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人们在宁波博物馆参观周王朝曾国的青铜瑰宝展。(周建平摄)
王升大第四代传承人王六宝现场展示非遗技艺。(王升大博物馆提供)
制图韩立萍
去年12月,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推出,即在微信朋友圈呈现刷屏之势,成功激起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潜在热情和作为炎黄子孙的文化自豪感。首批亮相的9家博物馆也随之成为“网红”,各地掀起“博物馆热”,“看展去”成为文化新时尚。
新时代,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还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身份”的转变让人深思:我市的博物馆事业如何更接近公众?
每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数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1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公布的信息显示,全国注册登记博物馆总数为4873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有4246家。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7年,中国博物馆参观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97172万人次。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近年来,我市对于博物馆建设的目标,也已经从博物馆大市逐渐转向博物馆强市。据了解,宁波目前共拥有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158家,其中独立建制博物馆68家,平均每5万人就拥有一家博物馆,从数量上来说已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
整体来看,我市国有博物馆办馆水平稳步提升。宁波博物馆充分发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龙头作用,2014年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与英、法、美、韩等国著名博物馆的合作交流日渐增多;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通过千年大殿建成纪念活动,文化辐射效应得到显著提升;天一阁博物馆在月湖5A级景区创建中,发挥了核心价值作用。此外,中国港口博物馆、象山博物馆、越窑青瓷博物馆相继开馆,奉化、宁海两地的博物馆新馆先后启动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独立建制的国有博物馆16家。
非国有博物馆健康有序发展。《宁波市民办博物馆星级评估细则》《宁波市民办博物馆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助推非国有博物馆走上健康、有序、良性的发展轨道。目前,我市已登记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为52家,约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非国有博物馆类型的多样化,使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有效补充。看云楼科举文化博物馆,是我省第一家以科举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集宁式糕点文化传承、制作工艺展示、顾客参与体验购物于一体,是一家名副其实的“中华老字号”博物馆;以稻米粮油传统加工技艺为主题的王升大博物馆,民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集展、产、研、教于一体的东方艺术造像博物馆,其掌门人是国家级非遗——泥金彩漆的代表性传承人。紫林坊艺术馆、华茂美术馆、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等一批非国有博物馆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此外,还组织成立了宁波市非国有博物馆协会,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评价。
以新方法连接更多公众让珍藏的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肩负着用优秀文化资源凝聚人心、引领风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构筑社会进步和谐的使命。
然而,我市博物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展陈方式不够生动、缺乏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仍以静态观展为主、观众在博物馆“走马观花”等问题。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宁波各大博物馆使出了浑身解数。
5年来,我市博物馆累计举办各类临特展400余场、讲座150余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宁波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等在展览中融合二维码技术,让观众随手一扫便知道展品背后的故事,尝试运用AR、VR等新技术,开设数字展厅,让观众近距离“触摸”鉴赏馆藏文物,使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活起来”,架起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中国港口博物馆近年来逐渐实现了藏品数字化、展览虚拟化、讲解自助化,并推出展览导览和文化讲座在线直播等。
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获得了公众的认可,2017年,我市各大博物馆总参观量突破522万人次。中国港口博物馆入围第三届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运营管理项目,宁波博物馆入围最佳产品创意和最佳服务创新项目。
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宁波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馆和中国港口博物馆等推出了线上直播活动,用网络的“链接”带动博物馆的“连接”,平时“深藏闺中”的书画装裱和金属文物保护处理,“乾隆三宝——天一阁藏御赐珍品特展”以及曾任宁波海关税务司的法国人日意格的特展等,吸引了180多万人次的线上观众。
博物馆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宁波博物馆推出“讲座+体验”模式的青少年参与活动,开展以“博物馆之旅”为主题的暑期夏令营;天一阁博物馆连续5年推出寓教于乐的暑期国学夏令营,启动“我是小小修书匠”传统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教学活动等。青少年不只是博物馆的观众,更是文化和科学的传承与发展者。有了他们的参与,博物馆的存在更有意义。
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带回家”
“把博物馆带回家”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口号,文创产品是“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绝佳载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看重的是“文化”,要让文化元素自然地走进人们生活。
2016年,中国的文创产业经历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密集发布让博物馆文创产品“热”了起来。作为标杆的故宫博物院开发了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花翎伞、故宫猫系列等9000多种文创产品,采用线上线下布局,与腾讯、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合作,获得大批年轻人的喜爱,一年卖出文创产品10亿元。
故宫的文创模式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我市各大博物馆积极挖掘馆藏资源,关注公众对产品的需求,探索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等多个大型展会,展示宁波文化内涵,讲好宁波故事。
宁波博物馆依托馆藏藏品、建筑元素、地域文化,举办“海丝”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先后开发了战国铜钺U盘、竹刻、青花等50多种文创产品,并成为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天一阁结合藏书文化的内涵和工艺品艺术设计,开发的芸香草香囊等8件原创文创产品,去年荣获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最佳创意奖”。他们自主设计开发的5个系列10余种产品,以卡通版天一阁原主人“范钦”最受人喜爱。今年5月,结合《乾隆三宝——天一阁藏御赐珍品特展》,又开发出冰箱贴、拼图、文件套、胶带等配套文创产品8种。深入挖掘“状元头彩”的文化IP,与粽子生产企业和文创开发公司合作,联合出品的“书香状元粽”,在端午节前后面市,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根据独特的建筑元素开发出多款文创产品,保国寺大殿、斗拱模型获得国家专利。中国港口博物馆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元素与游戏完美结合,开发了以航海和海上丝路为主题的桌游棋,以及“港博印象”“龙泉青瓷记忆”“郑和的航海传奇”等原创文化游戏产品。余姚博物馆利用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王阳明的名人效应,开发了王阳明遗墨、王阳明家书等文创产品。
我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看来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发规模不大,年销售额不高,品种不少却缺少“爆款”,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还不太多。此外,销售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文博单位的实体店,开设的网店销量还不大。
业内人士认为,是体制机制问题制约了文创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目前我市各博物馆负责开发文创产品的是相关职能部门,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存在着奖励机制难以落实、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但文创产业的前景还是被普遍看好。《宁波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文化衍生品制造基地,使宁波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文化衍生品研发制造基地。今年2月出台的《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发展文博创意产业,积极引导文物资源融入生产生活实践。结合创意产业、旅游产业、非遗生产等适宜产业,拓宽文物建筑、工业遗产的多元利用方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文博单位积极培育宁波文化创意品牌。
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做得更多
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辅助与延伸,博物馆集合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多种功能,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部鲜活的“百科全书”。博物馆如何亲近青少年、如何同青少年教育相结合,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在美国,博物馆不管规模大小,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配合学校教育。该部门通过为学生在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方法,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展厅里经常可见老师带着学生上课,博物馆商店里,也必然有青少年版的介绍馆藏文物的图书乃至绘本等。
近些年,我国的博物馆也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逐步加强跟学校的合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博物馆。今年“六一”节过后,一套5册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面世,用充满童趣的表达方式,让古老的收藏焕发活力,也是国家博物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主动使用新手段新方法与公众建立联系、扩大博物馆影响力的新举措。(记者陈青 通讯员王赤洲 胡学才)
博物馆: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博物馆的定位正在被刷新。它已不仅仅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还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文化服务和教育机构。换而言之,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正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属性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当前,博物馆已经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各地博物馆纷纷创新思路,“开门办馆”,应用新技术拓宽受众面,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博物馆里面的藏品,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也是衍生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的源泉。最近两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博物馆加大了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以此来拓展自身的服务空间,实现对文化遗产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的传播。同时,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增强了博物馆的自我造血功能,减少了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博物馆正通过积极推动自身变革,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王 芳)
原标题:甬上博物馆,如何更亲民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