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写的感谢信,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对张三典医生的感谢。
“34次放疗,每次定位、复位都亲自来。”
“电话打过不下50个,每次都耐心地接听。”
“面对患者总是面带笑容,很暖心。”
昨天,80岁姜露君老人到李惠利医院放疗科复查,说起给自己看病的张三典医生,感动地说:“太感人了。”她还写了两封感谢信交给医院办公室,向张三典医生表示感谢。
老人第一次就诊就被他感动
今年3月初,姜露君老人左边脸上一块凸起的疙瘩破了皮,于3月7日做了手术,术后病理提示高分化鳞癌。术后1个月,原手术区域再次隆起、溃疡。4月26日,她到李惠利医院放疗科做放疗,当时接诊的正是张三典医生。
老人表示自己已经80岁,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但猛然听到“癌症”两个字还是被惊吓了。她说自己非常幸运,遇到了一个好医生。
第一次就诊就让老人感动不已。老人在信中写道:当时做完治疗用的面罩后,我以为没事就回家了。当张三典医生发现我走了后,赶紧追到大门口,追到时已是气喘吁吁,而且还面带微笑地告诉我,今天就开始放疗。
老人表示,遇见如此负责的医生,心头为之一暖。
他的态度让老人吃了颗定心丸
由于老人的病灶靠近眼睛,如果位置稍有偏差,射线照到则会影响视力,而剂量不足则容易复发。所以要做较为复杂的调强放疗,第一次定位,张医生就花费了1个小时。为了精准定位,他反反复复弯着腰测量,并根据测量情况给老人制作了脸上的网罩,完全忘却了自己腰背已经发酸。让老人以及家人吃惊的是,房间里还放着几十个这样的面罩,都是医生给病人做的。
第一次放疗,本以为就此可以直接照光。没想到张医生又花费了1.5个小时仔细复位,直到把误差缩小到2毫米,远远小于标准的5毫米。张医生谨慎负责的态度让老人一家很是感动,同时也让他们吃了颗定心丸。老人表示有这么认真的医生,战胜疾病的信心也足了。五一那天,老人照旧去放疗,尽管是放假,张医生还是来到医院。在仔细查看了老人脸上的病情,又一次花费1个小时进行复位。老人发现,张医生一有空就在放疗机房里看他的病人。
他是病人心中的“大暖男”
第10次放疗后,老人左眼角边上的创口面积由原来的2×2厘米缩小到1×1.5厘米。张医生建议再做一次CT以校正肿块缩小变平造成的中心移位误差。但由于放疗治疗都是事先预约好的,所以老人并没有带医保卡。“您回家去取,我在医院等您。”交代完后,张医生又快步往病房赶。1个多小时后,家人把医保卡带来了。张医生工作的病房与放疗机房相隔了2幢楼,为了不让老人来回跑,他又从病房跑过来开好单子。看着他匆忙的身影,老人不禁眼眶湿润。
做完第34次放疗时,老人脸上创口的溃烂已经长平了。张医生经过评估后,告诉她放疗可以结束了。昨天一早,老人按照约定的时间找到张医生复查。“控制得不错,可以进入观察期了。”一家人终于松了口气。
回想起治疗的这56天,深受感动的老人写了两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对张三典医生的感谢。
据了解,70后张三典医生在病人心目中是个“大暖男”,为了不让病人在放疗机房、病房两头跑,常常自己来回奔;为了不让病人跑空趟,把自己的电话告诉病人,约好时间再来找;还放弃休息时间查看病人,节假日里给患者来做放疗。 □通讯员徐晨燕金报记者贺艳 通讯员供图
原标题:
编辑: 崔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