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一座百年老医院 见证宁波医卫事业四十年蜕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6-06 06:51:00 报料热线:81850000

  如今的市第二医院。记者刘波摄

  1930年建成的华美医院新院外景。市第二医院供图

  讲述人 宁波市第二医院前外科主任 曹树立

  一个人,亲历一家百年老医院的涅槃;一家跨越三个世纪的医院,见证了宁波医疗卫生事业的沧桑巨变。

  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72岁的宁波市第二医院前外科主任曹树立,都会准时出现在肝胆胰外科病房,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场景,36年来,几乎从未间断。

  曹树立对医院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个变化都如数家珍:这里有宁波历史最悠久的住院大楼,大楼里很拉风的电梯,开关门都靠手动;这里也崛起了宁波最早的高层住院大楼,医院完成的宁波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宁波最早的心脏直视手术,都印证了宁波医疗水平的步步提高。

  四十年春风化雨,曹树立眼看着从宁波市第二医院走出去的同事们,先后成为市妇儿医院、李惠利医院的开院元老,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这座城市遍地开花。

  一滴水,能折射大海的波涛。如今,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蒸蒸日上,拥有医疗机构4157家、医院154家,医疗耗材采购“宁波规则”、医疗纠纷处置“宁波解法”、宁波云医院作为样本在全国推广。

  40年前手术室都没空调

  夏天就“封刀”冬天做手术冻得“刮刮抖”

  虽然已退休多年,但曹树立始终离不开工作了多年的外科手术台,至今仍坚守在临床一线。

  每当走进医院里设备先进的层流手术室,他总会感慨现在的外科医生真幸福。回忆起当年简陋的手术室,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却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1982年前,曹树立调入宁波市第二医院外科,就在如今位于西北街口的1号楼工作。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1930年落成,是宁波最早的住院大楼,冯玉祥、孙传芳等名人都曾为之捐款,也是当时市第二医院仅有的一幢住院大楼。

  “现在看起来,1号楼不起眼,其实这幢5层大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很气派的。”曹树立说,住院大楼里有相当拉风的老式电梯,伸缩网格门是透风的,开关全要靠手推。医院还有当时在宁波很先进的进口黑白B超。到了1985年,医院有了CT,不过只能做头部,其他部位不行。

  “当时住院部有22张床位的大病房,像集体宿舍一样。晚上遇到有要抢救的病人进来,大家就都睡不着了。”曹树立说。作为外科医生,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的手术室,没有麻醉机、高频电刀和心电监护,麻醉师只有一个立式的落地血压计可用。手术室里没空调,天气热了用电扇,一台手术下来,医生护士全身上下都湿透。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最热的时候,担心手术切口感染,外科医生只能无奈“封刀”,除了急诊手术外,其他手术都暂停。

  到了冬天,在没有空调的手术室里做手术,病人和医生又都冻得“刮刮抖”。“有时候半夜起来做手术,用冷水洗手10分钟,再在冰冷的酒精筒里泡上5分钟,两只手臂出水的时候都冻得麻木了。”曹树立回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手术室里总算有了窗式空调,不过每次轰隆隆的响声,就像在车间里给病人做手术。

  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个医务人员都干劲十足。曹树立说,当时的外科医生都是隔一天上一个晚班,几乎天天泡在医院里。医生不够,各种手术都要上,一年下来,一个外科医生就能独当一面,手术从头可以开到脚。

  1982年,医院成功完成市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上世纪八十年中叶,胸外科实施了市内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骨科也开展了断肢再植等高难度手术。为了临床需要,血液透析中心、肿瘤诊治中心、重症监护、临床实验室等相继成立,填补了市内空白,成为载入宁波医疗史的大事。

  宁波最高的住院大楼拔地而起

  筑巢引凤一批高精尖手术得以开展

  市第二医院6号楼是一幢18层的住院大楼,在大楼一层大厅的墙面上,有一个巨大的“NO.1”字样,不少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每次走进6号楼,曹树立都特别自豪。因为这是当时宁波第一幢高层住院大楼,“NO.1”就是为了记录那段历史。

  上世纪最后20年,宁波的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开展的医疗新技术多了,各大医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曹树立记得,当时每个病区都有一间专门的库房,用来存放大批棕床板,一块床板用两个凳子架起来,就是一张简易病床。病人多的时候,病房里到处有这样的加床。

  在曹树立看来,那一段岁月也透着些伤感,为了宁波整体医疗环境的改进和提升,几家新建的医院需要人手,他眼看着很多同事一批批分流。

  “1985年,市妇儿医院成立,儿科是市第一医院的原班人马,妇产科则是从我们医院分出去的。”曹树立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宁波几家大型医院都集中在海曙和江北,原江东区没有一家大型医院,李惠利医院开始筹建。

  1993年5年,市第二医院骨科、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等8个科室整体迁出,到李惠利医院,原江东区结束了没有大医院的历史。

  “当时印象很深,因为到了新医院马上要开展工作,分到李惠利医院的同事们走的时候把常用的东西都打包带去了,大到窗帘,小到一个墨水瓶、一本体温记录本。”曹树立说,大批业务骨干分流后,留下来的医务人员没有气馁,反而激发起了拼搏精神,憋住了劲要好好干。

  1999年,位于西北街的新住院大楼也就是现在的医院6号楼投入使用,18层楼、3.2万平方米的住院大楼成为宁波当时第一幢高层住院楼。

  “搬到6号楼,住院条件和医疗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这幢大楼是同行眼里的现代化住院楼标杆,连省里的大医院也来参观取经。”曹树立说,大楼有中央空调,手术室和住院条件也明显改善。每间手术室都有拉臂式监护仪、麻醉机、高频电刀、超声刀、腹腔镜等新设备。电子胃镜、全身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等也都有了。医生做手术不用抗热怕冷,每个病房都有卫生间,每天有热水供应。

  筑巢引凤,新大楼启用后,市第二医院向全国招募学科带头人。12位医学专家来了,带动了心脏搭桥手术、换瓣手术、骨科脊椎手术、膝关节置换等一批高精尖手术的开展。

  分科细了,人才多了

  医院诊治的疑难病例数跻身全省前10

  进入21世纪,宁波各大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市第二医院的发展也迈上了快车道:医院的大楼从1号编到了8号,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科室的设置也越来越细,向专科化发展。

  “人们生活好了,生的病也和过去不一样了。拿肠梗阻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常遇到蛔虫性肠梗阻病人,现在这种病人根本看不到了,而肿瘤成为肠道梗阻的主要原因。”曹树立说,由于全民体检的普及、检查手段的更新,使疾病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被确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这对治疗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0年7号住院大楼启用以后,市第二医院的学科开始细分,曹树立认为,这是医院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步。

  “就以普外科为例,将其与功能相近的肿瘤外科合并,重新分为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及肛肠、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等科室,使传统学科重新焕发生机,大部分学科的水平处于市内领先。骨科也拆分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和手、足踝、创伤外科等。”曹树立说,专科细分的结果使得专科医生的专科学术水平得以提升。而且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很多之前需要开膛剖肚的手术,如今只要打一两个小孔就能搞定。

  “医院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硕士、博士们很多有留学经历,医学技术和理念都与国际接轨。”曹树立说。

  2006年,当了十几年外科主任的曹树立退休了,不过他舍不得自己奋斗了多年的手术台。退休后的曹树立选择依然在临床一线工作,坚持亲上手术台,而一些大型疑难的手术会有更年轻的医生去担纲。

  一串数字,记录了市第二医院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2017年,全院门、急诊159.9万人次,出院8.5万人次,住院手术4.05万例。医院院士工作站先后与吴祖泽、李兰娟院士工作团队合作开展科研和临床实践,搭建院士远程会诊中心、同创浙东感染病精准诊断中心。2017年,医院诊治的疑难病例数跻身全省前10,肿瘤、骨科等多个病种的诊疗量名列前茅。

  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 通讯员郑轲

  宁波医疗卫生大事记

  1978年

  7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卫生检疫所。

  9月,宁波地区、宁波市分别建立医疗器械修配所。

  1980年

  8月15日,宁波地区医院成立。1983年改名宁波市明州医院。

  1983年

  11月,宁波地区精神病院改名为宁波市精神病医院。1985年7月,改名为宁波市康宁医院。

  1985年

  5月,宁波市明州医院与宁波市第一医院儿科、宁波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整合组建成立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1990年

  10月9日,李惠利先生决定捐资3000万港币建设医疗中心。

  10月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并征得市人大同意,决定将宁波市医疗中心的综合性医院命名为李惠利医院。

  2001年

  1月,宁波市首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顺利实施。

  2005年

  5月25日,宁波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宁波市康宁医院成立。

  2010年

  6月26日,市妇女儿童医院新住院大楼落成,并于7月投入使用。

  10月2日,市第二医院新医疗综合大楼落成并正式启用。新增住院床位650张,从而使得该院的整体住院床位达到1600余张。

  2015年

  7月,全国首家云医院的线下医院开诊,云医院掌上医院正式上线。

原标题:一座百年老医院 见证宁波医卫事业四十年蜕变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一座百年老医院 见证宁波医卫事业四十年蜕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8-06-06 06:51:00

  如今的市第二医院。记者刘波摄

  1930年建成的华美医院新院外景。市第二医院供图

  讲述人 宁波市第二医院前外科主任 曹树立

  一个人,亲历一家百年老医院的涅槃;一家跨越三个世纪的医院,见证了宁波医疗卫生事业的沧桑巨变。

  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72岁的宁波市第二医院前外科主任曹树立,都会准时出现在肝胆胰外科病房,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场景,36年来,几乎从未间断。

  曹树立对医院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个变化都如数家珍:这里有宁波历史最悠久的住院大楼,大楼里很拉风的电梯,开关门都靠手动;这里也崛起了宁波最早的高层住院大楼,医院完成的宁波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宁波最早的心脏直视手术,都印证了宁波医疗水平的步步提高。

  四十年春风化雨,曹树立眼看着从宁波市第二医院走出去的同事们,先后成为市妇儿医院、李惠利医院的开院元老,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这座城市遍地开花。

  一滴水,能折射大海的波涛。如今,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蒸蒸日上,拥有医疗机构4157家、医院154家,医疗耗材采购“宁波规则”、医疗纠纷处置“宁波解法”、宁波云医院作为样本在全国推广。

  40年前手术室都没空调

  夏天就“封刀”冬天做手术冻得“刮刮抖”

  虽然已退休多年,但曹树立始终离不开工作了多年的外科手术台,至今仍坚守在临床一线。

  每当走进医院里设备先进的层流手术室,他总会感慨现在的外科医生真幸福。回忆起当年简陋的手术室,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却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1982年前,曹树立调入宁波市第二医院外科,就在如今位于西北街口的1号楼工作。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1930年落成,是宁波最早的住院大楼,冯玉祥、孙传芳等名人都曾为之捐款,也是当时市第二医院仅有的一幢住院大楼。

  “现在看起来,1号楼不起眼,其实这幢5层大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很气派的。”曹树立说,住院大楼里有相当拉风的老式电梯,伸缩网格门是透风的,开关全要靠手推。医院还有当时在宁波很先进的进口黑白B超。到了1985年,医院有了CT,不过只能做头部,其他部位不行。

  “当时住院部有22张床位的大病房,像集体宿舍一样。晚上遇到有要抢救的病人进来,大家就都睡不着了。”曹树立说。作为外科医生,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的手术室,没有麻醉机、高频电刀和心电监护,麻醉师只有一个立式的落地血压计可用。手术室里没空调,天气热了用电扇,一台手术下来,医生护士全身上下都湿透。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最热的时候,担心手术切口感染,外科医生只能无奈“封刀”,除了急诊手术外,其他手术都暂停。

  到了冬天,在没有空调的手术室里做手术,病人和医生又都冻得“刮刮抖”。“有时候半夜起来做手术,用冷水洗手10分钟,再在冰冷的酒精筒里泡上5分钟,两只手臂出水的时候都冻得麻木了。”曹树立回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手术室里总算有了窗式空调,不过每次轰隆隆的响声,就像在车间里给病人做手术。

  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个医务人员都干劲十足。曹树立说,当时的外科医生都是隔一天上一个晚班,几乎天天泡在医院里。医生不够,各种手术都要上,一年下来,一个外科医生就能独当一面,手术从头可以开到脚。

  1982年,医院成功完成市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上世纪八十年中叶,胸外科实施了市内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骨科也开展了断肢再植等高难度手术。为了临床需要,血液透析中心、肿瘤诊治中心、重症监护、临床实验室等相继成立,填补了市内空白,成为载入宁波医疗史的大事。

  宁波最高的住院大楼拔地而起

  筑巢引凤一批高精尖手术得以开展

  市第二医院6号楼是一幢18层的住院大楼,在大楼一层大厅的墙面上,有一个巨大的“NO.1”字样,不少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每次走进6号楼,曹树立都特别自豪。因为这是当时宁波第一幢高层住院大楼,“NO.1”就是为了记录那段历史。

  上世纪最后20年,宁波的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开展的医疗新技术多了,各大医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曹树立记得,当时每个病区都有一间专门的库房,用来存放大批棕床板,一块床板用两个凳子架起来,就是一张简易病床。病人多的时候,病房里到处有这样的加床。

  在曹树立看来,那一段岁月也透着些伤感,为了宁波整体医疗环境的改进和提升,几家新建的医院需要人手,他眼看着很多同事一批批分流。

  “1985年,市妇儿医院成立,儿科是市第一医院的原班人马,妇产科则是从我们医院分出去的。”曹树立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宁波几家大型医院都集中在海曙和江北,原江东区没有一家大型医院,李惠利医院开始筹建。

  1993年5年,市第二医院骨科、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等8个科室整体迁出,到李惠利医院,原江东区结束了没有大医院的历史。

  “当时印象很深,因为到了新医院马上要开展工作,分到李惠利医院的同事们走的时候把常用的东西都打包带去了,大到窗帘,小到一个墨水瓶、一本体温记录本。”曹树立说,大批业务骨干分流后,留下来的医务人员没有气馁,反而激发起了拼搏精神,憋住了劲要好好干。

  1999年,位于西北街的新住院大楼也就是现在的医院6号楼投入使用,18层楼、3.2万平方米的住院大楼成为宁波当时第一幢高层住院楼。

  “搬到6号楼,住院条件和医疗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这幢大楼是同行眼里的现代化住院楼标杆,连省里的大医院也来参观取经。”曹树立说,大楼有中央空调,手术室和住院条件也明显改善。每间手术室都有拉臂式监护仪、麻醉机、高频电刀、超声刀、腹腔镜等新设备。电子胃镜、全身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等也都有了。医生做手术不用抗热怕冷,每个病房都有卫生间,每天有热水供应。

  筑巢引凤,新大楼启用后,市第二医院向全国招募学科带头人。12位医学专家来了,带动了心脏搭桥手术、换瓣手术、骨科脊椎手术、膝关节置换等一批高精尖手术的开展。

  分科细了,人才多了

  医院诊治的疑难病例数跻身全省前10

  进入21世纪,宁波各大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市第二医院的发展也迈上了快车道:医院的大楼从1号编到了8号,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科室的设置也越来越细,向专科化发展。

  “人们生活好了,生的病也和过去不一样了。拿肠梗阻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常遇到蛔虫性肠梗阻病人,现在这种病人根本看不到了,而肿瘤成为肠道梗阻的主要原因。”曹树立说,由于全民体检的普及、检查手段的更新,使疾病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被确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这对治疗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0年7号住院大楼启用以后,市第二医院的学科开始细分,曹树立认为,这是医院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步。

  “就以普外科为例,将其与功能相近的肿瘤外科合并,重新分为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及肛肠、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等科室,使传统学科重新焕发生机,大部分学科的水平处于市内领先。骨科也拆分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和手、足踝、创伤外科等。”曹树立说,专科细分的结果使得专科医生的专科学术水平得以提升。而且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很多之前需要开膛剖肚的手术,如今只要打一两个小孔就能搞定。

  “医院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硕士、博士们很多有留学经历,医学技术和理念都与国际接轨。”曹树立说。

  2006年,当了十几年外科主任的曹树立退休了,不过他舍不得自己奋斗了多年的手术台。退休后的曹树立选择依然在临床一线工作,坚持亲上手术台,而一些大型疑难的手术会有更年轻的医生去担纲。

  一串数字,记录了市第二医院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2017年,全院门、急诊159.9万人次,出院8.5万人次,住院手术4.05万例。医院院士工作站先后与吴祖泽、李兰娟院士工作团队合作开展科研和临床实践,搭建院士远程会诊中心、同创浙东感染病精准诊断中心。2017年,医院诊治的疑难病例数跻身全省前10,肿瘤、骨科等多个病种的诊疗量名列前茅。

  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 通讯员郑轲

  宁波医疗卫生大事记

  1978年

  7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卫生检疫所。

  9月,宁波地区、宁波市分别建立医疗器械修配所。

  1980年

  8月15日,宁波地区医院成立。1983年改名宁波市明州医院。

  1983年

  11月,宁波地区精神病院改名为宁波市精神病医院。1985年7月,改名为宁波市康宁医院。

  1985年

  5月,宁波市明州医院与宁波市第一医院儿科、宁波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整合组建成立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1990年

  10月9日,李惠利先生决定捐资3000万港币建设医疗中心。

  10月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并征得市人大同意,决定将宁波市医疗中心的综合性医院命名为李惠利医院。

  2001年

  1月,宁波市首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顺利实施。

  2005年

  5月25日,宁波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宁波市康宁医院成立。

  2010年

  6月26日,市妇女儿童医院新住院大楼落成,并于7月投入使用。

  10月2日,市第二医院新医疗综合大楼落成并正式启用。新增住院床位650张,从而使得该院的整体住院床位达到1600余张。

  2015年

  7月,全国首家云医院的线下医院开诊,云医院掌上医院正式上线。

原标题:一座百年老医院 见证宁波医卫事业四十年蜕变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