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浙江首家中日合资企业34年前在甬起步 如今怎么样了?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8-02 06:51:00 报料热线:81850000

  经济总量从1978年全年的24.93亿到2018年上半年突破5000亿,40年改革开放,宁波勇立潮头。40年来,宁波企业在各自领域里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为宁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引进来、走出去、转变体制机制、争做行业龙头……梳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探寻这些年甬商发展的足迹,是为了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找准定位。

  朱文江在对前来考察的德国客户介绍生产工艺

  朱文江与清水久吾互换文本 受访者供图

  如果时光能退回1984年,那时“开放”对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对在开放浪潮中勇吃“螃蟹”的宁波企业来说,那则是一段特殊的记忆。那一年,4月18日,宁波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时任市长耿典华兼任组长。10月18日,国务院批复《关于宁波市进一步对外开放规划的请示报告》,提出要把宁波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批准在小港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年8月4日,在历经两年多谈判后,朱文江终于和日本文化精工株式会社签约。长城精工成为浙江首家中日合资企业。34年后的今天,当朱文江回忆起往事,他用“不忍回首”四个字开始了与金报记者的对话。

  本来只想买日方的设备

  后来发现合资办厂更划算

  “改革开放后要招商引资,通过朋友介绍,我接触到了日本文化精工株式会社。”1982年,朱文江还是余姚锻压工具厂书记、厂长。这是余姚的一个“老大难”企业,亏损了五六年。朱文江用半年时间让它扭亏为盈。这个锻压工具厂,便是如今长城精工的前身。

  本来,朱文江是想通过日本文化精工株式会社买设备的。1982年,朱文江开始和该株式会社社长清水久吾谈引进设备的事情。谈着谈着,朱文江觉得光是引进设备解决不了问题。

  “国内当时的卷尺厂用的都是30年代英国的工艺。如果用日本的设备,意味着涂料、油墨、钢带都要从日本进口,印刷材料、工艺全变了。比如原先用烘干的方式让油墨固化,日本是用紫外线的方式。”朱文江直言,原辅材料都要依赖进口的话,生产组织程序就需要完全更改。小打小闹的技术改造远不如新组建合资工厂。

  审批材料有几十公斤重

  上北京跑杭州盖下几百个章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国家对招商引资的法规、政策还不太清晰。“很多部门对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到底对不对还摸不准。”朱文江清晰地记得,光是审批材料就有几十公斤。两年时间,他跑余姚、宁波、省里、国家部委盖了几百个章。“坐绿皮火车去北京要两天一夜,去趟杭州开车也要七八个小时,但是我跑北京、跑省里,比跑外婆家还勤快。”

  但庆幸的是,省市县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再三叮嘱:“这个合资企业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关系到对外开放政策。”

  1984年8月4日,签合同的那天,余姚很热。穿西装打领带的清水久吾一早就来到县政府招待所的大会议室,却足足等了两个小时。原定8点的签约会议一直到10点才开始。这两个小时,参加会议的时任宁波市副市长朱尔梅,又对合同细节提出了好几点修改意见。

  签约的共有三方:余姚锻压工具厂占股50%,日方25%,中国银行25%。注册资金230万人民币。

  半年出成品当年赢利

  长城精工成开放的一面红旗

  从土地征用、厂房建造到自主设备配套,直到生产出成品,长城精工只用了半年。这个速度让清水久吾非常意外。让他更加震惊的是,长城精工建厂当年就获利56万元,轰动了全国,成为中国企业对外开放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打出这手好牌,归功于朱文江的营销策略。朱文江在走遍了上海全部22个五金店以后,发现全国的客户都认上海货,便决定必须锁定上海,从大上海开始,再向全国辐射。他请来当时上海所有的16家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那段时间,在上海的主要公交车上,都会看到长城精工“一尺在手,量遍神州”的广告语。

  由上海到天津,再到广州,占据了这三个一级站,然后是全国的二级站、三级站五金公司,长城精工跨越长江黄河而席卷全国,由无人问津到一货难求。

  因为中外合资企业的背景,1986年长城精工作为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参展德国科隆五金展。随后两年,来自荷兰、法国、德国、西班牙的订单接踵而至。朱文江直言,长城精工快35岁了,从来没有因为金融风暴、经济周期发生大的变故,最关键的因素是一直以来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手抓。近35年来,长城精工被业界公认为“中国五金工量具”第一品牌,正朝着成为“世界著名品牌”的路上奔跑着。

  记者童云

  专家说法

  宁波企业能“走出去”

  当年“引进来”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40年,宁波除了本土的民企大力发展,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对宁波整个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像长城精工,它引进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多的是引进了技术和管理经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的外资企业引进,对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其实“引进来”已经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它的作用一直延续到现在。包括宁波外向型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可以说引进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不过当前宁波的外资企业在不断走弱,不像九十年代那么辉煌。当下,外资企业的生存还是比较堪忧的,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曹云)

  相关链接

  宁波利用外资四个阶段

  起步发展阶段(1980年—1991年) 1980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宁波东方电子有限公司落户,到1984年,我市共引进外资项目8个,实际使用外资21万美元。

  快速增长阶段(1992年—2001年)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1992年当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636个,至2001年10年间全市引进外资项目5409个,合同利用外资99.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7.9亿美元,年均增幅41.5%。

  突破推进阶段(2002年—2007年)至2007年全市引进外资项目6068个,合同利用外资239.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23.2亿美元,年均增幅19.2%。

  转型提升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市利用外资进入转型提升时期,外商投资领域继续拓展,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医疗养老、教育文化和商业综合体等成为服务业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原标题:浙江首家中日合资企业34年前在甬起步 当年获利56万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浙江首家中日合资企业34年前在甬起步 如今怎么样了?

稿源: 现代金报 2018-08-02 06:51:00

  经济总量从1978年全年的24.93亿到2018年上半年突破5000亿,40年改革开放,宁波勇立潮头。40年来,宁波企业在各自领域里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为宁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引进来、走出去、转变体制机制、争做行业龙头……梳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探寻这些年甬商发展的足迹,是为了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找准定位。

  朱文江在对前来考察的德国客户介绍生产工艺

  朱文江与清水久吾互换文本 受访者供图

  如果时光能退回1984年,那时“开放”对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对在开放浪潮中勇吃“螃蟹”的宁波企业来说,那则是一段特殊的记忆。那一年,4月18日,宁波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时任市长耿典华兼任组长。10月18日,国务院批复《关于宁波市进一步对外开放规划的请示报告》,提出要把宁波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批准在小港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年8月4日,在历经两年多谈判后,朱文江终于和日本文化精工株式会社签约。长城精工成为浙江首家中日合资企业。34年后的今天,当朱文江回忆起往事,他用“不忍回首”四个字开始了与金报记者的对话。

  本来只想买日方的设备

  后来发现合资办厂更划算

  “改革开放后要招商引资,通过朋友介绍,我接触到了日本文化精工株式会社。”1982年,朱文江还是余姚锻压工具厂书记、厂长。这是余姚的一个“老大难”企业,亏损了五六年。朱文江用半年时间让它扭亏为盈。这个锻压工具厂,便是如今长城精工的前身。

  本来,朱文江是想通过日本文化精工株式会社买设备的。1982年,朱文江开始和该株式会社社长清水久吾谈引进设备的事情。谈着谈着,朱文江觉得光是引进设备解决不了问题。

  “国内当时的卷尺厂用的都是30年代英国的工艺。如果用日本的设备,意味着涂料、油墨、钢带都要从日本进口,印刷材料、工艺全变了。比如原先用烘干的方式让油墨固化,日本是用紫外线的方式。”朱文江直言,原辅材料都要依赖进口的话,生产组织程序就需要完全更改。小打小闹的技术改造远不如新组建合资工厂。

  审批材料有几十公斤重

  上北京跑杭州盖下几百个章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国家对招商引资的法规、政策还不太清晰。“很多部门对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到底对不对还摸不准。”朱文江清晰地记得,光是审批材料就有几十公斤。两年时间,他跑余姚、宁波、省里、国家部委盖了几百个章。“坐绿皮火车去北京要两天一夜,去趟杭州开车也要七八个小时,但是我跑北京、跑省里,比跑外婆家还勤快。”

  但庆幸的是,省市县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再三叮嘱:“这个合资企业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关系到对外开放政策。”

  1984年8月4日,签合同的那天,余姚很热。穿西装打领带的清水久吾一早就来到县政府招待所的大会议室,却足足等了两个小时。原定8点的签约会议一直到10点才开始。这两个小时,参加会议的时任宁波市副市长朱尔梅,又对合同细节提出了好几点修改意见。

  签约的共有三方:余姚锻压工具厂占股50%,日方25%,中国银行25%。注册资金230万人民币。

  半年出成品当年赢利

  长城精工成开放的一面红旗

  从土地征用、厂房建造到自主设备配套,直到生产出成品,长城精工只用了半年。这个速度让清水久吾非常意外。让他更加震惊的是,长城精工建厂当年就获利56万元,轰动了全国,成为中国企业对外开放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打出这手好牌,归功于朱文江的营销策略。朱文江在走遍了上海全部22个五金店以后,发现全国的客户都认上海货,便决定必须锁定上海,从大上海开始,再向全国辐射。他请来当时上海所有的16家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那段时间,在上海的主要公交车上,都会看到长城精工“一尺在手,量遍神州”的广告语。

  由上海到天津,再到广州,占据了这三个一级站,然后是全国的二级站、三级站五金公司,长城精工跨越长江黄河而席卷全国,由无人问津到一货难求。

  因为中外合资企业的背景,1986年长城精工作为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参展德国科隆五金展。随后两年,来自荷兰、法国、德国、西班牙的订单接踵而至。朱文江直言,长城精工快35岁了,从来没有因为金融风暴、经济周期发生大的变故,最关键的因素是一直以来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手抓。近35年来,长城精工被业界公认为“中国五金工量具”第一品牌,正朝着成为“世界著名品牌”的路上奔跑着。

  记者童云

  专家说法

  宁波企业能“走出去”

  当年“引进来”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40年,宁波除了本土的民企大力发展,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对宁波整个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像长城精工,它引进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多的是引进了技术和管理经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的外资企业引进,对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4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其实“引进来”已经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它的作用一直延续到现在。包括宁波外向型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可以说引进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不过当前宁波的外资企业在不断走弱,不像九十年代那么辉煌。当下,外资企业的生存还是比较堪忧的,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曹云)

  相关链接

  宁波利用外资四个阶段

  起步发展阶段(1980年—1991年) 1980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宁波东方电子有限公司落户,到1984年,我市共引进外资项目8个,实际使用外资21万美元。

  快速增长阶段(1992年—2001年)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1992年当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636个,至2001年10年间全市引进外资项目5409个,合同利用外资99.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7.9亿美元,年均增幅41.5%。

  突破推进阶段(2002年—2007年)至2007年全市引进外资项目6068个,合同利用外资239.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23.2亿美元,年均增幅19.2%。

  转型提升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市利用外资进入转型提升时期,外商投资领域继续拓展,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医疗养老、教育文化和商业综合体等成为服务业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原标题:浙江首家中日合资企业34年前在甬起步 当年获利56万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