为安时,我发觉他的呼吸又弱了下去,脸皮继而转青,双唇发白。我担心他缺氧造成脑伤害,采用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救护,同时继续施以胸口按压,直至120救护车到来。事后,惊闻该男子因心源性心脏病不治,深感遗憾……”

  心血管急救培训专家呼吁

  多了解急救知识别错过“黄金四分钟”

  昨天第一时间施救的凌忠刚等三人都经过急救培训,已经采取了相对专业的措施,依然留下遗憾。记者就此采访了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导师陈敏华时,她表示:“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尤其依赖于快速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和除颤。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即植物人。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

  陈敏华说,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能暂时维持血氧供应,但仅仅心肺复苏无法将心室颤动转复为心脏正常节律,电除颤才是转复心脏节律、治疗心室颤动的唯一手段。医学研究表明,对于心室颤动的治疗,除颤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实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

  “即使是体检一切正常的人,也可能发生意外,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现在,马拉松赛事往往都配备急救人员,但这远远不够。”陈敏华参与过很多马拉松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她认为跑者本身不应该只学习跑步技能,也应该去了解医疗救助知识,“有时候心脏问题会表现为腹痛、背痛等,而未必就是心脏部位不适。如果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有更好的自我评估,同时每个人身边掌握急救技能的人越多,保障系数就越高。在欧美很多国家,中学生都要参加急救课程培训。”

  “目前宁波的地铁站、机场等地方都放置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我觉得大型运动场所也应该配备,并且要有人能正确使用。”陈敏华说。

  5月5日,在宁波市图书馆三楼报告厅有一堂《“救”在身边——应急自救知识普及》讲座,陈敏华就是组织者之一,邀请了上海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分站长、美国心脏协会BLS导师马俊杰主讲。

  马拉松赛资深跑友建议

  不要过度透支,应该让运动回馈生活

  周力是宁波资深跑友,自2012年以来参加过国内外众多马拉松赛事,上月刚刚完成波士顿马拉松赛。“今年前4个月我的总跑量达到了1600多公里,但是多数时候我都不是全力去跑,平时不会过多消耗体能。”周力说,自己近几年参加马拉松,通常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选择一项赛事去拼成绩,而其余赛事都是重在体验。

  对很多跑友来说,一旦跑上马拉松,PB就会成为跑者心中永远的目标。PB是Personal Best的缩写,即个人最佳,是当下跑友之间聊天的热词,指个人马拉松比赛的最佳成绩。有不少跑友一周又一周连续参赛,周力认为,跑友参赛密度一方面取决于个人能力,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心态。“不要为了在跑友圈里多得几个点赞就一味使劲跑,要懂得收放,给自己踩踩刹车。要理性锻炼,运动是为了回馈生活,而不是把身体搞坏。”

  周力是国内马拉松大咖李子成的训练搭档,他告诉记者:“职业选手更注重保护身体,因为身体是他们的赚钱工具,所以平时根本不会有熬夜、抽烟、酗酒之类的习惯。他们全年有系统的训练和比赛安排,每个人身体状态都有高潮和低谷阶段,时时保持高强度状态不现实,但是现在有很多跑友热情过高,没有足够的积累就敢连续报名参加各种马拉松,我认为他们没有把运动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对待,这样就容易发生事故。特别是身体各部位出现轻微疼痛,这可能就是出现问题的征兆,要及时诊断和休息。如果继续坚持,身体损伤肯定会越来越严重。”

  周力的观点是:作为业余选手,不要随意突破自己的运动极限,运动不要过度透支身体;也不能诸事不管,只管跑步。“要让运动成为给生活加分的项目,比如态度上可以向职业选手学习,戒烟戒酒不熬夜,坚持运动的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那才是好事情。”宁波晚报记者戴斌

原标题:急救专家呼吁 健身人群学点急救技能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余姚一男子晨练时猝死 专家呼吁:健身人群学点急救技能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5-04 07:17:16

  昨天早晨,余姚一男子在晨练时突然晕倒,虽然附近跑步的跑友发现后立即对他实施了救助,让大家遗憾的是送到医院后还是没能抢救回来。近年来,随着长跑和马拉松热潮的兴起,各地参加马拉松跑猝死、晨练猝死等事件不时发生,科学运动任重道远。“健身锻炼最好身边有同伴,并且经常锻炼的人需要多掌握一些急救技能。”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导师陈敏华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历过波士顿、芝加哥、柏林、东京、香港等众多国际顶级马拉松赛事的宁波资深跑友周力则建议:跑步也要学会给自己“踩踩刹车”,不能一味追求最好成绩而过度透支身体。

  余姚一男子晨练突然晕倒

  热心市民和医院接力救援依然不治

  昨天早上7点多,余姚一名运动者发生意外的消息开始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事发地在余姚全民健身中心,该男子晕倒后,在附近锻炼的跑友和健身中心保安立即予以救援,直到救护车把男子送到余姚人民医院。令人惋惜的是,男子最终没能抢救回来。

  余姚长跑协会的凌忠刚是现场救援参与者之一,经常参加马拉松的他是名资深跑友,事后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该男子40岁左右,体态肥胖,仰躺在地面,脸皮发白。有目击者说,男子当时正在散步,走着走着就弯腰慢慢倒地上了。根据在红十字会培训时学到的经验,当时我判断该男子应是运动不当造成心脏不适昏迷。我观察他的呼吸,发现胸口无起伏,按他的静动脉,也无反应。在确认周围群众已呼叫120急救车后,我与余姚市长跑协会的李南江,全民健身中心的保安员李其宏一起,轮流对该男子进行心脏按压抢救。经过5分钟左右的心脏按压,该男子大喘了一口气,脸色也渐渐恢复了血色。脸上呈现出痛苦状,眼角流出了一行泪水。我观察他的胸口,已有明显的起伏,手上的脉搏也能感觉到。正当大家以为该男子已转危为安时,我发觉他的呼吸又弱了下去,脸皮继而转青,双唇发白。我担心他缺氧造成脑伤害,采用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救护,同时继续施以胸口按压,直至120救护车到来。事后,惊闻该男子因心源性心脏病不治,深感遗憾……”

  心血管急救培训专家呼吁

  多了解急救知识别错过“黄金四分钟”

  昨天第一时间施救的凌忠刚等三人都经过急救培训,已经采取了相对专业的措施,依然留下遗憾。记者就此采访了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导师陈敏华时,她表示:“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尤其依赖于快速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和除颤。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即植物人。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

  陈敏华说,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能暂时维持血氧供应,但仅仅心肺复苏无法将心室颤动转复为心脏正常节律,电除颤才是转复心脏节律、治疗心室颤动的唯一手段。医学研究表明,对于心室颤动的治疗,除颤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实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

  “即使是体检一切正常的人,也可能发生意外,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现在,马拉松赛事往往都配备急救人员,但这远远不够。”陈敏华参与过很多马拉松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她认为跑者本身不应该只学习跑步技能,也应该去了解医疗救助知识,“有时候心脏问题会表现为腹痛、背痛等,而未必就是心脏部位不适。如果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有更好的自我评估,同时每个人身边掌握急救技能的人越多,保障系数就越高。在欧美很多国家,中学生都要参加急救课程培训。”

  “目前宁波的地铁站、机场等地方都放置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我觉得大型运动场所也应该配备,并且要有人能正确使用。”陈敏华说。

  5月5日,在宁波市图书馆三楼报告厅有一堂《“救”在身边——应急自救知识普及》讲座,陈敏华就是组织者之一,邀请了上海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分站长、美国心脏协会BLS导师马俊杰主讲。

  马拉松赛资深跑友建议

  不要过度透支,应该让运动回馈生活

  周力是宁波资深跑友,自2012年以来参加过国内外众多马拉松赛事,上月刚刚完成波士顿马拉松赛。“今年前4个月我的总跑量达到了1600多公里,但是多数时候我都不是全力去跑,平时不会过多消耗体能。”周力说,自己近几年参加马拉松,通常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选择一项赛事去拼成绩,而其余赛事都是重在体验。

  对很多跑友来说,一旦跑上马拉松,PB就会成为跑者心中永远的目标。PB是Personal Best的缩写,即个人最佳,是当下跑友之间聊天的热词,指个人马拉松比赛的最佳成绩。有不少跑友一周又一周连续参赛,周力认为,跑友参赛密度一方面取决于个人能力,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心态。“不要为了在跑友圈里多得几个点赞就一味使劲跑,要懂得收放,给自己踩踩刹车。要理性锻炼,运动是为了回馈生活,而不是把身体搞坏。”

  周力是国内马拉松大咖李子成的训练搭档,他告诉记者:“职业选手更注重保护身体,因为身体是他们的赚钱工具,所以平时根本不会有熬夜、抽烟、酗酒之类的习惯。他们全年有系统的训练和比赛安排,每个人身体状态都有高潮和低谷阶段,时时保持高强度状态不现实,但是现在有很多跑友热情过高,没有足够的积累就敢连续报名参加各种马拉松,我认为他们没有把运动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对待,这样就容易发生事故。特别是身体各部位出现轻微疼痛,这可能就是出现问题的征兆,要及时诊断和休息。如果继续坚持,身体损伤肯定会越来越严重。”

  周力的观点是:作为业余选手,不要随意突破自己的运动极限,运动不要过度透支身体;也不能诸事不管,只管跑步。“要让运动成为给生活加分的项目,比如态度上可以向职业选手学习,戒烟戒酒不熬夜,坚持运动的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那才是好事情。”宁波晚报记者戴斌

原标题:急救专家呼吁 健身人群学点急救技能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